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阿富汗最大的佛教铜矿寺院遗址—艾娜克出土文物
发布时间: 2022/6/17日    【字体:
作者:禅林网
关键词:  阿富汗 佛教铜矿寺院遗址 艾娜克文物  
 
 
艾娜克(Mes Aynak)遗址位于阿富汗喀布尔东南约40千米的位置洛加尔省(Logar),处在位于喀布尔(Kabul)到加兹尼(Ghazni)的交通路附近,整体地貌是一片山地丘陵。艾娜克遗址的气侯大致如同阿富汗其他地区,是大陆型气侯,平均海拔为2300至-2400米之间。
 
受海拔因素影响,冬天常有暴雪、大雨等极端天气现象,夏天天空多澄澈,偶尔也有风暴。现在的艾娜克由两条小溪流(Siso Khwar和Babawali)分开,溪流穿过Kouh-eBaba Wali山岭汇集到GolHamid附近,成为一条河流,穿过第一个山脊后的冲积扇地区,最终达到扎伊达巴德地区。
 
对于该地区的最初学术调查由法国DAFA(Délégation Archéologique Française en Afganistan)在1936年进行最初的调查,他们组织考古学家在此地进行初步考古学踏查时,发现了古代铜矿开采和矿渣冶炼遗迹,进行地面实地踏查和采集样本后,认为包含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但是具体年代并没有确认。
 
艾娜克(Mes Aynak)的名字从阿富汗的巴里语词源上看分为两个部分,Mes意为铜,Aynak意为泉水,或从地下流出形成的小水域。古代人在此生存时,一方面要考虑到铜矿资源,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水资源的分配,即如何在正常生产生活和矿业活动中,水资源都非常重要。
 
1976年DAFA代表团的福斯曼(G.Fussman)和勒贝尔(M.LeBerre)教授进行的进行再次考古学性质踏查;1977年苏联的考古学家T.Berthoux, R. Besenval, F. Cesbron 和 J. Liszak-Hours又继续对此地调查,他们进一步寻找到古代矿业工作痕迹,同时他们报告了非常有意义的实物证据,将此遗址的年代暂定义为贵霜时期。
 
1982年,英国大英图书馆驻喀布尔文物普查整理小组负责人W.Ball将艾娜克这一遗址编撰进入阿富汗考古学手册里面,这本考古学手册是阿富汗文物遗址的总目录,对于该地区的历史信息和地理位置进行了详细记载。之后由于阿富汗内战,该遗址开始遭到破坏,一些专业文物盗掘公司开始有组织的盗掘该地区文物。
 
2004年,一批从该遗址盗掘出来的文物被海关警察查获,之后返还至喀布尔博物馆,追缴的文物中包括泥塑佛像等佛教内容,引起了政府和国际学界广泛的关注,阿富汗国家考古局决定加速加快对该遗址的调查,并派出人员进行调查。随后阿富汗考古局在这里发现了大规模的寺院遗址和被盗掘的痕迹,艾娜克遗址急需进行保护。
 
在国家阿富汗战后社会秩序和经济体系的重建浪潮下,地区开发中文物古迹和古代遗址也面临同样的保护危机问题。艾娜克该遗址同其他古代遗存一样,其考古学性质也为周围居民所熟知,并且实际上已有不法分子趁时局混乱时进行了已从事多年的掠夺和盗掘活动,整个遗址的安全都在受到持续不断的威胁和侵袭。
 
2009年,世界银行和阿富汗考古所委托法国的DAFA考古队对该地区,进行更深入的考古学调查发掘活动,艾娜克地区遗址主要包含古代地下遗存的范围大致在范围是1.5千米长、1.5千米宽的区域内,新出土大量的佛教雕塑、文书写本和其他古代遗物,根据这些出土文物,该遗址年代可以确定为贵霜晚期到伊斯兰时期(公元2~9世纪)的遗物。
 
这一地区在考古工作中还陆续发现金矿、银矿和铁矿等矿业开采信息,同样这些矿产自古以来即就被人开采发掘,并且围绕矿产地建立聚落城镇,后来在城镇聚落周边亦陆续营造大量许多宗教建筑信仰和军事设施,这些佛教寺院的豪华程度反映该地区采矿业的高度发展程度,也表明社会宗教信仰的发展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同时该地区也包含有不同佛教文化内容的遗存。
 
根据初步研究,艾娜克的矿产开采和寺院活动约在公元8世纪时结束,很可能与古代丝绸之路中断有关系,考虑到伊斯兰在当时可能已经崛起,这对当时很多的商业道路都产生了影响。
 
2011年,新发掘出土艾那克遗址的部分文物展览在喀布尔博物馆开幕,展现了这个遗址新出土的部分佛教文物以及古代人们的生活用品,体现了古代阿富汗的物质文化和生活状态。阿富汗古代佛光重现的事实,让亚洲有佛教信仰存续的国家开始更多的关注到阿富汗的发展动态。
 
2015年10月,法国DAFA和阿富汗考古局内结束了主要地区的考古工作,一些出土文物正在转移至博物馆等其他安全地区,文物的修复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遗址暂时由军队和专业机构保护起来。
 
2017年11月鉴于阿富汗众多省份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无法到达首都喀布尔博物馆参观展览,阿富汗文化信息部和喀布尔国家博物馆决定联合举办图片展览在阿富汗各省进行巡回展出,扩大民众对于该遗址的认识。这种新型的展览模式对于宣传保护阿富汗文化遗产工作有很多便利条件,展览成本低,而且对于展览场地应用性较大。
 
11月22日在阿富汗的巴尔万省(parwan province)的办公厅内首次举办图片展览,阿富汗文化部长巴瓦瑞、考古局局长诺里、国家博物馆馆长拉西米等纷纷出席,郑重的为该活动揭幕助威,该展览持续一个月,吸引了一些地方民众前来参观。
 
12月23日图片展览转移到阿富汗尼噶哈尔省(Ningarhar Province)的文化广场举办室外图片展览,这也是战后阿富汗的第一次露天文物图片展览,对于消除阿富汗的地域民族文化歧视、增强现代人们对于各种文明文化共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从过往的考古学和美术史研究中可以看到,中亚地区寺院规划与建筑布局、佛教造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些寺院建筑也与佛教教义和部派流传相关联。艾娜克的寺院也明显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不同建筑风格的寺院都出现在该地区,说明了当时佛教文化艺术的交流频繁。同时,该遗址的发现,让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道路的变迁,以及地区之间的物质交流和供应关系。
 
2017年6月,阿富汗考古局对该遗址再次开启该地区的考古发掘工作,现场的一些考古工作正在进行。这些佛教遗存也能体现了古代阿富汗人民对于不同宗教信仰接纳和吸收的实态,反应出各种文化和宗教可以并存发展的史实。
 
在中国,2017年9月敦煌研究院在举办阿富汗珍宝展和11月“从巴米扬到敦煌”的佛教文化研习营时,曾观摩该遗址纪录片和举办讲座,对于该遗址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进行讨论。
 
该遗址的重要性质是不言而喻的, 尤其是阿富汗这个国家在经历塔利班灭佛事件和长期战乱之后,古代宗教遗址的新发现对于重建阿富汗的国家历史记忆和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再议基督教新教伦理对美国宪政中现实主义发展的影响 \刘贤达
摘要:本文从基督教新教文化和美国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来作为本次论文探讨的主要方向。本…
 
马丁•路德的世俗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余佳琦
摘要: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也是基督教路德宗的开创者。他不…
 
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路径——从民法解释论到宗教法治方案 \刘焓
摘要:对于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问题,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也不具有一致性。…
 
政教协定的界定、历史源流及当代嬗变 \刘国鹏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天主教会拥有国际主体性的最高权威圣座(SantaSede/HolySee)与一般主…
 
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财产偿债责任与宗教用益何以安处?——《民法总则》之下基于信托法理的涉教财产制度构建 \刘太刚 吴峥嵘
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确立的制度框架下,作为捐助法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神明的标准化——华南沿海天后的推广,960—1960年
       下一篇文章:逐渐清晰的莫尔寺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