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文明的交流互鉴与中国佛教绘画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23/1/12日    【字体:
作者:何劲松
关键词:  佛教绘画;文明;交流互鉴;禅画;文人写意画  
 
摘要:中国佛教绘画史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所阐发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一论断是非常正确的。从“曹衣出水”到“吴带当风”的历史选择乃至禅画以及受禅学影响的文人写意画的产生,更说明“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我们既注重文明的交流互鉴,让中华文明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更注重外来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转自宗教学术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民间法理论的多价思维模式——评帕特里克•格伦的《世界法律传统》 \汪潇
摘要:多价思维模式是方法论意义上研究原生法律传统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民间法理论在…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教会与神学的神圣性 \张静波
摘要: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教会和民众,对于神圣较为关注。英国教会和教派如何理解和表…
 
美国印第安人宗教政策研究(1978-1994) \刘贤明
摘要:19世纪末以来,美国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
 
近代早期荷兰共和国宗教宽容研究(1572-1620) \李瑞林
摘要:荷兰共和国建立之初,宗教宽容的争论便已开始。荷兰人民对西班牙统治时期宗教迫…
 
图拉真时期达契亚地区罗马化研究 \吴英深
摘要:达契亚(Dacia)在二世纪初期被罗马征服后开始了罗马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达契…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因寺成墟与因墟立寺:明清珠三角墟市与佛寺的互动研究
       下一篇文章:也谈三星堆遗址的“祭祀遗存”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