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每周推荐
 
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对比
发布时间: 2010/3/19日    【字体:
作者:张莉
关键词:  儒教 基督教  
 

                                         张莉

 
[内容摘要] 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中西文化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对中西方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经济、科技的发展,乃至对个体性格的塑造等都起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之中,对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种文化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基督文化;对比
 

    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可以说就是中西方文化的核心,此二者在中西方历史进程中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即对二者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
 
    一、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政治方面影响的对比

    儒家不言神,不言鬼,却倡言“天”。“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左传·文公》)、“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书经·秦誓》)、“天子为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书经·洪范》),以上所论都标榜“天”或“上帝”不能自行其意志,而需要假手于天子或帝王以行之,所谓“天功人其代之”,所以“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书经·大禹谟》)。这就是儒家的“天道”观念。加上儒家没有“原罪”的观念,所以历朝历代,天子都被神化,抬到了与上帝同等的位置。故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天道”与“大一统”一结合,就把人民的天然政治权利给剥夺了。再者,儒家所倡导的“纲常教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不必多说,直接规定了人在权利上的不平等,延伸到后来,就有了“株连九族”等宗法制度。这与《圣经》所倡导的“人人皆祭师”,可以也必须独立直接对上帝负责,以及“在真理中顺服”的教义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政治文化的观念是什么样的呢?作为西方文化主体的基督教文化认为:人是上帝的创造,是上帝荣耀的延伸,超越一切动物。人天然具有理性、良心、德性、文化性、宗教性及其功用,是动物所不可能具有的。这与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者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有可资参照的地方。“人人生而平等”,也就是所谓的“天赋人权”。
 
    二、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对自我看法的不同

    儒家文化高度评价人本身,把人与天地合称为三才,而且强调人在宇宙中异于禽兽,为万杰之灵。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带有人文主义色彩。同时,儒家重视人伦关系而忽视个人价值,把家庭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为人是一种具有理性、感情、欲望的生物体。一方面,自我与宇宙相通;另一方面,自我与地上的万物不可分离,由此而形成人伦关系。

    中国人在审视自我与万物时,会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因此,他们可以摆脱怀疑主义的困惑,不会对自我与万物的存在有所怀疑。儒家一直强调“内省”与“自察”。自我修养的目的是追求自我在人伦与天际关系中的和谐。这是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儒家相信人是有能力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如果他要成为人,异于禽兽,就必须加强修养,激发那种能力。在孔子之先,人们相信有一个“上帝”存在,而且认为必须遵从,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在孔子之后,关于“上帝”,人们仍然有疑惑,但是人的地位上升到了第一位,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锻炼自己,“人人皆可为尧舜”。

    基督教认为,自我是上帝在第六天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的。自我应该听从上帝的意思,但自我也有选择的自由。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偷吃禁果之后,罪就来到了世间。因此,在亚当和夏娃以后的每一代人都成了罪人。基督教相信自我都是罪人。这一个罪在英语中称为“sin”,不同于“crime”。前者的内涵要大于后者。“crime”意即行为,比如谋杀,奸淫,也称为罪行。“sin”的意思不仅指行为,还包括意念上的罪,也称为罪性。在基督教中,它意味着人永远不可能达到上帝的义的标准。因此,基督教认为自我仅仅是上帝的创造物,应该完全信靠上帝。每个人都是软弱的,没有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拯救自己。

    由于“原罪”的存在,人不能直接来到上帝面前,即使是被上帝拣选的伟大先知也不能。先知摩西见上帝时,上帝让他脱下鞋子,因为他站在圣洁的地方。但是上帝又是慈爱的上帝,尽管人们选择背离他,他仍爱他们,把自己的儿子以救世主的身份派到世上,为拯救世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基督用自己的血来洗刷人的罪,成为人与上帝之间的桥梁。“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尽管如此,基督教仍然认为自我有自由。上帝创造世界,人的责任是信靠他,为他工作。自我可以选择是信靠他还是信靠撒旦;自我可以选择是否过一种义的生活;自我可以选择是进天堂还是地狱。在基督教中,道德在上帝的律法之内,道德规则来自于上帝,每个基督徒的责任是取悦上帝。基督教相信,自我只能靠信心得救,而不是诸如“内省”或“自我修养”的行为。《圣经》就此叙述的很清楚。耶稣复活之后的早期,他的门徒就是照此宣讲的。
 
    三、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其他社会文化方面影响的对比

    儒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达两千多年。从孔子、孟子到汉朝的董仲舒、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阳明,再到清朝的戴震和康有为,尽管其中一度遭到佛教、道教和魏晋玄学的挑战,但它的地位没有动摇,成为各个朝代统治的原则和基础。儒家的书籍被称为正典,为许多人所崇拜。没有它,中国历史上不可能有如此长时间的统一。它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其他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儒家鼓励人们“内省”,结果是只有少数人关注外部世界。“大同”是儒家思想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的方法不是向外探索,而是自我“慎笃”。它不鼓励人们去发现自然,而是把重点置于“自我”。孟子说,如果人尽其力,则可以知天。秦朝之前,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不亚于任何一个其他国家。自那以后,情况开始变化。科学是系统的、逻辑的,但技术是现实的。儒家思想对于“自我”的态度限制了人们发展科学的欲望,以至于虽然在某些技术方面优于他国,但科学却落后于他们。那些大儒甚至嘲笑立志于发展科学的人。这一态度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在儒家思想中,关系特别重要。许多人花费大部分精力来处理人际关系。这对维护一个家庭或民族的统一是有益的,但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灾难,因为人们不能摆脱人际关系网。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削弱灭亡都根源于此。那些有相同利益的人组成不同的集团,支持不同的“主子”,使其互相争斗。

    基督教传入欧洲后给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带来了一场革命。基督徒认为他们是上帝的孩子,所有上帝创造之物是为人所用的。这一段观点鼓励人们去探索外部世界。哥伦布带着实现对上帝的责任的意愿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一观念也鼓励人们发展科技,爱因斯坦曾说上帝是“发明者”,他只是一个“发现者”。基督教认为人为上帝所造,因此,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际关系并没有人与上帝的关系重要。个人主义在人们当中流行,没有人可以践踏上帝的恩赐。这一观念给那些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耶稣再来时,每个人都会受到审判,《圣经》告诉人们要节俭。他们可以使用,但不要浪费。这一观念促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小结

    儒家思想是一种现实思想,基督教是一种宗教思想。儒家思想是现实的,基督教是浪漫的。它们给社会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体制。儒家文化和基督文化,在中西文化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对中西方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经济、科技的发展,乃至对个体性格的塑造等都起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之中,来对儒家文化与基督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种文化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二者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彼此影响。它们的看法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给社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 王元化:《释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年。
[2] 韦政通:《儒家与现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3] 康有为:《论语注》,中华书局,1984 年。
[4] 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 年。
[5] 吴于廑:《世界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
[6] International Bible Society,Chinese Life Application.Tyndale Publishing House,1999.
 
 
                            (本文转载自:《作家杂志》2009年第7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军事与宗教关系研究综述
       下一篇文章:“历史镶嵌”:宗教权威分析的新观点探讨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