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马友友帮助1/3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学生撤离喀布尔
发布时间: 2021/10/29日    【字体:
作者:橄榄古典音乐
关键词:  马友友 音乐家 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  
 
 
在前几个月前,塔利班宣布禁止非宗教音乐进行公开演出之后,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就成为了塔利班的武装基地。当地的音乐工作者,音乐学院的学生和教师们纷纷开始了他们的撤离行动。
 
目前,已经有超过一半的音乐学院学生离开首都喀布尔,第一批学生是自行撤离的,大提琴家马友友援助了第二批撤离的学生,帮助他们飞往附近的卡塔尔。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由英国古典音乐网(classical FM)发出的关于当地的最新消息。
 
音乐,处于沉默的边缘
 
自从塔利班再一次控制阿富汗以来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音乐一直处于沉默的边缘。虽然塔利班还没有再次正式禁止器乐,但音乐家们因担心生计和生命安全而试图逃离。
 
早在20世纪90年代,塔利班在阿富汗全境禁止音乐。在塔利班政权的统治下,乐器被摧毁,广播中唯一允许播放的音乐是宗教圣歌或塔拉纳斯(taranas),作为巩固塔利班政权的一种途径。
 
此外,在人们婚礼上表演的舞蹈和音乐也被禁止。2001年11月,塔利班政权的倒台给阿富汗带来了音乐的重生,音乐家们从流放中回到了这个国家,在48小时内,电台和电视台的现场表演就重新开始了。
 
这一次,在塔利班掌权两个月后,并没有完全的下音乐禁令,不过许多民众们,特别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还是担心演奏音乐会被视为非法。
 
音乐学院学生与其他难民们的大规模撤退行动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其他大城市几乎一片寂静。现在唯一允许播放的音乐,是塔拉纳斯,这种歌曲长期存在于阿富汗文化中,目前,被塔利班用作宣传自己的工具,主要通过广播播放。与此同时,许多音乐家们还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害怕表演并试图逃离。
 
这一次,塔利班没有明确表明禁止所有音乐表演,塔利班发言人扎比胡拉·穆贾希德最近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音乐是“非伊斯兰”的,是“伊斯兰教禁止的”。穆贾希德补充说:“我们希望能说服人们不要做这样的事情,而不是向他们施压。”
 
音乐学院沦为军事基地,马友友帮助一批学生前往多哈
 
位于喀布尔的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The Afghanist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Music),简称ANIM,是阿富汗唯一一所国立音乐学院,由阿富汗历史上首位音乐学博士——萨马斯特所创办,这所学校特别关注“阿富汗社会中最弱势群体——孤儿、街头打工的儿童、妇女和女孩”。
 
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个女子乐团,“Zohra”女子管弦乐团就在那儿成立的。乐团最初是一个小型室内乐团,后来发展成为现在的25人管弦乐团。乐团曾周游世界,在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在内的多个世界级场馆演出,还高调参加过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等活动。
 
在2021年的8月14日,乐团正在为即将在哥伦比亚的演出进行排练,一天后,他们排练的首都喀布尔被塔利班占领。随后,音乐学院被接管,并成为“哈卡尼网络”(塔利班武装组织)的军事基地。
 
数周以来,ANIM的学生一直试图逃离阿富汗。10月初,在院长萨马斯特与卡塔尔大使馆的沟通与协助,以及一批以马友友为首的音乐家们的帮助下,该音乐学院进行了第二次疏散尝试,成功地将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撤离了阿富汗。
 
巴基斯坦成为阿富汗难民接收大国
 
巴基斯坦长期以来,一直是阿富汗难民的接收大国。主要原因首先是,这两个国家是邻国,两国的边界不清晰,二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生活着相同民族的人,普什图族。因此许多生活在阿富汗的人有着和巴基斯坦人相同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在情感上,也有着难以割舍的民族情怀。
 
根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的数据,巴基斯坦是140多万登记在册的阿富汗难民的家园。巴基斯坦位于阿富汗东部,两国边界有235个过境点,许多过境点容易受到非法移民和越境渗透的影响。
 
自从塔利班8月份接管阿富汗以来,巴基斯坦又接收了数千名阿富汗难民。半岛电视台采访了从阿富汗逃到巴基斯坦的音乐家,他们告诉媒体,“如果他们找不到新的职业,他们个人就会受到塔利班武装分子的威胁。”
 
阿富汗过去20年繁荣的音乐,似乎即将完全沉寂。有其他媒体称,阿富汗音乐家们为了离开这个国家而申请海外签证,包括英国指挥家西蒙·拉特、日本钢琴家内田光子和前大提琴家兼广播员朱利安·劳埃德·韦伯在内的音乐家们呼吁英国允许阿富汗音乐家入境。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游走在上帝与凯撒之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政教关系研究 \李松锋 李树忠
宗教作为美国的立国基础,在美国一直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世俗政权的联邦政府如何…
 
16-17世纪葡萄牙殖民当局以及教会在印度果阿推行的强迫性宗教改宗运动的历史 \顾卫民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16-17世纪葡属印度殖民地当局与天主教会当局的强迫性宗教改宗运动,…
 
宗教团体合法性重建——以南京马家街道场为例 \谢燕清
摘要:通过建立净空派道场,南京净空派信众确立了自身的合法性,但获得体制承认还需努…
 
默示信托理论下的寺庙财产权利限制 \吴昭军
摘要:《民法总则》将寺庙列为非营利法人,《宗教事务条例》亦规定寺庙财产不得"转让、…
 
调适与冲突:农民的宗教信仰与秩序建构 ——以河北省寨西店村天主教教民的日常生活为例 \侯婷婷
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给予信仰者强烈的认同感,并成为…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山西受灾寺院塌方漏雨
       下一篇文章:台湾慈济基金会:宗教慈善的成功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