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乱世中一个个慰藉心灵的微笑,在残存的泥塑里,绽放着温柔的光芒。
洛阳城,废弃的都城。穿过北邙山的隧道,即将进入偃师境内的时候,道路两旁一座座杂草丛生的土丘,是当年帝王将相的坟冢。北魏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孝文帝拓跋宏,在太和十八年正式迁都洛阳后,积极进行汉化改革,使北魏当时的政治与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繁荣。但,这也是历代定都洛阳的王朝中,最短命的一个王朝。
正是那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写照,汉魏洛阳城与它的缔造者一样,不过是夯土和麦田的景象。时光似乎与世间万物都在开着玩笑,如今紧邻陇海铁路的永宁寺塔基遗址, 在一把大火沦为灰烬之后,在现代考古发掘之前,千百年来示人的面目都是一堆土丘。也罢,这样的土丘在洛阳太过常见,以至于清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甚至草率的认为这是东汉第十任皇帝刘缵的“静陵”。归于尘土也好,想必千百年来,也是这毫不显眼的夯土,让这座史载“殚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的永宁寺塔基得以留存至今,凡事哪儿有绝对呢?
让后世知道北魏永宁寺名字的,应是《洛阳伽蓝记》这部北朝名作,那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衒之重游洛阳、追忆北魏宫城与佛寺之盛而撰写的,其中第一篇就是关于《永宁寺》的描述。一千多年过去了,历史的兴亡总有规律可循,北魏王朝的迅速灭亡,除了政治与军事上的失误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与对佛教的过度崇信离不开关系。这种举国崇佛之风,不仅造成了“农桑不继,商贾不行 ”、“者则尊,归依则贵,上不朝天子,下不让诸侯,独翫世间,无为自在”的严重社会问题,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造成了百业凋敝,惟佛独兴的局面,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北魏由平城(今大同)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仅仅四十年时间就国破家亡,再不得不重新迁都邺城,不久政权覆灭,是乱世之过?还是令人深思的教训呢?
北魏是崇佛的时代,《魏书》中有着明确的记载:“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更把全民崇佛推到了极致。皇帝皇后带头,上起官宦富豪,下至黎民百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捐房子捐地,大肆兴建佛教寺院,真可谓“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像马如脱履;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有记载当时的洛阳城内外,佛寺最多时有一千余座,永宁寺,便是当时规模最为宏大、建筑最为雄伟的一座。
北魏熙平元年,年仅六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母灵太后胡氏临朝,实际控制北魏的政权。在当时王公贵族争相礼佛的狂潮中,她发起建造了宏伟的皇家寺院永宁寺。如今步入汉魏洛阳城址,早期的中国佛寺建筑布局一览无遗,尤其是在空中俯瞰,佛塔居正中,那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后来随着佛像在信众心中的地位日益崇高,供奉佛像的佛殿,地位也渐渐超越了佛塔。永宁寺殿塔并重,并没有让佛殿凌驾于佛塔之上,其标志是九层永宁寺塔,史载“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
灵太后是一位权力欲极盛,手段强硬的太后,其子是个不幸的孩子,生在帝王家,六岁即位,不满二十岁就死了,传说还是被她这个亲妈毒死的。她竟然想将襁褓中的孙女当作皇子扶上帝位,然后又迅速改立宗室小王子继位,如此荒谬,也是北魏急速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一出闹剧之后,北魏名将尔朱荣打着为被毒死的皇帝报仇的旗号率兵南下,灵太后看形势不妙,打算在永宁寺出家为尼躲避,但尔朱荣很快就抓到了她和宗室小王子,一起拉到黄河,这是北魏历史上著名的“河阴之变”,灵太后命丧黄河溺亡。
随后尔朱荣的目标是洛阳城中的士族和皇族,将北魏汉化和融合的鲜卑与汉人大家族尽数杀死,其想称王却不能称王,只能拥立另一位王子元子攸。元子攸也有私心,他并不想当一个傀儡皇帝,所以引诱尔朱荣入洛阳城诛杀,尽管瓮中捉鳖杀掉了轻敌的尔朱荣,却被尔朱兆抓到囚禁在永宁寺中。元子攸曾经想在永宁寺中自尽,没有成功,后来被带到景阳杀死。
混乱的世道,各怀鬼胎的人心,轮到高欢登场了,他举起讨伐尔朱家族的大旗。这场拉锯又是几年,最后高欢胜利了,高欢又扶持了一位元家的皇帝,这也是北魏的最后一位皇帝,因为没两年这位皇帝就和高欢分道扬镳投奔了宇文泰,没多久就被宇文泰杀死。宇文泰和高欢分别各自扶持了元家皇帝,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北魏覆灭的那一年,洛阳城一片废墟,佛寺尽毁,哀鸿遍野。而象征着北魏皇权和佛教顶峰的永宁寺也在那年二月遭雷击失火:“火经三月不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官民僧俗无不哀痛。一千多年过去了,后世的我常常在想,他们哀悼的是如此宏伟的佛寺覆灭?还是哀悼北魏王朝的覆灭呢?其实在永宁寺建立的那一年,灵太后掌权,北魏与永宁寺的结局就已经写好了,她并非多么笃信佛教之人,只是北魏时期佛教势力扩张到难以挽回了,她借势笼络而已。
古建筑的营造凝注着当时的故事,可以说,北魏洛阳永宁寺的营造,虽是一个悲剧,但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是里程碑式的一个高峰。永宁寺展示了北魏时期佛教发展到鼎盛阶段的重要特征,引领着北魏时期审美上的主流。一把大火焚尽后,地下深埋的蛛丝马迹文物,随着考古发掘重回世间,却已过了千年。永宁寺出土过建筑构件、玻璃首饰、莲花瓦当、佛像残件等,就出土文物来看,佛像在风格和内容上源于北魏平城时期的寺窟造像,彼时是北魏佛教造像变化的时期,魏晋美学的重要精髓也在永宁寺造像风格变化中得到了体现。
看着永宁寺出土造像的迷人微笑,难以想象的是,背后竟竟是纷乱嘈杂伴随着腥风血雨的历史。元子攸死前礼佛“愿不为国王”,想起南朝刘宋也有人说“愿身不复生帝王家”。政治阴谋下的产物,若得有来世,不入帝王家。平民无论生在盛世乱世,都没有选择的权力,到底是命运之错,还是时代之错呢?
以“永宁”为名的永宁寺,从建立到覆灭不曾得到过真正的安宁,埋葬在废墟之下对于“永宁”的期待,随着破碎的砖瓦残件,埋葬在了遗址废墟之中。让千年后的百姓,重新去理解对世事和平、天下太平的愿景……
温婉含笑、典雅静谧,这种喜从心生、洁净无言的笑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令人顿入淡定、超然之境界。残缺的佛像,残缺的永宁寺塔,残缺的汉魏洛阳城……也许历史注定残缺,留住时间的是这抹微笑,温暖着后世的我们,这才是跨越古今对于“永宁”的美好希冀吧。
古迹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