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家
 
以色列:在宗教的国度过世俗的生活
发布时间: 2020/11/27日    【字体:
作者:韩永
关键词:  以色列 宗教 世俗  
 
 
经过10个小时的飞行,海航广州至特拉维夫首航班机降落时,我对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想象层面。这些想象大多与宗教和冲突有关。
 
进入“圣城”耶路撒冷的第一眼,似乎印证了此前的想象。在耶路撒冷的橄榄山上,一排排墓地占满了一整面山坡,在阳光的照射下白煞煞一片,视觉上非常震撼。如此大规模的墓地堂而皇之地横在一座城市的市区,彰显着这座城市的与众不同。在远处黑顶的圣墓教堂和圆顶清真寺的映衬下,给人一种死亡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强烈感觉。
 
按照犹太人的说法,在世界末日来临时,先知以赛亚会光临耶路撒冷,埋在这里的人会最早复活。除了这片犹太人墓地,耶路撒冷市区还有很多片公墓,穆斯林、基督教徒、东正教徒等各有自己的墓地。
 
接下来的行程似乎强化了宗教的印象。在犹太教著名的哭墙边,能看到大量身着黑色衣裤、打着领结、戴着礼帽的人,他们被称为犹太教徒中的传统派,在犹太人中占比10%左右。他们的生活严格依循犹太教义,诵经占据生活的重要部分,家里少有电视,也少有手机。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也要里外穿戴整齐。这些人通常结婚较早,多养育三个以上的孩子。
 
在哭墙边,能感受到个人的无力与宗教的力量。犹太民族几千年的颠沛流离,似乎都寄寓在这座历经战火而不倒的哭墙里了。“哭墙”确有对着墙哭诉之意,但如今抚墙祈祷的人似乎并无太多悲戚,有心事者有之,表情轻松者也有之;有的垂默良久,有的则来去匆匆。在干热的阳光下,这面看起来并无二样的墙不仅仅是神迹的化身,是倾诉的对象,还是每个教徒的镜子。
 
耶稣的苦路与圣墓都在离哭墙不远处。大多数苦路的站点已没有显眼的标记,其存在的意义似乎主要是使得宗教传说能在现实中找到依据。14个苦路站点大都位于穆斯林区,走在路上,能听见喇叭里传出穆斯林诵经的提醒,不时会有诵经的人群经过。
 
之前想象中三种宗教交汇的画面在这里出现了。基督教的苦路与圣墓、伊斯兰教的圆顶清真寺和犹太教的哭墙,这几个对各自宗教都至为神圣的符号,几乎就在同一个街区,相隔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一方面,有一种从历史课本进入现实的恍惚感;另一方面,并没有想象中的对峙氛围,各教信众各走各路,相安无事。所以,历史或如一瞬,现实才是生命力长存的。
 
在耶稣圣墓内,能体会到同一宗教各个分支的细微差别。不太大的空间内,有多个小型教堂,分别代表了基督教不同的分支,彼此虽源于一宗,亦各有自己的坚持。其中东正教教堂排队最长,安检很细,里面也不许拍照。
 
 
从此地走出不远,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在犹太区的一个饮食广场,几百位中老年女性随着动感的舞曲大幅度摇摆,中间夹杂着笑声与尖叫,仿若中国的广场舞,只是舞曲更为激越,表情更为沉迷。
 
酒馆内,打着鼻钉、衣着清凉、带着明媚笑容的犹太少女,哼着轻快的曲子,端着红酒与牛排穿梭在人群中,经过时如轻风拂过,让人回味悠长。
 
以色列少女之美,是这次行程的最大惊喜。那是一种浑身透着自然和自信的美,浑然天成,大方得体。她们望着你、认真回答你的问题的样子,真诚、坦率,沉静中不掩内心的奔放,仿佛她站在你面前,就有一种沁人心脾的交流在发生。
 
同样是美,以色列的两大城市又不太一样。耶路撒冷的女孩相对内敛,热情平缓地流淌,地中海之滨的特拉维夫则是满城风光,女孩更加开放,更加舒朗。走在特拉维夫街头,满街都是身材曼妙的少女,穿搭也简洁自然。到了不太酷晒的下午时分,她们换上比基尼,走向海滩,将美尽情泼洒在地中海畔。
 
初到以色列,常会有一种不知身在何方的恍惚感:眼前的开放、繁华、丰腴和歌舞升平,就是印象中的宗教国度以色列?
 
耶路撒冷的大街上经常能看到挎着枪的年轻女兵巡逻,看上去气场凛然,但只要你过去搭讪,她们大多会愉快地接受合影的请求,并做出小女生独有的很美很酷的动作。
 
警察中也有很多女性,工作时严肃威严,下班后自由洒脱。在耶路撒冷的城区内,我还看到了几位巡逻完毕后倚栏抽烟的女警。在她们面前,不时有穿着黑衣黑裤的传统犹太人经过。
 
如果说,耶路撒冷的吸引力在于深厚的积淀以及历史与现实、宗教与生活的反差,那么,特拉维夫则更开放,更风情,给人一种发自骨子里的惬意与松弛感。
 
傍晚的特拉维夫,坐在地中海边的露天酒馆,夕阳穿过云层慢慢落到海里,海水冲出栏杆打湿少女的衣服,婴儿车里的宝贝锲而不舍地咬着面包,服务员端上黄澄澄的啤酒,笑容像冰块落在啤酒杯里。风吹起时,每个人的笑容舒展,毛孔里都是夏日黄昏的味道。
 
当地人喜欢把耶路撒冷比做北京,把特拉维夫比做上海,以说明两座城市对以色列的意义。在我看来,耶路撒冷比北京更政治,特拉维夫比上海更经济。而这两座城市,比我们的想象,都更生活。
 
以宗教立国的以色列,其实可能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国家。1948年建国时,以色列只有100万人,现在则有900万人。除了自身人口的增长外,大部分来自于世界各地认祖归宗的犹太人。为了吸引这些域外的犹太人,以色列政府推出了很多政策,比如提供免费到以色列旅游的机会。
 
以色列创造了充裕的工作机会,这在中东国家是少见的。这对非犹太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利于消弭各宗教之间的潜在冲突。大量巴勒斯坦年轻人通过隔离墙,进入耶路撒冷,每天工作完后再返回巴方。
 
夜幕降临,酒馆开始挤满了人。以色列人的正餐很讲究,分为前菜、主菜和甜点,前菜有面包、沙拉、鹅肝酱、鱼子酱等,主菜是牛羊鱼肉和汤,甜点是蛋糕,还有茶和咖啡。这需要科学分配胃部空间,要不等到主菜上来时,就只能遗憾地傻看着了。
 
灯光亮起时,红酒、啤酒一一上桌,牛肉、羊肉散发着热气,祝酒令响起,空气中处处飘荡着令人沉醉的生活气息。
 
本文首发于总第867期《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美国的未来是世界主义的,还是帝国性质的,抑或是民族性质的?
       下一篇文章:希伯来语复兴与犹太民族国家建立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