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生元
寺庙取消门票,说真的,无需找出什么理由。因为寺庙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没有收门票的规矩。无论香客,还是游人,都可以不花一分钱来朝拜和参观的。哪里像现在得花几十元、上百元的钱买张门票,才能进得寺庙。
寺庙是宗教圣地。它是给人精神寄托的一个地方。按照佛教的说法是佛门净土,做的是“普度众生”的善事。它不是什么经济实体,追求的不是经济利益。当时的出家人只不过是为了每日的粗茶淡饭,为了寺庙香火不断,为了佛学的传承。因此,他们根本不会弄出门票这个生财之道来。当时寺庙的经济来源,一是出家人的自我劳作,二是香火钱,三是化缘。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富人、达官贵人的捐助。有的也有当地政府的资助。所以,像九华山这样的佛教圣地,取消了门票,出家人的生计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依我看,这笔收入的减少只是对当地财政和管委会的经济收入造成影响。
不知从何时起,寺庙还有其他宗教之地如观、庵等都成了生财的风景名胜之地,被当成旅游的企业来经营和管理,成为当地的一个经济增长点。有的地方看到了寺庙能赚大钱,就找个理由大兴土木建起簇新的寺庙。因此,寺庙等地方不但卖门票,而且门票连年上涨。如今又多了个使门票上涨的新法子,这就是申遗。嘴里说的是为了保护宗教圣地什么的,其实是为了经济上的创收。现在申遗一成功,过些时门票就往上涨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把寺庙纳入旅游业管理,当做一个经济实体管理,因此少不了一套管理班子。管理班子是要经费养着的,而且这笔开支的经费并非小数目,工资、奖金、住房补贴、养老保险、医保、小车配置,还有办公经费等等,这些经费的钱从哪里来?相当一部分是从门票中提取。所以门票成了不可少的经济收入,门票的价格铁定地要往上涨。如果寺庙是僧人等出家人的,那么别说门票价格往上涨,就是门票也不会要的。
寺庙,还有道观,现在尽管香火还是那么旺盛,但是“净土”的特质越来越稀少了,变得浮躁、名利起来,赚钱渐渐成了寺庙的主要任务。而研究宗教、创新宗教、弘扬宗教、传承宗教的氛围渐渐地稀薄。这不是僧人等出家人的错,而是我们将寺庙、道观定位成了一个创收的载体。
九华山上的寺庙取消了门票,是寺庙的回归。它会使九华山的寺庙变得清静起来,香火更加旺盛和纯净,更加成为僧人和红尘中人心目中的寺庙,更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愿所有的寺庙,还有道观等,都取消门票,回归自我。
(来源于红网)
附:率先取消寺庙门票 九华山敞开山门迎游客
本报讯 正当国内不少景区酝酿门票涨价之际,自9月1日起,安徽省九华山的寺庙停止销售门票,敞开山门,接待海内外僧众和游客。自此,九华山寺庙依据自养政策出售参观门票近30年之久的做法正式结束。
九华山为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天竺僧人杯渡来山创建茅庵,传经布道,从此法轮常转,香火绵延。唐代开元年间,新罗僧金乔觉卓锡九华,应化为地藏灵迹,九华山遂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僧众云集,寺庙日增,影响迅速扩大,佛教各宗派在此竞相传播和交流,高僧辈出,著述颇丰。特别是清代之后,各宗风起,禅门“临济四宝”之一室悟和“江南五老”之一、清代名僧虚云等各传禅道于九华;高僧月霞在九华翠峰举办“华严道场”(大学),开创了我国佛教教育史上办佛学院的先例。1929年至1934年,名僧容虚又创办了“江南九华山佛学院”,为九华山和全国佛教界培养了一批僧伽人才,受到中华全国佛教总会的嘉奖。九华山现有僧尼700余人,不少僧众都受过较高层次的佛学教育。
此前,九华山寺庙依据自养政策出售参观门票近30年。九华山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2006年年底,九华山重点寺庙旃檀林(大悲楼)率先停售门票。今年9月1日起,九华山百岁宫、祇园寺等寺庙也停止销售门票。据估计,取消门票后,九华山寺庙每年将减少近千万元的收入。虽然如此,九华山佛教界一致认为,寺庙是宗教活动场所,是信众拜佛进香的处所和表达美好愿望的精神家园,寺庙停止销售门票,既是为了遵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规定和池州市政府、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的要求,也是提升九华山对外形象、改善旅游环境的需要。
虽然寺庙停售门票,寺庙每年将减少一定数量的经济收入,但从维护九华山风景区整体形象的大局出发,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四海信众和游客负担,佛教界表示将积极做好僧尼的思想工作,努力克服自身困难,确保这一举措得到顺利稳妥地实施。 (王安民)
摘自《中国民族报》(200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