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重新认识“宗教与社会”——以宗教对欧美社会、国家的深层影响为例
发布时间: 2021/8/27日    【字体:
作者:张志刚
关键词:  宗教;社会;国家;历史观;方法论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我们研究世界宗教现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发,如经典作家一再强调:要从现实的社会、国家出发来解释宗教现象及其问题;要把宗教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要用历史来说明宗教;要以经验条件来解释宗教现象及其本质,因为宗教意识形式总是与特定的国家形式、社会形式相联系的。这些重要的方法论观念,既有强烈的现实感,又有深邃的历史感。而欧美学界流行已久、且有广泛影响的“宗教私人化”“宗教世俗化”理论,却囿于短浅的历史观,长期误导人们淡化“宗教的社会性”,轻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乃至无视宗教对社会、国家的重要影响。因而,我们确有必要通过回顾学术史,重新认识“宗教与社会、国家”的关系问题。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论宗教在宪政发展过程中的法治价值 \梁铭明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长期存在于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过许多…
 
宣誓的神学基础:以亨利八世时期效忠宣誓运动为例 \王凯
摘要:宣誓在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至今依旧被用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场合。在基督教神学…
 
游走在上帝与凯撒之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政教关系研究 \李松锋 李树忠
宗教作为美国的立国基础,在美国一直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世俗政权的联邦政府如何…
 
16-17世纪葡萄牙殖民当局以及教会在印度果阿推行的强迫性宗教改宗运动的历史 \顾卫民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16-17世纪葡属印度殖民地当局与天主教会当局的强迫性宗教改宗运动,…
 
宗教团体合法性重建——以南京马家街道场为例 \谢燕清
摘要:通过建立净空派道场,南京净空派信众确立了自身的合法性,但获得体制承认还需努…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浅谈礼仪与信仰生活
       下一篇文章:北朝胡人与佛教的传播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