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疫情,促使教会、媒体机构及基督徒个人,开始更多地发声和反思。这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公共议题,信仰不再是个人化的体验或经历,而直接反射出我们与人——如何具同理心地向苦难中的人表达关切、与自然——野生动物是此次疫情的源头,人与自然如何和平相处、以及与上帝的关系。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何谓真正的基督教公共传播。本文是作者的一些阐述,内容包括基督教公共传播的定义及特点,策略与内容方向,误区与原则等,仅作抛砖引玉。篇幅有限,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即可阅读完整版。
前言
近十多年来,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各领域产生巨大乃至颠覆性的影响,对基督教传播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其中最大最深远的改变,不在工具平台或形式生态,而是新媒体把基督教传播放到了巨大的公共空间,使其不可避免地具有强烈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为基督教传播进入主流带来极大的机会,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社会对基督教的接触和了解越来越多,信徒的社会参与意愿、教会与社会的互动日益增强。教会事件也自然成为公共事件。可以说,基督教传播已经进入到一个公共传播的时代。福音传播受众群体特征、传播内容方向、语言使用以及表达方式与过去都有很大不同,更需要有相应的神学支撑和理论指导。教会和专业传播机构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回应、主动应对、探索当代处境下的传播模式,才能在这个时代更为有效地传扬福音,否则很容易丧失新媒体所带来的在公共空间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将对自身事务、身份、理念和信仰的解释权拱手相让,甚至让异端乘虚而入,影响败坏基督教的社会观感和形象。
2014年12月,我在《颠覆˙重生˙回归:新媒体时代的福音传播》一文中,首次提出“基督教的公共传播”这一概念。本文则对此进行相对比较系统但仍属基本概念性的阐述,内容包括基督教公共传播的时代背景、其上的公共神学、定义特征、内容方向和策略,以及指导原则等。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逐渐修正完善。
01基督教公共传播的时代背景
1.在当今华人社会,包括中国大陆,随着城市教会的兴起与各行各业基督徒的增多,基督徒的社会参与也越来越多,教会的公共性越来越明显。社会对基督教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
2.“公共生活对教会和神学在当今世界中的定位、社会形式和自我反思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会和神学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常被边缘化,但在世界各地的宗教和文化冲突阴霾下,公共空间也开始更多聆听信仰群体的声音。顺此,华人教会也逐步呈现公共参与的角色, 这不仅是指社会工作和服务的范畴,更有对家庭、教育、商业、信息、科技、环境、社会正义等各类议题的讨论与承担。然而,基督宗教在履行公共责任的行动和实践时,也需要神学上的根据、支持和反思,才能发展一种‘为着公共的教会与神学’;而在公共领域中谈论神学,更需要神学思想在诠释、论辩和阐述上的‘公共性’。”( 谢志斌)
3.“在新媒体时代,与过去相比,人们对基督教已经有很多知识上的认识,与基督徒和教会有过网络上乃至实际的接触和体验。人们对宗教的态度普遍更为尊重与宽容,但此表象下却隐藏着一种麻木、冷漠与坚硬。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教会机构在公共传播上固然受到一定限制,但空间其实仍然巨大,问题更体现在自身相对缺乏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热情;有关注的,又缺乏深入与持续。同时,福音传播缺乏在各领域内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一些有影响力的基督徒囿于多种原因不敢也不太懂怎样在公共领域表达信仰。有些勇于表达的一定程度上缺乏教会的支援。灯没有被点在灯台上,基督教宝贵的思想、理念和文化被边缘化,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正面的影响力。”(安平)
4.尽管整体而言,基督教传播在新媒体的应用上仍然相对落后,但新媒体无疑已经迅速成为当代福音传播的利器。其即时性、全球性和永久性使基督教传播自身具有了公共性;而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的普及和发展,更打破了来自政府、社会和技术门槛的限制,使基督教的传播不可逆转地成为公共传播。
02公共神学与基督教的公共传播
1. 公共神学就是宣告上帝对整个世界的旨意
“公共神学就是宣告上帝对整个世界的旨意。”“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无谬的信仰和生活指南,也是基督教公共神学的最高标准和依据。圣经不仅关涉到我们个人灵魂的得救,更是关涉到上帝对整个世界的旨意,……上帝的旨意是圣而公的旨意,上帝的教会是圣而公的教会,这圣而公的教会必须把上帝圣而公的真理传讲出来。‘圣’就是圣经启示在其本源上的圣洁性,‘公’乃是指圣经启示在其应用上的普世性、公共性。”(王志勇)
2. 公共神学是在公共语境中探讨、表达和反思基督信仰
“公共神学是在公共语境中探讨、表达和反思基督信仰。就内涵来说,公共神学和传统的教会神学没有什么不同,仍讲创造和终末、启示和救赎;但就语境和受众来说,前者是有别于教会的公共语境和受众。公共神学要思考的是,教会既是公共的一份子, 教会信仰对于公共有何意义? 在公共论坛中,信仰是否可以提供一个重要的视角和理据?在公共价值的塑造中,信仰是否可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化资源?”(江丕盛)
3.公共神学及基督教公共传播所面对的共同的试探和主张
神学家沃弗在其《公共的信仰》一书中,指出基督教所面对四种主要试探:
排斥:将信仰完全排斥于公共生活之外;
占据:用信仰完全占据公共的生活;
强加:将信仰价值或宗教,用强制的手段加在别人身上;
怠惰:完全从公共事务退出,将所有的力量投注在“灵魂”及个人道德。
面对这四种试探,沃弗主张:
1)基督徒应该以非强制手段参与公共事务;
2)基督徒应鼓吹一种多元的公共空间,使得基督信仰不被排斥,也不致霸占其中。
03什么是基督教的公共传播
1. 基本定义
基督教的公共传播,就是在各样的社会环境和公共语境中,主动调适,积极回应社会有感需求,精准把握尺度禁忌,以高度处境化的形式传扬真理,见证基督,荣耀上帝。
2. 内容对象
1)基督教公共传播的对象是公共,既包括基督徒,也包括非基督徒;面向包括教会在内的整个社会。
2)沈孟湄在《从宗教与媒体的互动检视台湾宗教传播之发展》一文中,专门研究台湾的宗教传播,她有两个重要的结论:“首先,传播内容由‘信仰的意义’延伸到‘社会的意义’,除了宣传教义与宗教理念外,还扩及多元的世俗议题与普世价值。其次,传播对象由‘信徒取向’,扩展到‘大众取向’,而非局限在巩固信仰与争取入信。”
3. 关注重点
1)如果说传统的教会传播着眼于个人生命的改变与成长,那么基督教的公共传播则更关注对社会及文化的影响与转化。
2)“北美神学家普遍把公共理解为普世 (Universal), 这样的公共神学较强调用普世皆准的逻辑、语言和标准来表达神学。南非神学家大多把公共理解为大众的(Common),这样的公共神学则强调神学响应当代社会的问题,并对建设社会的公众福祉(Common good)有贡献。”“在台湾/北美华人的处境中, 一般当基督徒使用‘公共神学’这个词的时候,指的是对‘公共议题’进行神学反省。”(董家骅)
4. 与福音预工和文化宣教的关系
1)“福音预工的整个入手方法应该是以非基督徒取向的,能吸引他们、刺激他们、带给他们挑战、引起他们的共鸣。”(苏恩佩)
2)“文化宣教以传福音为宗旨,以改变文化土壤为目标,……培养优秀的文化宣教士,在学术界与媒体中高举真理,借着专业上的杰出表现,为主发光发热。”(陈宗清)
3)基督教的公共传播是传统教会传播面对新媒体兴起所带来生态改变的一种必然回应,是福音预工、文化宣教在当今时代的发展。
04基督教公共传播应该具备的特点
1.谦卑包容的传播
1)“如果你问我什么是上帝对我们的要求,我要告诉你,第一是谦卑,第二是谦卑,第三是谦卑。这不是说此外再无别的教训,而是因为如果在我们所有的行动之前没有谦卑,我们的努力将毫无意义。” (奥古斯丁)
2)“当我们阅读世俗作者所写的东西时,仍见到令人钦佩的真理的亮光。这提醒我们,虽然人类理性已经大大偏离、扭曲了原初的纯正,但仍然有来自其创造者的奇妙恩赐。”(加尔文)
3)“基督徒面临很多让他们既不想谦卑也不想合作的试探。他们从圣经中已经得到很多关于公义和公正生活的标准。这让他们极其容易去鄙视所有那些非基督教的正义观,认为那些是没有用的,正如很多世俗人士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一样。”(提摩太·凯勒)
4)“当我们在公共场合发言时,我们应该深思熟虑并有恩典之心,承认基督徒不是唯一看到世上需要的一类人。我们不能简单地引用圣经经文并抛给别人。正如作家迈尔斯(Ken Myers)所说的,‘当基督徒表达一些文化价值时,这些价值应该是非基督徒也可以接受的。这不是因为我们先前就已经相信多元主义,因而竭力不去冒犯别人,而是因为我们表达出的价值,‘出于普遍恩典的原因’,实际上是一些普遍价值。’” “基督徒相信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某种 ‘普遍恩典’。” (提摩太·凯勒)
2. 调适 (Accommodation )的传播
1)“以人的思维人绝无法理解上帝。但上帝体恤我们的软弱、就调适自己来俯就我们、祂以我们能够明白的方式启示自己、而耶稣基督就是上帝自己最好、最完美的彰显。”(加尔文)
2)耶稣传道大量使用处境化的比喻和故事是一种调适的传播,保罗“向什么样的人,我就做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9: 22)乃是调适的精义。
3)强调具有“妥协精神”的主动调适,避免完全基于利益计算的“妥协主义”。
4)妥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契约精神的体现。契约精神意味着自我意思的限制, 即契约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妥协。当然,妥协就意味着本质上的临时性。妥协不是也不能成为目标。妥协/调适也不是获取生存的手段,而是生存的态度、品格,是信、望、爱的生命反映。
5)历史上的典型案例:《比利时信条》 。
在十六世纪的时候,尼德兰各地的改革宗教会受到西班牙天主教皇帝腓利普二世和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残酷逼迫。为了替当时这些处于十字架之下的改革宗教会的信徒辩护,布莱斯在1561 年撰写了这一信条。希望向当时那些迫害他们的人证明:坚持改革宗信仰的人并不是被人指控的叛逆者,而是认信圣经真道、遵纪守法的公民。他们愿意在各种合法的事情上顺服政府。但是,若是让他们否定在这份信条中所表明的真理,他们宁肯“脊背被鞭打,舌头被割掉,嘴巴被塞住,全身受火刑,因为深知那些跟随基督的人必要背起祂的十字架,舍弃自己。”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他们想得到的来自西班牙当局的理解和宽容。五年之后,布莱斯殉道,用自己的鲜血见证了所认信的真理。但《比利时信条》一直被人认为是改革宗教会乃至普世教会宝贵的教义规范之一。
《比利时信条》就是关于“妥协”的一个典型范例,也是基督教当时公共传播的一个榜样。即:用最大的诚意与善意,争取最大的理解和生存空间;清楚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底线,并用行动持守、用生命见证信仰,更将结果和荣耀都完全交给神。
3. 平衡的传播
1)“忠心“与“时代性”的平衡:
活性平衡( Dynamic Equivalence )传播模式(恩格)
a. 活性平衡的本质要素:为保留原意而改变形式。尽可能用适合本土固有文化的形式来表达。最重要的是:避免侵入文化的形式及风俗。除非很明显地证明它可产生活性平衡。
b. “比较起来,我们如果只要忠心而不管时代性,那就容易多了。如果我们只顾到时代性,而不管忠心的问题,那也不难。最吃力的,莫过于把真理和关联性放在一起,要顾此而不失彼。”(斯托得)
2) “谦卑合作”和“敬意挑战”的平衡:(提摩太·凯勒)
a. “我们在这里说的是一种平衡。一方面,有一些基督徒想要为社会改良努力,他们只借着引用圣经表达原因,而用强硬的言语对待那些与他们信仰不同的人。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人劝基督徒不要寻求社会正义,他们觉得这些努力会让基督徒变得更像世人。相反,他们说,基督徒应该只关注带人信基督、建立教会。前一类人是过分的成功主义者(Triumphalist),而后一类人对文化改变和社会改良的可能性又太悲观。”
b. “基督徒在与世人谦卑同工时,也应该怀着敬意去挑战他们,指出他们的正义观是过于简化和不完整的。我认为基督徒的公义事工应该带有两个特点,就是‘谦卑合作’和 ‘敬意挑战’。”
4. 积极而超越的传播
1)“以基督是我的盼望为核心的乐观主义”构成了基督教人生观的基本色调。
2)“当你达到较高影响力层次,成为主动的影响者时,你可以积极正面地影响人们,并且使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约翰·麦斯威尔)
3)从传播的内容上讲,基督教的公共传播着眼于信、望、爱积极正面的影响力,是造就人的传播。基督教信仰本身就是积极的、正面的,带给人信心、盼望和爱。不是我们不讲罪,而是讲罪得赦免;不是不讲悔改,而是讲悔改成为出路;不是不讲审判,而是讲审判乃是公义的彰显。
4)基督教的公共传播,目的不停留在揭露事件的真相、人性的黑暗而已,而在帮助人认清事物的本相以及人的罪性之外,更将人的关注引到对灵魂、对真理和永恒的思考,提供拯救与超越的出路。
5)基督教的公共传播,不仅关注现实的环境和话题,更要从影响形成所在社会及时代的文化、价值观、世界观上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观等着手,以真理检视、对比、分辨、更新、重新定义我们文化中、价值观里的真善美。
6)“当基督徒坚定地活出信仰,以神的眼光看世界,以神圣的启示来检视世界的真相,就会带来更新。”(寇尔森)
5. “道成肉身”的传播,即“见证”的传播
1)我在《颠覆˙重生˙回归:新媒体时代的福音传播》一文中提出:
a.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同时每个人就是信息。从传播的模式上讲,教会自身是信息,也是媒体,正如基督是信息,也是媒体。神为我们示范了最动人也是最有效、最值得我们效法的传播模式:道成肉身。
b. 事实上,媒体的宣教、福音的传播,本来就应该是道成肉身的宣教、生命影响生命的传播。因为宣教不是宣传,而是宣而教之,所谓言传身教;传播不是传销,而是传而播之,所谓播种生命。“道成肉身”要求传播者不仅需要重视传播的内容品质,更要重视传播者自身的生命品格;不仅重视传给了多少人,而更重视多少人生命因此而改变;不仅重视提高传播效果的技术手段,更重视传播过程中是否彰显了神的荣耀。”
c. 新媒体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也带来很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在传扬基督的时候,能不能活出基督、能不能和我们的受众建立紧密的生命连接、从而共同成长、成熟、成圣。
2)生命重于传播、生命大于传播、生命胜于传播、生命就是传播。
3)“‘见证’在原文的意思, 乃是一个地位。‘你们要做我的见证’,英文是 You will be my witnesses,即‘你是我的见证’, 这是一个‘地位’的问题。所以你的存在、你的生活、你的整个的生命就站在神与撒但的中间,偏神这方面,为神的荣耀而发出亮光。这样,成为主的见证、成为复活的见证、成为福音的见证人、乃是见证基督、不是见证自己。当然,这位基督在你身上所做的事,也可以使你分享你的经验,这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见证。但是那见证的基本意义,就是你站在证人的地位,站在神的那一边,在宇宙中间与撒但争战,这个叫作‘见证’。”
今日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