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香火不超1万、挖泥塘种莲藕自养,在清冷孤寂中坚守着信仰
年轻人涌向大城市,乡村小寺院愈发清冷孤寂,护持的居士越来越老迈,寺院的香火也越来越少,但出家的师父们仍然坚守在这里,他们的殿堂已经遮不住风雨,他们的笑容却温暖依旧。
6月6日,凌晨五点,从合肥出发,迎着晨光,一路向南,我和开福禅寺文宣组小编珊珊组团的志愿者小分队开启了凤凰网佛教、慧海公益端午节供养100+困难寺院爱心接力行动的安徽宣城之旅。晨雾氤氲笼罩着皖南的青山绿水与我们一路相伴,那水墨画似的沿途风景,打消了长途的困倦和无聊。
宣城古称宛陵,唐代诗人李白到此,将宣城的“敬亭山”、“桃花潭”留在了诗仙脍炙人口的诗篇中传诵至今,传承着宣城千年的文脉。同样在唐代,一位来自新罗的僧人金乔觉也曾到此,后又从这里前往九华山,成就了著名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信众们在当初地藏菩萨结庐说法的地方建成的寺院,便被称为“宛陵小九华”,承载了宣城千年的佛缘。
“宛陵小九华”便是我们此行目的地,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如约赶在8点前到达。寺院正在进行原址修建工作,四周围着蓝色的施工围栏并未对外开放。山门还在施工,殿堂寮房已基本完工,殿堂内部和寮房门窗还在装修中,住持辉振法师已经在还未完全装修好的法堂等着我们。
辉振法师还是安徽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宣城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家20多年,辉振法师一直热衷公益事业,虽然寺院建设物力艰难、捉襟见肘,但是在这次疫情期间,宛陵小九华还是募集了8万多元善款,支援疫区。得知凤凰网佛教、慧海公益此次公益活动,辉振法师非常支持,积极帮我们联系安徽地区的寺院和法师。我深知寺院在重建过程中的艰难和不易,但是辉振法师还是坚持将我们供养给宛陵小九华的“端午爱心礼包”送给6家宣城偏远地区的寺院。在此之外,辉振法师还增加了食用油和面条,他说疫情期间寺院暂停开放,那些本就偏远的小寺院,生活更加困难,我们这些物资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没有耽搁过多的时间,辉振法师一边向我们介绍物资的准备情况,一边安排寺院热心的居士帮我们把物资全部装上车。此行,我们将去往天竺禅寺、西是庵、龙溪念佛堂,这三家寺院都是位于偏远乡村的女众道场。 宣城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是江南的鱼米之乡,我们的车在青山绿水间穿梭,抬眼望去是满天清澈的蔚蓝,呼吸间是阳光带着清新空净的味道。身边的90后小编珊珊不禁拿起相机一边拍照,一边欢呼:“这里就是宫崎骏漫画里的夏天!”
这是出家人应该做的
当农舍、流水、田野离我们渐远时,天竺禅寺就到了。寺院现有的殿堂最早建于清代,门口一棵高大的银杏古树见证了寺院悠久的历史。
住持悟昧法师接过我们的供养,看看素棕子礼盒喃喃地道:对哦,快到端午节了!说罢就捧着礼盒走过大雄宝殿,将素棕供奉到佛前。
除了庄严整洁的大雄宝殿,寺院大部分殿堂房舍都搭着手脚架急待修缮,有的地方还祼露着已经坍塌半边的山墙,天王殿的外墙露着水泥的原色,悟昧法师说,这是清代修的老殿堂,房梁、立柱、石基底座都有几百年历史了,后来的修葺只是补了砖墙和屋顶,悟昧法师没有诉说寺院修缮的困难,言谈间更多是对自己能尽全力保留下来老殿堂的欣慰。
在路上,辉振法师告诉我们,这些偏远地区的寺院经济都很困难,即使没有疫情,一年香火的收入也非常有限。在这次疫情期间,这些寺院的法师们都响应疫情管控需要,关闭了山门,还积极参与宣城市佛教协会为抗疫组织的捐款,悟昧法师就是其中之一,几千元的善款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并不算多,但天竺禅寺平时一年的收入最多也不超过1万元。在寺院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法师可能已经是倾其所有,可悟昧法师当时却只说了一句话:“这是出家人应该做的。” 出家人哪能怕辛苦? 西是庵是一个位于乡村中的小院落,高高的马头墙很有皖南徽派民居特色,院子里的格局很紧凑,殿前的香炉里飘着淡淡的香火气息。法藏法师在寺院门口迎接我们,另外一位道如法师拿出了自己做的炒花生招待我们。
辉振法师和两位法师很熟悉,一见面就询问起寺院近况,疫情期间,除了寺院关闭没有香火,两位法师的修行功课一切如常。寺院里还有一位护持的老居士,看到有法师进来,颤巍巍地走过来给辉振法师顶礼,辉振法师一边扶起她,一边用当地话和她交谈。
寺院的殿堂房舍看起来有一些年头了,屋子里面的墙壁上依稀有着漏雨渗水的痕迹。殿堂后边拴着一只小黑狗,看起来很安静,法藏法师说,晚上要是有什么动静它叫得可凶了!这也许就是这里最原始也是唯一的安全措施了。 法藏法师的脸晒得红红的,她带着我们去看她最近忙着的一项“大工程”。紧挨着寺院山墙还有一片废弃的泥塘,有人经常往里面倾倒垃圾,两位法师这几天把泥塘重新翻整了一遍,露出了肥沃的塘泥,接下来她们打算种上莲藕。这一大片泥塘应该能有不少收获,到时候她们还可以送给周边的其他寺院。 我们说种莲藕可是一个辛苦活儿,法藏法师笑着对我们说,出家人哪能怕辛苦?
没有围墙的龙溪念佛堂 龙溪念佛堂离西是庵不远,相隔一条河。出发的时候,辉振法师建议我们放弃坐车,一起将大米这些物资扛到河边搭渡船前往。可惜因为疫情原因,渡河的船只没有营业,我们错失了一次体验皖南乡村传统水路交通便利的机会。只能坐车在乡间小路中绕行前往,这一绕就足足绕了五十分钟的路程。 龙溪念佛堂历史上曾名“南禅寺”、“龙溪古寺”,据说有近千年历史,寺院内保留的残碑中记载,寺院在历史上多次毁于战火或自然灾害,又多次重建修复。2012年,因为水阳江防洪工程的需要,寺院迁离原址,再次重建。 我们到龙溪念佛堂的时候,住持顿云法师正带着几位护持的居士在大雄宝殿里忙碌,大殿里面正在装修,里面搭着架子,堆放着木板等装修材料。关于大雄宝殿的装修,顿云法师有很多设想和计划,看到辉振法师,立即就和他讨论起来,辉振法师却提醒她,最要紧的是先把围墙建起来。我们这才发现,寺院还没有建围墙,只有前后两座殿堂,后面的大雄宝殿和两侧的二层小楼半合围成一个小院子,而天王殿两边还是空空的草地,从路边穿过草地就直接走进院子里面来了。
对于慧海公益送来的端午爱心礼包,顿云法师表示很感恩,并留我们在寺院里吃斋饭,菜很简单,土豆、茭白、白菜、苋菜这些都是自己种的,疫情期间,寺院里的蔬菜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只是寺院周围没有人家,交通不便,米和油这些供给会困难一些。
“80后”辉振法师 因为另外三家寺院永丰禅寺、罗汉寺、普济寺的位置离宣城市区更远,而我们第二天还要去淮南凤台的寺院进行端午爱心礼包的供养,在返回宣城市区的车上,辉振法师让我们放心,他会亲自帮我们将礼包送到这三家寺院。 在沟通中,我们了解到,辉振法师是一位80后,少年出家,在闽南佛学院读了6年书,还亲近过很多大德长老,虽然年轻但阅历丰富。法师对于佛教新媒体的发展非常感兴趣,自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始,他已经关注凤凰网佛教十几年的时间。除了寺院的公众号,法师个人还开通了视频号。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媒体传播形式,法师更希望能用新形式弘扬佛教的传统,将老一辈的好东西传承下去。
当我们好奇这样一位法师,为什么最终会选择留在宣城这样小城市的寺院,辉振法师告诉我们,宣城就是他的家乡,我们此行去的西是庵,就是他小时候奶奶经常带他去烧香礼佛的地方。
后记 我们看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碧草繁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蝉鸣日落,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经济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了大城市,这些乡村小寺院也愈发显得清冷孤寂,护持的居士越来越老迈,寺院的香火也越来越少,但是出家师父们仍然坚守在这里,他们的殿堂已经遮不住风雨,但是他们的笑容却温暖依旧。
转自中国佛教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