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珊帝国
当被穆斯林阿拉伯人推翻时,萨珊帝国在公元224到651年间已经统治波斯超过四个世纪。他们运作了一个版图最大时与阿契美尼德王朝相当的帝国,如果不包括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话。有证据表明,他们不了解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历史,尽管几个世纪的希腊化和帕提亚统治对伊朗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如此,波西斯或波斯地区保持了相当的传统伊朗特色,相比其他地方,琐罗亚斯德教更加繁荣,影响更广、更大。足够奇怪的是,萨珊时期结集的伊朗神话和传说完全没有提及阿契美尼德王朝(见第1章)。但是他们对安息帝国的忽视,很大程度上可以由他们击败并毁灭了后者来解释。这是撰写历史方面的常见特征,不仅仅存在于伊朗历史:都铎王朝对金雀花王朝,或者波旁王朝对瓦卢瓦王朝,都少有赞美之词。
萨珊帝国的国际问题来自三条边界—西、东和北方的周期性冲突。他们在西线面对拜占庭—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自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以来存在于世—两国冲突的目标是亚美尼亚和西美索不达米亚。在东线他们面对来自不同东方游牧民族的压力,有时候是彻头彻尾的强权。其中尤以种族属于伊朗的贵霜帝国最为著名,其他著名的有东—中亚种族的嚈哒人(或者叫白匈奴),他们在萨珊帝国东方的境内外建立了一个半游牧政权。后来嚈哒人被突厥人取代,而突厥人注定要在未来的几个世纪中,在伊朗、东欧扮演划时代意义的角色。在北线,除了“亚美尼亚问题”,萨珊帝国不得不对抗游牧的匈奴人持续不断的袭扰,“亚美尼亚问题”是个单独的问题,而且是萨珊与罗马或拜占庭之间争夺的核心。
但是当萨珊帝国的国外问题和冲突得到充分叙述和讨论之后,其内部分裂和困难没有得到过多关注。事实上,历经沧桑的伊朗围绕王权继承的冲突和混乱造成了外交、内政领域中的脆弱性,这在萨珊帝国治下依然明显存在。因此从年头上算,近乎无政府或弱政府的状态,比稳定和强力统治的时间更长。而且作为其组成部分,任意杀戮、残害王族成员和资深官员的情况并不鲜见。
只有四位萨珊君主有能力守住或扩张帝国边境,并在国内维持强力和稳定的政府:公元3世纪的帝国建立者阿尔达希尔 · 巴巴康及其儿子沙普尔一世、4世纪的沙普尔二世、6世纪的被称作阿努细尔旺的霍斯劳一世。5世纪的巴赫拉姆五世、6到7世纪的霍斯劳二世帕尔维兹也很著名,但他们的名气主要源于根据他们的经历和时代改编的传奇故事,而非他们的能力和本事。
与先前的伊朗统治者相似,萨珊君主是无所不能的,正如一位这样的君主自我描述的:“星宿的友伴和日月的兄弟。”他的话即是法律。大维齐尔或沃尔佐格 · 法曼达(意为大总管)是这片土地上第二有权的人,比血亲王子们更有权势,但总是处于丧失包括其生命、财产在内的一切的危险之中。这种模式同样覆盖了伊朗历史。
根据历史传统,萨珊社会主要分为四个阶级。这些阶级还可以继续细分,但最困难的问题在于相关记载稀少,而且考古史学家对其的解释并非总是可靠。传统提及的四大阶级是教士、军人(可能仅限于高级军官)、管理者或文员和平民,平民又细分为农民和工匠。前三个阶级实际上是服务于政权的职业人群,他们的地位和组成取决于他们在政权架构中的位阶,而且他们肯定只代表了人口中的微小比例,而农民和工匠构成了人口的95%。
国家行政体系延续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实行中央集权。一些藩属国依然存在,国家掌控的省份不再由总督,而由督军或马尔兹班打理,他们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边境省份,负责维护和平和管理他们的辖区。秘书、行政官或文员组成了官僚机构的顶端,运作着底万或各部门,处理有关财政、司法和战争的事务。当时存在着两种主要赋税,土地税或卡拉杰,根据农业产量征收,因地区之间的收获量差异而不同。土地税占农获的三分之一,还可能提高到一半。
后来这个系统被取代他们的阿拉伯人接管,术语“卡拉杰”也被征服者采用。另一主要赋税是人头税,或者叫格兹特,每个人都有义务缴纳。后来阿拉伯人称之为吉济亚,仅由非穆斯林承担。其他岁入包括来自王家土地和采矿的收入,矿产与所有自然资源一样,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战利品是岁入的另一来源,但战败也会相应地造成损失。国境线上征收的关税是岁入的另一重要来源。商路与从前大体一致,伊朗是连接东西方的商业纽带,这一角色在未来还会扮演几个世纪。
萨珊帝国的官方语言是帕西语或中古波斯语,后来叫作巴列维语。它使用阿拉姆语的一种形式拼写,因为频繁使用表意字符而相当复杂,只在小众尤其是文员中使用,大概用于书写他们的政令,例如,诸王之王用表意字符写作马利坎—马利卡,但读作沙汗沙。除了宗教、神秘主义和神话文本,或它们的被伊斯兰教兴起以后的文学改编的版本,存留至今的萨珊文学和史学著作不多。有些著作可能在阿拉伯征服之后散失。很少有安达尔兹文学,即关于礼仪与道德的庄重忠告,后来叫作“君主的镜鉴”,以及民间传说留存到萨珊时期之后。有些文本如著名的《王统记》是史诗文学的主体,后来被译成阿拉伯文,虽然其最早的及翻译的版本现在都散失了。
被奉为萨珊文学光辉典范的是一个在6世纪从印度寓言《五卷书》翻译过来的文本,它以巴列维语的形式留存了相当久,被译成阿拉伯文,后又被翻译和吸纳入新波斯文,以诗歌和散文的形式,被称作《老人星之光》或《凯利莱和迪木奈》。萨珊诗歌主要靠重音,包括索路德,用于庆典和赞颂,茶卡梅是一种叙事诗歌,塔拉内是短诗体歌曲。《扎列拉的功绩》叙述了英雄扎列拉的功绩。它们与上文提及的《亚述的树》似乎都翻译自帕提亚文学。
目前鲜有萨珊哲学和思维科学的痕迹,而且事实上这个时期可能不存在这样的学科。基于古希腊知识的波斯医药在一些医药院校中被发展、传授和学习,最著名的学院在贡德沙普尔。萨珊时期一位著名医生和哲学家以医生博尔祖耶的大名流传至今,是《凯利莱和迪木奈》的翻译者。他在他的译作中添加了一篇自传体文章,此文颇有些魅力,但没反映任何广度和深度上的科学或哲学知识。
萨珊人组建了第一个拥有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政权,从此伊朗有了国教。尽管如此,当时其他崇拜和信仰,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佛教,还都有着公开或秘密的信众。
琐罗亚斯德教
琐罗亚斯德教脱胎于古老的印度—伊朗诸神崇拜。印度—伊朗人属于印欧人,过着半游牧的田园生活,他们大概居住在南俄罗斯、伏尔加河东岸和中亚的大草原上。他们创造了强固的宗教信仰,其元素至今存在于琐罗亚斯德教和印度教之中。
他们认为火和水是神圣的,崇拜自然神为神明,如地神、天神、太阳神等。他们相信世界由七个区域组成,最大的那块居住着人类。阿沙是主要的自然法则,也是秩序和真理。阿沙的对立面是德鲁杰,代表无序和谎言。琐罗亚斯德教有三位主要神明:誓约神和水主伐楼拿,契约神和火主密特拉,名字在阿维斯陀文中意为“智慧主”的阿胡拉 · 马兹达。还有一些其他神明,包括卡瓦伦纳或神佑,他支持君王、英雄和先知,但如果他们抛弃了正路,神佑会离他们而去。
琐罗亚斯德
琐罗亚斯德是先知查拉图斯特拉的英文拼法,他革新了古老的伊朗诸神崇拜,传授了世界上第一个天启宗教。他的出生时间和地点不详,可能生于花剌子模或锡斯坦。他的父亲来自米底亚,他的母亲可能来自中亚古城拉加。琐罗亚斯德在东方传教,即巴克特里亚,位于现代阿富汗境内。传统上这位先知的生活时代被设定于公元前7到前6世纪,但更多的晚近研究已经将其回推到公元前15到前11世纪之间,即公元前1400到前1100年。
根据《伽泰》,即他本人创作的十七篇有韵律的赞美诗,琐罗亚斯德受过教士教育,可能在十五岁成了教士。琐罗亚斯德教传统声称他在三十岁时受到召唤:他看见一位闪亮的神明站在河岸边,引领他来到两侧由六位光彩照人的神明陪伴的阿胡拉 · 马兹达面前。这六位神明被称作神圣的不死者或大天使,由最高存在阿胡拉 · 马兹达统领。琐罗亚斯德在那里接受了神的启示。
如上所述,印度—伊朗神明将马兹达等同于其他两位阿胡拉或阿修罗。琐罗亚斯德宣称阿胡拉 · 马兹达或斯潘达 · 曼纽是一位永恒存在的神和所有善和善神们的最高造主。与阿胡拉 · 马兹达并存着黑暗之主阿赫里曼或安格拉 · 曼纽,这位同样非创生的神明是一切恶或非生命事物的最高造主,与善和有生命事物的造主阿胡拉 · 马兹达相对立。因而在琐罗亚斯德教理论中,并存两种最高精神,所有恶事物都不能被视为琐罗亚斯德奉为最高神明的阿胡拉 · 马兹达的造物。黑暗之主阿赫里曼并非由阿胡拉 · 马兹达创生,于是琐罗亚斯德教成了二元宗教。事实上,它是热诚的一元神教,因为它只承认和崇拜一位最高善神,它的二元主义只是神学或抽象的概念,而且以善对恶或阿胡拉 · 马兹达对阿赫里曼的不可阻挡的胜利而告终。
在琐罗亚斯德接受首次天启时出现的六大善神与阿胡拉 · 马兹达一起构成了琐罗亚斯德教崇尚的神圣的数字“七”。所有这些较小的神明衬托着阿胡拉 · 马兹达,并与之一道塑造了构成世间的七大造物。这些大天使或神圣的不死者又产生了其他善神,后者其实是琐罗亚斯德创教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原生善(与恶相反)神,包括密特拉,因此密特拉从阿修罗之一的高位上被贬低下降。这些小神明被称作亚札塔,琐罗亚斯德经常在自己写的赞美诗中向他们祈祷。
琐罗亚斯德赋予人类个体性的责任,要求他们洁净地生活和照顾他人,这被归纳为道德规范“善思、善言、善行”。
宇宙史
以人类为代表的所有善良生命都是由阿胡拉 · 马兹达创生的,他分两个阶段创造了精神和物质世界。阿胡拉 · 马兹达完美、安静的作品遭到阿赫里曼的攻击,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两大力量之间爆发了猛烈战争,这开创了宇宙史的第二阶段,即善恶双方敌对共存的“混合状态”。人类已知历史中的世界,或当前世界就处在这种状态。
一旦阿胡拉 · 马兹达、神圣的不死者们、亚札塔们和善良人类战胜阿赫里曼领导的黑暗势力,就开创了琐罗亚斯德教宇宙史的第三或最后阶段。“混合状态”终结,进入“分离状态”。这是永恒和无穷的状态,也是神圣精神和人类共同享有的极乐世界。因此琐罗亚斯德教的宇宙史由三个宇宙周期组成:创造、混合和分离。
全部有资格的人类,无论地位、性别,都将进入天堂(旧波斯文意为花园)。死者会在分离桥上遇到三位天使,他们会用天平权衡他或她的生前言行,如果秤盘倒向善行一侧,则此人将被送入天堂,如果倒向恶则送入地狱,如果两侧恰好平衡,则进入纯洁界,那是一个中性境界,既非极乐也无折磨,直到世界末日。
当世界处于混合状态,善恶双方的斗争依然持续时,灵魂进入天堂并不能享受完美的极乐。只有在混合阶段结束,恶被完全、不可逆转地击败,所有肉体复活并与其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结合时,完美极乐才会兴起。只有从这个第三或最后周期开端,完美极乐才会向所有事物回归,就像它在第一周期,即创造周期那样。
救世主
琐罗亚斯德可能教导说,他之后的未来会有位救世主,领导对恶的终极决战并恢复和平,和谐和极乐将降临世间。他的信徒相信绍希扬特会降临,此人由先知本人保留在一个湖底的神圣种子所萌发。届时,一位在湖中洗澡的处女会通过先知留下的种子怀孕,诞下一个将成为人类救世主的孩子。根据琐罗亚斯德教神学,虽然不是琐罗亚斯德亲口所说的,世界从诞生到终结只有六千年寿命。琐罗亚斯德的使命始于第三千年。在每个后续千年末,都会出现一位注定会被阿赫里曼击败的救世主,除了第三和最后一位救世主绍希扬特,他将获胜并拯救人类。
伊朗和其他地方的人普遍由于错误理解而相信琐罗亚斯德教信众崇拜火。事实上,琐罗亚斯德教教徒确实认为作为光明象征的火是神圣的。火的守护者密特拉是印度—伊朗诸神崇拜中的三大阿修罗之一,他在琐罗亚斯德教中成了较低一级的神明亚札塔之一。最初的密特拉崇拜渗入西方世界,经过一定发展成了密特拉教,它流行于罗马军中,影响远播于苏格兰。直到今天,伊朗人依然有意识地庆祝每年太阳历米赫尔月的迈赫尔甘节,即每年秋分,并且更加积极地庆祝每年12月21日的雅尔达节,即冬至节(冬季的第一天),这是全年夜晚最长的一天。在阿拉姆语中,雅尔达意为诞生,虽然许多现代伊朗人不清楚,其实它是古代庆祝密特拉诞生的节日。人们普遍认为12月25日圣诞节是受到了雅尔达节的影响,因为在基督传教期间,密特拉教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是很流行的信仰。晚近的学者更是进一步追溯了密特拉教对基督教本身产生的影响。
作为象征“阿沙”和“神的最初光辉”的火,因在琐罗亚斯德教中占据了特殊位置而得到崇敬。祈祷者往往在火面前祈祷,主要寺庙中的圣火恒燃不灭。萨珊帝国所有国土上都建有火坛,信众在长明火前做集体祈祷、歌唱圣歌。事实上在每个伊朗村庄中,都能看到什叶派小伊玛目圣地,信徒们在圣地前诵读祈祷文,并且请求墓中人向真主说情,这些圣地很可能是当年奉献给密特拉、水神阿纳希塔和其他亚札塔的火庙。
琐罗亚斯德教教徒既不埋葬也不火化他们的遗体,因为这种仪式会污染土和火。他们将遗体放在寂静塔中,暴露在元素中,让自然通过时间清理遗体。现在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教徒已经放弃了这种丧葬习惯,代之以土葬。
伊斯兰教站稳脚跟后,允许他们和犹太人、基督徒作为“有经人”(这里的经是《阿维斯陀》)获得信仰自由,代价是缴纳特别税。许多琐罗亚斯德教教徒移民到印度,在那里他们在保留信仰的前提下获得避难权。这些琐罗亚斯德教教徒是现代印度等地的帕西人或帕尔西人群体的祖先。琐罗亚斯德教如今仍然存在于伊朗,信徒主要聚居于亚兹德、克尔曼和德黑兰等城市。
佐尔文派
佐尔文派异端出现于阿契美尼德王朝晚期,萨珊统治者和许多贵族信仰它这一事实,足以解释它的影响和长期存在。佐尔文在阿维斯陀文中意为“时间”。佐尔文派坚持认为,阿胡拉 · 马兹达(即奥尔马兹德)和阿赫里曼都是由佐尔文创生的,因此他们是永远在斗争的兄弟。代表黑暗力量的阿赫里曼生来就是一个孤傲的神明,他们解释说他是佐尔文在对自己能否有一个好儿子产生怀疑的时刻成形的。
所有的后续创造依然由阿胡拉 · 马兹达进行,他对世界的统治权是由其“父亲”—永恒时间—委托授权的,因此该派在崇拜方式和道德目标方面与琐罗亚斯德教相同。另一方面,阿胡拉 · 马兹达现在成了创生神,而且他还是阿赫里曼的兄弟,这就破坏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完全分离对立的基本原理。佐尔文派打开了反映和冥想时间之权力以及时间影响人类生活和世界的大门。后来的波斯神秘主义和非神秘主义的一些诗人和思想家,如海亚姆、巴巴 · 塔希尔、萨迪和哈菲兹,他们的一些彻底和顽固的宿命论,思想根源可能来自佐尔文派的信条。其影响通过诸如故事、时间和光阴等词汇依然存在于波斯语言和文学中,所有这些都表明时间对人类命运的绝对支配。
琐罗亚斯德教的遗产
尽管它是抽象的二元主义,琐罗亚斯德教还是最早的一神教和普世宗教。学者们曾讨论,直到犹太人沦为巴比伦之囚前,耶和华还只是一个部落神,直到接触了琐罗亚斯德教信条和被居鲁士大帝释放之后,犹太人在其较晚文本中才认定上帝是普世的、全能的。无论如何,琐罗亚斯德教教条中关于从创造到最终审判的世界历史,似乎是早于犹太人的,因此也早于基督徒和穆斯林。琐罗亚斯德教教徒似乎最早给予人类道德选择,并认为人类要对其善、恶行为负责。他们始创了关于救世主将降临和永远肃清世界的恶的概念。天堂和地狱、人死后受审、世界末日的普世审判等理念也是其首创。后来在牛津大学担任东方宗教研究会主席的策纳写道:
从犹太人首次接触到伊朗人的那个时刻起,他们接受了典型的琐罗亚斯德教教义:人在死后得到享受的回报和忍受惩罚。在新、旧约之间的时代,琐罗亚斯德教的这种希望获得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到了耶稣时代,这些理念得到法利赛人的赞同,有些学者将他们的名字含义解读为波斯人,意味着这个教派受到波斯影响最大。
根据伦敦大学琐罗亚斯德教权威学者玛丽 · 博伊斯的看法:
琐罗亚斯德是……第一个传授个人审判、天堂和地狱、肉体未来复活、末日审判以及灵肉结合的永生等教义的人。这些信条通过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借用,为多数人类所熟悉,然而在琐罗亚斯德教中它们才拥有最完满的逻辑结论,因为琐罗亚斯德坚持物质创造的善,以及由此衍生的神对肉体的不可动摇的公正审判。按琐罗亚斯德的说法,对个人的拯救取决于此人所思、所言和所行的总和,没有什么能干预拯救,即使神明的怜悯和任性都不能改变。根据这个信条,信仰末日审判有着可怕的意义,每个人都不得不承担对世界命运的责任。
其他宗教的学者可能不完全同意上述论断和评价,但无人怀疑琐罗亚斯德教是一门独创的、革新的综合性世界宗教。
摘自霍马·卡图赞《新月与蔷薇》
历史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