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一定不曾料想,当他的王朝走向衰败时, 他曾遥遥骋望过的西王母,将以救世主的身份降临人世。
那时,西汉王朝已经行至强弩之末,“ 汉世衰于元、成,坏于哀、平。哀、平之际,国多衅矣 ” 。汉哀帝时,正是多事之秋,日食月亏,星辰失序,山崩河决,饥馑遍行,盗贼蜂起。关于汉家中衰的谶语比比皆是,有的还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 三七之厄”“百六之灾阸”即将来临。
皇帝自然是焦急的,汉哀帝下罪己诏 ,罢免宰辅,以当其祸,建平二年(前5),曾一度易号而“再受命” ,但这些举措在溃败的时局中无济于事。
在民间,为旱涝、饥荒、盗贼、盘剥所折磨的百姓,在现世无望后,选择拜伏在西王母脚下。
建平四年(前3)的春天,关东遭遇了持续大旱,随之,一场浩浩荡荡的传诏筹的群体性事件爆发。民众仿佛着了魔一般,四方奔走,手持木条或麻秆,互相传递,称为“ 行诏筹 ”,并且纷纷往长安奔走,路上相遇可达千人,他们披发赤足, 行色匆匆,有的连夜冲击城关,有的翻墙而入,有的驾车骑马奔驰,无可阻挡。经郡国二十六,在夏季来临时,赶到京师长安。在长安,西王母的信徒们在街巷阡陌间举行祭祀,设博局,行乐舞,来拜祠西王母,甚至有夜晚持火上屋、击鼓呼号者。此外,他们还传递符书,称“ 佩戴此符书者,可以不死,如果不信,在门枢下可以看到白发 ”。如此这般,纷纷攘攘,直到秋天,事件才平息下去。
在山东滕州西户口东汉墓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有人们以击鼓、舞蹈、博局娱乐西王母的图像,由此可以想见建平四年的场景。于此,赵千秋必定听闻过。虽然奢延县距长安有千里之遥,身居北地的他,未必曾侧身其间,但这件震动全国的大事,或许也曾令上郡的西王母信徒蠢蠢欲动。
这仿佛是民间自发的宗教狂热,细究 之,却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政治运动,关东 二三十个郡国(约占全国郡国数的三分之 一)百姓忽然间为同一个信念所驱动,以 传诏筹的形式迅速**,千里奔驰,甚至 能动用官家的驿站传行,齐聚长安,在天子脚下,歌舞祭祀,击鼓喧哗,闹腾达数 月之久,竟然无国家机器出动遏制?若无 系统组织和资金支持,若无幕后主使的强大势力,难以想象,平民可以掀起如此浩大洪波。
后世亦有相似情形,如东汉末张角诸人,以道术聚天下众,转而为政治暴乱。奇怪的是,这场运动却倏而来忽而逝,秋后事 去无痕迹。那么,问题就来了,谁是幕后主 使呢?他为何要操纵这样一场运动呢?
史书的记载于此晦涩不明。若观察汉哀 帝建平四年前后的政治形势,或许就能寻出 幕后主使的蛛丝马迹。
在整个汉成帝时代,因为孝元太后王政 君的缘故,外戚王家摄控权力,“ 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 ” 继王凤、王音、王商、王根之后,后起之秀王莽成为这个家族的带头人。
但是时局变易了。汉成帝驾崩而无子, 侄儿汉哀帝即位。哀帝自然亲近自己的母 家,傅、丁外戚崛起,试图挑战王家。王莽 不得不下野。三年间,他杜门自守,等待时机。其间官吏上书为王莽鸣不平者仍数以百计,可见王家势力的根深蒂固。传诏筹事件发生时,王莽在野,看似无关。
该事件后数月,元寿元年(前2),天空显示了日食的异象,哀帝下诏罪己。周护、宋崇趁机大力颂扬王莽的功德,于是,一道诏令下,王莽又回到了权力的中心。
可见,在时间轴上,传诏筹事件正坐落于王莽否极泰来的转折点上。那么,此事真的与王莽无关么?
在传诏筹事件中,有一个人的感受非常重要,那就是汉哀帝。在建平四年的大 部分时间里,他感到无形的压力正在步步紧逼:郡国众人能在短时间内被号召起, 破关逾墙无人敢挡,显示了主使者的强大组织能力,足以一呼百应,撼动江山;信徒在长安闹腾数月,祠舞号呼,全不顾忌京师体度,想必夜夜火光呼声,汉哀帝见 之在目,闻之在耳,而执金吾者竟不敢约束之;更甚者,秋八月,定陶的恭皇园起 火,恭皇园是汉哀帝父母的陵园,对汉哀帝的震动可想而知。
在第二年,被恐慌折磨的汉哀帝诏令王莽回朝。显然,在这场政治的角力中, 他败下阵来。那么谁是此事件最大的受益者,谁就可能是事件的制造者,答案就是:王莽。
在野的王莽,绝不安于闲云野鹤,他一定极力寻找机会重新夺回权力。组织官吏上书鸣不平是一例,但是看起来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民众对西王母的崇拜,成为王莽野心的助力。
从后来的作为来看,王莽是很善于组织和利用民众的,他不方便明确表达的欲望,就靠发动民众表达出来。汉**时,王莽想让女儿成为皇后,但他假意谦虚,不让女儿参与采选。此皇帝家事,竟然招来了大规模的上书言事,“ 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阙上书者日千余人” ,于是乎,王莽如愿以偿。王莽假意推辞新野的封地,其实所谋者更大,“ 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于是乎,王莽获得了加九锡的荣耀。此动辄成千上万人的上书,并不代表民众 的政治参与热情真的有如此之高。事实上,可能在王莽下野期间,他就开始利用王 家遍天下的人脉,经营起一张遍布全国的网络,如他需要,便可号令天下。
建平四年春,大旱,王莽的时机到来了。
大旱之年,民不聊生,稍以利诱,最易煽动。于是,霎时传诏筹成燎原之势。
尽管传诏筹事件如野火蔓延,但王莽仍然能控制局势。在适当时候,便可收手。秋后,众人各自散去。若非究其原因,该事件就如流星划过。
传诏筹事件让王莽重回权力中心,也使他认识到西王母在民间的强大号召力, 必须善加利用。当汉哀帝驾崩,汉**即位,王莽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力,策划了对 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形象包装。
太皇太后王政君是王家这棵大树的根基。在经历了下野危机后,王莽意识到, 必须要让太皇太后在国民心目中地位至高无上,令皇帝无法动摇,才能保证王家安稳。于是,他开始刻意营造王政君的形象,沙麓之兆、怀月之梦由是而生。而针对民众对西王母之虔信,王莽“ 令太后四时车驾巡狩四郊,存见孤寡贞妇 ” 。此时的王政君,已是七旬老妇,虽鹤发,精神犹矍铄。她在民间行走,访寒问苦,广施普惠,在百姓眼中,恍若西王母降临人间。
居摄二年(7),王莽发布《大诰 》,王政君被明确地与西王母联系在一起:“ 太皇太后肇有元城沙鹿之右,阴精女主圣明之祥,配元生成,以兴我天下之符,遂获西王母之应,神灵之征,以佑我帝室,以安我大宗,以绍我后嗣,以继我汉功。”篡汉后,王莽将王政君尊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下诏将传诏筹事件定性为祥瑞,“ 哀帝之代,世传行诏筹,为西王母共具之祥”,而王政君“当为历代母,昭然著明”
当王政君成为西王母的化身时,西王母亦上升为国家信仰。《 汉旧仪》曰“ 祭〔西 〕王母于石室,皆在所二千石令长奉祠 ” ,各郡国县皆祭祀西王母,应该就是王莽执政时期的制度。由是,江山处处奉祀,人人崇拜,这位女神的荣耀,在王莽的野心的推动下,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巅峰。
皇命传下,一座西王母祠在奢延县建立起来。祠如石室,内奉西王母像, 四壁皆画神兽瑞草之属,以现昆仑胜境。祠祭之日,县长为首,三老耆旧,皆 礼敬参拜如仪,赵千秋便是其一。
有时候,赵千秋会遇见一些匈奴人或西域人。赵千秋惊讶地发现,在他们心灵的万神庙中也有西王母的尊贵位置,那或许是草原西王母、条枝西王母等大女神的精神余响。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赵千秋了解到关于迢迢西方王母之境 的更多细节,这些都最终幻化在他的梦里。
江山变了颜色,那位在世的西王母——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取代了汉朝 皇帝,坐上了皇位。赵千秋明白,祠堂里的西王母像,便是按这位新室文母的 形象绘制的,但这不打紧,因为他心目中的西王母,就是这样慈眉善目的老太 太。朝堂上的心计于他何干呢?他只愿,能在西王母的天堂梦里多徜徉一会儿。
近来北风紧,赵千秋感到自己的身体愈发沉重了。他意识到,在此生的时 间或许不多了。子孙早已在他的授意下,于祖茔之地为他卜占吉宅。而赵千秋 心里放不下的,还有一桩事。
这一天,门房报告,画师已在门外了。赵千秋扶杖而出迎迓。在宾主寒暄 后,赵千秋请画师将他的梦境画出来。
画师详细听着赵千秋的描述,不时地询问一些细节,最后,画师表示,他 可以一试。
一个月后,画师大功告成。当赵千秋在儿子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摸索入他的永生之穴时,烛光照出了西壁上的那幅画。赵千秋浑浊的眸子立刻晶亮 了。他确信,这便是他梦中所见——西王母的天堂,温热的泉竟然盈满了眼眶。
本文摘自《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从汉代至宋朝有代表性的墓葬壁画为切入点,来解读图像背后的生动历史。
这是一部由线条和色彩绘就的历史,皇亲国戚、豪门贵妇、边地小吏、异域来客、农夫牧人,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这部历史的主人公。从昆仑仙境到人间乐国,从春播秋收到南来北往,从觥筹交错的盛宴到车马喧阗的出行,墓室主人的日常生活、生平功业、希冀情感被表现在画壁上,时代的风尚、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风云被折射在画面上。每幅画,是一扇小小的窗口,透过它,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生命故事,还有大时代的起承转合。
【目录】
“祥瑞”:王莽的野心和西王母的天堂
——陕西定边郝滩新莽至东汉初期墓壁画
当王政君成为西王母的化身时,西王母亦上升为国家信仰。由是,江山处处奉祀,人人崇拜,这位女神的荣耀,在王莽的野心的推动下,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巅峰。
贵女的盛宴:东汉豪门的交游和宴乐
——河南新密打虎亭东汉墓壁画
主上猜嫌,故臣子们彼此来往时,不由得如履薄冰。在此情形下,若欲示好诸人,设宴席会宾客,则可能会招人耳目。那么,有时候“ 夫人外交 ”将是一 个良好的选择。
东汉官场升职记
——内蒙古和林格尔小板申东汉墓壁画
李汉又一次呼吸到边塞粗粝的空气,他遥望极远处绵延的长城和长城脚下若有若无的烟尘,感受到了自己肩头所担负的厚望的重量。
河西走廊:乱世里的“桃花源”
——甘肃嘉峪关、酒泉、高台魏晋墓砖画及壁画
据山川之形,拥农牧之利,依坞壁之坚,加之雄霸此地的张轨家族的积极治理,河西幸运地躲过了西晋末年的大动荡,成为那个混乱世代里的一方乐土。
轮回的楼兰
——新疆若羌楼兰LE古城西晋墓壁画
汉朝使臣穿过河西走廊,出阳关、玉门关进入塔里木盆地后,需要先到楼兰绿洲作必要的物资补给,因此,楼兰这个位置被称为“当空道”
名士?高士?仙士?一个时代的“竹林之梦”
——江苏南京西善桥宫山南朝墓砖印壁画
门阀士族当道,也使得玄风大盛。新时代的玄谈名士们需要寻找合适的先贤或文化英雄以为名士群体之楷模,竹林七贤成为最好的选择。
王朝柱石:东魏和北齐的勋贵集团
——山西太原王郭北齐娄睿墓壁画
勋贵们又迎来了黄金时代,合伙人模式经此政变再度得势。站在高演、高湛这边的娄睿也获得了丰厚的嘉奖,从此进入了北齐王朝 的权力核心,成为真正的王朝柱石。
北齐—北周—隋朝:一个“老外”的宦海浮沉
——山西太原王郭隋虞弘墓浮雕
原为北齐之臣的虞弘,入北周却继续加官晋爵。北周君主重用虞弘,除了是对其卓越的外交内政才华的赏识外,还可能与虞弘此时掌握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关——入华的西域胡人。
宫花寂寞红:政治联姻里的名门贵女
——陕西礼泉陵光唐代韦贵妃墓壁画
李唐王朝既立足关中,承北周关中本位之余续 ,欲稳固基础且进取全国,获得关中汉族大姓的支持便显得至关重要。那么,作为关中首族的京兆韦氏将是李世民争取的目标。
“瓜熟子离离”:太子李贤的人生终点
—— 陕西乾县乾陵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
当太子的冠冕戴上头的那一刻,年轻的李贤是兴奋的,他期待能像祖父那样,成为万民景仰的圣君。只是,李贤可能没想过,太子,特别是唐朝太子,其实是个高危的职业。
城头变幻大王旗:五代十国的“墙头草”
——河北曲阳西燕川五代王处直墓壁画及浮雕
数十年间,“ 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 ”,野心燃烧时,君臣父子之伦常道德皆成虚言,以至于宋儒评价这段时代时,称其为“不仁之极也” 。
四季行走:“浪荡”的契丹王庭
——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辽庆陵东陵壁画
汉化——放弃游荡而定居于城市,放下弓刀而拿起锄犁,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意味着 野蛮勇武之气的丧失。为了保持族人的悍勇,一些契丹旧俗得到坚定的延续。
变法大时代里小乡绅的“清平乐”
——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李守贵墓壁画
司马光忽略了一点,民间和公家之间还有一个富裕的中间阶层,而王安石所要做的,就是从中间阶层手里抢夺肥肉。有钱但无权无势的富民们,就是王安石理财的主要对象。
家族之树:辽国汉人发迹史
——河北宣化下八里辽代张世卿墓壁画
辽国胡汉分治,“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 。汉人得官主要有两条途 径,科举与恩荫。恩荫是世家大族才有的特权,普通富户自然无望,那么,科举是否能走通呢?
叙拉古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