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观察
 
拉斐尔《圣体辩论/圣礼之争》
发布时间: 2016/12/28日    【字体:
作者:无脚鸟
 

 
《圣礼之争》又名《圣体辩论》,是位于罗马梵蒂冈宫签字大厅的一副半圆形庞大构图的巨型壁画。拉斐尔以圣餐盒作为构图的中心和消失点,从而把天上和地下的动静结合起来了。天上的人群和地下的人群均排列成弧形,地面上画的是人数众多的教会领袖和高级僧侣,天上画的是神的三位一体: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圣灵鸽子,12圣徒围成半圆坐在耶酥的两边。整个画面人物虽多,但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神态各异的人物活动都是紧密相联,互相呼应。
 

 
《圣礼之争》是拉斐尔为教皇宫四个大厅所绘的16幅壁画的第一幅,是当时人们看待拉斐尔绘画才能的试金石。拉斐尔果然不孚众望,以他超人的才智和精湛的画技,绘出这幅佳作来。在整个画面上,天上人间,层次分明。人物以圣子耶稣为中心,事物经圣餐盒相连接,以靓丽的画笔展示了基督教的神圣和教义,至今仍然被视为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品之一。
 

 
教皇宫共有四个大厅,第一个大厅是教皇日常在此签署文件的办公地点,故名签字大厅。此大厅为长方形,纵长9米,横向约6米。拉斐尔根据大厅的形状在其四壁上绘以四幅壁画:《圣礼之争》、《雅典学院》、《帕尔纳斯山》和《三德图》。四幅画体现当时社会崇尚的“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律”四种学问与那时人们所认为的组成宇宙的四要素:空气、水、火和土互相呼应,其中心目的是想将古代的文明与基督教的教义和谐地表现出来。在大厅的顶部还绘有笔者前一博文所提到的天顶画。
 

 
《圣礼之争》祭坛左边两位穿着袈裟的是哲罗姆和奥古斯丁。哲罗姆抬头仰望上天。奥古斯丁则侧身而坐,好像在对坐在台阶上的青年讲解什么问题。祭坛右边身着红衣未戴帽在埋头沉思的是格利戈里,坐在他身边身着华贵服饰的是阿甫罗西。在他身旁站着一个身着蓝色衣袍、背向观众、形象气势雄壮的人。
 

 
天顶画中“神学”女神像下方的壁画是《圣礼之争》,又译为《圣体辩论》、《圣典辩论》等,主要描述教会领袖在举行隆重的教会仪式,也是表现对基督教教义的崇敬和维护。2009年是该画绘成500周年,意大利发行一枚小型张以资纪念。全画是一个半圆形的庞大构图,在半圆形的画框里用云层作横带,平分画面的空间,形成天上和人间的区别。上方表现的是天上的神明,下方表现的是人间对神明的崇敬和对教义的理解和讨论。天上和人间均排列成弧形,用两个相反的弧形和远近法的透视感来加深广阔的空间效果。
 

 
拉斐尔将《圣礼之争》切割成上下两部份,上为上帝,耶稣,鸽子,施洗约翰,马利亚与使徒们,中间为翻开福音书的小天使,下为争论弥撒圣体的圣徒们,内有多明我,方济各,托马斯阿奎那,但丁等。还有四位制订教义的教会之父哲罗姆、格里戈利、阿甫罗西、奥古斯丁。透过不同时间中人物的汇集,表达出神学与教义之成形,是在历史中、在各种贤者的参与中汇集而出的智能,它们包括研究圣经、思想、祷告、信仰实践与争辩的种种过程。而这整个历史过程,上帝都有参与。
 

 
云层下方表现的是人间景象,画面上绘有人数众多的教会领袖和高级僧侣,其中有各代教皇、圣徒、主教、红衣主教、神父以及教父们。他们似乎正在举行隆重的仪式,并展开对圣体的学术研究。也可以把画面分为三部分来看:中部的中央是祭坛,祭坛上摆着圣餐盒,拉斐尔以之作为整个画作的中心和消失点,从而把天上和人间的动律结合起来。在祭坛的两边坐着在四世纪时为基督教教义的确立、圣经经文的订正以及使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做出重要贡献的四位教父,他们分别是哲罗姆、格利戈里(尼斯的)、阿甫罗西和奥古斯丁,尽管他们相互之间并未谋面,但拉斐尔还是把他们画在一起,像是在聚会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一般。
 

 
画面左端有一青年正在凭栏探身,顺着他身边之人手指方向观看,那是西斯廷教皇,他神情沉着、自信,昂首向祭坛走去。教皇身后是《神曲》的作者但丁。画面右端有一秃顶老人靠着栏杆看书,旁边的人也在凑着观看。老人似乎是向他们解释书中内容,另一青年人,用手势表示请他去往中间祭坛,很多人也都在走向中央。有一人正在跪着祈祷。画面上还绘以优美的风景作陪衬。
 
法萨利在其所着的《拉斐尔传》中这样描写《圣礼之争》:“拉斐尔在另一面墙上画了天上的基督、圣母、施洗约翰、使徒、圣人、殉教士,他们以天父为中心,坐在云端,还画了圣灵,在他们之下是众多的圣徒,正撰写着弥撒经并争论着置於祭坛之上的圣饼。圣徒中有四位教会圣师,圣师周围是多明我、方济各、托马斯.阿奎那、布埃纳文图拉、邓斯.司各脱、里拉的尼古拉、但丁、费拉拉的吉罗拉莫.萨伏那洛拉修士等圣徒,还有多位基督教神学家和许多真实人像。空中环画有四个手持翻开福音书的十天使。拉斐尔用这些形象创造了其他画家望尘莫及的最完美的作品”。
 
 
《圣礼之争》在布局上与“雅典学派”迥然不同。“雅典学派”的结构采用了真正的建筑学的配置,高挑的拱门形成了开阔的空间,人物的活动便在这个空间中进行;而在《圣礼之争》中,这一“建筑”是由一组井然有序的人物来表示的,人物的对称排列精确而又富于象征意义,力图表现作为精神世界象征的空间性。《圣礼之争》的结构中那些平行的同心圆便是天国的象征。作品既体现了结构、概念的统一,又不忽略细节的描绘。
 
转自我爱画画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罕见傣族文化 手艺竹编佛像
       下一篇文章:商业机构公号以献花放生名义敛财 宗教性捐献已叫停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