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政治
 
从追求正道到认同国族:明末至清末中国公私观念的重整
发布时间: 2021/12/31日    【字体:
作者:黄克武
关键词:  正道 国族 中国公私观念  
 
 公与私(public and private)的区分不但在中西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现实生活中让人寻思、论辩,而往往不得其解的一个难题。在中文语汇之中,公与私这一对概念至少指涉了实然与应然两种不同的意涵:第一为社会范畴的区分,一般而言「公」指国家部门(state sector),有时也包括地方公产与公众事务,而「私」则指非国家部门(non-state sector),又可再进一步细分为个人与社会群体,如家族、党社等。第二是道德价值的区分,「公」指利他主义(altruism),「私」指追求自我利益,亦即强调一己的独占性,也包含自私自利(selfishness)之倾向。[1]在中国历史上,公私范畴之间并无固定的界线,例如家族活动在某一些情境被认为属于公领域,某一些情境则属于私领域。[2]这涉及费孝通所谓中国「差序格局」的社会背景,在此背景之下,己与人或私与公的界线常视其对待面之不同而具有伸缩性。再者,中国士人在使用这一对概念时,又常常将道德价值与社会范畴这两层意义混杂在一起,这样一来,公或私不但指涉某一「社会范畴」所从事的特定活动,也带有对此一活动的「道德判断」,这种语汇上的混淆使我们对于中国历史上公私问题的探讨更为困难。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祭孔与清初帝王道统形象之链接
       下一篇文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