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宗教和文化之根源探讨(上)
发布时间: 2016/3/24日    【字体:
作者:韩家亮
关键词:  恐怖主义 文化 伊斯兰教  
 
新疆最近多次发生与恐怖活动有关的暴力,这当然令人担心。有些著名民运人士认为新疆恐怖活动是因为专制统治所引起的。我不能同意,因为恐怖威胁也发生在许多民主国家里。要减少伊斯兰恐怖活动的威胁,需要先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这个课题当然非常大,这篇文章仅仅作个梗概介绍。
 
  先谈我自己对伊斯兰教的认识,这有一段很长的过程。我很早在国内对回教徒就有些接触。我母亲的一个很好的同事就是回族。当时我对回族的了解很肤浅:不吃猪肉,讲义气,很抱团。因为我在国内经历过神迹,我出国后就对不同宗教持开放的态度。在没有成为基督徒(1983年)以前,我对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有一些考虑。不过当时对伊斯兰教了解非常少,那时对中东穆斯林的一些**新闻报道使我对它有些反感。我对伊斯兰教第一个深刻了解是大约在1994-5年在澳洲一个大学教书时。我有些疑惑,为什么许多天赋较好的学生是从马来西亚来的?我后来到马来西亚辅导学生时才了解马来西亚政策性地严重歧视华人。当时华人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3%左右,但是我被告知只有大约1%华人可以上官方大学,使得许多马来西亚华人只能到海外求学。华人也很难进入政府工作,这些报酬较好较稳定的工作是留给马来人的。这对我那时的思想意识是个很大的冲击。在美国少数民族升学就业得到优待,在澳洲对土著人也有类似的优待。在马来西亚的华人至少应该容许有20%左右上学和在政府部门就业吧?竟然只许极少华人上马来公立大学!而且马来西亚还是对华人最好的伊斯兰国家之一!当然这是多年前的情况,现在听说有改善,但是即使在去年马来的选举中还有歧视华人的报道。
 
  第二次是大约97年我与一个巴基斯坦穆斯林在美国一次晚餐爬梯上交谈。当时恐怖主义事件还不是像现在炸弹袭击平民,主要只是劫持飞机。我向这个巴基斯坦人表示对劫持飞机的不理解,我说无论谁(包括我)都可能是受害者。他翻起眼皮,对我不看也不答。我的理解:这些无辜的乘客对他来说只是该倒霉的附带损害(collateral damage),不屑考虑。
 
  前面这几件事对我影响并不大,我那时觉得既然不认同伊斯兰教那我就不去碰它就可以了。911事件对我影响很大,一批狂热的穆斯林居然用民航机大肆残杀无辜民众,死亡者还包括许多穆斯林。当时我一天都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从此下决心搞清楚这个问题。以后三年多我读了许多书籍和文章,但仍然是一知半解。直到我读了Bernard Lewis的书《错在哪(What Went Wrong?)》【1】以后才豁然开朗。这里有几点说明。首先,Bernard Lewis 是普林斯顿大学荣修教授,世界上最著名的中东历史学家,比这方面的世界其他学者造诣高得多。其次,这本书是通俗读物。Lewis有许多专业著作,这本书把他在欧洲给的一系列通俗讲座编辑成册出版。第三,我引用的是2003年出的平装本,精装本2001年先出版。精装本正在付印时,911发生了。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预言了911。Lewis 后来又写了一本通俗读物《伊斯兰教的危机(The Crisis of Islam)》【2】,质量也很高。不过我认为还需要补充其它材料才能对伊斯兰教恐怖主义能有较全面的认识。下面我先概括介绍《错在哪?》这本书。我应该指出仅仅靠下面简略介绍非常不够。这里的介绍只是非常粗略的俯瞰。要比较深刻地了解这些课题,必须下工夫认真学习一系列文献。我这里的介绍主要是帮助读者入门,少走弯路,至少不需要几年才摸到门路。
 
 《错在哪?》和中东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曲折  
 
  《错在哪?》的副题目(中东伊斯兰世界与现代化的冲突)非常确切地表述了它的主题。这本书和路易斯教授的另一本书《伊斯兰的危机》对于我们理解现在的反恐之战有很大的帮助。这两本书也有助我们对中国的现代化有较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说读这本书可以是一石二鸟。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1850年左右,即鸦片战争起。中国经历了改良运动,内战,日本侵略,马列主义,和现在的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改革开放。现在中国在经济,文化甚至政治上都比中东多数伊斯兰国家更现代化。中东伊斯兰国家虽然现代化起步比中国早,但现在明显落后于中国,更落后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究其原因是伊斯兰教在中东占主导地位所致。伊斯兰教是三大一神宗教之一;其它为犹太教和基督教。英文Religion这个词与中文宗教不完全一致。Religion这个词狭义意义是指有一个或多个客观上主宰世界的神以及人对神的崇拜系统;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标准的Religion。Religion的广义意义包括worldview即世界观。儒教和马克思主义【3】也属于广义Religion的分支。
 
  路易斯在【1】的4页写到:对中世纪的多数穆斯林来讲,基督教国就是(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在1453年被土耳其征服。欧洲遥远地区,类似于非洲遥远地区,黑暗野蛮不信阿拉(伊斯兰教之神)。这些野蛮人没有什么可学习之处,除了奴隶和原材料以外甚至没有多少可进口的。这些北方和南方的野蛮人最大的希望是被收入卡利夫(伊斯兰)帝国,从而得到宗教和文明的好处。这一段描写对于鸦片战争前中国朝廷的心态也大致适用。
 
  1683年奥特曼帝国进攻维也纳的失败是中东穆斯林世界的转折点(16-17页)。【1】的第一章叙述了奥特曼帝国在战场上学到的教训和军事上的改革。在22-23 页有一段非常精彩:当一个社会出了问题,当这些问题不再可以否认或隐藏时,人会问一些问题。一个常问的问题是:“Who did this to us?”即谁对我们作成这事?这个问题回答通常指向外部或内部的替罪羊--外国人或内部的少数民族。奥特曼人在他们历史上的大危机时问了一个不同的问题:“What did we do wrong?”即我们哪里作错了。这两个问题的辩论从1699年Carlowitz条约签署开始。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辩论至今还在进行。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也面临这两个问题。
 
  【1】的第二章讲中东地区的经济和行政改革。这一章先讲到引进西方东西到中东伊斯兰的难处。书中(43页)说“采用和拷贝不信者(infidel)装置是一码事;师从不信者是另一码事。派人去不信国家上学则是更激进的改变。”(清朝末年中国也提倡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些留学生带来了新的思想。较易被中东穆斯林接受的是基督教以外的东西。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灵丹妙药的寻找集中在经济和政治,或者说财富和权利,方面。中东早期建造工厂的努力失败了(46-47页)。近年来,仿苏联的社会主义失败了。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存在(62-63页)。在经济方面,早期中东国家比多数新兴亚洲国家经济起点高。但中东国家现在在投资,就业机会,生产率,出口,收入落后于新兴亚洲国家(47页)。
 
  在经济之外,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差别是政治上特别是行政管理上。从西方来的两种思潮对伊斯兰世界有相当影响。一是从西欧来的爱国主义(patriotism),一是从中欧东欧来的国家主义(nationalism)。这两个词有些区别。爱国主义能把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民融合起来。国家主义则以种族和语言为标志。另外在传媒上的现代化,印刷,翻译,报纸促使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变化。19世纪的现代化改革反而使得专制政权更有效更显著。这使中东寻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另一个欧洲的实践即宪政和代议的民主,有时称为自由(54页)。54页至62页略述了中东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改革,即在宪政和议会政治的尝试。这些改革基本上是失败的。西方成功的秘密仍旧不清楚。难道除了军队的现代化,掌握军队的政权,和支持这些的经济,别的还有什么使西方强大吗(63页)?
 
  第三章讨论社会和文化的障碍。书中将这些障碍分为三种:妇女,科学,音乐。基督教各教派杜绝了一夫多妻和纳姘制而伊斯兰教容许这两个弊病。在伊斯兰教的法律和传统下,有三群人不能够得益于合法的,宗教的质量--不信者,奴隶,妇女。妇女是这三种人在一个方面明显最差。奴隶可能被释放,不信者可以在任何时候选择成为信徒,但妇女的地位无法改变。书中叙述了历史上与此三种群体相关的进步。妇女解放相比于任何其他单独一件事来讲是现代化和西化的检测石(73页)。甚至最反西方的原教旨主义者也采用西方的战争技术和宣传,这被认为是现代化(73页),而妇女解放是西化。无论传统保守派或是激进原教旨主义者都认为妇女解放没有必要且有害(73页)。书中76-81页讨论了科学在伊斯兰世界发展的历史和现况。伊斯兰世界中世纪时对科学有巨大的贡献,但中世纪后有剧烈的转变。欧洲科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时期,技术革命时期有巨大的进展。而伊斯兰世界独立的探究几乎停止。
 
  第四章讨论现代化和社会平等。常说伊斯兰教是一个平等的宗教。这种说法有它的真实性。如果我们比较伊斯兰社会起源时与周边的社会—东边的封建的伊朗及种性制的印度,西边的特权贵族的拜占廷和拉丁欧洲—伊斯兰教确实带来了平等的信息。伊斯兰教的实行反对依据家族,出生,身份,财富,甚至种族来的特权而坚持级别和荣誉只能取决于虔诚和功绩。但这种平等是不完全的;伊斯兰从起初承认三种基本的不平等,主人和奴隶,男人和女人,信者和不信者。随着19世纪的进展,外界的影响和压力以及穆斯林他们自己的态度转变使得这三种基本的不平等有所改变。第四章主要讲伊斯兰社会在社会平等方面的进化。在这过程中,伊斯兰宗教保守派反对这些变革因为这些变革不符合伊斯兰经典的教导。
 
  为什么伊斯兰社会在早期在社会平等方面要领先基督教社会而后来又在社会平等方面落后呢?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督教圣经的教导。加拉太书3:28“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希利尼人即希腊人,在基督教早期与犹太人相对。注意这里三种平等几乎对应上面所讲的社会上的三种平等。歌罗西书3:11 “在此并不分希利尼人、犹太人、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圣经在此强调不论种族文化背景在基督里人人平等。这与可兰经不同。
 
  第五章是关于世俗主义和公民社会。世俗主义的意义即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威不同,教会和政权不同,可以或应该分离。在现代政治意义上世俗主义在深刻意义上是基督教的概念。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耶稣的教导,后来它的发展与基督教史相关。早期的人类社会的宗教都与权威有关,不论是部落,城市,或国王。宗教提供了群体标志和忠诚,信仰给统治者和他的法律提供合法性。有三个世纪之久基督教是受迫害的宗教。在受迫害时,基督徒发展了自己的制度,教会及法律和法庭,它的阶层和权力链。虽然四世纪初康世坦丁皈依基督徒以后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有密切的关系,但总的说来,纵观历史几乎在所有基督教地域教会与政权一直并行存在。
 
  书中讨论了伊斯兰地域的历史。历史上伊斯兰地域没有像基督教地域那样教会与政权并存的情形。这可能与伊斯兰教的奠基神话有关(100-101页)。对犹太教来说,以色列子民从被奴役逃走,在荒野里流荡了40年才被许可进入许望之地。他们的领袖摩西只能瞄上一眼许望之地,不得进入的许可。对基督教来说,耶稣被侮辱和钉十字架,有几世纪他的追随者被迫害被殉道。而默罕默德在他生存时取得了胜利。他夺取了他的希望之地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其中他有全权。他的决定和行动被圣化在穆斯林的经典和在穆斯林的传统被得到放大。
 
  基督教历史一直与分裂和异端相关,竞争的教义和互为对头的权威争夺上风(103页)。这斗争几乎从康世坦丁皈依基督就开始,康世坦丁堡,安提阿,亚里山大就在宗教上和裁决上相互争执。后来康世坦丁堡和罗马之间斗争,再后来教皇和更正教之争,以及更正教各派之间的斗争。只是在数世纪的流血冲突和迫害以后,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得出结论:只有剥夺教会接近政权的强制压迫的权力,同时剥夺政权干涉教会的事务,才可能取得不同信仰和教义的人们和平共处。
 
  世俗主义在中东有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法国革命开始,经历19世纪,世俗化在中东逐步取得进展,以致后来在大多数国家世俗化统治者执政。但在最近,出现了对这些世俗变化的强烈反动。有一系列的伊斯兰激进好斗运动,不正确的被称之为原教旨主义者(106页)。他们要求逆转一个世纪以来的世俗化改革,废除引进的法令和社会习俗,回到伊斯兰法律和伊斯兰政治秩序。在穆斯林激进和好斗分子文献中,他们确定的敌人有不同。有时敌人是犹太人,有时敌人是基督徒和传教士,有时敌人是西方帝国主义者。但是他们首要敌人是本地的世俗主义者。
 
公民社会是相对宗教权威和军事权威而言(110页)。公民社会是社会的一部分,它在家庭和政权之间。其联合,发起,和行动的主要驱动是自愿的,取决于意见,兴趣,或别的个人的选择。明显现代的例子有商业公司,工会,专业协会,学会,俱乐部,体育队,政党。公民社会的兴起对西方的政教分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伊斯兰社会则不同。虽然在法国革命以后穆斯林学生从西方带来与伊斯兰宗教传统相左的思想,但这些变革的思想无法被伊斯兰社会的主流所接受。
 
  第六章时间,空间,现代化虽然对了解伊斯兰社会进展有用处,但对我们的主题关系不大,此略去。
 
  在结论里,作者总结了中东伊斯兰世界困境(151-152页)。与基督教世界相比,伊斯兰世界变得穷、弱、无知。19世纪20世纪西方的影响对穆斯林公共和私人生活十分明显。虽然伊斯兰世界早在军事,经济,政治上进行改革,但这些尝试是失望的。更糟的是中东伊斯兰世界已落后于新兴的国家,例如日本甚至韩国。以现代世界有意义的标准来看,中东伊斯兰社会在经济,就业,识字率,教育,科学成就,政治自由,和尊重人权方面大大落后了。
 
  路易斯的《错在哪?》这本书对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发展给了一个深刻地鸟瞰。西方在经济、政治、军事、科学和技术上的发达影响了世界其它所有文明。如果一个伊斯兰国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进行类似于土耳其那样彻底改革,仍然可以现代化。但是大多数中东伊斯兰国家反应迟缓且把问题归于外来因素,导致这些国家不能正视国家落后的本质问题,以致它们越来越落后。仅仅落后不一定导致恐怖主义,接下来(续篇)我们来分析中东伊斯兰国家最近大约三百年来的发展。因为伊斯兰教没有明确的正统和异端【4】,可兰经的解释也远没有基督教解经发达【5】,在伊斯兰社会受挫折的时候不同的流派就出现。可兰经有些段落宣扬暴力,但是伊斯兰传统(tradition)反对恐怖主义【2】。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伊斯兰激进分子以极端的方式解释可兰经,发展成为伊斯兰恐怖主义。多数穆斯林爱好和平,但是现今世界上大多数(80%以上)恐怖袭击是由伊斯兰极端分子所为。
 
  注释:
 
  【1】Bernard Lewis, "What Went Wrong?: The Clash Between Islam and Modernity in the Middle East," Harper Perennial, 2003.
 
  【2】 Bernard Lewis, "The Crisis of Islam: Holy War and Unholy Terror," 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 2004.
 
  【3】N. Smart, "The World's Religions",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韩家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正统和异端及邪教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qqgc/article_20140710109165.html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xwh/xfwm/2014/0718/109663.html
 
转自:共识网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qqgc/article_20140807110672_2.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美国的世俗化表象与宗教传统
       下一篇文章:试论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