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学术动态
 
秉烛隧中,追求光明————刘澎在何光沪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4/12/22日    【字体:
作者:刘澎
 
很高兴来这里参加光沪的新书发布会!但不巧的是今天我正在主办一个会议,所以时间特别紧,但我还是要来参加这个会,因为今天这个新书发布会意义不同寻常。

我和光沪是三十多年的老朋友,我们在八十年代初就认识了。但我非常惭愧,光沪写的好多书,我还没有来得及全部看。他学的是基督教,但他不是仅仅研究基督教的理念。他的学问涉及基督教和哲学、基督教和西方、基督教和中国、基督教和人。他的研究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模式。我们今天的读书人,要有什么样的境界?什么样的求知方向?很多人读书是为了功名、为了考试;也有一些人读书是为了逃避社会。从我和光沪的交往中,我知道光沪是一个非常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以天下为使命”的知识分子。他不是用情绪化的方式,而是用理性的方式,让大家知道了什么是知识分子应该追求的目标。从他开始翻译学术著作做基础工作,到他后来著书写文章,我们看到了他追求真理的轨迹。光沪的著作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给大家留下了这样一个方向:就是从学问上来说,他是一个大师;从做人来说,他是一个楷模。

  我们人活在世上,应该追求什么?很多博士、教授原来才华横溢,很有名气,最后却因私欲难填、胡作非为,成了无耻之徒。这些人怎么会走到这个地步呢?因为他们的知识很多,但却没有道德。那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的知识,不足以支持他在人生道路上一直能够行得正、走得稳?因为道德不是简单的东西。道德要想把人立起来,它后面还有一个东西,就是信仰。如果道德后面没有信仰,这个道德就是虚伪,整个这一套道德体系就不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不是一种价值观的追求。

我们看光沪的书,有一个特点,它不是摆起面孔来教训你、显摆炫耀自己的学问,不是把一个问题搞得非常玄虚、非常深奥,而是娓娓道来,非常亲切、非常明白。光沪的每一篇文章,不管是谈西方的、谈中国的、谈理论的,还是谈他自己的经历,我们感觉到的是什么呢?是真诚、是信仰!他的文章里面有一种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就是基督教的爱。基督教的爱在里面,所以这个人写作的时候就有一种激情。光沪的文采与博学令人敬佩,但他的爱心,他对民族、对国家、对未来的希望,他对真理公义的追求,更令我们感动。从他的文章里,我们会感觉到,写这个书的人有一颗炽热的爱心。很多人写的东西,味同嚼蜡,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是这个人文笔不行,还是他的知识不行?都不是,最大的可能是这个人为了某种利益,故意制造垃圾。时代过去之后,什么也不会留下。

我是昨天晚上才看到光沪的书,本来我今天要主持一个会议,没有时间细读,昨天晚上拿到这本书,本想简单翻一下,结果看了就放不下了,我就一直看下去,一直看到了夜里三点钟。看过之后,我感觉到,虽然我与光沪很熟悉,但是又很陌生,就是我没有这么细地进入过他的内心世界。我觉得光沪为我们做了很大的贡献。我每天忙忙碌碌,做好多事情,没有时间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记下来,我相信和我一样的人很多。光沪这本书,在很多方面表达了我的感想,说出了我想说的话。我看了这本书,觉得有很多值得回味、值得思考的东西。为什么我们的时代是这样的时代?为什么基督教是这样的一种价值体系?通过这本书我们就可以明白,而不是像某些人的书,说了很多抽象的理论,搞了很多复杂的框架,庞杂无比,味同嚼蜡,不敢直面任何现实问题。

 光沪这本书能出版,非常好!这说明在出版界当中,有很多有良知的人,愿意克服各种困难,帮助大家寻求光明。我们不是官员,没有权力,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可以选择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我们是选择追求正义、追求光明,还是选择在黑暗中浑浑噩噩、自我堕落,这一点取决于我们自己,当然我们也需要为选择付出代价。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感受就是,光沪选择了光明。作为一个读者,作为他的老朋友,我感谢他做了这么一件事情。光沪把基督教看成是一种价值,一种道德观。他告诉你的这些东西,正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东西。中国太需要这样的书了,昨天晚上看了这本书,我当时就想,一个人可以没有显赫的地位,但是不能没有坚实的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即使他拥有的钱可以用吨来计算,也没有意义,他会生活在煎熬当中,他的精神痛苦万分。不论什么时候我看见光沪,他的脸上都带有微笑。这是从上帝那儿来的自信和爱心,在他身上的流露。他不是做给大家看的,而是一种自然地流露。这就是信心,是平安,是信仰的力量。人生要经历太多的苦难、挑战和诱惑,怎样才能够平安地走下来?答案就在书中,大家看了这本书就知道了。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还要行出这个道理,活出这个道理,知和行要统一。同时还要把这个东西告诉别人。希望我们每个人身体健康,每个人心里平安!在一个道德沦丧、信仰混沌的时代,在一个假话大话空话泛滥的时代,我们能够看到这本讲真话的书,我们要感谢光沪为大家做了一件好事,也要感谢所有为出版这本书做出努力的朋友!同时希望大家能够拿起自己的笔,也把我们的心声记下来。只要我们心中有信仰,一切罪恶的东西就都难以诱惑我们。

  谢谢大家!
 
(2014年11月22日)

  本网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刘澎所长参加香柏领导力1212论坛
       下一篇文章:开启宗教法治新征程——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纪要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