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从传统丧事看民间自治和宗教基因
发布时间: 2017/1/19日    【字体:
作者:金仲兵
关键词:  丧事 民间自治 宗教基因  
 
   
   婚、丧、嫁、娶,一直被中国人视为“人生大事”,这类红白事从仪式到内容,各个程序和操作环节所表现出来的精致和细腻,可以说完美诠释了东方农业文明发现的最高成就,也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份。
 
   具体而言,活动具有高度组织化和制约化特征,让人从中看到了民间自治的坚实土壤;通过繁琐、神秘的仪式和程序设计,展现世俗文明的神化特征和原始的宗教情结。近期亲历的一次丧事活动,与此相关的两个细节堪称经典,颇值得一议。
 
   一、体现民间自治能力
 
   本次丧事以简约为理念,按照当地约定俗成的一般民俗,进行如下组织结构和功能设计:
 
   1、当事方(直系亲属或亲朋)组成治丧委员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并制定活动原则和理念。
   2、推举代表当事方的第一责任人一名,担负类似总裁或董事长上职,对委员会负责,从事宏观协调和把控。
   3、再任命事件主持人一名,担负总经理或经理人责任,负责制定活动程序、标准。接受各方举荐或自己任命、指定分项目责任人,对活动进行类别分工,将活动内容落实到人。
   4、各分项目责任人按照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分头落实,并向各自上级汇报工作。
 
   需要重点介绍的,是涉及到决定活动成败的财务、收支分项目组。该项设记账员一名,现金收支员一名,库管一名,对事件主持人负责,在没有事件主持人许可之前,各自只有信息沟通,但决无人、财、物交集权。
 
   这是一个扁平化的制约结构,几与现代财会、保管制度类同,也具备了三权分立加三位一体的制度影子。给人的启示是:这种熟人社会的民间活动不成文且完全出自自发性的民间制度设计,实际上已经接近或完全类同于现代社会的制度理念,已经具备现代社会社区自治的功能和水平。
 
   本次活动共五天,全程井然有序,最后财务结算也实现了收支平衡,达到预设目标,完美谢幕。
 
   这是一个偶然遇到但却普遍存在的民俗事件,其表现足以证明,“民主自治”这个看似高大上的事物不但可以在广大基层社会实施落实,而且可以说它本来就已经植根于民间社会的传统土壤---哪怕是在农业文明传统意识较强的农村地区,也同样得到完美诠释,况城市社会、大学校园乎?
 
   事实如此,不知那些仍在坚持说“中国人素质低,不适合搞民主”、“农村基层选举失败”、“社区自治尚早”的人,有何观感?
 
   二、展现世俗文明的神化特征和原始的宗教情结
 
   众所周知,退体领导正大光明拜庙烧香,在职领导暗中求神拜佛,云云众生算命求卦看风水,不一而论,皆证明60多年来国人虽多以无神论自居,但往往神俗两张脸,根据需要随时翻。“无神论”这个官方显意识虽然生猛,却仍然无法彻底割裂深层基因中的神化脉系,敬天地畏鬼神,仍然深藏多神信仰民族的灵魂深处。
 
   近年来,随着农村传统民俗活动不断繁荣,红白事的操作仪式、程序欲显繁琐和复杂。其中原因,不得不承认,世俗从业者的收益与程序的繁琐程度成正比,是最重要的前因,虽显低俗,却也是事实和动力所在。相对于喜事而言,丧事更注重追求仪式、场景和理论上的神秘性和恐怖性。还以本次丧事活动为例。
 
   现场寂静幽深的环境辅以细缕轻扬着的纸幡和飘忽不定的烛火,笨重的棺椁加上前端深蓝的底色和粗犷的花纹,两旁摆放的阴间人物和用品,当然还有各种名目繁多、庄严到令人凉透脚底的祭奠仪式,以及阴阳人士对活人的种种严历警示……在种种人工制造的合围之下,如同身临其境一般,阴阳两界难分彼此的模糊镜象在人们脑海中出现了。
 
   诸多亲朋好友中,不乏深受无神论影响、充任正式官职、精神意识无知无畏的年轻古惑仔一族。此类人等平时横行乡里,目中无人,更无神位,但一俟丧事活动开场,各种神秘、诡异而恐怖的仪式和场景一幕幕轮番上演之后,会发现他们在出来入去的途中,总是想方设法地绕着停放灵柩的那间房子。至于近距离接触,乃至瞻仰逝者遗容,则唯在在梦中挥之不去了。
 
   到了晚上守灵之时,他们只是在别的房间,但要借用大声的喧哗、打闹和酗酒来掩饰恐惧。因为喝啤酒太多需要如所时,则要呼朋唤友、三五成众、相互充胆。好不容易熬到天明,古惑仔们总于长出一口气,惊魂未定地说:下回各位就饶了我吧?
 
   很难肯定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源于恐惧当然没错,但这只是表象---恐怖的仪式和场景背后所照示的某种难以明言的东西,或许才是根本。那是什么?是文化?看似太假。是鬼神?却看不见,摸不着。是因果报应?或许,因为心中有鬼。三者综而观之,似有一种自身无法把握、难以确定、非常不安全的抽象力在游走于人世,并且近在身边。
 
   畏而敬之,这也是类宗教盛行的潜意识之一,也算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说到类宗教,游走于真宗教边缘,既可走向世俗,也可与真宗教接轨。所以,世俗,让我们后来走向上无神论,宗教,则让我们长期选择了多神崇拜。二者并存,无非彼此轻重有别而已。
 
   本文所述,仅仅是一次简朴到不能再简朴的丧事活动,当中类宗教仪式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乃至繁琐直至恐怖化,既有行业从业者的利益驱动,也有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甚至对历史多神教的回归。从中可见,无神论在中国仍然面临着多神信仰的顽强抵抗,未来谁能胜出,尚难定论。
 
   从中得出“民间自治”和“宗教基因”两个深刻喻意,并非偶然发现,而是长期不被重视的事实和结果。只是,活动当中客观表现出的民间社会自治能力,和中华民族这个世俗民族对诸神、对宗教的敬畏事实,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潜流,想必,也会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未来社会变革的方向。如何引导其中的正能量常态化地发扬光大,似乎更应引起关注。
 
   
转自爱思想
http://www.aisixiang.com/data/88681.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城镇化背景下基督教在白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下一篇文章:《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统计显示基督教教堂227个 教职人员26名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