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政教关系
 
儒教不等于国教
发布时间: 2014/9/4日    【字体:
作者:张千帆
关键词:  儒家 政教分离  
 

    自从儒学或“国学”再次成为热点以来,社会反响褒贬不一,不少人对“儒教”这个提法很反感。五四运动时,无论是李大钊、陈独秀这些“左派”还是胡适所代表的“右派”,也都反对“儒教”。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儒教本身是一个“好东西”。真正需要反对的不是儒教,而是把儒教变成“国教”。
 
    创立教派是儒家的权利
 
    我想表达三个意思。第一,全力支持真正有志于倡导儒家理念的人士大力弘扬儒学。如果有人要把儒学变成儒教,我乐观其成。基督教、佛教、伊斯兰都是宗教,中国道家也宗教化了,为什么儒家不能创设自己的教派?这是儒家的权利,甚至可以说是义务。如果有人致力由儒学入儒教,应该是好事而非坏事。事实上,儒家在中国的未来命运及其和国家关系的正常化,均取决于儒家们能否成功开拓出儒教。
 
    这是因为,一直以来,“儒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学问、一种学术,是学者在自己的圈子里写写文章、发发议论。这当然有意义,但影响范围很小。这也是中国儒学历来的一个局限性,我甚至认为,它是儒学国家主义倾向的起源。儒学之所以一直作为官方正统而依托国家力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儒学是以“学”的姿态出现,自己不能在民间普及并立足。儒家既不像墨家那样有较强的宗教色彩,也不像道家那样在各个地方设道观。作为一门学术,它一直只是学者的产物,缺乏民间的传播渠道。只有和国家结合在一起,依附国家强力推行,儒家才能将自己的信念传播到民间。孔子周游列国,纯粹走“上层路线”,并不指望田间野夫会接受仁义礼这套东西。到了汉初,儒家终于说服统治者“独尊儒术”。这不仅意味着儒学成为国家统治的工具,也决定了儒学之于统治者的依附角色。
 
    儒家之所以不得不和国家连体,不只是一件需要责怪的事,而可能是人的本性使然。儒家的这套形上学和道德伦理在很多学者看起来很好,但它比较高深,没什么“亲民感”,不易为普通的市井百姓所接受。因此,儒家便不得不通过国家机器来推行儒学,进而造成了儒家和国家主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这样做解决了一个问题,却造成了更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儒家伦理不可能普及民间,因为国家纵然力量大,但除了搞“群众运动”,其塑造信仰的力量其实相当有限。其后果是,中华民族作为整体历来是一个道德感不强的民族。士大夫有儒家伦理,但是这套东西没深入多数普通百姓。按儒家学说,有没有道德也是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准,而君子总是少数,“小人”是大多数。《水浒》上描述的十字坡孙二娘等游走于法律边缘的人物,就成了市井百姓的代表。不是说他们没有道德伦理,而是说他们的道德义务一般局限于自己的家庭,至多是朋友小圈子里,对于社会一般成员则缺乏类似于公民的道德责任感。由于儒家伦理不能充分深入民间,市井百姓除了家庭伦理之外就没多少道德信仰。
 
    要让儒家伦理广为接受,儒家必须走出书斋,走向民间社会。儒学则必须通俗化,由儒学而变儒教,使之能在民间社会广为传播,使更多的百姓接受儒家信仰,成为具有强烈道德感的责任公民。没有儒教,则儒学或者成为象牙塔的古董,或者继续谋求“独尊儒术”,走依附国家力量的老路,但无论哪条路都只能是邪路或死路。
 
    反对把儒教变成国教
 
    我要表达的第二层意思是坚决反对把儒教变成任何意义的“国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回到政教分离的宪法原则。不论宣传何种思想或信仰,都一定要坚守这个截然分明的基本底线。政教不分会产生数不清的问题,中国历史上“独尊儒术”的后果不用多说。近年埃及的民主转型为什么屡屡发生危机?原因可以很复杂,但根源就是政教不分。一个世俗政权的总统要推行自己那个教派的教义,其它教派或世俗民众自然不干,这样矛盾就来了,甚至会爆发内战。如果统治者不把政治和宗教混为一谈,埃及转型的危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儒家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长期以来没有政教分离传统,而是实行“独尊儒术”和思想专制。基于这个原因,我毫无保留地支持儒教,但也同样毫无保留地地反对把儒教和国教混为一谈。
 
    在此基础上,我要表达的第三点意思是弘扬儒学(或儒教)任重道远,因为今天的儒家不能再期望像传统儒家那样走“上层路线”,通过国家的力量实行道德与政治专制。这条路不能走,怎么办?弘扬儒学之路只有靠儒家自己身体力行。西方的基督教、印度佛教、中国自己的道教,不也是凭他们自己的力量发展壮大吗?儒家以后要发展壮大,也只有自食其力,不能指望国家施舍,所以说“任重道远”。这对于儒家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如何把高深的学问变成通俗的伦理、信仰、理念,对老百姓的日常行为发挥一种指导作用,让他们像儒家“君子”那样过有尊严的生活,这是当代儒家面临的重任。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没有人的努力,任何学说都是一堆僵死的教条。要将儒学发扬光大,惟有靠儒家自己的身体力行。
 


本文转载自:南方周末2014年8月8日。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003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明朝宗教政策合论
       下一篇文章:政教关系分析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