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在循化县开展扶贫慰问和送医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 2016/10/20日    【字体:
作者:穆斯林在线
关键词:  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 扶贫慰问 送医下乡  
 
 
2015年5月7日,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开展2015年度中央财政 “社会救助服务示范项目”扶贫慰问和送医下乡活动,为清水乡塔沙坡、孟达大庄两个村子的16户特困家庭和12名孤贫老人集中发放慰问金2.8万元,并配套发放了新旧衣物和卫生洗涤用品。同时联合解放军第五三六医院、西宁骨伤烧伤医院等医疗机构分别在两村开展大型医疗义诊活动,发放了价值6000元的常规药品和500余份农村健康知识资料。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会长韩文科,副会长白明清,常务理事马进元,循化县清水乡副乡长马有布及部分社会爱心人士参加了活动。
 
作为救助会2015年度中央财政项目在循化县的集中实施点,清水乡塔沙坡、孟达大庄两村地处偏远,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尤其是大庄村因过去水质条件差等原因,全村300多户家庭,竟然有70余名智力、肢体、听力语言等多重残疾者,有些家庭甚至有多名残疾人,这种灾难性的境况如同一层厚厚的乌云笼罩着整个村庄,严重影响了全村的整体发展。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在慈善救助活动中调查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将两个村子列入了重点救助点,并在救助会“社会救助服务示范项目”再次申请成功为2015年度中央财政示范项目后,将该项目2015年度在循化县的实施模式确定为以在孟达大庄、塔沙坡两村进行集体救助为主、其他村庄零散救助贫困户为辅的方式进行。
 
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在2015年4月下旬,救助会派出全部工作人员深入到两个村子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调查工作,在当地村委会和乡政府的支持配合下,最终在两村确定了28户家庭作为2015年度中央财政项目的受益对象(其中孤贫老人12名,特困家庭16户)。5月7日上午,救助会分别在孟达大庄和塔沙坡两个村子举行发放仪式,每户受益对象都满心欢喜的从救助会负责人手中领到了1000元慰问金和新旧衣服、洗涤用品等爱心礼物,救助会负责人向在场的乡亲父老介绍了救助会的工作宗旨和中央财政项目助民帮困的意义。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三六医院和西宁骨伤烧伤医院的义诊团队分别在大庄、塔沙坡两村同步开展了医疗义诊活动,为两个村子的近200名患者提供各科诊治咨询和B超、心电图检查服务。
 
救助会工作人员也现场发放了价值6000元的各类常规药品和专门印制的500份健康知识宣传册。
 
清水乡的集中救助活动结束后,救助会全体人员还赶赴循化县道帏乡、查汗都斯乡和相邻的化隆县甘都镇,对向救助会提交求助申请的四户家庭进行了实地访查,当场向符合救助慰问条件的三户特困家庭各发放了1000元慰问金。
 
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社会救助服务示范项目”是201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主要内容为在青海省内开展以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孤贫老人和特困户慰问及农牧区送医下乡活动为主的社会救助服务活动。此前,救助会已在大通县开展孤贫老人、特困户慰问及送医下乡等项目实施活动,并在西宁市为来自省内各地的32名贫困大学生集中发放了助学金。截至目前,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2015年度“社会救助服务示范项目”已投放资金14.6万元,其中发放孤贫老人和贫困家庭慰问金5.1万元,发放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金8.1万元,在两县三地开展的送医下乡活动中发放了价值1.4万元的药品和健康知识宣传资料,该项目实施工作开展不到两月,资金总体投放率已达44%,项目整体实施进度高于民政部项目办的要求。
 
转自穆斯林在线
http://www.muslimwww.com/html/2015/csgy_0522/26986.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回顾与沉思:特蕾莎修女诺贝尔和平奖致辞——穷人们是伟大而可爱的人,我上天堂不为别的,是为了他们
       下一篇文章:独特的伊斯兰慈善“乜提”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