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民间信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延续,自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农村民间信仰活动是农民寻求自身存在价值被认可的一种行为方式。在社会保障不完善、自然灾害不间断的岁月里,民间信仰较好地为农民撑起了一把精神归宿的“大伞”,农民在“伞”下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保护。民间信仰,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农村中的民间信仰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村落文化,是农民以健康互动的方式与自己的信仰对象文明对话,农民由此获得精神的抚慰,获得内心的满足。对民间信仰,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要正确处理好民间信仰与迷信问题。为此,笔者对四川省蓬安县兴旺镇进行了专门调查,并就当地的民间信仰活动的基本情况、原因、弊端、对农村民间信仰的正确引导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川北农村;民间信仰;因由;弊端
一、兴旺镇民间信仰的基本概况
(一)参加人员较多
蓬安县兴旺镇下辖16个自然村,离南充市高坪区长乐镇较近,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农民住房分散,经济条件、交通条件较差。为了调查了解该镇村民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基本情况,笔者准备了一份村民对民间信仰的认知、看法和态度等问题的调查问卷,以该镇猫儿沟村(12村)9个组部分村民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加之村民居住分散,有些问题参与调查的对象相对较少。问卷第1题,您所参与的民间信仰活动的类型有哪些,88%的调查对象都认为民间信仰具有可信性并直接参与了其中的某项,调查结果参见表1:
序号 |
民间信仰活动类型 |
参加人数 |
所占比例 |
备注 |
1 |
算命、烧蛋 |
95 |
32% |
烧蛋是以蛋的颜色预测信仰者的体内疾病、前程等 |
2 |
祭财神、灶神、门神、川主 |
48 |
16% |
|
3 |
看风水 |
26 |
9% |
|
4 |
请端公做道场 |
15 |
5% |
|
5 |
集资建庙 |
52 |
17% |
|
6 |
祭祖宗、逝世的亲人 |
26 |
9% |
|
(表1)
(二)信仰人群松散
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村民,他们之间的关系、组织情况如何,也是本次调查的内容之一。问卷第2题,您一般以什么方式参与民间信仰活动,参与调查的村民194人,调查结果如下:①纯属个人单独参与的64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33%;②和村里或邻村熟人、邻居一起参加的42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22%;③和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一起参与的18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9%;④由专人通知参与的14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7%。问卷第3题,您与民间信仰活动参与者中的其他人员关系如何,参与调查的村民152人,调查结果如下:①相互之间没有任何来往的42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28%;②偶尔有些来往,关系很普通的63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41%;③在农忙时节互相帮忙,有事相互问候关心的11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7%;④来往频繁,关系较好的32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21%;⑤经常相互交流并自愿组成一个关系较稳定的群体3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2%。从这两个主题的调查数据来看,村民参与民间信仰活动比较随意,参与者有一定的组织性,但组织观念及程度不高,组织意识淡薄,信仰人群比较松散。
(三)参与者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猫儿沟村绝大多数青壮年村民到了珠三角、长三角一些城市打工。留守在村里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及小孩,而民间信仰活动的参与者也主要由老人、妇女构成。参与者中年纪较大的78岁,最小的15岁。一些年老体弱的村民,由于常年有病,儿女不在身边,感觉生活孤单,民间信仰活动成了其排遣寂寞、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绝大多数民间信仰活动的参与者,希望通过民间信仰活动祈求在外打工的子女、亲戚、朋友能够身体健康平安,多赚钱财,能够幸福;也希望通过参与民间信仰活动能够医治自己的疾病,能够长寿,能有好的运气,能够风调雨顺,有所收成,饲养牲畜能够顺利,不生瘟病等等。而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许仅仅是获得了一些精神方面的慰藉之后,村民对民间信仰活动中的神灵的膜拜行为就可能终止,这充分体现了村民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功利性心态。问卷第4题反映了民间信仰活动参与者的内心想法,题目是:您为什么要参与民间信仰活动,调查村民138人,结果如下:①请神灵治病或帮助解决难题、求子、孙、祈求饲养牲畜顺利31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22%;②祈求神灵保佑家人平安、祈求外出打工的亲朋发财的61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44%;③和众多参与者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轻松休闲的18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13%;④找到一种精神归宿或农闲打发时间6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4%;⑤学习、切磋一些相关知识、互换信息19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14%。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村民之所以参与民间信仰活动,他们的目的很明确。
二、农村民间信仰活动的原因
(一)民间历史文化积淀
远古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由于科学文化知识贫乏,人们对于自身及自然界中诸多现象无法合理地解释,错误地认为人是身体及灵魂的结合体,而灵魂是潜藏在身体深处,对于人的行为是有感应的。所以人们把夜里做梦、生老病死等看成是灵魂及鬼神作怪。对山洪、大风、雷电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认为是天上的神灵在惩罚人们。为了避免灾难,人们就备了酒菜去祭拜神灵、祖宗,以获得平安、丰收、身体健康的满足心理。在川北农村流行一种说法,说人生的命运是由上天安排好的,有的人该享受大富大贵;有的人则要遭受贫贱穷苦,享受大富大贵的人是因为前世做了比较多的好事;而遭受贫贱穷苦的人则是前世做了太多坏事,要在今世受到报应。这样的说法天长日久,天地神灵等消极思想就代代相传下来,形成了川北农村地区丰富的民间文化,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地吸收、整合其它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积淀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民间信仰。
(二)农村现实因素影响
1. 生活环境变化
改革开放后,猫儿沟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告别土地,到了离家很远的城市打工。他们从事着廉价的体力劳动,接受城市的生活和消费观念,积攒着很不容易赚来的钱,寄回家成了小孩的生活费、购置了楼房的砖瓦。虽然钱相对宽余很多了,但却打破了父母与儿女、丈夫与妻子共同生活在一起,共同承担风雨的生活方式。一些年迈的老人、妇女送走了到远方打工的儿女或丈夫后感到无所适从。从短暂的失落中走出,留守的老人、妇女依然要承担起耕种农田、抚养子孙的重任,他们渴望丰收、希望全家平安的心情特别强烈。有时因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收成时好时坏;农村电话稀少,联系沟通渠道不畅,导致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打工的人和留守在家的人互相不知道消息。从电视里了解的关于外面世界的一些情况,一些道听途说的没有根据的传闻,往往让留守在家的人对外出打工的人充满了担忧。而一些比较精明能干的村民,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摆脱了贫穷,带给村民较强的失落心理,让他们担忧亲人之余又多了一份无助的挣扎。城市打工的年轻人带回一些新的思想及观念,也给村民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由上述种种所带来的农村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村民必须走出熟悉的生活方式,直面现实。所以,他们寻求平衡、寻求庇护、寻求慰藉的心情极其强烈,客观上刺激村民向往参加民间信仰活动并从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
2. 文化娱乐生活匮乏
农村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较大变化,基本不愁吃住,但农村与城镇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猫儿沟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交通极为不便,没有什么经济作物,条件较差。村民耕种方式相当原始,主要靠肩挑背背。电视是村民唯一了解外界的渠道,但为了省电,村民很少看电视。村委会办公室形同虚设,没有人员,没有经费组织任何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全村没有一个图书室,也没有村民活动中心,曾在全村每个组都能听到的高音喇叭因播音员外出打工变成了“哑巴”,更别谈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了。留守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没有什么爱好。农闲时间,邻近的村民互相串串门,聊一些生活琐事及在外打工的人的一些工作和生活情况。通过走访调查得知猫儿沟村第9组85%的青壮年劳动力到了广东或浙江等省打工,很多房子无人居住,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小孩人数占全组总人数的比例不到1/3。村里常住人员稀少,经济状况差,缺少文化娱乐设施,没有专人组织,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十分匮乏。众多村民选择礼拜天聚在一起“摆龙门阵”,或自发选择参加一些民间信仰活动,比如:去庙里参拜观音菩萨、烧香许愿、杀鸡还愿,去场镇上请算命先生算命等等。
3. 医疗卫生条件差,社保制度不完善
猫儿沟村共9个组,没有一个卫生站。年轻的个休医生到广东打工去了,仅有两名年老的个体医生,没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也没有什么医疗器械,只能医治一些简单的如感冒之类的病。村民生病,一般轻微的就自己找些草药服用;稍严重的,村民才选择去个体医生那里拿点药;家里经济状况稍好点的,会选择去乡(镇)卫生院看病,乡(镇)卫生院名义上是属于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实际上全是个体医生在经营,收费较高,而且假药较多。笔者曾作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第5题是一道选择题,您生病①去个体医生处买药;②自己服用草药;③去乡(镇)卫生院医治;④通过参拜神佛等迷信活动医治;⑤不看病,靠身体自然恢复,走访调查村民116人,选择①26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22%;选择②22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19%;选择③9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8%;选择④38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33%;选择⑤21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18%。医疗费用高,医疗条件差,村民收入少,村民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村民生病选择通过参拜神佛等迷信活动医治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猫儿沟村1-9组,所有农户均没安装自来水,经济条件稍好点的村民,打了压水井压水或用水泵抽入水缸,但有的水井离厕所或洗衣台较近,水井的水质没经过检测、过滤;村民习惯喝生水,喝开水的很少;村民煮饭用的燃料主要是柴草,烟尘较多,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农村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村民只要一年拿出10块钱便可享受一定的药费报销,但90%的村民不知道什么该报什么不该报,也不知道怎样去报销,去哪里报销。参加社会保险的村民少之又少,猫儿沟村1-9组,只有3个村民在儿子的督促下去县社保局购买了社会保险,很多村民不知道社会保险为何物,村民们信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期望通过参加民间信仰活动保佑自己及家人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保障,这也是村民“认识到自我存在保障的社会缺失之后,在自身文化的影响下综合各种因素之后的一种积极的理性行为,是下层人民为保障自身生存而选择的一种社会行为模式。”
【1】
三、农村民间迷信的弊端
(一)浪费钱财,贻误农时,影响农业生产
村民参与民间迷信有一定的开支。问卷第6题,2006年全年,您用在民间迷信上的开支是多少,回答问题的村民143人,选择50元以下的33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23%;选择50-100元的61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43%;选择100-200元的32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22%;选择200元以上的17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12%。问卷第7题,您最近参加民间迷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回答问题的村民113人,选择一个月前的14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12%;选择半个月前的29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26%;选择一个星期前的59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52%,选择暂时没参加的11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10%。而在调查中得知,一个星期前参加民间迷信的59位村民,有21位村民请算命先生替外出打工的子女算命,花费在15-30元之间;有18位村民购买鞭炮、火纸(冥币)祭祖宗,花费在20元左右;有7位村民扯红布,买公鸡去庙里杀鸡还愿,花费在50元左右;还有13位村民则参加了做道场等民间迷信,花费有的十几元,有的上百元不等。大部分村民参加民间迷信的开支来源大都是卖了谷子、小麦或包谷凑出的钱。笔者当时调查的时候正是当地农村插秧、收小麦的农忙时节,但一些村民为了参加民间迷信,放下手中的农活,就走开了,往往与家庭成员产生磨擦。既浪费钱财,贻误农时,也对农业生产,村民家庭和睦不利。
(二)对文明乡风建设带来一定影响
对于众多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村民,他们习惯在子女结婚时请算命先生掐算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子女出生时请算命先生根据出生时间算命取名;修建房屋时,请风水先生看风水,选宝地;老人去世,儿女披麻戴孝,请端公做道场,敲锣打鼓,大肆操办,请阴阳先生选墓地等等。花费不菲,劳民伤财,村民对此怨声载道。对相对纯洁的文明乡风建设带来一定影响。
(三)衍为迷信,流毒更为深广
村民参与民间信仰活动,如果认识不到或者有意忽略民间信仰中的消极、盲目、欺骗成分,很可能把民间信仰中的消极成分演变成迷信活动。农村中治安力量薄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民间信仰的幌子从事迷信活动,把民间信仰与迷信等同,人为放大民间信仰中的消极因素,大肆传播一些与民间信仰格格不入的迷信思想,自制力、辨识力较弱的村民,往往成为受害者。
四、加强对农村民间信仰活动的正确引导
(一)从农民自身提高对民间信仰活动的认知能力
1. 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民间信仰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功利性、目的性等特点,因此提升村民对民间信仰的认知水平显得相当重要。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老人、妇女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刻不容缓。村民可在赶集当天去乡(镇)文化站借阅一些科普读物或法律书籍,向村小教师或村(组)里的高年级学生请教一些不懂的文化知识。农闲时间,尽量多参加乡(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可去附近的南充市金城山公园免费旅游,或把各个组里人员组织起来搞一些文体活动,有利于村民身心健康。
2. 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民间信仰活动
村民文化水平低,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较弱,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或挫折时,总是寄希望于冥冥中的神灵相助,不知不觉地助长了民间信仰活动中的一些消极成分的扩大、蔓延。村民要辩证地看待和充分地认识民间信仰活动,不断增强真假及是非的辨识能力,避免迷信、盲目跟从;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理性的道德观。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民间信仰活动中的积极和消极成分并合理取舍,理智对待。
3. 创造条件,积极投身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收入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村民应抓紧时间,看准时机,扩大生产,增加农业收入。农村发展家禽养殖大有前途,村民应多向农业专业人员或致富能手请教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家禽养殖、防病知识,并把精力投入到种养业中去。改变思路,争取土地使用最大化、最优化。没有条件的尽量创造条件,有条件的要更好利用现有条件并互帮互带。争取多出栏生猪、多收粮食、多栽种一些适合在当地生存的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收入。
(二)地方政府要加大引导和监管力度
1. 宣传、帮助、教育农民正确区分迷信与宗教信仰的界限
“如何对待民间信仰,是社会和政府必须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的重大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对民间信仰引导、管理得当,注意尊重和保护民众的健康信仰和文化权益,社会就会和谐稳定,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反之,就会激化矛盾,造成社会冲突,甚至动荡不安。”
【2】乡(镇)政府应指定部门、安排专职人员对农村中的迷信、宗教信仰等活动的范畴进行科学严格地划分,并印好宣讲资料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各级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乡(镇)驻村干部要勤下乡并带动村委会成员及各组队长,组成帮教小组。小组成员要深入田间地头以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实际例子结合宣讲资料对村民进行无神论教育;进行科普知识及法律知识的教育。帮助村民充分认识并正确区分迷信与宗教信仰的界限。乡(镇)政府应将小组成员此项工作同时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并定期进行总结、抽查、评比。
2. 制定相关公约,做好规范引导
各级政府应根据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宣传、教育、帮助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规范、公约,对村民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方式、范围等进行规范、引导。乡(镇)驻村干部、村委会成员及各组队长要带头学习公约,吃透公约精神并有针对性地向村民进行讲解。乡(镇)驻村干部、村委书记、村长、各组队长在自律的前提下监督全村村民执行公约,全村所有人员均要签订遵守公约的承诺书。
3. 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行廉价医疗,逐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乡(镇)、村医疗网络建设力度,每个村应建立一个卫生站,配备常用药品。乡(镇)卫生院要尽快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安心扎根农村的多科医生,做到村民一般伤病在村里就可以得到医治。治疗项目及收费项目要公开透明,政府补助及时到位。各级政府要拨出专项资金,推行村民改水、改厕工程。定期举办卫生保健及疾病预防等知识的讲座,增加村民对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知识的了解。加强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宣传,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试行村民每人每年出10元钱,政府每人每年补助100元,建立大病统筹报销基金,村民大病凭发票报销60%,基金由乡(镇)卫生院和财政所共同监管,专款专用。县、乡(镇)社会保险管理部门,根据村民人均收入情况,会同县物价部门制定村民社保费交纳标准,并制定相关细则,加强宣传,监督落实,逐步扩大村民参保队伍。
4. 坚决取缔以民间信仰活动为幌子的迷信活动
当前农村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情况较复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民间信仰活动作掩护,幕后从事迷信活动以牟取钱财,扰乱农村社会秩序。乡(镇)、村政府、文化站等有关部门要携手开展专项整治清理行动,乡(镇)派出所要针对实际情况向各村下派驻村警务人员。对屡教不改的迷信从业人员要按相关法律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对尚未构成较大危害的极个别迷信从业人员要加强教育,责令限期改正,对村民则要做好说服帮教工作。
5.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鼓励科学致富,实干致富
当前,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持之以恒地开展送文化、科技和卫生三下乡活动。根据当地地方特点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农业专家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县、乡(镇)各级政府、干部要寻求农业发展新模式,拓宽致富途径,村民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致富经验,提倡村民靠勤劳致富,实干致富,帮带致富。
五、总结
农村民间信仰活动,参与人员较多,涉及面较广,如果疏于管理和引导,容易导致民间信仰中的消极因素向迷信转变。积极发掘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剔除其中的消极和迷信成分。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村民无非是想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但他们的心理期望不一定能获得满足。我们要尊重农民正当、合理、合法、健康的民间信仰,对民间信仰中的积极成分要加强管理、加强引导、正确引导、有序引导、规范引导;对于利用民间信仰从事迷信活动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整治、抵制、打击、取缔。在全社会大力提倡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时代,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更好地利用民间信仰活动中的积极、健康因素,更加有效地发挥民间信仰的社会作用、文化作用,认同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好地服务。
以上是对四川省蓬安县兴旺镇猫儿沟村2006年来民间信仰活动的初步调查研究,由于水平有限,时间紧,人手少,材料不多,经验欠缺,调查的范围较窄,内容比较简单,对民间信仰活动的深层次原因、民间迷信的弊端,民间信仰的引导等分析得较浅显、粗疏,定有较多失误、不足之处。
____________
注释:
【
1】 王雄伟,自我生存保障的建构——对于农村民间信仰兴起的社会学分析,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41页。
【2】谭松林,特殊群体——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国际研讨会开幕词[C]//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特殊群体——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国际研讨会会议手册,北京:2004。
参考文献:
[1] 陈明文,正确引导民间信仰,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对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民众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思考,科学与无神论,2006年第1期。
[2] 梁家贵,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皖北地区为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3] 范丽珠,论中国民间信仰:中国民间文化的现代价值,复旦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百度搜索网。
[4] 胡昭裕,封建迷信的原因、心态及对策,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5] 葛兆光,经典中的和生活中的——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中国论文库,2003年4月11日。
[6] 四川农调队冯静,四川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三农数据网,2003年8月26日。
[7] 王雄伟,自我生存保障的建构——对于农村民间信仰兴起的社会学分析,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8] 敌敌畏2007,农村封建迷信调查报告,和讯博客,2007年3月4日。
[9] 张泽远、曹志恒,农村“民间信仰”缘何升温,《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5期。
[10] 邹水才,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的危害与成因分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1] 黑龙江省农调队,关于对黑龙江省农村封建迷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三农信息网,2004年4月19日。
[12] 王玉海,当前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的种类、成因及其对策,河南公安学刊,1998年第1期。
[13] 段凌平、张晓松,漳州地区民间信仰调查与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4] 叶俊东、周甲禄,精神文明建设话题如何面对农村封建迷信的盛行——与专家对话,《瞭望》新闻周刊,199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