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古史的破坏与神话的还原
发布时间: 2022/9/15日    【字体:
作者:王孝廉
关键词:  古史 神话  
 
 
回顾历史是颇有意味的。民国十年(1921)到三十年(1941)的20年之间,在中国的学术界是以古史研究为其核心的。当时的学者纷纷提出了他们对中国古史的怀疑和批判,由此开始了一场为期很长的古史争辩,这些辩论古史的文字,就是后来被集为7册的《古史辨》。
 
由于学者对中国古史的争论和研究,而引出了另一个和古史关系很密切的问题,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研究。在中国很长的历史和传统里,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是被融合在历史之中而被认为是历史的一部分,神话和历史相融合的结果,是一方面使得中国古代史的真实性发生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把神话当作真实的历史,使得神话成了历史的一环,失去了它作为神话而存在的独立性。于是在这种融合下,使得后来的人在研究中国古史和神话传说方面,产生了双重的困难。
 
无可否认的,近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兴起的原因,是受了当时研究古史的风潮,影响当时研究古史的种种因素,也正是影响古代神话研究兴起的远因。“古史辨”的学者们为了求得古史的真实性而把已经融在历史之中长达数千年的神话传说从历史中分离出来,他们所做的这种分离工作,就古史来说,是古史的破坏;就神话来说,是神话的还原。所以“古史辨”的古史研究,实是促成中国神话研究兴起的近因。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念的产生,实在是继承唐以来疑古学风而进一步的产物,由清代中期的崔述到后期的康有为,再到民国时代的顾颉刚和“古史辨”的诸学者,都是疑古学风的延续和发展,直接形成了古史辨的古史研究,也间接地使神话从古史中被提出来而回归到神话的地位里去。
 
初期的“古史辨”诸学者的研究工作多半是把重点放在古史的破坏方面,直到《古史辨》第七册杨宽的出现,才正式地为这些从古史中驱逐出来的古代帝王做了安置和还原的工作。顾颉刚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提出,推翻尧、舜、禹的古史的同时,主张古史是神话所构成的,对禹的神性和“禹是南方民族神话中的传说人物”的论断,为古史神话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演变说)的参照,是对中国神话学的“一大贡献”。杨宽的《中国上古史导论》虽是为破坏古史而做的工作,但他用的方法却是神话学的研究方法,他把中国古史中的许多神话传说的人物和事迹,还原于古代东西二系的民族神话之中,并且研究了这些神话传说的演变分化过程,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系统纲要。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兴起的原因和背景,约略地说,有五个:
 
一是受了鸦片战争以来动荡不安的时代环境的影响,在现实和传统的冲突中刺激了知识分子对于古史观念产生了再思考和再批判的动机。
 
二是受清代中叶到民初的疑经学风的影响,在这种不信任古史和经典的疑经风气传承下,产生了“古史辨”的古史研究,由此而导致了当时和以后的神话传说研究。
 
三是受了西洋科学治学方法和新史观输入的影响,由这些使当时的学者知道了神话学研究上的各种学说与研究方法。
 
四是受了当时考古学的影响,出土的遗物和甲骨金文等使得古书典籍中的神话记载得到了真实的物证。
 
五是受“古史辨”的影响,由“古史辨”对古史所做的推翻和破坏的工作而产生了神话传说的还原。
 
*该文是《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5期的笔谈《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百年回顾》中的一篇。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5期
民俗学论坛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从超越世俗到走向神圣 \曾润波
摘要: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总统普丁在公开国家发言中所涉及的宗教和神秘元素,选择了能够…
 
阶级投票、宗教投票与德国两大“人民党”的选举表现——基于北威州与巴伐利亚州的比较分析 \张孝芳 李祉球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德国两大"人民党"中,联盟党的支持率保持相对稳定,而社民党…
 
南京国民政府基督教团体立案政策与实践 \杨卫华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试图以立案为抓手,加强对基督教团体的管理与控制,并进行…
 
试析新教参与韩国政治的过程及特点 \郑继永
摘要:宗教对韩国政治有着重要作用。解放之后,新教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在政治和组织…
 
中国近代的基督教社会主义 \周伟驰
内容提要:在基督新教向全球传教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优先传文明还是传福音”的讨论,…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陕北晋西汉画像神话的生命意识
       下一篇文章: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