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山西洪洞大槐树,到这里寻根祭祖
发布时间: 2024/4/6日    【字体:
作者:小猫灰灰
关键词:  山西 洪洞大槐树 祭祖  
 

到山西临汾旅游,自然是要去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作为中国人,这个是晓得的。

 

景区正门是一个“根雕大门”,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这里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

 

“根”字影壁的后面是三座桥,西桥取名莲馨桥,寓意心连心,老家人与移民后裔永远心连心。中桥取名槐香桥,这里是槐树的故乡,后裔永远怀念自己的故乡。东桥取名鹳鸣桥,借鹳鸟的鸣叫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有这首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三座桥后是献殿,里面正在表演祭祖的节目。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5A级旅游景区。顺着参观路线往东行走。园子里有三组雕塑群。

 

第一组雕塑是“明堂决议”,朱元璋正在听取大臣的奏议,下令迁民的场景。为了巩固明朝统治,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 ,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雕塑展示大槐树下办理移民手续,家人惜别的情景。

 

第三组雕塑取名“讲不完的故事”,在院子里,老人正在给子孙讲诉迁民的故事。

 

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约700余年的时间 。其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

 

从洪武元年(1368)开始,到永乐十五年(1417)结束,历三朝50年,大槐树下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涉及1230个姓氏 ,移民后裔数以亿计,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这组雕塑群,讲的是“解手”一词的出处。为避免移民逃跑,官府下令将所有人的手从背后捆起来,用长绳联结在一起。在押解途中,要上厕所就得让解开手。后来,“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名词。

 

来到一座过厅,正中檐下书写七绝二首。第一首意为:所有移民后裔都是杨侯国人“洪洞人”,这并不是没有根据,众多的私家碑记、谱牒都有记载。第二首意为:北京、河南、山东以及安徽滁和一带的移民后裔都是同根、同源,请不要担心互相误认,关于小脚趾为两瓣的古老传说就是我们相认的凭据。

 

过厅后是移民佛雕图,三组浮雕以大槐树为背景,具体讲述了大槐树移民的起因、槐乡人们别离乡土、迁徙途中的情景。

 

牌坊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大槐树下的后裔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

 

后面就是古大槐树处遗址。

 

古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民国三年在古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了碑亭,其修建者景大启、刘子林等人都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所到之处无不为当地移民后裔的殷切之情所感动,为使游子有归乡祭奠之所,他们广募商绅义士几经波折终于建成这一遗址,其始末都记在于石碑之后。

 

碑亭中的碑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有余,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字。

 

“古大槐树处”,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据说修建遗址时,有个人非常穷,但是字写的非常好,用刷子写的字被采用了,但他没有捐资也没有留下姓名。

 

碑亭的对面是二代和三代大槐树。

 

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

 

千年槐根,高度6.2米,其外露部分4.2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据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约1000年左右。

 

槐木化石,是从洪洞西山煤矿挖出来的,已有上亿年的历史。上面的许多地方已经炭化,这说明洪洞早在亿年前就有了槐树的身影,所以被称为“槐乡大地”是当之无愧、名不虚传的。

 

回头看见了石经幢。

 

石经幢,是这里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现存明代迁民的唯一历史见证。

 

石经幢,由广济寺大法师惠琏于金承安五年(1201年)所建,比移民还要早200多年,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

 

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艺术古朴深厚,手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的珍品。

 

石经幢的转角在后人的抚摸下变得光润铮亮。

 

上高台去拜二、三代大槐树。

 

移民告别故土,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到这里寻根祭祖时,在槐树枝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

 

后人有太多的诗歌咏唱大槐树及故乡。古碑珑亭倚经塔, 尧地曩民徙天涯。水源木本溯大槐, 炎黄子孙缅祖家。(《缅槐》辛相云)

 

此地别故乡,明代迁移忙。五百余年后,古槐民不忘。(《古大槐树处口占》刘大观)

 

远远看见广济寺。原址在洪洞城内永安里,唐贞观二年建,金承安年间迁徙贾村汾河畔。现在的广济寺是景区新建。

 

广济寺山门左侧有一棵荫蔽数亩的大槐树,是仿塑的一代大槐树。明初迁民之时,就在广济寺门口这里办理公差事务。新塑大槐树根据记载所建,当时的大槐树身围 “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塑大槐树身围近40尺,直径13尺。

到此,都会跟这棵巨大的槐树留影纪念。

 

这是划甲的场景。官兵在移民的脚小趾指甲上,用刀子砍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跑。要辨别是不是从大槐树移民过来的,脱了袜子看看小趾指甲是不是两半。

 

大槐树寻根园旅游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高高的台阶上,蓝蓝的天空下是祭祖堂。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思源潭,水流千里总有源头,人处四海难忘故土。

 

祭祖堂东侧是望乡阁,专门用来接待前来寻根祭祖的移民后裔远方归客。祭祖堂西侧是溯源阁,取义溯源,意在追溯移民史实,感念先祖功德。中华姓氏苑,有中华民族的姓氏来源、发展演变,11969个姓氏,姓氏郡望、堂号、堂联、家训等姓氏文化内容。

 

明代大槐树移民同姓寻根问祖,相互查证,便会问到“有没有家谱”,有的便称作“有谱”,有了家谱查证自然就靠得住。有的代代口传,但是可以对得上的,便被称作“心中有谱”。没有家谱,无法查证的,又称作“没谱”。

 

明代大槐树移民寻根问祖,只能靠谱系靠族谱来得到答案,如能在家谱上对上的就可以肯定是同一个支脉,俗称“靠谱”;对不上的就不可信、有待查证,俗称“不靠谱”;完全对不上的,牵强附会的就称作“离谱”。

 

不得不说,到这里来,欣赏的是一场中华姓氏文化的盛宴。

 

舞凤空间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三星堆文化源自何方?
       下一篇文章:鉴江下游村落的庙宇、宗族与节庆——以广东省吴川市郑山村为中心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