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17-18世纪德意志敬虔主义思想史》
发布时间: 2023/10/20日    【字体:
作者:世界宗教研究
关键词:  《17-18世纪德意志敬虔主义思想史》 德意志 敬虔主义  
 

【内容简介】

 

17-18世纪德意志敬虔主义思想史》从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角度,对施本纳、弗兰克和亲岑道夫等德意志敬虔主义思想家之思想予以全面梳理,多维度地呈现德意志敬虔主义思想发展史,并回应对学术界历来关于该思想运动的争论:第一,德意志敬虔主义有何内涵?第二,理解德意志敬虔主义的方法是什么?第三,德意志敬虔主义的思想来源包括哪些?第四,施本纳的“敬虔小组”是导致路德宗教会分裂的元凶吗?第五,弗兰克的敬虔思想与其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第六,亲岑道夫的Gemeine的内涵是什么?第七,德意志敬虔主义如何促进德国的现代性转型?第八,德意志敬虔主义与德国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之间是何关系?

 

【各章概要】

 

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为:

 

第一章、德意志敬虔主义思想探源与时代处境;第二章、法兰克福敬虔主义与教会改革;第三章、哈勒敬虔主义与社会实践;第四章、摩拉维亚敬虔主义与教会合一运动;第五章、德意志后敬虔主义时代。在第一章中,本书摒弃传统的将德意志敬虔主义思想溯源至路德、加尔文主义、神秘主义与三十年战争的进路,而在详细诠释路德“因信称义”、“自由意志”、“理性”和“两重国度”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德意志敬虔主义的思想框架几乎发端于路德,只不过是在后三十年战争的现实环境与路德宗正统派的理论环境下,对路德思想的“接着讲”。鉴于此,本书在第一章重点阐释路德的唯独因信称义论、意志不自由论和理性限度论等思想,并梳理三十年战争对德意志地区的影响,尤其是对文化的影响,以及路德宗正统派如何改造路德的思想遗产,以期钩沉德意志敬虔主义兴起的思想史处境与社会背景。

 

在第二章中,本书重点诠释以施本纳为代表的法兰克福敬虔主义。由于施本纳在法兰克福期间创立“敬虔小组”和发表《敬虔愿望》——前者成为其教会改革的具体措施,后者成为其教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所以本章着重探讨:(1)施本纳的宗教认识论;(2)施本纳的重生观;(3)“敬虔小组”的源与流;(4)“敬虔小组”是否是导致路德宗教会分裂的肇因;若不是,什么该为路德宗教会分裂负责?最后,本章还提纲挈领地评价施本纳教会改革的意义和提醒需要警惕的问题。

 

在第三章中,本书以德意志敬虔主义第二代领袖弗兰克的思想及其社会实践为研究重点。相较于施本纳在教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建树,弗兰克将重点置于回答在一个“宁要活异端,不要死正统”的处境下个体何为的问题。在弗兰克看来,个体不仅要自身在属灵上与基督建立联系,而且要将此种“敬虔”外显,即终生履行“爱邻人”诫命。正是在此理念的感召下,弗兰克创办哈勒福利学校、出版社和药房等,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差遣传教士。如此,本章着重讨论如下问题:(1)弗兰克与施本纳敬虔思想的异同;(2)阐释弗兰克如何诠释圣经;(3)勾勒弗兰克创办系列教育机构等的历史;(4)总结弗兰克的社会实践与其敬虔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第四章中,本书以摩拉维亚敬虔主义的代表思想家亲岑道夫的思想及其实践为研究重点。与前两位德意志敬虔主义思想家不同,亲岑道夫并非学院派的思想家,因而其更偏重于实践,而非理论。由于亲岑道夫的实践——教会合一运动是建基于其“心灵宗教”上的,因而本章既要讨论亲岑道夫的“心灵宗教”,又需要梳理亲氏的教会合一运动,并阐释“心灵宗教”与教会合一运动之间的关联。鉴于此,本章重点阐释如下问题:(1)、亲岑道夫“心灵宗教”的内涵;(2)、摩拉维亚敬虔主义的教会观;(3)亲氏“心灵宗教”与其传教活动间的关系。


在第五章中,本书分别梳理德意志敬虔主义在思想史上和社会政治层面的影响。在思想史上,德意志启蒙主义思想家莱布尼茨和沃尔夫与弗兰克等敬虔主义思想家过从甚密,以及主张“理性的基督教”的莱辛在解经方法上沿袭哈勒敬虔主义的代表思想家弗兰克。另外,作为浪漫主义思想家代表的施莱尔马赫在圣经诠释方法与宗教情感论等领域深受德意志敬虔主义思想家的影响。因此,本书在第五章重点探讨德意志敬虔主义如何影响之后的德意志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此外,在普鲁士的现代性转型方面,由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仿照哈勒敬虔主义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教育机构和社会慈善机构,将哈勒敬虔主义伦理改造为一种“国家敬虔主义”的价值伦理,并将其推行至全国各领域。最终,上述“国家敬虔主义”的伦理成为形塑普鲁士军队、官僚制度和经济生活等方面的重要精神力量,并最终促使普鲁士的现代性转型。

 

除上述五个部分外,本书围绕着如下三条主线展开:第一,德意志敬虔主义思想家是如何继承与发展的?简言之,偏重教会改革的法兰克福敬虔主义是如何经过强调社会实践的哈勒敬虔主义,发展至主张教会合一运动的摩拉维亚敬虔主义?第二,德意志敬虔主义思想家的思想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施本纳的教会改革,还是弗兰克的社会实践,抑或是亲岑道夫的传教活动,均被视作“实践”。既如此,那么敬虔主义思想家的“敬虔”思想与其实践究竟是何关系?第三,德意志敬虔主义运动如何整合普鲁士社会?德意志敬虔主义既是一场思想运动,又是一场社会改造运动。既如此,那德意志敬虔主义是如何形塑普鲁士的政治与社会,以及对德意志地区的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产生了何种影响?

 

【目录】

 

导论 德意志敬虔主义论纲:界定、论域与方法/1

何谓德意志敬虔主义?/4

 

德意志敬虔主义的论域/11

 

如何认识德意志敬虔主义:一种可能的视角/22

 

关于本书:篇章及其概要/34

第一章 德意志敬虔主义的思想渊源与时代处境/37

唯独因信称义论:属性交融/41

 

意志不自由论/50

 

理性限度论/58 

 

三十年战争的影响与路德宗正统派的形成/68

第二章 法兰克福敬虔主义与教会改革/78

施本纳的宗教认识论/81

 

重生:“罪的得赎”与“新人的被造”/93

 

敬虔小组:一种教会改革的方案/104

第三章 哈勒敬虔主义与社会实践/117

圣经诠释学/124

 

重生:主体的体验与圣经的诫命/143

 

社会实践:教育、慈善与传教/155

第四章 摩拉维亚敬虔主义与教会合一运动/171

心灵宗教/175

 

重生:基督之工/184

 

Gemeine:一种超时间性的跨空间性的教会/204

 

亲岑道夫作品的英译之路/215

第五章 德意志后敬虔主义时代/218

敬虔主义与德国式现代化/224

 

后敬虔主义时代的德意志启蒙运动/235

 

后敬虔主义时代的德意志浪漫主义/250

结语/260

 

参考文献/270

 

后记/285

 

补记/287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当代西方宗教思潮研究:“新时代”运动、女权神学与后现代主义》
       下一篇文章:重视节日的整体性、群体性、 教化作用和创新性继承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