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央政府分别册封藏传佛教三大教派首领为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和大慈法王,此外还册封了“五个教王”,即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阐教王和辅教王。
阐化王
元朝末期,中央政府支持的萨迦派地方政权因内乱逐渐衰弱。1158年,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在西藏山南建立丹萨替寺,噶举派“四大八小”分支中“八小”支系的母系帕竹噶举派自此登上历史舞台。
此后,帕竹噶举派与当地贵族朗氏家族结盟,而朗氏正是元朝中央政府在高原册封的“十三万户”之一的帕竹万户。1208年,朗氏家族的扎巴迥乃被任命为丹萨替寺寺主(法台),帕竹噶举派的宗教首领首次出自朗氏。1230年,扎巴迥乃将寺主之位传给侄子扎巴尊追,自此帕竹噶举的首领在朗氏家族内部传承。帕竹噶举和朗氏正式结为一体。1349年,帕竹万户长绛曲坚赞崛起,率兵打败萨迦政权,取得高原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并得到元朝皇帝承认,成为帕竹政权的第一位第悉(执政官)。
朱元璋登基后,当时帕竹政权的掌权者已是绛曲坚赞的侄子章阳沙加。朱元璋派使者前往高原,册封章阳沙加为“灌顶国师 ”,并赐印。
1388年,朱元璋下旨册封帕竹政权的第五任执政官扎巴坚赞为"灌顶国师"。1406年,朱棣加封扎巴坚赞为"灌顶国师阐化王",并赐印。
阐化王是地方实力派,其为宗教人士,但权力和名号均为家族内部传承,与大宝法王等通过转世传承有很大差别,实为明朝爵位。明朝中央政府对阐化王爵位承袭有严格规定,需向中央请示并经由中央政府批准。从文献记载来看,几代阐化王的承袭都曾向朝廷报告并经过准许。
1512年,明朝中央政府册封帕竹政权的第九任执政官阿旺扎西扎巴为阐化王。1562年,册封第十任执政官夏仲阿旺扎巴为阐化王。夏仲阿旺扎巴是阿旺扎西扎巴的侄子,其上任时,阿旺扎西扎巴尚健在,系经过激烈内斗上台。帕竹内部争斗的双方都知道阐化王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才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所以在获胜后都向朝廷请封,这是西藏地方尊崇和认同明朝中央权威的表现。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