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他山之石
 
俄罗斯宗教哲学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 2018/3/1日    【字体:
作者:张雅平
关键词:  俄罗斯 宗教哲学  
 
 
  随着宗教学研究在我国的开展和逐步深入,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宗教哲学的研究得到重视。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俄罗斯宗教哲学作为研究之重镇,已自然突显出来。
 
  西方文化也可以说是基督教文化。对基督教教义进行形上的思考,早在中世纪的神学家们业已开始,是为宗教哲学之开端。而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哲学,则要到18-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到德国古典哲学成熟阶段,才完全成形。俄罗斯历史的发展较西欧晚近得多。它的如异军突起的宗教哲学,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才产生。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叶的欧洲处于动荡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欧洲在科学、社会和文化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震撼,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焕然一新。而与西欧比邻的俄罗斯,受到的影响也是强烈的。西方科学–理性人本主义与俄国古老的斯拉夫文化发生碰撞,促使俄罗斯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俄罗斯民族的前途和出路问题。他们力图突破近百年来俄国思想界与欧洲近代文化的隔膜与对立,在此背景下,一部分人转向马克思主义或形形色色的革命民主主义,另一部分人转向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或最终回归基督教。这后一部分的思想家们经历了紧张的宗教探索,在短短的数十年中,发展出自由主义的东方基督教文化精神。它继承古代希腊基督教思想,以俄罗斯东正教传统文化为其底蕴,又吸收了19世纪前半期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如康德、谢林、黑格尔的思想营养,并且结合俄罗斯近百年激烈动荡曲折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前后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发展了欧洲的宗教哲学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和深刻。其代表人物有:索洛维约夫、梅列日科夫斯基、别尔嘉耶夫、弗洛林斯基、洛斯基、舍斯托夫、弗兰克等。其中有些人曾经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后来才转向宗教哲学,如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弗兰克。俄国宗教哲学家们的自由理念基本上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自由和关于未来完美社会的幻想,因此较之欧洲的宗教哲学来说,更具有非世俗性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关于俄罗斯宗教哲学的特点,可以引用俄国哲学家洛谢夫的评论:”俄罗斯哲学同欧洲主要是同德国的哲学迥然不同,它不想把观点进行抽象的、纯理性的系统化;它是对存在及其隐含深层的纯内在加以直觉的和纯神秘主义的理解。这种理解不诉诸逻辑概念和定义,而仅仅靠象征、形象、想象力和内在生命运动来实现。”
 
  以上哲学家几乎每个人都有十几部乃至几十部论著,且绝大多数是在十月革命以后流亡国外时完成的。(其中不少人先是到柏林任教,后移居法国巴黎。在巴黎形成了俄国流亡思想家的研究和出版中心)。它们对基督教思想作了极富深度的扩展,受到世界的瞩目,并得到极高的评价,几十年来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各种文本。但是,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它们在前苏联时期长期未被其同胞接受,被视为禁书,在我国更鲜为人知,成为我国哲学和宗教研究领域的空白。
 
  我国学界开展俄罗斯宗教哲学研究只不过是近十多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最先对其关注的是刘小枫。80年代中期,刘小枫博士与北京师范大学董友教授合作,从搜寻原著开始,选择重点,翻译介绍。先后翻译出版了舍斯托夫的《在约伯的天平上》(董友,三联书店,1989)等。早期这方面的成果还有方珊主译的舍斯托夫的《旷野呼告》(华夏出版社,1991)等。虽然此时的译介未能形成规模,社会反响不大,但已开创了一个领域。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前苏联的各种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新热点,在人类文化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俄罗斯宗教哲学迅速引起我国哲学、宗教和出版界的兴趣。由于这个领域前人少有涉猎,几乎没有参考书籍,所以研读起来颇费精力。难能可贵的是,投入这方面工作的人数虽不多,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果,若干译著、重要人物学术传记和书刊评介文章相继出版和发表。其中译著的数量尤为可观,计有:
 
  《人的奴役与自由》(别尔嘉耶夫著,徐黎明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意志自由》(洛斯基著,董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
 
  《俄罗斯思想》(别尔嘉耶夫著,雷永生、邱守娟译,三联书店,1995)
 
  《自我认识》(别尔嘉耶夫著,雷永生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历史的意义——论人类命运的哲学经验》(别尔嘉耶夫著,张雅平译,学林出版社,1999)。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初出版了《俄罗斯思想文库》丛书,其中俄罗斯宗教哲学方面的译著有:
 
  《路标集》(论文集,彭甄、曾平译)
 
  《雅典与耶路撒冷》(舍斯托夫著,张浜译),
 
  《俄罗斯的命运》(别尔嘉耶夫著,汪剑钊译)
 
  稍后,上海学林出版社也在1999年中推出《二十世纪俄国新精神哲学》精选系列,首批出版五本:
 
  《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赫克著,高骅、杨缤译)
 
  《宗教精神:路德与加尔文》(梅日列夫斯基著,杨德友译)
 
  《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叶夫多基莫夫著,杨德友译)
 
  《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弗兰克著,徐凤林译,)
 
  《自由的哲学》(别尔嘉耶夫著,董友译)
 
  据预告该系列还有多本译著将陆续出版。
 
  我国在90年代关于俄罗斯宗教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由以下几部人物学术传记性论著反映出来:
 
  徐凤林撰写的《索洛维约夫》(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5),是华语世界率先评述俄国最重要的宗教哲学家的生活与创作的著作,该书比较全面地涉及到了索洛维约夫的完整知识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人生哲学、宗教”智慧学”(索菲亚)、历史哲学、社会哲学、道德哲学和美学的基本思想。
 
  徐凤林的《费奥多洛夫》(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8),比较准确地评述他的”共同事业的哲学”:关于哲学认识、人、亲密、死亡、复活、自然调节、历史、宗教和艺术的思想。
 
  雷永生著《别尔嘉耶夫传》(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8),着重评价了这位最有影响的俄国宗教哲学大师的基督教人本学及其对俄罗斯文化的研究。
 
  译著和专著以外,国内尚有几种主要期刊、辑刊先后刊载有关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译丛》,90年代初开始摘登俄国宗教哲学译文,1995年还曾出专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刊登《别尔嘉耶夫和他的〈历史的意义〉》(张雅平,1996)、《洛斯基和他的〈价值与存在〉》(张雅平,1999、4)。前文提纲挈领地评介了别氏以宗教为视角、联系历史事实分析人类命运轨迹的主要观点;后文则通过介绍洛斯基的代表作,使人了解俄国哲学家如何通过神秘体验将评判价值的终极标准与上帝连在一起,从而认识俄国的直觉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东正教神学传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1999)刊登了雷永生的论文《人道主义与19-20世纪之交俄国宗教思想的嬗变》。该文是作者研究俄国宗教哲学问题的总结,综述了俄罗斯宗教哲学产生和发展的概貌,颇有深意。
 
  由刘小枫博士和何光沪博士主持编辑出版的《基督教文化评论》(贵州人民出版社)也可以作为了解俄罗斯宗教哲学的一个窗口。其各辑陆续刊发的重要人物介绍文章有:《俄罗斯新宗教哲学之父:索洛维约夫》(董友)、《流亡的纯粹哲学家–洛斯基》(刘小枫)、《俄罗斯文艺复兴的怪杰–卡尔萨文》(金亚娜)、《布尔加科夫》(董友)、《布尔加科夫及其智慧说》(董友)《精神的苦斗–别尔嘉耶夫的走向基督教之路》(董友)。其中刘小枫的文章,总结了洛斯基这位有抽象的上帝论代表之称的哲学家的思想特色,指出其将思辨性、抽象性和明晰性与俄国思想传统进行完美结合,并提醒人们注意俄国思想与德国思想在19-20世纪的交融,是一项富有意味的研讨课题。
 
  此外,散见在其他杂志上的还有以下文章:
 
  如《哈尔滨师专学报》自1995年以来开辟俄罗斯哲学专栏,登载了张百春的一系列文章,主要的有:《早期俄罗斯宗教哲学评述》(1995),《索洛维约夫论人类社会的发展》、《索洛维约夫论西方哲学》(1997),《从自然宗教到基督教–索洛维约夫论人类宗教意识的发展》(1998),《霍米亚科夫及其宗教哲学》、《谢尔盖.特鲁别茨科依的宗教哲学》、《弗洛林斯基的神正论》(1999)、《浙江学刊》1997年第四期上徐凤林的《俄罗斯思想及其现代境遇》,等等。
 
  总的说来,我国搞俄罗斯宗教哲学的人很少,力量比较薄弱。现在对俄罗斯宗教哲学基本上仍处于原著翻译的阶段,研究的工作也多以介绍为主。然而,对于一个新的研究学科,基础资料的积累是必需的。在这些研究者当中,刘小枫和杨德友是从英文、德文进行研究,其他的人则都是从俄文进行研究。可喜的是,除了近年来已形成一批翻译队伍之外,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徐凤林,专门从事俄国宗教哲学、俄国当代哲学及东正教的研究、翻译和教学,近几年写了一些研究文章和论著,成果卓著。他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俄国宗教哲学,将其特点放在西哲史的背景下,因为它与西哲史关系非常密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雷永生教授,多年从事俄罗斯哲学的教学和研究,近年专攻宗教哲学,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发表了多篇有质量的论文。石油大学张百春副教授,年富力强,掌握丰富的第一手原文资料,擅长综合论述,目前正在系统研究俄罗斯东正教神学思想,全力撰写专著。此外,还有其他学者做着这方面的工作。
 
目前,在宗教学的研究中,我国宗教哲学研究和比较研究总体说来尚属刚刚起步。而对独特的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深刻内涵加以挖掘,必然会促进整个学科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俄国的宗教哲学特别关注以人的存在为中心所展开开的诸问题(人的个性、人的道德渊源、人的命运等),所在人的主体性日益成为学术主题的今天,这个领域定将受到学术界更多的关注。即便在新世纪里,还会是一个研讨热点。
 
转自360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115/10/7434782_164451099.s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生命树”与古埃及来世信仰
       下一篇文章:佛教在印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沙门思潮论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