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锁龙井”传说的古今演变——兼谈“当代传说”的生产传播机制
发布时间: 2024/11/22日    【字体:
作者:周巍
关键词:  “锁龙井”传说;情节基干;当代传说;传播机制  
 


 

 

“锁龙井”传说是“锁水怪”型故事在当代产生的异文。该型故事源于晋代文献中的“钓金牛”故事,后世与不同故事母题融合,分别形成“神人锁水怪”与“牵锁导致异动”两种母题,结合形成“锁龙井”传说的情节基干,融入当代要素成为当代传说。其演化动力是当代人的认知观念,而龙信仰是流传的前提。该传说证明,只要符合当代人的认知与信仰,古代传说完全有可能演进为当代传说。当代传说在信仰基础、演变规律上与古代传说一致,在功能上与古代传说有所区别,在生产与传播方面则呈现独到机制。


“锁龙井”是当代中国民间,尤其是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的一则传说。因其内容多与当代城市中的真实地点相关,讲述者通常也将其视为真实见闻,因而常被冠以“当代传说”之名。虽名唤“当代”,该传说实则源于古代“锁水怪”故事。此类故事渊源古老,分布广泛,与多名传说人物有关,如大禹、许逊、李冰、无支祁、僧伽等。有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些人物传说情节的共性并展开探讨。黄芝岗《中国的水神》关注到长江一带“锁孽龙”故事,对其分布、交流与起源进行梳理,推定《吴越春秋》中的“椒丘诉斗水神”为其前身。李剑国认为,它起源于南朝刘义庆《幽明录》中的《黄金潭金牛》。此观点得到刘守华、顾希佳等人认可。近年来,朱佳艺运用形态学方法,对无支祁与僧伽传说结构与流变规律进行详尽探讨。这些成果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然而,这些研究基本都立足于古代文献,从人物传说角度展开。尽管学者们注意到传说情节相似性,也会运用形态学方法加以分析,却始终未能将其视为独立的故事类型。此类故事不见于任何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尤其是,近年来故事演化出当代情节,作为当代传说继续流行,彰显出此类故事在中国民间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不同神人锁水怪故事具有相同母题与结构,属于同一种故事类型,可称之为“锁水怪”型。“锁龙井”传说是该型故事在当代的异文。梳理它演化为当代传说的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代传说的生产传播机制,对它与古代传说的关系做更多思考。

 

一、何谓“当代传说”

 

当代传说一个更为大众所熟悉的称谓是都市传说。简单来说,是指“以城市为背景、讲述个人亲身经历的当代故事”。该概念自诞生以来,围绕其合法性和命名的争议就从未停歇。争论的要点之一是它与古代传说或传统传说的关系。有学者提出:“与其他术语相比,‘当代传说’的Contemporary(除‘当代’,还有‘同时代’之意)则能够说明传统的延续性。”因此,他们“始终秉持着‘当代传说’术语要优于其他术语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当代传说’无疑包含着很强的学术意味,它似乎成为学者研究的专属定义。”对此,长期坚持推广“都市传说”术语的美国学者布鲁范德(Jan Harold Brunvand)有不同看法,他认为:“除了个别传说及其历史的个案研究外,无法确切地回答,根源于古代民间传说的传说传统中什么是当代的这一问题。”另有学者认为:“‘现代传说’意味着它区别于‘传统传说’,而‘都市传说’意味着不同于‘乡村传说’,可是,民俗学家们轻易地发现,学者们所谓‘现代传说’与‘都市传说’在传统乡村社会同样流行。”因此,他们质疑:有当代传说这一回事吗?

 

当代传说传统性的最直观表现无疑是来自古代传说的母题。李扬指出:“都市传说的内容大多与现实社会紧密相关,同时也可能包含着某些传统母题。”布鲁范德亦认为某些新传说中可能包含着颇为古老的母题。他在《都市传说百科全书》中列举了多个案例。经不同学者考证,像“消失的搭车客”“死亡之车”“受伤的盗匪”“致命的靴子”“被噎着的杜宾犬”“肢体残缺的男孩”“头发里的蜘蛛”等西方广为流传的都市传说,都与古代母题有密切关联。国内同样有不少学者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展开讨论,像黄景春对上海龙柱传说的研究、施爱东对盗肾传说的研究、魏泉对中国大学校园传说的研究、陈冠豪对中国当代鬼传说的研究,都有关于传统母题的追述。这同样也成为一些学者质疑当代传说概念合法性的理由,法国学者卡普费雷(Jean-Noël Kapferer)指出:“‘现代城市传奇’不应是传奇。多名研究人员均论证多种当代传奇实际上只是躲藏在最新发生的某则社会新闻或一个古老的故事背后的最新版本而已……我们可以从这些所谓的‘现代’故事中,找到以前传说的影子。”

 

因传统母题而导致的关于当代传说概念合法性的争议折射出当代传说判断标准的问题,即如何判定一则传说是“当代传说”。学者们一般认为当代传说应指以当代为背景、让人信以为真的、包含程式化情节的一类民间叙事。这一标准能将明显的古代传说,以及缺少情节的谣言、八卦、假消息等排除在外。然而面对那些母题源自古代、却以当代为背景、被当代人当作真实事件讲述并在当代社会流行的传说时,又容易陷入争议。以“消失的搭车客”为例,这则被国际传说研究者们公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现代都市传说,经过杰连·本尼特考察之后发现,它既不是“现代的”,也不是“都市的”,而是一则具有古老传统的叙事。对此,王杰文指出:“时至目前,民俗学关于‘当代传说’的定义仅仅是特定民俗学家根据自己的阅读范围提出的定义。这些定义经常是依赖于个别民俗学家对‘当代传说’中某一主题与类型的归纳与总结,却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传说主题与类型。”

 

当前大部分推断当代传说古代起源的研究,都是通过对不同时间地点的版本的差异和相似性进行考察,以认定过去的版本可能是现代传说的原型。布鲁范德对这种方法提出质疑,他认为在这些研究中,古老传说和现代传说之间的历史联系相当模糊,可能只适用于大体上的相似之处。并不能准确断定内容相近的古代传说是基于同一主题的当代传说的真正始祖。因为很难证明众多叙事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研究的“锁龙井”传说显得殊为难得。一方面,该传说以中国当代城市为背景,被当代人当作真实见闻广泛讲述,在多个地方有不同异文,已成为当代中国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另一方面,该传说又具备明显古代母题。更重要的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志怪传统,令我们能够明确探寻到该传说的起源,并清晰勾勒出其从古至今演化的全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厘清古代传说进入当代的途径、认识当代传说生产与传播的机制,还有助于进一步辨明当代传说与古代传说区别,从而更好地把握这种新的民间叙事文类的本质特征。

 

二、何为“锁龙井”传说

 

20243月底4月初,江西南昌突发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造成人员伤亡。这一原本由极端天气造成的灾难,却意外让南昌“锁龙井”传说成为网上焦点。据传,南昌市万寿宫内有一水井,井中有一根铁柱,周身布铁索八条,为道教著名人物许逊所铸,将一孽蛟镇于井底。为防孽蛟复出,许真君还念下咒语:铁柱若歪,其蛟再兴,吾当复出;铁柱若正,其蛟永震。此次南昌罕见的恶劣天气,正是锁龙井上铁链断了两根所致。

 

无独有偶,河南禹州市也有一口“禹王锁蛟井”。相传,大禹治水时路过禹州,发现一对老夫妇收养的孩童为蛟龙所变。大禹暗中打探,用面条变铁链,将蛟龙锁在城中一口八角井内。蛟龙问何时才能出来,大禹回答:除非石头开花。某年有州官上任,来此视察,害怕官帽掉入井中,将其摘下放在井口石柱上。蛟龙看到后误以为石头开花,在水中挣扎想要出来,井水开始上涨,吓得州官摘下官帽拔腿就跑。蛟龙看到石头上的花没有了,只好安生待在井中。还曾有人跑到井边挪开井盖拉井口铁链。结果井水上涌,还泛着血沫,如同水开了一般。人们不敢再拉,赶紧将井口用石板封住,从此再也没人敢去触碰。

 

云南昆明也流传着类似传说:传闻东西寺塔是张三丰为镇压恶龙所建。双塔中间有一水井,是为给恶龙出气而开。恶龙被镇之时询问何时能重见天日,张真人答:除非铁树开花马长角。曾有人打开井盖,结果发现水中传来异动,回去后身体也发生异变,还有人因此被龙咬掉一条腿。

 

网上流传的类似传说还有济南舜井、南京仓巷、淮安支祁井、都江堰伏龙观、吉林龙潭山水牢等等。另外,黑龙江哈尔滨,吉林辽源、四平,辽宁营口、丹东、本溪,河北秦皇岛、保定,浙江宁波、杭州,广东佛山,云南大理,湖南益阳等地都有类似传说,足见其流播范围之广。其中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北京北新桥传说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有天梦见龙王要带走北京城所有水源,于是向军师刘伯温请教。刘伯温请高亮刺破龙王水篓,又将北京城建成八臂哪吒形状镇龙,之后请二军师姚广孝坐镇。刘走后龙王开始作乱,姚广孝斗败龙王后将其锁在北新桥下海眼里。龙王问自己何时能出来,姚说要等到桥变旧,从此该地改名北新桥。姚广孝又将龙子锁在崇文门下海眼里,龙子也问自己何时能出井,姚说要等到开城门打錪。从此崇文门开关城门不再打錪改为打钟。抗战期间日本人侵占北京,前来此地想把井中铁链拉出来,结果拉了几天几夜都没有看到尽头,井中还传来古怪响动,日本人只好将铁链放回井里……2004年,北京修建地铁五号线,还专门为了这口井绕道。

 

这些传说虽然来自不同城市,主要人物也各不一样,却具有几个明显共性:首先,传说都围绕当地真实存在的地点(通常是一口有铁链的水井)展开;其次,传说前半部分都发生于古代,讲述某神人将孽龙锁在井里;第三,神人会提出某种难以实现的要求,作为孽龙出井的条件;第四,传说后半部分通常发生于现代,有人令井中发生异动,受到惊吓之后赶紧放弃。

 

实际上,“锁孽龙”是中国民间治水传说中的常见情节,其历史久远,形式丰富。所涉人物除许逊、大禹、张三丰、刘伯温外,还有李冰、二郎神、僧伽、观音、包拯等;所锁之物除了孽龙,还有无支祁、水母、江猪、妖鱼等;斗龙方式亦是五花八门,有持剑斩杀、化牛相斗、骗龙吃面条锁心等。有些传说流传甚久,是相当重要的地方传说。像许逊锁龙、禹锁无支祁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唐代,李冰斩蛟在东汉即有记录,僧伽降水母在宋代已有记载。此类传说在中国近现代流传广泛。黄芝岗1934年出版的《中国的水神》中记载各地传说文本多则。金受申1960年编《北京民间故事》亦收录数则。这些传说虽然产生时间不一、地点不同、主要人物各异、内容也有差别,主干情节却基本一致,都是某神人降服水怪后用铁链锁于水中,之后许下某种无法实现的条件让水怪不能再出来作乱。很明显,这些传说具有共同的母题与情节基干,属于同一故事类型,即“锁水怪”型。“锁龙井”传说,就是“锁水怪”型故事在当代产生的异文。

 

定义“锁龙井”传说最困难的一点在于,“锁水怪”型故事依然在当代流传,其中只有一部分可称为当代传说。为了不扩大概念外延,笔者将“锁龙井”传说定义为:在中国当代流传、以当代城市为背景、具备一定当代情节、被当代民众视为真实事件广泛讲述的“锁水怪”型故事。这包含了所有在网络上被经常讲述的、来自各大城市的此类传说。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乡村就不存在这样的传说。

 

“锁龙井”特别引人注目的一点在于,当代民众毫不在意传说中明显的古代母题,尤其是那些不符合现代科学认知的神异情节,依然选择相信并附加上“可能是真实”的见闻。笔者认为,该传说是古代传说向当代传说演进的一种“中间状态”。这无疑为观察古代传说向当代传说的演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活态样本,同时也为思考当代传说的生产传播机制提供了契机。梳理该传说的形态结构,追溯其母题起源,厘清其从古至今的演化过程,能帮助我们回答布鲁范德所提出的,“根源于古代民间传说的传说传统中什么是当代的”这一问题,从而更好地辨析当代传说与古代传说的区别。

 

三、“锁龙井”传说的母题和形态

 

各地“锁龙井”传说相近的情节让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同一类型故事进行考察。笔者在此借鉴施爱东在孟姜女故事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将围绕同一标志性事件发生的各种故事拆分成一串相对独立的情节单元,称之为母题;通过比较,把那些属于个别故事独有的、低频出现的母题排除,然后就能看到所有故事共有的、稳定传承的关键性母题,他称之为“节点”。纵观不同“锁龙井”传说,前半部分都具备以下四个节点:

 

1、神人将龙锁于水中;

 

2、龙询问解锁时间;

 

3、神人提出不可能实现的条件;

 

4、龙被永远锁在水里。

 

若将这些节点中的“龙”替换为“水怪”,就构成“锁水怪”型故事的情节基干。其中节点1是该型故事的中心母题。该节点前可能链接各种母题,如锁龙原因、斗龙方式、神人修道过程等等。四个节点间不会链接其他母题。节点3变化较多,“不可能实现的条件”通常是铁树开花、石头开花、马长角等现实中不可能发生之事,少数情况下是通过改地名来断绝条件实现的可能。

 

作为“众多文本归属于同一个故事情节类型的重要标志”,以上四个节点构成的情节基干是我们判断“锁水怪”型故事的主要依据。不同异文中的其他母题均属于“附着性母题”。如果用相同方法拆解比较“锁龙井”传说会发现,除以上四个节点外,还有四个母题是此类传说都具备的:

 

5、有人拉动水中铁链;

 

6、水中发生异动;

 

7、将铁链放回水中;

 

8、异动停止。

 

节点56有许多变形。节点5中的“拉铁链”可能被“开井盖”“扔石头”乃至“修地铁”替代,本质上都是通过某种方式惊动水底之龙。但“拉铁链”是最主要方式,铁柱宫传说中“铁链断了两条”其实也是“拉动铁链”。拉铁链的人通常是现当代不知情或不信邪的人。节点6中的异动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铁链拉不到尽头,井水上涨、翻涌、发黑、发出腥臭,井中传来牛叫、传来铁链撞击井壁的声音等等。该情节基干经常重复。

 

因此,“锁龙井”传说是一种链接了固定附着性母题的“锁水怪”型故事,也可称为后者的亚型。但是,对“锁龙井”传说而言,后半部分情节更重要,因为这是当代人能将其视为真实事件的关键。所以在某些讲述,如吉林龙潭山水牢传说中,前半部分情节会被“古代有龙被锁在水里”一句话概括。也就是说,“拉铁链”只是“锁水怪”的附着性母题,却是“锁龙井”的中心母题。

 

观察“锁龙井”传说情节基干会发现,前后两段母题链虽围绕同一口“带有铁链的水井”展开,却并没有逻辑上的关联。利用普罗普“功能项”概念,能发现这两段情节在结构上的联系。

 

“锁龙井”传说节点1对应普罗普功能项I(胜利);节点2对应M(难题);节点3对应N(解题);节点4对应K(灾难或缺乏消除)。同时,节点3隐藏了一个功能项γ(禁令)。神人面对龙何时出井的问题,提出“不可能实现的条件”,不仅为断绝龙出井的机会,同时也等同于一个禁忌。因此,该传说前半部分情节基干功能图示为:

 

I M N(γ)K

 

传说后半部分,节点5对应功能项δ(违禁);节点6对应B4(各种形式的灾难通告);节点7较为特殊,属于放弃违禁,笔者设定编号为δ-;节点8依然对应K。因此,该部分情节基干功能图示为:

 

δ B4 δ- K

 

能看出,传说后半部分主题正是违禁。功能项δ与γ的对应,是前后情节能够结合的结构上的原因。只不过前半情节中的禁令是“铁树开花”、“桥(不能)变旧”,后半情节中违禁方法却通常是“拉铁链”。事实上,“锁水怪”型故事中经常出现“违禁导致异动继而终止”情节,只不过违禁方式通常都会与之前禁令对应。如禹王锁蛟井传说中,州官在石柱上放官帽情节即是如此。其他常见违禁方式还有掘铁柱、在铁柱或石头上放柴火等。“拉铁链”之所以能在前文没有对应禁令的情况下依然成为传说中最主要的违禁方式,与该传说起源有关。

 

四、“锁龙井”传说的起源与流变

 

刘守华指出:“用铁柱、铁索降伏深井或深潭中的水怪的传说,最早的记述见于晋人刘义庆《幽明录》中的《黄金潭金牛》。”该文讲述渔人于水中牵锁链见金牛的故事。此类故事在晋至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宋《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援引多则。《黄金潭》并非最早记录,而只是其中有名的代表。其情节大同小异,顾希佳称之为“钓金牛”型故事。此类故事于后世有多种演变,并一直流传至今。李剑国对其流变颇感兴趣,多次在著述中探讨。他认为,大禹锁无支祁与僧伽降水母传说皆由此而来。此二者都是典型“锁水怪”型故事。可见“钓金牛”即为“锁龙井”传说起源。然而从“钓金牛”到“锁龙井”,中间几经演化。梳理该过程,能发现“锁龙井”传说前后情节结合的原因。

 

拆解比较晋代南北朝不同“钓金牛”故事,能发现其情节基干为:

 

1、有人见到水中锁链;

 

2、牵锁见金牛;

 

3、金牛入水消失。

 

观察该情节基干会发现,无论是“牵锁”的行为,还是“金牛消失”的结果,都与“锁龙井”传说后半情节高度一致。这已能显示“钓金牛”与“锁龙井”之间的关联。“钓金牛”故事中另一重要细节更能印证这一点。古籍所载此型故事中,锁链作为锁金牛之物,常具神异性特征,其中一点就是长度异乎寻常。如《太平御览》引《南康记》云:“钓客因引得锁出也水数十丈。”引《登罗山疏》云:“于石蹑得金锁,大如指,长数十寻。寻之不已。”《太平寰宇记》引《岭南道一》云:“于石上蹑得金锁大如指,寻之不已。”很明显这就是“锁龙井”传说中常出现的“铁链拉不到尽头”情节的来源。

 

不止于此,“钓金牛”与“锁龙井”更重要的联系,在于前者是“锁水怪”型故事起源。“钓金牛”于后世最受学者瞩目的演变是无支祁传说,其最早记述为唐李公佐《古岳渎经》,之后为各类典籍转载,流传至今,影响巨大。该文前半部分讲述楚州刺史李汤命人牵水中铁锁,见到一状如猿猴的水怪,之后水怪入水消失。该情节几与“钓金牛”完全一致,仅将金牛换作水怪。因此学者皆认定其由“钓金牛”改编而来。李剑国还发现,唐牛肃《纪闻》中有于水中钓得水怪上岸杀人后入水消失之事。朱佳艺发现唐薛用弱《集异记》载牵索引巨木出水后绳索尽断巨木入水消失之事。可见“钓金牛”于唐已演化出各种“牵锁见水怪”故事。《古岳渎经》前半部分正是此类故事的记录或改编。

 

该文后半部分则解释水怪为涡淮水神无支祁,并详述大禹将其降服后用铁链锁于龟山下的过程。此情节同样来自当时的民间故事。与李公佐生活时间相近的李朝威所著《柳毅传》中亦有龙神因天帝降罪而被锁之情节。此“降水怪”情节,若论原型,能追溯至先秦即有记载的“斩蛟”传说,《吕氏春秋》中“次非斩蛟”、《韩诗外传》中“菑丘訢斩蛟”(即《吴越春秋》中“椒丘訢斩蛟”)都是其中代表。《古岳渎经》证明,“神人锁水怪”母题应由斩蛟传说融合“钓金牛”中“牵锁”母题而来。此文前后两部分其实都演化自“钓金牛”。这也证明,“锁水怪”型故事中心母题于唐代已经形成。

 

“神人锁水怪”之后进入不同治水人物传说,如许逊、李冰、僧伽等等,融合更多母题后逐步形成完整的“锁水怪”型故事情节基干。一个重要记载为五代杜光庭《道教灵验记》中的《洪州铁柱验》。该文讲许逊斩蛟之事,但情节重点是真君用铁柱铁链将蛟龙锁于井中。不仅如此,真君镇龙后誓之曰:“后人坏我柱者,城池浛没,江波泛溢!”后世官员严譔,不信真君誓言,命人掘铁柱,导致“城池震动,内外惊惧。譔方信之,焚香告谢而止。”无论神人镇蛟龙后许下“禁令”,还是后人违禁导致异动继而停止,都与“锁龙井”传说高度相似。因此,“锁龙井”基本结构其实早在五代就已成型。

 

许逊斩蛟传于后世,镇龙方式与谶语皆有变化。宋元之际各类道门仙传中,真君镇蛟都是“铸铁为柱,出井外数尺,下施八索,钩锁地脉”,誓词则是“铁柱若凹,其妖再兴,吾当复出;铁柱若正,其妖永除”。至明《铁树记》,镇蛟之物已由铁柱变作铁树,誓词也变作“铁树开花,其妖若兴,吾当复出。铁树居正,其妖永除。水妖屏迹,城邑无虞。”朱佳艺考据这一“开花释妖”情节在明中期即见于许逊传说。这一“不可能实现的条件”出现标志着“锁水怪”型故事情节基干完全成型。

 

既已提出条件,自然会衍生兑现条件情节,恰如神奇故事功能项δ与γ的对应。《中国的水神》提到长沙杨四将军、灌县二郎神、肇庆包公传说中均有禹王锁蛟井传说中的“放官帽”情节,其内容都是“差点兑现神人条件导致异动继而停止”。此外,该书中还提到,端州、肇庆“包公井”传说中皆有“拉铁链导致异动”情节。可见,“锁龙井”所有母题与情节基干,最迟至民国就已成型了。

 

回顾“锁龙井”传说母题起源与演变过程,能发现其前后两部分情节都由“钓金牛”演化而来。其中“锁水怪”来自斩蛟传说与“钓金牛”中“牵锁”母题的融合,之后再融入“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母题,于明朝定型。“拉铁链”则是“钓金牛”情节基干与“违禁导致异动继而停止”相结合的产物,成型时间较晚。正是因为二者同出一源,加之“违禁导致异动”原本就是“锁水怪”常见的附着性母题,才令二者在缺乏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融为一体。

 

五、“锁龙井”演化为当代传说的途径

 

经过前文分析,“锁水怪”型故事早于明代即已成型,“拉铁链”母题最晚于近代也已出现。那么,“锁龙井”这则母题与情节基干皆为传统的传说是如何进入当代,演化为当代传说的呢?

 

从情节上看,该传说进入当代的途径主要有三条。首先是部分情节中的背景与人物变为现代。观察“锁龙井”传说能看到,其能被视为当代传说的关键正是现当代人拉铁链的情节。通过前文分析已经得知,该情节早在近代就已成为“锁水怪”型故事常见的附着性母题。因此,从表象上看,该型故事只是通过附着性母题中的时间、人物变为现代后,就进入当代演化为“锁龙井”传说。

 

第二条不为人注意的途径,是对故事情节的选择。“锁水怪”型故事中兑现神人条件的方式有多种,挂官帽、放柴火在逻辑上与故事情节基干更匹配。不仅如此,有些故事还演化出“兑现神人条件导致龙出井逃走”情节。但“锁龙井”传说中违禁方式主要是拉铁链,结果一定是遭遇异动之后停止。因为首先拉铁链更接近当代人日常行为,也就更具真实性。其次,龙现身无疑会极大降低传说可信度,因此该部分情节固定为“拉铁链导致异动继而停止”。

 

第三条是故事中心母题的迁移。“锁龙井”传说尽管具有古代与当代两部分情节,但叙事重点明显在后半部分当代情节上。此部分情节不仅经常重复,还持续演化出搬井盖、扔石头、修地铁、铁链断掉等新的违禁行为,以及暴雨、洪水、身体变异等新的“异动”后果。可见,当代人其实并不相信神人锁龙、铁树开花这些神异情节,古代情节仅仅作为“井中有龙”的铺垫存在,因此有被逐渐弱化、甚至一句话概括的趋势。这也同样造成了当代叙述中挂官帽、放柴火这些兑现神人条件的行为被拉铁链取代。以拉铁链为代表的、当代人的违禁行动成为“锁龙井”传说的中心母题。


该传说在当代流传的一个前提,是此类故事在民间的根脉未曾断绝。无论是大禹锁无支祁、许逊斩蛟、僧伽降水母这些古代流传至今的传说,还是各地民间故事集合中各种“神人锁龙”故事,都充分证明“锁水怪”型故事在中国民间持久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正是各地广泛存在的、传说的“中心点”,或者说纪念物。“锁水怪”型故事中的一大部分,都是依附于当地一口水井或水潭展开的传说,“锁龙井”亦如是。北新桥、铁柱宫、禹王锁蛟井、伏龙观、东西寺塔、水牢等都是现实存在的地点,它们充当着传说的“中心点”,令传说得以在当代都市中存续,之后才能融合当代要素演化为当代传说。

 

互联网对该传说在当代的传播与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锁龙井”首先在部分地区民众的口口相传中演化出当代情节。之后随着互联网兴起,它在不同灵异类论坛中被讲述讨论,又在自媒体时代被广泛转载,成为广为人知的当代传说。网络成为其传播的主要途径,对其情节演化亦产生影响。首先,网民将一些现实新闻如北京地铁改线、南昌暴雨等与传说相附会,从而令传说情节进一步“生长”;其次,一个地区传说情节被其他地区网民借鉴,令不同地区传说情节趋于统一的同时,促进某些地区传说演化。像南昌铁柱宫传说,原是一则典型的、富有宗教意味的古代传说,近年来因为“锁龙井”的流行,也开始链接当代情节,演化成当代传说。

 

网民热衷于讲述该传说,同时也是其能流传至今并演化为当代传说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它迎合了中国人持续数千年的龙信仰。龙身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象征物,在当代依然有许多人对其存在深信不疑。其中一个表现是,在当代中国民间,尤其是互联网上,经常会展开关于龙存在与否的争论。大量与龙有关的当代传说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被讲述,“锁龙井”即为其中之一。人们讲述这些传说正是为了印证龙的存在,用龙的活动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正如黄景春在研究上海龙柱传说时指出的:“龙信仰仍在微妙地影响着当代市民的宗教心理和命运意识。”

 

六、当代传说的生产传播机制

 

“锁龙井”传说从古至今的演化,尤其是成为当代传说的过程,能启发对当代传说生产传播机制的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观察“锁龙井”向当代演化的途径能发现,传说在母题与结构上的种种变化都是为迎合当代人的认知观念产生的。而该传说能在当代存续、流传,也是基于当代持续存在的龙信仰。“相信”或者说“信仰”是传说演化、流传的核心动力。“共同的民俗信仰和民俗心理基础,奠定了对于传说肯信、肯传的先决条件。”“锁龙井”的演化证明,只要符合当代人的认知观念与信仰特点,古代传说完全可以演化为当代传说。像上海龙柱传说、某些当代鬼传说等都经历了相似的演化历程。而一些外来的当代传说,如“消失的搭车客”“猫脸老太太”“盗肾传说”等,也是因契合了中国当代人的信仰观念才得以在国内流行。而“传统传说无论何种类别,大都是民众信以为真的故事”。因此,在传说产生的“信仰”这一前提上,当代传说与古代传说并无区别。

 

第二,古代传说向当代传说的演进符合民间故事变化的普遍规律。斯蒂·汤普森(Stith Thompson)总结了民间故事演变的15条规律,“锁龙井”的演化至少符合以下几条:其(5)重复一个在原初故事中只出现一次的事件;其(14)一个传播的故事本身要适应它的新环境:使人们陌生的习俗或器物可能被熟悉地代替;其(15)过时的特征可能由现代的替换。这些规律对其他由古代传说演化而来或国外传入的当代传说同样适用。正如布鲁范德指出的:“许多传说的变化是为适应当地环境而进行的合理改动,既然把传说看成实有之事,讲述者会细述人名、地点、时间和情境。”这彰显出当代传说作为民间叙事文类的本质,其变异性与古代传说并无二致。

 

第三,当代传说在功能上与古代传说有相同之处,又存在一定区别。布鲁范德指出:“一般的民间传说,其主要功能通常是试图解释自然界不寻常的、超自然的事件。在某种程度上,都市传说也有此功能,但它们在当今更常见的功能,是显示当代生活中也会发生令人震惊的事件。满足了我们对可能发生的、奇异的、恐怖的、有潜在危险的事件的好奇心。是当今高科技世界中传播的民间新闻。”“锁龙井”虽仍具备“解释性”功能,但明显并不主要体现于解释地名来源上。人们讲述该传说更多是为解释日常生活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件,如暴雨、洪水、市政建设的变化、龙是否存在等等。在功能上,当代传说显现出了与谣言更为接近的特征。不止如此,该传说往往会在灾害发生后被集中讲述。与之类似,盗肾传说会在出国旅行风潮之后兴起,传染病流行的时代会流行“动物开口说话指明食用某种食物可治病”的传说。在生产与传播方面,当代传说亦与谣言有相近之处。

 

第四,互联网的传播不仅带来了传说情节的演化,还扩展了传说的传播空间,促使其由“地方性知识”转化为“普遍性知识”。“锁龙井”原本是与各地传说“中心点”紧密相联的风物传说,是典型的“地方性知识”。网络让不同地区的传说跨越地域,成为“普遍性知识”。如今,一些知名城市的此类传说会由不同地区的人讲述。网民出于相同信仰心理与相同目的讲述该传说,也造成各地传说情节的趋同。这种“地方性知识”向“普遍性知识”的转化,同样发生于北京375路公交车、上海延安路高架龙柱、广州荔湾广场等地方性特征明显的当代传说的演化传播进程中。

 

第五,传播空间的扩展,令当代传说会被人当作文化资源,有意识地进行改造与利用,给传说演化带来了新的变量。李扬已经观察到,一些当代传说的流行,正是来自“由于相互间的激烈竞争,为了争取受众,片面强调‘可读性’而牺牲真实性的媒体报道”。到了自媒体时代,网络话语权下沉,大量自媒体博主出于吸引眼球、博取流量、获得经济利益等目的讲述甚至改造传说。如今,各类自媒体平台已成为“锁龙井”新的传播阵地。传播方式除了文字描述,还有内容更为丰富直观的视频。许多讲述包含着作者臆想、创作、或向其他文学、影视作品借鉴的情节。也有作家、写手吸收传说情节进行创作,或对其进行文学化的改编。该传说还开始出现于话剧、影视作品中。这些新的传播方式与内容势必会对传说演化产生新的影响。这种大众传媒与当代传说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当代民间传说传播形态的一个新的特征。

 

李扬在《消失的搭车客》译后记中指出:“当代民间都市传说,就其深层本质而言,与传统传说有一脉相承之处;就其表现和传播形式而言,则多呈现新颖的形态。”“锁龙井”传说从古至今的演化过程令我们看到,当代传说在信仰基础、演变规律上与古代传说一致,在功能上与后者有所区别,而在生产与传播方面呈现独到机制。该传说亦提示我们,那些由古代进入当代的传说是当代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锁龙井”,各地流行的灾害传说、风水传说以及现代鬼传说,也是其中代表。本文只是针对“锁龙井”传说个案的研究。当代传说还有哪些具体的生产传播机制,以及当代传说与古代传说的分野究竟为何,还有待于我们结合更多案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民俗研究》2024年第5

 民俗研究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中国日食月食神话转变及流传分析
       下一篇文章:没有文章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