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下宗教文化产业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 2019/1/18日    【字体:
作者:赵秀丽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文化旅游 宗教文化产业  
 
 
        [摘 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一步增强了宗教的功利性特征,推动了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为传承民俗文化、保护地方文化遗产提供了契机。市场经济体制下宗教文化产业发展应更加注重宗教的文化品质,提供多元的宗教文化产品,丰富社会文化,满足民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随着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文化旅游和宗教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当代宗教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既与地方宗教健康发展紧密联系,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宗教作为社会存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地方宗教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对于地方文化繁荣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宗教文化产业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学术界对于宗教文化产业的内涵还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宗教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宗教文化产业必然是文化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旅游文化开发中占据一席之地。宗教文化产业以宗教文化为载体,通过利用和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提供市场需求的宗教文化产品,在满足民众多元的文化需求的同时,增强宗教文化经济附加值的相关产业发展,从而达到宗教文化发展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一、宗教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青岛宗教文化多元,道教、佛教文化资源丰富。受崂山道教文化圈的影响,民间信仰比较兴盛且与道教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宗教文化的丰富促进了青岛旅游业的发展。崂山不仅成为青岛宗教文化的代表,湛山寺也成为青岛佛教文化传承的中心,在海内外均具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崂山道教作为青岛旅游城市的一张名片,可见宗教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占据的重要位置。青岛宗教文化较为丰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民间传说和民间宗教成为地方文化的特色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青岛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以宗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开发逐渐兴起,成为青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宗教文化产业具有特殊性,它既要满足民众信仰的需求,又须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因此,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宗教文化,提高旅游业的文化价值,推动特色旅游发展,宗教文化产业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是旅游业增长的新热点。文化旅游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尤为密切。崂山道教作为青岛宗教文化旅游的热点在青岛宗教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市在宗教文化发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但随着地方旅游业的开发,崂山道教的外围影响逐渐凸显。在青岛周边县市,有特色的道观、寺庙逐渐兴起。为发展郊区旅游,各地宗教文化逐渐被发掘出来,推动了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促进了地方旅游业开发。
 
        随着文化旅游的发展,宗教文化产业在文化旅游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青岛周边在宗教文化旅游中存在着若干问题。如重经济轻文化。地方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的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宗教文化产品的开发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成为敛财的手段。地方对宗教文化产业的开发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开发多受经济利益驱使,较少考虑民众的需求,也缺乏优质的宗教文化产品。宗教文化旅游充斥的功利心理直接影响到了宗教文化旅游的文化体验。这不仅不利于民俗文化传承,而且也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青岛依山傍海,除了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之外,文化传承不仅悠久,而且呈现出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繁荣态势。宗教文化以崂山道教为主,包括诸如湛山寺、华严寺佛教文化、基督宗教文化、以天后宫为代表的民间宗教文化等等。这都是青岛宗教旅游的热门景点。因此传承青岛宗教文化,推动青岛文化强市建设,必须继承和发展青岛的宗教文化遗产。这也是建设青岛文化强市的必然要求。
 
        宗教文化产业不仅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文化旅游业的主要内容。青岛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也是青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青岛宗教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崂山道教文化传承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但除了崂山道教,青岛佛教文化、民间宗教、基督教文化的发展相对缓慢。青岛宗教产业发展除了借鉴崂山道教文化发展的经验之外,还应注重乡村旅游中的宗教文化内涵。加强政府对各地宗教产业发展的监督与管理,发挥宗教管理部门的职能,引导乡村宗教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宗教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挖掘宗教文化内涵,不断完善宗教文化旅游设施,重建、扩建和新建了部分宗教文化旅游场所,全市已有14个宗教活动场所对社会公众开放,每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其中崂山太清宫每年接待游客达百万人次以上,有力带动了青岛市宗教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2007年10月,中国(青岛)国际宗教文化及宗教用品博览会在青岛海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此次会展举办了16场“宗教用品代理商、贸易商500强”市场营销推介会,通过市场手段,将生产商从制造、销售完全一体化,向制造和建立销售渠道的一体化。此次展会也是我国有史以来首届宗教用品销售500强市场营销推介会,300多家各地有相当实著名宗教用品营销专家与会交流外,还在国内寻找了一批企业有实力、产品有特点、市场营销手段灵活的宗教用品生产商、制造商到会推介。会展还邀请欧美、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的国际买家和行业协会到会交流,国内的相关机构和高僧也将就邀出席。是宗教界吸收国外宗教文化产业经验,为本土宗教发展打造的一次盛会。可见,青岛宗教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在宗教旅游开发、产品推介、宗教社会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青岛市民的认可。
        在市民族宗教主管部门的管理下,青岛市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积累了丰富在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一是丰富宗教旅游文化产品,构建体现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二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打造宗教名胜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建立健全宗教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宗教旅游管理模式。虽然青岛市宗教文化产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在重视城市忽视农村。“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影响了宗教文化旅游的质量,降低了宗教文化旅游的品味。宗教文化产品单一,缺乏具有青岛特色的宗教文化产品。宗教活动场所缺乏管理等等。
 
        宗教文化传承与地方旅游开发紧密相关。青岛丰富的乡村宗教文化是地方宗教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信仰的重塑虽然满足了民众宗教信仰的需求,然而也进一步增强了民间宗教的功利化和私人化特点。政府主导下的寺庙修建和管理应注重增强宗教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传承功能,杜绝借用宗教名义敛财的行为,积极预防民间宗教的低俗化发展。高宏存在《市场化对位与宗教文化价值的错位——我国宗教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宗教文化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产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各种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并指出了市场化过程中违背宗教文化宗旨和价值的趋向。”〔1〕因此,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宗教文化传承和保护。
 
        三、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宗教文化产业的服务对象是广泛的,它不仅包括有信仰的宗教徒,也包括对宗教有好感的非宗教徒。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主导,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其宗教文化产品是服务大众的。然而在宗教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宗教文化产业往往市场化、经济化。这不仅不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承,而且影响了宗教文化产业的品味。为此宗教文化产业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地方旅游开发须顾及宗教文化传承。宗教是地方社会宝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是城市的名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文化传承发展是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可持续性因素。据笔者调查,在青岛周边的宗教旅游景点,卖香火以及宗教产品的商店较多,但却很难找到有关宗教的文化用品,如宣教的书籍、宗教发展史等等。在市宗教局管理下的宗教景点,如佛教协会、道教协会管理下的宗教景点,宗教文化书籍较为丰富,如城阳的法海寺。在基层政府主导下新建的寺庙,文化用品和书籍则寥寥无几。原因在于寺庙的开发和管理多考虑经济因素,很少考虑到文化的传承,这导致了虽然寺庙经济与文化传承之间的断裂。
 
        第二,宗教文化旅游必须提高宗教文化旅游的品位。宗教文化旅游注重文化体验和精神的满足。以2003年“青岛市于姑庵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于姑庵修复工程)项目”为例。在项目分析论证阶段,对于项目的效益分析及预测包括三个方面:于姑庵开发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所列最为详细:如门票收益:如果按照2002年青岛市每年接待人数为1837万人计算,按照来于姑庵人数占总人数的20%、门票10元计算,每年的门票收益就是3674万元。此外包括佛位供养、佛事活动、节假日活动等年均收入4874万元,按照30年经营期算,共计14622万元。开发商与佛教寺庙六四分成。在项目的效益评估中,有关文化传承、民众精神需求、宗教情感的需求并没有列在其中。寺庙管理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为保护宗教文化遗产提供了资金保证,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宗教文化产业带有了浓厚的商业色彩,脱离了宗教文化产业的服务方向。
 
        第三,政府须加强对乡村宗教旅游的监督与管理,引导宗教健康发展。青岛宗教文化产业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地方宗教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山东省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然而,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市内四区和崂山区。崂山道教、市内湛山寺、于姑庵是青岛市宗教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在青岛市宗教旅游管理局的带动和监管之下,市内四区和崂山的宗教文化开发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农村宗教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开发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基层政府(村委会)为发展地方经济,开发地方旅游,充分挖掘地方宗教文化资源,对于传承宗教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寺庙的修建和开发商的利益紧密纠结在一起。为此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寺庙的监管,使其融入到政府体制之内,为民众提供宗教信仰的良好环境,引导宗教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参 考 文 献〕
 
        〔1〕高宏存.市场化对位与宗教文化价值的错位——我国宗教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来源:《理论观察》2013年第07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阿根廷天主教行动“再基督化”实践及影响(1931-1976) \孙雪利
摘要:天主教行动是天主教徒为维护教会的利益而组成的社会团体,19世纪末兴起于欧洲,…
 
会通之路:儒教对韩国现代法律的影响 \杜文忠
摘要:以"礼"为核心的传统儒教制度与近代西方法的冲突,成为近代以来以中国、日本、韩…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山东财神会习俗研究
       下一篇文章:《教堂经济学》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