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庙产僧财的是与非
发布时间: 2015/9/30日    【字体:
作者:竹林果方
关键词:  庙产 僧财 佛教改革  
 
 
大致说,原始佛教没有庙产,出家人没有财产。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随时可以继位的太子身份,尽管出家了,身份依然特殊,无须积蓄。常紧随的众弟子们,包括了许多各有本事的教派首领,那些首领率领各自信徒皈依佛陀,弟子们的影响范围广大。
 
印度气候合适户外居住,无必要造大房子。古时交通不便,天下人往某一固定地方朝佛闻法,既不不方便,也不经济,而佛陀是修行人,修行人不怕累,辛苦一些各处走走,走哪里讲到哪里,更有利于弘法利生。有时云集树下,有时集会在信众提供的现成房子里,如此,连庙也省了。若能朴素地分析,至少可以如此理解。
 
学佛修行的出家人出家前须舍弃一切财富,有一分钱舍弃一分钱,富可敌国也舍弃。出家后托钵乞食,人家布施、供养什么吃什么,衣服利用人家不要和死人身上的可以利用的部分,重新缝起来,能穿就行。赤脚步行。衣食住行如此,哪来什么僧财?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气候的缘故,山林树下,路旁水边的生存形态难以为继。随着出家人越来越多,须固定的场所、规模化的房子了,寺庙有了。人多寺庙多,寺庙多人多,配套的财产也出现了。譬如山林田地等。
 
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寺庙演变的基本过程为:朝廷提供类似于今天政府招待所或干脆是皇宫的房屋,供少量出家人暂住。权贵提供现成的或兴建宅院等为庙,供更多的出家人暂住。普通老百姓联合起来,提供现成或兴建寺庙供僧。出家人主动发起,兴建寺庙。发展到今天,道德与法基本规定以出家人为主兴建寺庙,同时,打着佛教旗号、假冒出家人身份兴建寺庙以牟利的现象因不一定属于违法、或即使明显违法也难以追究而显得混乱了。
 
因出家人为主修建与掌管着寺庙及其配套财产,渐渐出现了难以脱俗的工作和工作岗位,一些出家人难以原始佛教那样继续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地自修、度人,和与人结佛缘了。工作和工作岗位,须有一定的特权,权力须经济的支持,财富分配也就出现了。到了今天,住庙的出家人基本有个人财产了。
 
外部演变。古老贸易以货易货,诸如贝壳类宝物易货,后来使用交子(纸币),再后钱,今天,钱与交子与信用卡等,乱七八糟的玩意太多了。都是社会规范,国家法律,人家使用你不使用,人家遵守你不遵守,难以社会行走,不堪为民。过去三五里有庙,再困难时期神庙中也有供品,譬如供果。出家人行到哪住到哪,乞食嚒,过去的人舍得,多半会布施饭菜。今天也可以步行,却没有过去那么方便了,乞食依然可以解决吃的问题,但住宿,若不花钱投店,是大问题。
 
亲历和资料里读到的比较贪的和尚有一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生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等国策接踵而来,同时,全面落实政策,包括落实宗教政策,全面展开。当时的佛教,僧团乏人,寺庙不全,少量的寺庙难以如法如律容纳出家人,许多寺庙僧尼同住。在湖北有座小庙,庙主云坤80岁,没有寺庙的住比丘尼大的七十多岁,小的六十多岁,与村庄比邻,住一小庙。小庙香火好,云坤一直坚持在那里住,有条件拒绝各种摊派,就得到了“贪心和尚”的称号。老和尚并不分辨,仅说:我不贪,寺庙如何维修?我不贪,不再盖庙,我的两个女徒弟哪里去住?终于重修了寺庙,比丘尼在不远处也有了独自修行的小庙。
 
资料显示:一时,十余大汉入室,逼百岁高龄老人交出黄金白银,未果,即遭木棒、铁棍,披头盖面,肋骨折断,随打随问,连打四次,见老人扑地以为死亡,即呼啸而出。隔日,闻师未死,复以木棍殴打,十双皮鞋又踢又踩,导致五窍流血,卧地不起,以为必死无疑,又呼啸而去。何种因缘?一日。师召侍者:今你二人办一件重要事。昔日知悉光孝寺零落,曾发愿重修。先将私人积蓄约二万元埋藏,后接纳林居士五万圆,即汇易金锭若干条藏山中。满以为重兴在望,但三梦六祖催唤,且粤北将官李汉魂等派员来请重建南华。于是中兴曹溪,又建云门,虽历时二十年,期间困难重重,但不敢私用埋藏储金。因易砖钱而作瓦钱佛制不许。再回头以为可以重兴光孝时,云门事变中我几乎被打死。如今老病日笃,世缘将尽,初愿难偿,此时只有继续等待了。我已与政府石同志妥商他带公文,你二人持图同往发掘,运回本山。数日后,金条一箱,瓦罐二口运回山,共计黄金二十八斤,白银三千圆。悉数缴交政府代存。
 
回顾历史,史料记载,四川乐山大佛所在,是三江汇流处,曾江水汹涌,船只最怕,一不留神就翻了。有和尚发愿建造佛像镇邪。四处化缘,为抵抗贪官霸占化缘来的钱财,不惜弄瞎自己眼睛。佛像建造一半时,后续资金跟不上,和尚又急又累,往生了。他的徒弟继续建造。和尚师徒的行为感动了地方,新任官吏领会到了建造佛像的妙用,拿出自己的俸禄,又跟上级申请,许可后动用了当地的盐税资金,继续建造。三代人历时90年终于建成乐山大佛。今天,不论表面看还是科学论证,乐山大佛保佑了一方百姓。
 
“贪心”而有钱的和尚,都在做什么?以上三例,应该说明白了。又有难以言状的事实。例如虚云老和尚曾讲过:这次有人不明真相,认为我贪污,又说我不会用人。说有觉民吃饱钱就还俗。其实,觉民的钱的来源,账目清楚:北京开和平法会,政府犒劳他百余万元,上海玉佛寺法会,也得百万元。,说归依当引礼,也有百余万元。杭州苏州两处法会。也有几文。回山后,因母老要他奉养,不要心挂两头,就还俗去了。简玉阶又给他二百万元。他没有拿过常住的钱。这个故事,说的是和尚私有财产,可以自由处分,尤其奉养父母,允许的。至于娶妻荫子方面,十分难以把握,太复杂了。若出家前遗留的妻子儿女们后来越来越穷苦,生活难以为继,乃至性命不保,管与不管?慈悲的缘故,不管也不好。若追求享受,爱好太多,就难有理由资助了。何如,世俗长有钱的智慧人也不会单单在财富上无限满足妻子儿女,更多的,是不惜血本成就他们成器,但多数财富十方来十方去,不敢专为自用。
 
僧财于当今,因有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范,一些难以割舍的教外关系终于是问题,如何妥善管理,有效解决?无非几个原则:第一要明确出家无家,出家后与俗家的一切法律关系应即时斩断。二是寺庙可以成立常住人口个人财产管理办法,出家人个人财产的多半有寺庙管理,并为必要的开支报销。三是全国寺庙出家人的私有财产联网,已佛教协会为单位,出家人参访游方没有后顾之忧。佛教内部的改革,可以由此入手。
 
转自竹林果方的凤凰网博客,2012-07-31。
http://blog.ent.ifeng.com/article/19069335.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佛教慈善冷思考:僧人施财是否天然有理?
       下一篇文章:“涉佛领域”:对“庙产兴商”说不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