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团体
 
关于大陆修院培育及教会合一的几点看法
发布时间: 2014/3/14日    【字体:
作者:西满
关键词:  大陆 修院  
 

     一、修院培育(回顾) 

     大陆教会开放已有二十余载,蒙圣神召唤开办修院,最早的当属上海教区的畲山修院,在这三十年的发展中我认为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八十年代初 

     解放前存留的老前辈神父,组建的教师团队撑起了刚刚起步的修院,来院的修生大部分直接来自社会,不少已有多年的社会生活经验,课本多是手抄解放前的神学课本,或油印一些数据作教材。当时的特点:圣召纯朴、有社会经验、信仰传统继承的特别好。这一代毕业的神父现在基本上都在教区传教的第一线,也担负起了教区复兴及发展的责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老神父逐渐退休离任,自神学院毕业的神父或修士开始留校任教,进行新老更替,管理和教学的团队基本年轻化,一些梵二的神学书籍和学术思潮开始进入神学院,当时的宗教政策比较宽松,开始引进许多境外学者和教授,他们教学内容新颖,经验丰富.充实了国内神学院的授课内容,丰富了教学质量,对国内修生培育确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国内外的这种交流,着实使神父修士受益匪浅。 

     新千年伊始至今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公布的新《宗教事务条例》于二零零五年三月实施以来,宗教管理逐渐规范化,开始严格控制国外学者入境授课,许多交流被阻断。感谢天主的是,被派出国的一批留学生陆续回国,开始填补修院的课程安排。国内一些主要修院硕士生教授已占到教师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修院教务开始实行学分制,教授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制度不断完善,国内修院自身在不断成长。 

     二、现代修院培育模式的反省 

     从积极方面讲,一批留学生回国任教,充实了修院教师队伍,吸收了外国修院的管理经验和培育理念,神父回国后在不断地尝试,怎么样促进文化和神学的反省,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西方神学与本地神学的相适应相整合,毕竟大陆修院的培育还在成长阶段,需要不断地完善,尤其是在属灵的管理和陪伴方面。 

     所以,从消极方面看,大陆修生的全人培育和灵性生命的成长陪伴,还是需开垦和培植的荒漠。某些修院,一百多位修士,只有一位神师或两位神师,那里的修生想成长,也找不到一位知心可谈话的朋友或成长伴侣,很多修生从十几岁进入备修院,到神学院毕业的十三或十四年的时间,找不到固定的人为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失败一起成功,一起成长,所以也没有人能够掌握修生全人的认识,也就是没有人给修生更多的指导和陪伴。只要修生在修院期间没有太多外在的错误,他们就会毕业加入「司铎」的行列,因此许多神父走上牧灵岗位,人格并不成熟,缺乏沟通能力,缺乏服从及谦卑,加上教区大环境如果不规范的话,这个神父就注定要在「牧场」上失败了。 

     每个修院的教授,都应该是神师,属灵争战生命更需要有「神」才能够成为「师」,才能够带给修士「灵」。他们不但要教授知识,更要在课堂上与整体生活中对修生灵性生命有所建树,整个修院的培育团都是神师(这是国内修院的限度)陪修生一起上课,一起祈祷,一起玩,一起聊天,与修生一起是对修生最大的培育,培育就是陪伴,陪伴就是一起成长。 

     另外,一个国内教会的限度是由于大部份年轻的神学教授的生命经验是从神学院走向神学院,除了在自己学科方面要求的牧灵实习外,基本上没有太多实际的牧灵经验。这对建树有中国特色的「神学体系」,变成有血有肉的知识结构,从经验出发进行神学教学,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也是大陆神学院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降生成人的神学最值得大家反省及渴望,天主圣子取人性成为厄玛努尔,为人类而来,我看见了他的光荣就是父独生子的光荣,也就见到了父。 

     再一个从修生角度看,再不像第一批修生的动机那么纯朴,又不像国外从大学毕业后经分辨再进入修院那么理性,越来越来的修生开始反省修道的动机,成功毕业的百分比越来越少,社会与教会的世俗化也影响着修生的成长,倾向自由、强调个性、不愿受苦,要求多,付出少,攀比心理严重,开始讲究吃喝玩乐,不能够从内心去朝向天父对自己的呼召,身份模糊,目标不明确,价值观扭曲,导致修生整体状态萎靡不振,学习不够上进,祈祷松散,生活不严谨,加上某些教区圣召缺乏,更使修生对自身的要求降低,这些都成为修院培育的课题,也给修院培育团的工作带来挑战。 

     圣召短缺的原因 

     整个社会环境产生影响,经济繁荣,人们追求享受,教会对青少年的培育不够,都是圣召短缺的原因。独生子女愈来愈多,也影响了圣召。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加强修道院(包括备修院)对初中生的培育状况,各教区对圣召应努力呼吁及推动。 

     三、呼唤 

     地方教会教长应加强对修道院的关注,支持协调各个教区加大对修道院的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的配备,资金的注入,以及教区对修生的经常探访和关怀,我个人了解到的是,某些神学院虽然是区域性共同创办,但把整个修院的建设及培育交给了院长及其团队,实在是不公平的;院长因自己的能力限度,很难在区域范围内最大化地调动人力资源及资金注入,这就成为修院发展的拖累,制肘进步。 

     急需培养修院的神师队伍,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但其已能从事专业辅导,具备神师资格的神父还是寥寥无几,比重太小,修院的整个「软实力」,实在太软了,软到都快拿不起来了。呼唤有更多的神父加入灵性生命建设的团队,充实修院的神修培育。尝试进行神学本地化,基督教在这方面已走到了前面,一方面从西方毕业的神父应通过反刍,进行反省,反应圣神的引导,反馈给教会适合中国化的神学观念与神学体系。 

     建立中国神学,开始走神学本地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亲身的牧灵实践,怎么样把书本上的神学观念应用到普世适合的传教生活中,从某一方面说,这对神学教授来说是个相当大的课题,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也不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我们应顺应圣神的呼召,开始敏锐地觉察和留意这个时代的讯号,开始先知任务,否则我们中国的福传工作就像无头苍蝇,会没有方向,撞得遍体鳞伤。修院在呼唤、教会在呼唤、时代在呼唤,我们祈祷更多蒙召的人打开心门,进入圣神的新时代,让圣神的风吹暖华夏大地,进入属于春天的复活期。 

    四、教会合一的浅见 

    中国教会的分裂始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端倪初现时,就被「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吼鸣声,把整个教会推向生命的灾难深渊,使中国教会的明显分裂又延迟了近三十年。 

     大陆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也随之松动,八十年代初各地教会开始复兴,各地区教会和教长,遂开始在天父的带领下本着良心及对教会负责任的态度各自做出了适合地方教会的牧灵方向,不同的传教模式也带出了不同的地方教会及地方政府之间不同的微妙关系。中梵关系没有建立,在缺少教廷统一领导下的中国教会,随之产生的问题是教区长之间相互的不接纳异己的牧灵路线,自然也带动一部份神父开始不接纳自己教长的牧灵模式。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的地方教会间,在教区相互间开始产生了不同的声音,矛盾由此而发,九十年代愈演愈烈。 

     八十年代初,国内及国外的各种联系方式不但途径还很少,而且很慢。当主教的圣统权力不能被维护(这包括邻近主教的彼此尊重及自己神父对主教的服从),不能正常实施和运作,又不能及时听到罗马声音的时候,分裂也就开始了。教友听神父,神父听主教,主教听教宗的圣统制被打乱,教会失去了合一的根基,混乱随之而来。 

     在这个时候,圣座给予中国(教会成员)的特权,无异成了各自观点的护身符。(在中国教会艰难时的确起了良好的作用)没有教区归属的神父的祝圣,使中国教会的分裂雪上加霜,很多神职人员自成一家,上无主教领导和教区归属,有的有归属也不返回教区传教,下有某些教友的需求,为某些神父提供了传教空间,因此合一迟迟不能实现。 

    五、从信仰及灵性层面谈教会合一的障碍 

    我们信任谁? 

    我们应该反省,尤其教宗本笃十六世牧函发出后,我们该信任谁?是否要让天主进入我的生命,打碎那些属人的现实的诱惑里,让自己成为属神的人。这种混乱久而久之,首先对自己主教的不信任,对自己弟兄的不信任,总之,是对天主及对教会的不信任,然而对自己又太信任了, 

     我信父、子、圣神和我信圣教会,这都是信仰的对象,其实以教廷对了解当地教会有限为理由而拒绝顺服是不明智的,是缺乏对主和教会的信赖,这种信仰对象的模糊或错误,真正成为合一的障碍。 

     缺乏沟通和接纳--我们要活出天父的形象 

     人往往封闭在自己的范畴内,自己的天主很小,其实真实的天主很大;主动地去沟通,才能了解事情的各方面,事情原委然后得以理解,就能谅解,才能和解。 

     最后我们应走到团结。这样才能合一;为达到这种合一,地方教会彼此之间需要建立一些沟通机制,如不同意见的兄弟定期聚会,祈祷,分辨,然后沟通。沟是为了通,不是评判谁对谁错,需要训练接纳的能力,突破我们原有的观念,打碎固有的思想模式。 

     耶稣宽恕犯罪的淫妇的比喻,就有人是不理解,也很难接受的。在父亲等待并拥抱回家的荡子,大儿子是不接受的,我们不要走犹太人的老路。 

     持守最大的法律--爱 

     分裂一定不是来自上主,混乱也不是上主的旨意;因为这里面没有爱,就把天主去掉;因为没有爱,就没有天主。学会接纳,不要想分裂和混乱是来自他人,谁陷在分裂中,就不在上主内,我们应该跳出去,看看在分裂这个现实环境中,主耶稣对我们的渴望是甚么,他召唤我们做甚么,我们应否反省,我们的主张,和做法是否绝对的对,谁也不想要战胜谁,因为只有爱胜过一切。从相互指责走向接纳,走向爱,再走向成为天父的真儿女,这是一个要不断走向悔改的过程。只要从自我悔改,才有中国教会的圆满;只有接纳弟兄,才有中国教会的合一;只有爱才可得胜分裂和混乱; 

    想用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操控别人,审判别人,不就和钉死耶稣的犹太人一样,伤害了教会,还以为自己是在做善事,不能对主教和弟兄顺服,是中国教会最大的罪恶,也是合一最大的障碍。 

    不管教区选择了哪种模式,只要团结合一就好;不管选择了哪种模式,只要与教廷共融就好;不管选择何种模式,能把耶稣和他的爱传播出去,让人接受和信靠就好。每个教区的主教没有必要对其他主教负责,他只对教廷负责;每位神父不能随意对任何主教负责,他只对自己的主教负责。当主教觉得其他主教做的不妥时,不要横向干涉,可以向罗马提出异议;当神父觉得自己的主教做的不妥时,不要直接反对,应向上反映。假使罗马接纳了,我们为什么不接纳?谁在领导教会?否则,我们不是在重复基督教的路吗?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说:地上无罪,背教有罪;地下无罪,分裂有罪。 

     六、合一的展望 

     教宗本笃十六世的牧函,为中国教会的合一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主教是被圣神所祝圣的,被教宗所委派的神圣牧人,神父围绕在主教周围,协助他治理教会,只要按照吾主耶稣的话,同归一栈,共属一牧。即使有很多痛苦的抉择,也该服从自己的主教,要听主教向你说的话。 

     面对分裂的现状,耶稣亲为宗徒不能驱魔而说要守斋,我们为中国教会的合一,为对付分裂的魔鬼,不是要守斋吗?我们都在想办法怎么运用理性战胜对方,使对方屈服;不曾想为推动合一,有没有做祈祷?他看到我们分裂,他要说甚么?若望十七章,主在为合一祈祷,我(不是我们)祈祷了吗? 

     只有我们的悔改,中国教会才能合一,人人悔改,从我开始悔改,向父忏悔,向教会忏悔,向弟兄姊妹们忏悔,不要再伤害、担当魔鬼--分裂教会不光彩的角色,让我们的生命方向朝向主,听父的话,悔改、祈祷、沟通、接纳、然后去爱,我们离天主的国就不远了。
 
                   (本文原载:《鼎》 2010年春季号第30卷。总第156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从教会学反思中国教会制度上的危机
       下一篇文章:中国基督教的非登记教会现象与城市教产问题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