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澳门教区成立已逾四个世纪,除了各圣堂和朝圣地记载和见证着教会在亚洲的历史外,四百多年来的每一份文件、档案及每一件文物,均承载着澳门天主教会的痕迹。要保存这些历史遗产,需要特别的部门。今特别邀请教区历史档案及文物处办公室主任叶家祺,与我们分享该部门的工作,以及保护与修复档案文物的种种挑战。
叶家祺:档案和文物工作,每次都是全新的相遇
我们知道,你们的机构是一个建立不久的组织,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呢?
“档案处”全称为“天主教澳门教区历史档案及文物处”,成立于2020年1月1月,为主教公署辖下之行政单位,主责进行历史档案及历史文物之相关管理工作。
顾名思义,档案处就是储存档案的机构,包括整个教区所有曾出现过的,现存和已销亡的人物、事件、机构、组织和物件。我们根据《国际档案著录标准(通用)》原则,并配合教区发展需要,将文件归纳到档案处。一些比较著名的例如:《晨曦》、红街市牧民中心、教区社会福利服务秘书处、莫庆恩神父等等的资料档案及文物。
你们的办公室在哪里呢?
我们的办公室主要分为“历史档案室”及“文物室”。历史档案室设于主教公署地面层,透过在线或电邮可以申请可到访参阅历史档案资料;而文物室则设于岗顶圣若瑟修院内,附设的工作室空间相对较大,能更妥善地保护不同类型的文物。两个地方均设有展览空间,展示教区的文献,历史档案及文物,欢迎透过网上预约参访。
你们的运作又是怎样呢?工作范围又包括什么?
我们的工作有四个范畴:档案编目与管理的工作、文物编目与管理的工作、与档案文物相关的保存与修复工作、档案与文物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例如教区年报、历史研究的文章等)。
位于主教府内的档案室,现时约有多少档案呢?这些档案又包括什么呢?
档案室主要以纸本档案的储存为主,估计约有超过一百万页相关的档案和文件。原则上,档案室处理的历史档案定义为十年,例如:一个档案建立了十年或以上,而且又不是常用的档案,便能归类为历史档案,我们会根据程序为之进行档案著录,以供日后使用。
一般档案分类主要分为“现行档案”(Common Archives )和“历史档案”(Historical Archives);如按教会法规,便多了一类:就是机密档案(Secret Archives),这是教会法所规定的。机密档案只有主教才能查阅,也只有主教才有权力安排将其修复与否。
教区的历史档案主要由七个“全宗”组成。我们的工作是按照教会内各机构和组织的来源(Provenance)进行划分及编目,编目完成后按档案之利用条件予以查阅。
在处理历史档案或文物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怎样的难题呢?
我举一个例子,上世纪有一部分文件都喜欢使用“牛油纸”为载体。因为当年的牛油纸使用起来较为方便、轻巧及容易携带,亦能把贴有相片的一页包覆保护。但是,如要长久保存的话,我们需要更多预防措施,没有妥善保存的话会增加后续取阅或保存的难度。例如:牛油纸除酸难度和对水分的敏感度都很高,增加了保存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修复的难度。
以往教区的文件都是以外文为主的手稿,墨水会掉色、消失固然是常见的问题。但又有另一种名叫鞣酸铁的墨水(Iron gall ink),当年是一种名贵的、矿物性的墨水,其卖点为“永久不脱色”。但是,现在我们发现缺点是会腐蚀纸张,所以会出现纸张破损、有洞的情况。
我们知道,有许多文件都有被虫蛀、因天灾人祸而受损的情况,但鞣酸铁墨水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是本身高浓度的墨水损害了其载体,会沿着字的痕迹腐蚀纸张,令纸张永久受损,我们就是遇到不少这些情况。
您提到您们也会处理文物,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呢?
教区文物的分类按不同的情况区分,目前共计16类。按目前估算,还未计算其他堂区的文物编目,在圣若瑟修院待处理的文物约有两万件左右。
为何不在主教府也处理这些文物,而是要到圣若瑟修院呢?
教区有部分文物为圣像、祭衣等较大型的物件,而圣若瑟修院能更有效地处理这些文物。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于制作目录和提供收藏及展示的方案,根据《教会法》的规法,我们需要制作一份文物目录(catalogue),以便记录所有文物的所在地,这是圣教会给我们最主要的使命。
除此之外,我们每天就是分秒必争地去保护教会的档案和文物,最基本的是减低其损毁的程度,让它们能延续寿命。我们保护文物前,首先会检视该文物的保存状况和进行初步的价值判断。例如一本已损毁的古书,内容通常具有一定价值。但它封面是否需要保存?还是进行更换就可以?因为有些封面是以该时代独特的制作方式或以特别的物料制作,所以我们要先作各方面的检视才能鉴定该如何保留和修复它们。
原载:号角报
原题:专访教区历史档案及文物处办公室主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