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神圣与知识——宗教社会学视域中的儒教心态秩序
发布时间: 2022/11/17日    【字体:
作者:枫林
关键词:  神圣 知识 宗教社会学 儒教 心态秩序  
 
 
 
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系110周年系庆活动
“宗教学名家”系列讲座第七讲
 
主讲人:李向平教授
 
主持人:吴飞教授
 
2022年10月21日周五晚7点,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宗教学名家”系列讲座开坛。本次讲座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与中国社会学会宗教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向平主讲,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吴飞主持。
 
讲座伊始,李向平教授对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邀约表示感谢,并祝贺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系110周年与北大宗教学专业招生40周年。本次讲座的主题是“神圣与知识——宗教社会学视域中的儒教心态秩序”。李向平教授从现代人的心态处境为切入点,引入了以神圣性建构心态秩序的宗教社会学视域。由此,李教授围绕神圣、知识、秩序、心态等核心概念,比较西方宗教而对儒教心态秩序进行了一系列阐发,并提出了在现代社会如何建构一个平等人格与平和交往的理性心态秩序的问题。
 
李向平教授指出,对于神圣概念及其运作机制的探讨可以成为儒教研究的重要维度。不同于西方一神教中独一上帝的神圣性,中国的天与天命构成了儒教的神圣符号,就其展开而言呈现为一种包括结构与分类模式的知识图示。这种知识是一种神圣知识与道德能力,打通了尊德性与道问学之间的壁垒,只能通过“心领神会”“精神直观”之类的方式体悟。而绝地天通之后掌握对神圣与神圣知识解释权的巫王、官师和儒生,作为非职业化的宗教神职人员,决定性地塑造了群体心灵,其中包含的激情、习惯与需求总集为儒教的心态秩序。
 
通过引入福柯等知识社会学理论的论述,李向平教授将与神圣知识紧密相关的心态秩序推展为一种权力秩序,权力不仅建构了内在自我秩序,还将身心机制都纳入自我与世界合谋建构的外在秩序之中。在儒教中,天命神圣的心态的外在秩序呈现就是“有德者必有位”,心态与秩序完美结合呈现出德性与权力同构的理想样态,儒教对于这一按照神圣法则所建立的世界的态度就是建设、适应与服从。
 
李向平教授认为,以等级、流品为特征的儒教的心态秩序,使得从天命之德、王命之序直至士农工商各行流品,无不以天命道德为源头活水,如水流一般地流转出三六九等、三教九流,以及追求寿命、禄命、国命各个不同等级利益的道德心态。天命、德运的信念构成中国人的思维底色,这也使得历代以来的思想家、政治家治国理政始终以治心为本。这正体现出了儒教文明之“心”的神圣性向度。李向平教授特别拈出心与天交,以说明不需要概念化的知识来介导,心灵与世界就可内外双向交互共建的中国独特的心理交往模式。由此,神圣知识通过家国体系渗透入每个人的良心深处。
 
主讲人:李向平教授
 
李向平教授将这种贯通神圣的心态秩序称为完美心态,进而把权威嵌套在仁爱之中,神圣嵌套在等级之中,最后转为以仁爱为权威、等级为神圣。天命建构了一个通天、神圣的道德身份,将所有人都纳入一个神圣性的层级秩序之中予以等级化的安排。无论天命如何流转,都能把革命、受命、保命以及天赋之德、配天之德之间的张力内含其中,圆融无碍地形成一个神圣闭环系统,消解任何例外和矛盾。如果社会变迁不足以走出这一闭环,就难以打破完美心态和自我自足自美的状态,也就始终走不出人心政治的框架。
 
最后,李向平教授探讨了此一完美心态的不足之处。心态政治的思维方式促使人们首先从思想观念的角度思考社会变迁,无法突破天命之德的“天演模式”的局限性。此外,现世的不完美与神圣秩序的完美之间构成了永恒的矛盾。完美心态对二者的弥合则将造成社会优势阶层的“道德优越感”——他们以在现世秩序中的优势论证自身道德的优越——也构成了社会弱势阶层自暴自弃的心态根源。面对现代心态困局,李向平教授指出,作为宗教学的研究需要关注个人心智的开启,进入人的生命和命运深层,探索走出上行下效的心态,建构平等人格的平等交往之路。
 
主持人:吴飞教授
 
吴飞教授认为,李向平教授在讲座中从知识、心态、神圣关系的角度相当深入、丰富地阐发了儒教心态,其中关涉到了相当重要的根本性问题。讲座在提问环节的热烈互动中顺利结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再议基督教新教伦理对美国宪政中现实主义发展的影响 \刘贤达
摘要:本文从基督教新教文化和美国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来作为本次论文探讨的主要方向。本…
 
马丁•路德的世俗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余佳琦
摘要: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也是基督教路德宗的开创者。他不…
 
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路径——从民法解释论到宗教法治方案 \刘焓
摘要:对于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问题,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也不具有一致性。…
 
政教协定的界定、历史源流及当代嬗变 \刘国鹏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天主教会拥有国际主体性的最高权威圣座(SantaSede/HolySee)与一般主…
 
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财产偿债责任与宗教用益何以安处?——《民法总则》之下基于信托法理的涉教财产制度构建 \刘太刚 吴峥嵘
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确立的制度框架下,作为捐助法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道德的起源与变迁:涂尔干宗教研究的意图
       下一篇文章:新旧之间:王阳明与明代早期近代化进程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