伊斯兰教历来重视商业,其实,伊斯兰教在强调重商的同时指出了今世的财富是有限的,而后世的财富才是永恒的,因此要求穆斯林把积累财富与使用财富作为帮助实现永恒价值的一个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在佛教中财富虽具有作为身命依报的正当合理性,却不具有终极而无限的价值。这是由佛法的出世性所决定的。因此,财富须安置于佛教修行解脱的宗教理想中,才能得到明确的定位。财富原本是人类生产的创造物和生活的消耗品,然而,当财富“异化”为阶级、地位、身份等人为属性时,往往导致财富所有者成为财富的奴隶。
一、伊斯兰教与佛教的经济观念
1、财富观
伊斯兰教认为,真主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获得财富的同等权利。事实上,由于个人能力、健康、机遇等条件的不同“,个人只得享受自己的劳绩(53:39)。”在给养上允许“一部分人超越另一部分人(16:71)。”这在事实上又承认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衡有其合理性。
《古兰经》中有这样的启示:“你们应当分舍他(真主)所委你们代管的财产。”并提出富裕者的“财产中,有乞丐和贫民的权利”。反对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主张人人享有真主的财产,并通过一系列的财产再分配的措施来缩小贫富差异,防止贫富分化严重,保障贫、弱、低能者享有财富的权利。既不主张平均主义,又反对贫富悬殊,实质是体现出了相对均等和按劳分配的观念。
在佛教看来,财富本身无罪。只要“如法”(符合佛教及社会道德标准)取得财富,从事经济生活,都是允许的,称为“正命”。《杂阿含经》说“: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是说,只要合法经营,无论是农牧、经商,还是企业、投资所得,都是正当的。佛经对如法取得、使用的财富,称为“净财”,就是通过正当渠道获得,造福他人和社会,并且对这些财富没有贪著之心。这时,人就成为财富的真正主人。而凡是非法得来的钱财,无论出于什么良好的动机,都是罪恶。
佛教认为人对于财富应该“去执”,具有一种“超脱性”,这是佛教对如何使用财富的本质立场。只要正确地处理财富,那么财富不会成为修行的障碍,反而是修行的资本。
2、所有制观念
伊斯兰教认为,一切财富都归真主所有,人只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代理者。《古兰经》多次提到“:天地万物都是真主的(3-19)。”这就完全肯定了真主对人世间全部财物的最终和绝对拥有权。现世之人对人间财产拥有支配权(现实的所有权)。因为归属真主的所有财富都是真主为人类创造的。《古兰经》第 4 章第 7、11、12、33 等节规定,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而私有制则是有限的,因为真主拥有财产的最终所有权,所以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只能是劳动与继承,反对西方所崇拜的海盗式掠夺。这种既不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伊斯兰所有制,称为“有限私有制”。佛教的布施度,正是对治、破除众生之于财富的“异化”状态,复归到财富的本然之用。就佛教的宗教性格而论,佛教徒的出家修行,托钵乞讨,避世修行,明确指向对财富的不占有状态,保持与财富的严格距离。佛教戒律中规定,出家修行者不蓄金银财宝,甚至手不捉作为等价交换物的钱币等等。
3、消费观念
伊斯兰教主张适当享受今世生活,反对绝对的禁欲主义。允许人们享受今世生活,鼓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提倡合理消费。提倡适中消费,反对挥霍浪费和吝啬。《古兰经》说:“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真主的确不喜欢过分者的”(7:31)。禁止非需要养狗,禁止斗富比阔,规定葬礼节简,速葬薄葬。把浪费和吝啬都视为一种罪行。“你们用钱的时候,既不挥霍,又不吝啬,谨守中道。”(25:67)同时伊斯兰教还反对不正当消费,如饮酒、赌博、嫖娼、吸毒、吃禁食以及导致道德滑坡和精神颓废的活动。
佛教“四分法”是理性的消费原则,四分之一的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既保证了生活质量,又不至于奢侈浪费;四分之一储备起来或作周转及备急之用,;剩下的一半收入,投入再生产或各种投资,创造更大利润和价值,使闲置资金转化为社会流通资本。
4、利息观念
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中规定:“信道的人们!你们不要吃重复加倍的利息……”。穆圣憎恶吃高利贷者、用高利贷者及其书写者和见证者。他说:“你们同盟作弊,一律同罪。”《古兰经》又规定借贷的时候必须立字据,并且按期偿还。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银行,根据《古兰经》的规定,允许商业买卖,但禁止利息。这样,借贷者向银行是买钱,而不是付利息。伊斯兰教真正反对的是高利贷,而不是一般银行的借贷产生的利润。
佛教“四分法”中提到利息,但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样的利息是合法的,什么样的是非法的。四分:一分作饮食,一分作田业,一分举藏置,急时赴所须,耕作、商人给,一分出息利。
这里的“息利”用今天的话来说,即为购买股票、债券、或存入银行而获得利息。
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1、佛教对财富超脱的精神佛教认为财富属于色,色即为空。这种对财富的超脱境界要求人们禁止欲望。财富只是在短暂的生命中拥有的使用工具,而人的灵魂必须从财富中解脱出来,达到空无的状态。释迦牟尼反对剥夺人的本能权利的绝对的残酷的禁欲主义,从苦行林中走出来才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伊斯兰教也提倡人们合理消费享乐,但不能纵欲。
2、重视商业,更重视商业道德
伊斯兰教提倡勤奋工作,以成为真主所喜悦的能圆满完成使命的人。(84:6)“人啊!你必定勉力工作,直到会见你的主,你将看到自己的劳绩。”指出“,勉力工作是真主赋予人的天职,是人必须履行的命令。”而穆斯林在勉力工作的同时要以信道而行善为宗教伦理道德。因为(84:25)中又启示了:“惟信道而且行善的人们,将受不断的报酬。”勉力工作中要诚实,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得到别人的合作与帮助,在经济活动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对钱财可以去向往和追求,但不能将财富作为最终目标,追求真理应该高于追求财富,财富应该为真理服务。
4、工业、科技创新,是佛教与伊斯兰教的软肋,由于佛教与伊斯兰教都相信前定,认为人是不能创造任何事物的伊斯兰教主张人们学习知识、观察万物、思考真理,改造事物以为人方便,而非发明。实际上创造和发明也只是对科学家的一种抬举,实际上的确是发现而非创造。这些原理和公式本身就是存在于万物之中,只是等待人们去发现而已。所以,两教信徒应该摒弃固执、开阔眼界,投入到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
参考文献:
① 宛耀宾.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成都 .
② 马明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往里程和前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③ 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修订本)[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④ 丁俊.伊斯兰文化散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⑤ 丁俊.伊斯兰文化巡礼[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
⑥ 崔正龙.佛教的财富观及其现实意义.中国宗教,2009.7.
⑦ 尹世玮. 中国伊斯兰经济思想与古代经济思想异同管窥.现代财经,2006 年第 8 期.
⑧ 王伏平.伊斯兰教对回族商业活动的影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济南市行政学院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 / 2002.
⑨ 王广大. 试析伊斯兰经济思想《.阿拉伯世界》,2003 年第 3期(总第 86 期).
⑩ 李秀娟.论《古兰经》的消费观.文教资料,2006 年 11 月号下旬刊.
注释:
[1]许利平.解析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金融系统.东南亚研究,02年第 1 期
[2]刘欣荣.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宗教思想分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 1 月第 28 卷第 1 期.
[3]谭苑芳. 佛教经济伦理思想探论.求 索,2005/6
[4]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五大宗教知识读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
[5]冷华.《释迦牟尼传》.宗教出版社.2009
(本文转载自:《改革与开放》2011 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