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民间信仰与会道门的联系与区别
发布时间: 2010/6/30日    【字体:
作者:金华栋
关键词:  民间 信仰  
 
 
                                        金华栋

 
    一、会道门演变的历史过程及活动特点

    会道门作为民间的结社组织,产生并兴盛于清末和民国时期,是由明清时期的秘密教门蜕变演化而成。明清时期的秘密教门是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是下层民众反抗封建压迫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当时极为兴盛。比如:义和团本是中国北方民间的秘密结社,起初是为了反对外国教会势力,带有“抗官除暴”色彩,后来逐渐卷入反对帝国主义势力,反对一切来自西洋的事物。义和团运动极大地唤醒了民众抵抗外敌侵略的意识,沉重打击了侵华的帝国主义势力。在明清时期,秘密教门可以说对推动社会发展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时,秘密教门领导的农民起义对社会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种农民起义致使战争连绵不断,客观上对社会经济发展也造成了破坏。清末和民国以来一些秘密教门蜕变为会道门组织,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其宗旨是为了推翻世俗政权,建立神权统治,把历史拉向倒退,给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到民国后期,大部分会道门组织已被各类反动势力所控制,成为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反动组织。在抗日战争期间,许多会道门成为日军的帮凶。如,庙道曾为日军筹粮筹款;一贯道则公然叛国投敌,道首张光璧充当了汪伪政府的外交顾问,大批汉奸加入一贯道并把持了道务,一贯道成为日伪势力扩张的帮凶;抗战胜利后,一贯道又被国民党特务组织完全控制操纵,成为反动势力对抗人民解放战争的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类反动会道门组织敌视新生人民政权,进行反动宣传,甚至策划武装暴乱。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开展了大规模地严厉打击取缔会道门组织的运动,后来又经过多次政治运动,可以说绝大部分会道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文化大革命”以后,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社会管理环境的相对宽松,致使一些会道门不时沉碴泛起,在一些地方进行复辟活动。

    会道门往往打着宗教、民间信仰等旗号愚弄群众,发展成员,建立组织。民间信仰的某些思想资料常常为会道门所借用,民众的迷信愚昧成为会道门复辟的良好土壤,民间信仰与会道门复辟有着密切关系。会道门的活动特点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宣扬大灾和末日即将来临,入道能保平安;二是宣扬入道诚心修道能祛病强身,防止灾祸,有的将气功或中医的一些医术也作为道门的活动;三是宣扬入道能成仙成佛;四是许下种种美好的诺言,满足民众的愿望渴求。
 
    二、民间信仰的特点

    民间信仰属于自发的原始的宗教,这里应做广义的理解。

    1.我国民众的信仰十分庞杂,从历史上看尤为如此,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达到了极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位学者李景汉出版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书中叙述了当时河北定县民众信仰的调查情况,在定县宗教组织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秘密宗教有普济佛教、背粮道、圣贤道、九功道、老师道、理门、香门等等,另外1930年定县有庙宇897座,包括王道庙、关帝庙、老母庙等等。民众崇拜的对象无奇不有,五花八门,从弥勒佛、观音菩萨到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从姜子牙到关公,甚至一些久远的大树也会成为民众膜拜和对象.许多人并不专一地参加某一种信仰崇拜活动,往往今天到佛教寺院里烧香,明天也会到关帝庙膜拜等等.定县的情况是当时中国的缩影,到解放初期,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情况都和定县类似。

    2. 我国民众的信仰功利性很强。国外宗教更多地关注死后能够得到美好的归宿,信众的宗教意识、宗教感情较为浓厚,而我国民众的信仰突出地是要解决现实问题,比如过去到龙王庙求雨的仪式,是为了祈求下雨解除旱灾,祭鬼的活动是为了集体的荣誉和安全,一个久病之人会为了治病求医烧香还愿,穷困潦倒之人会为了发财而到庙院顶礼膜拜等等,追求灵难,什么灵验就信什么。虽然我国民众信仰也追求死后的美满,但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信仰,取得神灵的帮助,克服自己无法逾越的困难,信仰的功利性很强。

    3. 我国民众的信仰深深依附于政权

    欧洲中世纪曾出现教权和王权相争的局面,甚至教权高于王权,而我国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几千年来,没有任何一种宗教能够控制政权,封建王权的统治在民众眼中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民众信仰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政者的意志决定。比如佛教在南朝梁武帝时、唐朝时得到王权的推崇,如鱼得水,发展迅速,而在北朝时,魏太武帝曾下令取缔佛教,坑杀僧尼,焚毁佛经,佛教的势力及影响又受到很大的打击。

    从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到成立以后,我国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对几乎所有的民间信仰用疾风暴雨式的革命手段,以破除封建迷信的名义取缔了,可以说行动很彻底,手段也十分严厉。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民间信仰活动处于蜇伏状态,但蜇伏并不等于消亡,一旦气候适合,它又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至今,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体制的逐渐宽松,民间信仰以发掘历史、民族、传统文化的名义或以积德行善的理由等等,又一次重新兴盛起来。
 
    三、民间信仰与会道门的联系和区别

    民间信仰与会道门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在许多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如:会道门的教义思想、崇拜偶像、道规纪律、人员构成等等,都和民间信仰有着很深的渊源。但是,会道门与民间信仰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简要分析。

    (一)从思想信仰上看:我国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迷信意识比较浓厚,普遍有敬天法祖、相信各种神灵的思想,道教、佛教的思想意识也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人们普遍相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天堂地狱之说。广泛的民间信仰可以说是类于道教的雏形,是汉民族土生土长的本土信仰,是中国汉族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民间信仰崇拜的偶像十分庞杂,无奇不有,从某些宗教崇拜的偶像,到各种神灵鬼怪,古代名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于深潭、大树等自然物,都可以成为其崇拜对象。会道门除了不崇拜深潭、大树等自然物外,对民间信仰崇拜的其它偶像基本上都是可以接受的,只不过不同的会道门选择的重点不同罢了。许多会道门就充分利用了民间信仰的崇拜对象和思想资料,把姜子牙作为崇拜偶像。姜子牙,名尚。姜尚即历史人物吕尚。在《鬻子》(《太平御览》三百一引)、《六韬》、《金匮》、《搜神记》等书中已逐渐被加以神化,至《封神演义》而达到极致。在《封神演义》中,姜尚曾在昆仑山从“元始天尊”学道,后奉师命下山辅佐周室。八十岁时在渭水边为周文王访得,并被拜为丞相。后又助武王起兵伐纣,统帅许多道术之士,经过与纣军的激烈斗法,终于完成兴周大业。最后又奉命发榜封神。在我国汉民族中,许多民众对姜子牙非常熟悉,也非常崇拜,信若神明。一些会道门头目正是利用了民间对姜子牙的崇拜,将会道门打扮成道教,宣扬鬼神思想,宣扬太极八卦之说,欺骗愚弄群众。

    民间信仰与会道门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两者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会道门和邪教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活着的头目、教主的崇拜,而这正是民间信仰所没有的。宣扬活教主就是"下凡神仙",或者"能和神仙通灵",无事不晓,无所不能,能保佑道徒平安无灾,给教主披上一层神秘而又神圣的外衣。

    (二)从伦理道德看:民间信仰普遍追求民间传统道德风尚,如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敬天地,孝敬父母,顺应官府,等等。一些会道门为了迷惑群众,发展成员,就将这些民间传统道德风尚归纳整理成会道门道规。如:某会道门的道规“十八他”,就有这样一些内容:(1)天地神灵不可瞒;(2)国家王法不可犯;(3)官府粮草不可欠;(4)父母之恩不可忘;(5)枕边之气不可听;(6)手足之情不可绝;(7)人家美女不可看;(8)人家田产不可变;(9)人比我富不可敬;(10)人比我穷不可欺;(11)用人不可疑人;(12)既是疑人不可用人;(13)无名之食不可食;(14)名誉之利不可贪;(15)无义之衣不可穿;(16)无义之友不可交;(17)良心一点不可昧;(18)膝下儿女不可惯。道规宣扬的这些东西是很能迷惑人的,如果不进一步了解会道门的本质和全部活动,只看他们宣扬的这些东西,就会以为他们是在“教人做好人”。然而,会道门反社会、反人性、反时政的本质和道首的贪婪、反动,是不可能真正实行这些规定的。这些规定充其量不过是会道门组织的一件迷人的画皮。

    (三)从人员构成上看:信仰各种民间信仰的民众大多是普通中、下层民众,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这些初衷善良的群众极易受到会道门迷信邪说的诱惑,而产生信仰上的认同感,因此被拉入会道门组织,或成为会道门组织的后备军。会道门案件涉及的群众乃至某些骨干道首,都是一些迷信思想很深的人。他们经常参与烧香、拜佛、敬鬼神等各种信仰祭拜活动,后因种种原因和会道门的诱惑,才加入会道门组织。可以说,会道门组织的绝大多数成员是一些迷信思想较深、上当受骗的普通群众;只有教主、道首以及极少数骨干才是一些居心叵测、毫无道德人性的江湖骗子。

    (四)从组织形式看:民间信仰在组织方面比较松散,属于自发自愿,来去自由的活动,没有严密的组织机构;也没有系统化的文字、教义材料;活动的场所、方式非常简单,一尺见方的土屋也可成为“庙”;人们祭拜没有固定仪式,随心所欲;人员来去完全自由;民间信仰地域性很强,在许多地方和民俗文化、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如:河南各地普遍存在的农历三月三庙会,会期往来人员虽多,但来去自由,并且许多人在烧香拜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娱乐、休闲、购物等目的。而会道门则不然,它们均有一个相对严密的组织机构和组织体系:有以教主为最高首领的等级制度,道徒也有等级,有职务,有较系统的教义思想、迷信邪说,教主利用这些邪说对成员进行精神控制,有严格地教规、纪律,对成员进行组织控制,等等。

    (五)从社会影响看:民间信仰倡导传统道德风尚,用以规范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有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利的一面,一些民间信仰活动(如庙会)还促进了人、财、物的交流,丰富、延续了民俗文化。但民间信仰也有其消极的东西,如鬼神崇拜等迷信思想,正是这些消极的东西往往被会道门道首、邪教教主们所利用。一些会道门正是披着民间信仰的外衣,利用了民众的迷信心理,发展成员,建立组织。所以,在创立之初,一般还很难被普通民众所识破,也很难及时看出其对社会稳定不利的方面。但随着教徒的增多,组织势力的壮大,由于其实行教主崇拜,精神控制,自成一体,不受约束,教主等骨干成员的个人野心、欲望,就会不可避免膨胀起来,必然与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相矛盾,必然走上与国家法律、政府行政管理相对抗的道路,进行非法和违法犯罪活动,对社会产生严重危害。从现实情况看,许多会道门骨干分子已经职业化、家庭化,把串联、复辟会道门活动作为谋取生、发财的捷径。
 
                              (本文转载自:南阳佛文化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台湾民间信仰的由来与发展
       下一篇文章:劳格文谈中国的民间信仰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