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法律
 
儒家“善恶报应”论的法理诠释
发布时间: 2023/1/20日    【字体:
作者:乔 飞
关键词:  儒家 报应 审判 正义论  
 
摘 要:儒家的“善恶报应”论,在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其内容有“报及自身”说、“子孙报应”说、“善恶待积”说、“天假善恶”说等理论命题。儒家“善恶报应”论的法理实质,是一种“超验审判”理论:审判的主体是至高的超验实存“天”,审判的依据是最高主宰的“天法”,审判的对象涵盖人间的一切人和事。儒家“善恶报应”论,还具有重要的法秩序构建功能。人心的普遍认同,是“天法秩序”得以建立的心理动因;对“善恶报应”的积极遵守,使得“天法秩序”得以自觉形成;对“善恶报应”的消极违背,导致“天法秩序”强制实现。善行福报,是通过“分配”实现的正义;恶行恶报,是通过“矫正”实现正义。就此而言,儒家的“善恶报应”论,实为一种法理性的“正义论”,其所构建的法律秩序,是一种“自然法”秩序。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宗教信仰自由与服兵役义务的冲突与协调 ————兼论《兵役法》第3条的合宪性解释 \赵宗
摘要:宗教信仰自由和服兵役义务的冲突问题,已成为不同法律体系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不…
 
英国在孟加拉地区的传教活动及其影响研究(1793-1857) \黄成凤
摘要:基督教传入印度的历史十分悠久,印度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依旧保持了自身…
 
论宗教在宪政发展过程中的法治价值 \梁铭明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长期存在于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过许多…
 
宣誓的神学基础:以亨利八世时期效忠宣誓运动为例 \王凯
摘要:宣誓在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至今依旧被用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场合。在基督教神学…
 
游走在上帝与凯撒之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政教关系研究 \李松锋 李树忠
宗教作为美国的立国基础,在美国一直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世俗政权的联邦政府如何…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对« 大明会典» 的两种冲突诠释 —1668 年闵明我与潘国光在广州就祭孔礼仪的争论
       下一篇文章:古代传统与中世纪的传统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