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巴罗
如果一种宗教能够在人的心理或性格上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人们能够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劳动效率,那么这种宗教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罗伯特·巴罗研究了宗教信仰对于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他论述宗教通过影响个人的性格特征与工作态度是怎样进一步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他还对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宗教的多样性是否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宗教组织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罗伯特·巴罗发现宗教信仰与经济增长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他证实了“世俗化”的假设,即更加富裕的国家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会下降,并且宗教信仰的虔诚程度也会下降。但是美国是“世俗化”理论的一个有趣反例。它不符合经济越发达,宗教意识越淡漠的这种模式。美国并未发现人们宗教信仰程度随着经济发展而降低的趋势。事实上几年前,盖勒普调查公司调查了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发现人们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繁程度和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信仰程度在五、六十年代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平。有位经济学家叫做Laurence Iannaccone 做过一个研究,考察了30国家的人民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去教堂的出席率。他曾一度认为不可能获得这么多的数据,但是后来他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得到了数据,惊讶地发现‘世俗化’这种趋势只在很少的几个国家发生,大概只有法国、德国才出现了这种现象,而大部分国家都不是这样。
罗伯特·巴罗还发现,如果把教育水平、城镇人口比例、人们的寿命等与宗教信仰结合起来考虑。保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保持城市人口、平均寿命的恒定,然后单独分离出受教育的年份来考察它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是正相关的。很多人认为教育水平提升以后会降低人们的宗教信仰,但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论。人们的健康、平均寿命与宗教之间也存在着关系。健康程度越高则宗教信仰程度也越高。另外,一个国家宗教的多元性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有着正相关性。如果该国宗教种类较多,人们会更频繁地访问教堂,人们的宗教信仰也会越虔诚。
罗伯特·巴罗说:“所以我这样分析:如果一种宗教能够在人的心理或性格上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人们能够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劳动效率,那么这种宗教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各人在宗教中信仰的方面有所不同,有人信来世,有人信天堂,有人祈求健康。我认为祈求健康这种想法是比较积极的,因为参加宗教活动以后,获得健康的心态从而更投入地工作比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有利。基于我以上的分析,在一定的信仰程度下,过于频繁地去教堂做礼拜对经济发展反而越不利,因为过多投入资源在宗教活动中,产出即信仰的虔诚程度却没有改变,那么对经济的投入就有限制,所以是不利的。我发现参加教堂活动人数的比例越高,经济增长越缓慢,这个趋势非常明显。而相信地狱的人数的比例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人们相信有地狱,相信‘末日审判’,他就会更加努力工作,经济增长率会更高。我们用一些其他衡量宗教信仰的指标得出的结果是比较相近的。比如我们研究对天堂的信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会发现相似的结果。如果一个人相信有天堂,他会做很多好事,努力工作。死后去天堂作为今生努力的回报,这就像‘胡萝卜’一样激励人们;反之死后下地狱作为惩罚人们的罪恶,就像‘大棒’一样警示人们。”
罗伯特·巴罗认为,一些社会学家还研究出了宗教市场模型,用了经济学家分析工业组织和竞争、垄断关系的经济学模型。第一次创新性地把它们运用到宗教问题上。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经提出宗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社会力量。所以经济学家应该重视它。
罗伯特·巴罗说:“如果我们对比一下中国的城乡人口差距,可以发现他们不管是收入、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还是家庭规模都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宗教状况,而不仅仅是受教育水平单独决定的。总的来说,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信教人数更多。我刚才所说教育水平与信宗教的程度呈一种正的关系这是基于一些实际数据的,是剔除其他因素诸如收入水平、人们的平均寿命、城市化水平以及年龄段的影响,单纯考虑教育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国的农村和城市进行比较。 我现在仅仅研究了人们是否信仰宗教以及是否经常参加宗教活动对经济的影响,还没有涉及到宗教的教义产生的具体作用。”
对于罗伯特·巴罗所讲的宗教与经济增长的问题我们很多中国人可能有着不同的看法。中国是个信仰共产主义的大国,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中国人多数不信宗教。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有不少的中国人按规定迈进了不同宗教的大门,并受到保护。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人受孔孟儒学影响也非常大,有人甚至把儒教当作中国人的最大“宗教”。小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教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学对中国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否有点类似于西方宗教的作用呢。
作者简介:
罗伯特·巴罗简,194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1965年,巴罗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70年,他以“通货膨胀、支付期与货币需求”一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罗伯特·巴罗与美国高层人物有着密切的接触,包括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美国财政部部长以及美国前任和现任总统等。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8年),美国国会预算局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1996年),美国经济学会副主席(1998年)。他还是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研究员、布鲁津斯研究所高级顾问。他获得过众多荣誉和奖项,包括著名的亚当·斯密奖。他的《宏观经济学》已再版5次,被译成6国文字,是许多国家宏观经济学的首选教材。罗伯特·巴罗还是《商业周刊》特约评论员和《华尔街日报》的长期撰稿人,现为哈佛大学格瓦纳经济学讲座教授,同时担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