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观察
 
关于奥巴马的信仰:美国人中四成认为他是基督徒 三成认为他是穆斯林
发布时间: 2015/9/18日    【字体:
作者:王新毅
 

奥巴马资料图片。(图:奥巴马Facebook)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
 
奥巴马一直以来自称自己是基督徒,并且表示《圣经》对其影响很大。但关于奥巴马的宗教信仰背景,美国人一直以来都有许多的看法。但CNN刚刚公布的一个民调显示,有大约四成的人认为他是基督徒,但还有大约三成的美国人认为他是穆斯林。
 
913日,CNN公布了他们与ORCOpinion Research Corporation)联合进行的一项新民调的结果,发现了美国人对奥巴马宗教信仰背景有广泛的误解。
 
该调查是以电话进行的,时间从94日持续到98日,在全美国成年人中进行随机抽样共调查了1012人,抽样结果与全体样本之间有±3%的抽样误差。
 
在接受调研的美国人中,当被问及奥巴马的宗教是“天主教、犹太教、摩门教、穆斯林还是无信仰?”,29%认为他们的总统是个穆斯林,而其中共和党人的比例更多,有43%的共和党人认为奥巴马是穆斯林。
虽然有近三成的人认为奥巴马是穆斯林,但有超过40%的人认为多认为奥巴马是个基督徒。数据显示,39%认为奥巴马是新教徒或者其他基督徒,4%认为他是天主教徒,1%认为他是犹太教徒,1%认为他信仰其他宗教,另有11%认为奥巴马不信教,14%则表示他们不知道。
 
调查还显示,党派导致的偏见很明显,61%的民主党人认为奥巴马是新教徒,而独立派(并不支持民主党或共和党)认为奥巴马是新教徒的为32%,共和党人中仅有28%认为他是新教徒。
 
美国媒体曾在2004年爆出和怀疑奥巴马是穆斯林,但奥巴马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基督徒。在2010年一次于墨西哥州的记者问答中,他强调自己是基督徒。奥巴马说:“我作为基督徒是我自己的选择。坦白说,我的家庭不是每个礼拜上教堂的那种人。虽然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注重灵性的人,但是她并没有把我带到教会……我是在后来接受基督教的信仰。因为耶稣的教训向我说话,教导我要过怎样的一个人生,作为一个照顾我兄弟姐妹的人,善待他人,就像我期望他人也善待我。我想,我的公职就是我表达自己基督教信仰的一部份。”
 
20128月,奥巴马在接受大教堂时代杂志(Cathedral Age)的采访时说:“信仰给我莫大的安慰。我以前就说过当上总统后我的信仰成长了。这个总统办公室总会使人祷告更多;就像林肯总统说的:‘多少次在走投无路时这巨大的感动使我不得不双膝跪下’。”
 
但与此同时,奥巴马对于同性婚姻、堕胎合法等持支持的态度,让不少保守派立场的基督徒和教会领袖对其信仰的信任度打许多折扣。其中著名布道家葛福临对奥巴马在这些方面的立场一直持激进反对的态度。
 
历史上,美国是一个以基督教清教徒主义建立根基的国家,国民的价值观与此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其历任总统中不少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并且许多为了赢得选票也无不强调自己信仰的纯粹,可以说历任总统绝大多数是典型的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的简称,意为盎格鲁撒克逊裔白种人裔新教徒)的特征。
 
但伴随着近100多年的世俗化,美国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宗教多元主义也给美国带来许多挑战,其总统的WASP的特征也不像历史上那么明显。奥巴马本身信仰的模糊性、以及美国国民对其信仰的模糊性理解,都反映了这样的社会背景。
 
 来源:基督时报,20150915日。 
http://www.christiantimes.cn/news/19208/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教宗方济各要求全欧洲教会团体接纳难民家庭
       下一篇文章:尼泊尔总统宣布施行世俗化新宪法 两大共产党均支持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