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伊斯兰国”开辟域外“战线”
发布时间: 2015/6/19日    【字体:
作者:李伟
关键词:  “伊斯兰国” 对外渗透  
 
 
      20146月,“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宣称建立“哈里发帝国”,密谋以此为基础在五年内建立横跨中东和欧亚的伊斯兰大帝国,甚至将我国新疆囊括在内。
 
  半年多来,国际社会与“伊斯兰国”之间的斗争日趋复杂与激烈,“伊斯兰国”的发展出现内外明显分野的趋势。在伊叙境内,“伊斯兰国”的活动受到压制,在国际社会打击下疲于招架;在伊叙境外,“伊斯兰国”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其建立大帝国的梦想开始付诸实践。值得注意的是,“伊斯兰国”近期不仅对西方连肇大案,滥杀人质,更将魔爪伸向南亚、中亚和东南亚。“伊斯兰国”在我国周边地区渗透极端思想和鼓动“圣战”的动向值得警惕,相关国家需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伊斯兰国”大力对外渗透一般来讲,“伊斯兰国”的渗透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派人潜入招募新成员;二是利用推特、脸谱等新媒体加强影响力,扩充实力基础;三是与当地暴恐势力结盟或者新建分支。运用这些手段,“伊斯兰国”逐渐在伊叙境外站稳脚跟。首先,“伊斯兰国”在南亚活动力度加强。在阿巴地区,“伊斯兰国”1月宣称成立“呼罗珊省”(省为“伊斯兰国”欲构建的“哈里发帝国”下的次级行政单位),不仅派遣代表团招募当地成员,还与巴基斯坦塔利班和“简戈维军”等狼狈为奸,在巴基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活动频繁,有消息称其还企图袭击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的军事设施、政府建筑和什叶派据点,试图引发当地更大的混乱。去年918日,孟加拉国警方逮捕了七名“伊斯兰国”的支持者,这些人企图在孟加拉国制造爆炸后逃往叙利亚加盟“伊斯兰国”。去年831日,印度警方逮捕四名企图偷渡至孟加拉国、然后逃往叙利亚加盟“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
 
  其次,“伊斯兰国”欲在中亚开辟第二条战线。俄罗斯媒体1月下旬透露,“伊斯兰国”拨款7000万美元,欲将中亚打造成其重要的活动外延基地。目前,有千名中亚裔“圣战”分子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作战,这些人或是大学、宗教学校的学生,或是在俄罗斯打工的中亚籍人士,或为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本土恐怖分子。他们在当地受训后再被派往伊拉克和叙利亚。中亚裔“圣战”分子骁勇善战、思想极端,颇受“伊斯兰国”头目的赏识,不少已开始担任“伊斯兰国”当地“省份”的“埃米尔”,并多次“现身说法”,发布在叙的训练视频,鼓噪更多中亚人士赴叙利亚作战。而在中亚本土,“伊斯兰国”支持者数量攀升,一些赴伊拉克和叙利亚作战的“圣战”分子也开始回流母国,塔什干等地出现了大量“伊斯兰国”的黑色旗帜和宣传口号。“伊斯兰国”对中亚加强渗透,将令中亚安全形势更加岌岌可危。
 
  再次,“伊斯兰国”在东南亚寻求广泛支持。东南亚穆斯林人口众多,“伊斯兰国”一成立便在东南亚引起强烈反响。约有1000名东南亚“圣战者”赴伊拉克和叙利亚参战,未参与作战的也在本土给予“伊斯兰国”大量财政支援。同时,“伊斯兰国”的暴恐理念和行动方式在东南亚被迅速传播和推广,“伊斯兰祈祷团”头目20147月即宣称效忠“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而印尼恐怖组织“东印尼圣战士”是第一个宣称向“伊斯兰国”效忠的恐怖组织。东南亚至今约有十支恐怖势力与“伊斯兰国”有联系,相关的暴恐案件开始高发。
 
  “伊斯兰国”有何图谋
 
  在美欧、中东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打击下,“伊斯兰国”在伊叙境内的活动受到一定压制,但其也开始主动开辟域外战线,拓展国际暴恐网络。其将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作为渗透重点,有很深的战略考量。
 
  其一,南亚、中亚暴恐土壤深厚,是传统的国际暴恐动荡弧,极端主义思想极有市场,暴恐分子众多,加上随着美国从阿富汗撤减军队,当地政府良治缺失,安全力量薄弱,“伊斯兰国”极易在此“落地生根”。其二,试图“围魏救赵”,缓解在伊叙本土的压力。9.11事件后,南亚一直是美国反恐重点地区,但随着本·拉登被击毙,伊叙局势持续动荡和“伊斯兰国”的兴起,中东成为国际反恐的新重心。在国际社会的打击下,“伊斯兰国”的中高层头目大有损耗,活动区域也受到限制,很难再像之前那样攻城略地。而南亚和中亚地区形势在美国逐渐从阿富汗撤军、尤其是“伊斯兰国”趁机从中搅浑后重新恶化,国际反恐焦点或再度聚焦南亚和中亚地区,间接为“伊斯兰国”在伊叙赢得转圜空间。其三,与“基地”组织竞争的需要。目前国际暴恐形势呈现“基地”与“伊斯兰国”“两魔领舞”的格局,“伊斯兰国”扮演着挑战者的角色。此前,“基地”组织曾在伊叙建立“呼罗珊集团”,并借助旗下分支“支持阵线”的力量,企图削弱“伊斯兰国”在当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而南亚是“基地”的老巢,中亚和东南亚则是“基地”重点渗透地区,“伊斯兰国”试图在这些地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其若真能在这些地区对“基地”釜底抽薪,巴格达迪成为全球“哈里发国家”领袖的愿景也许可能提前实现。
 
  中国应提高警惕
 
  “伊斯兰国”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渗透,将对我国家安全和利益产生巨大威胁。其一,“东突独”活动空间增大,中国西部安全受到威胁。目前来看,“东突独”已形成以南亚和伊叙为主要活动基地、以东南亚为主要偷逃通道和以中亚为跳板的跨境暴恐网络。“东突独”在南亚、中亚根基深厚,与“伊斯兰国”勾连密切,随着“伊斯兰国”对南亚、中亚渗透加剧,“东突独”的暴恐能力将大大增强,人员流动更为密切,我国边境和西部安全或将面临更大威胁。其二,我国海外利益受袭风险增加。南亚、中亚和东南亚是我国“走出去”战略重点地区,亦是“一带一路”工程的主要合作方和受益方,中方在这些地区有大量的能源、基建等项目。此前“乌伊运”、巴基斯坦塔利班已多次袭击在当地的中国公民,未来此类威胁或将持续加剧。其三,毒品威胁加剧。阿富汗是全球最大鸦片产地,该地毒品常年经巴基斯坦或中亚流入中国。此前,阿富汗塔利班、巴基斯坦塔利班和“乌伊运”等就常年“以毒养恐”。如今,有报道称“伊斯兰国”也看上了阿富汗的鸦片,寄望以此拓展财路。未来阿富汗的毒品形势或更加复杂,对我国的冲击可能更为严重。其四,核生化威胁加剧。“伊斯兰国”麾下建有核恐怖小组,有报道称其已在哈萨克斯坦偷取到100多克核原料。此前,“基地”组织就试图制作“脏弹”等放射性武器,有报道称巴基斯坦核科学家曾与“基地”组织有“勾连”。巴基斯坦塔利班等也曾试图攻击巴核设施。
 
  未来,随着“伊斯兰国”在伊叙以及我国周边地区之间持续进行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动,其暴恐意识形态、技战术、资金和人员或加速向我国周边地区渗透蔓延,我国周边和西部恐情有深度恶化之虞。为此,中国应及早谋划,加强防范,减小遇袭风险。一是支持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目前,美欧已集结60多个国家打击“伊斯兰国”,收到一定成效。中国可在联合国框架内与相关国家就恐怖分子跨境流动、网络反恐和金融反恐等加强合作,以有效应对恐怖分子的外溢回流和网络渗透等现象。二是与周边国家反恐合作。周边国家国力相对较弱,反恐能力有限,中国可在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层面和双边层面与周边国家就情报交流、边境管控和毒品走私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中国也应帮助相关国家根除当地的暴恐土壤,如提升当地政府治理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缓和民族和教派冲突等。三是加强内部防御,将恐怖威胁抵御于国门之外。一方面,要加强对各边境和通道的管控,防范“东伊运”等暴恐分子回流国内搞袭击。另一方面,在国内加强监管,坚决打击各种极端主义思想宣传和暴恐活动。
 
 载于《世界知识》;转自外交观察网,2015-05-18
http://www.faobserver.com/NewsInfo.aspx?id=11227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国际关系
       下一篇文章:宗教、制度和文化帝国主义――美国崛起之偶然与必然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