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仁王庙,为中国现存稀有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永乐宫西北方向,车程仅五分钟,过了一段泥泞的小路到土台之下,广仁王庙便在台上。
从临汾到运城,三天行程里密集地看古建,到了广仁王庙的入口,整个视觉陡然发生了变化,“洋气”而现代,颇有些到了考古遗址公园的感觉。
高台下首先是几间被修复加固的窑洞,用意自然是保存周围环境建筑。从窑洞一侧的坡道上高台,右侧是一间值班室,访客一律要做登记。无需在各种公众号上做预约,一张表格上填好姓名、电话、身份证即可。原始又高效。
然后,广仁王庙的侧颜就出现在一条通道的尽头,人为拉伸空间,切割出一份距离感。
正殿坐北朝南,建于砖石台基之上,为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建造。其平面呈长方形,殿顶采用单檐歇山顶形式,坡度平缓,有古朴之意。正殿面宽五间,殿身正面明间辟板门,两个次间皆为破子棂窗。其殿内构造,四椽栿上置驼峰、大斗、令拱承平梁。四椽袱与平梁两侧置托脚,托脚入斗抵平梁头,平梁不出头,均具唐代建筑特征。殿内供奉有五尊神像,中间为龙王,两侧为风、雨、雷、电四位神仙,可惜造型拙劣,实无看点。
因其庙前曾有五龙泉,当地百姓供奉龙泉之神龙王,广仁王庙又称为五龙庙。广仁王来自于宋徽宗时,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山西乡村寺庙,多有供奉龙王水神,此是与民生相关之事,可惜五龙泉已于二十多年前干涸,不复昔日景观。关于广仁王庙的来龙去脉,有唐碑两通为记录。一是《广仁王龙泉记》,记县令引龙泉之水灌溉农田之事;一是《龙泉记》,记录扩建广仁王庙之原委。两碑为广仁王庙的年代提供了佐证。
修复广仁王庙的记录可清晰见于正殿横梁之上,时间多为清代。现代修复时间则为1958年和2013年。如今广仁王庙现代化的景观来自于2015年万科推出的一项名为“龙·计划”的公益众筹活动,其钱款用于投资广仁王庙的环境整治,以企业主导的模式来组织设计和施工,由URBANUS 都市实践进行设计。设计目的一是让观者能够更好地欣赏、阅读、理解文物,提升参观体验,一是通过改造环境,加强这一场所的凝聚力,“为当下农村精神价值的重塑创造出契机”。
按照这样的设计理念,使得“周边空间,被设计成一个个露天的文保展室,使五龙庙成为一个开放的中国古建史博物馆,和一所乡间的建筑学堂”,正殿周边的空间被设计成了一座山西古建介绍长廊,台阶、绿植点缀其间,既是景观,又是休憩场所。正殿东侧,场地上有古建各构件的分解与标注,让观者做直观了解。
用礼仪化的空间序列来突出文物的崇高感,这是设计者希望达到的效果之一,这一点是在现场参观中容易实现的效果。但以加强凝聚力,“唤醒邻里文化和民俗文化,并让这种文化融入到当今空心化的乡村日常生活中”,这似乎是一项玄妙的宗旨。这种短暂的游览体验,并无法使得我们能深入当地乡村之中,了解村民们对于改造广仁王庙的真实想法,以及这种改造所产生的持续效果或影响。不过,在近几年越来越火热的博物馆热和逐渐升温的寻访山西古建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护山西古建,应该更能产生无限契机与更多探索。
梁小姐爱上遗址君
参考:
《运城广仁王庙 我国唐代道教建筑孤例》,卢亚
《唐代庙宇建筑的瑰宝——广仁王庙》,熊龙遥
《五龙庙环境整治设计》,URBANUS 都市实践
《山西古建筑地图》,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