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刘宋时期灵宝派大流行的社会化内涵
发布时间: 2015/1/9日    【字体:
作者:廖翔慧
内容提示:灵宝派以灵宝经书闻名,以灵宝斋法见长,系道教的三山符录道派之一,在刘宋时期大流行于世;灵宝派大流行的社会原因在于它作为一个道派成功完成了社会化历程,灵宝经书普度一切人,超度三界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需要,灵宝斋法的提醒功能强化了灵宝派独特的社会角色。
关键词:  灵宝派 社会化  
 

      一、灵宝派系钩沉

      灵宝派,道教教派之一,以灵宝部经闻名,以江西阁皂山为本山,擅长斋醮祭炼,与江西龙虎山正一派、茅山上清派合称三山符禄道派。下面从"灵宝"的含义、灵宝经书的繁衍、灵宝派系的传承三个方面对灵宝派做一个全面的勾勒。

      1".灵宝"的含义

      灵宝派以灵宝部经而闻名,何谓"灵宝"?卿希泰先生在《中国道教史》卷一中讲"灵宝"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或指精气,或指神灵,或指文诰。陈观吾先生在《度人经注解序》说 :"气谓之灵,精谓之宝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曰灵,上无复祖,唯道为身曰宝。"故称"灵宝者,精气也"。《无上秘要》卷三十一引《洞玄五称经》说":老子曰:太上灵宝,常先天地,始生从本,无数劫来,混沌自然。"《三洞珠囊》卷二"元始灵宝告水帝削除罪简上法曰 :灵宝皇帝先生]8230;]8230;愿神愿仙,长生不死。"均视"灵宝"为一种神灵。《五符序》卷上说:灵宝者,"此天官之灵蕴,大圣之所撰,上叙太和阴阳之气,下论道化养生之会。惟仙人能用其文"。"灵宝"意为文诰。[1]3782.

      灵宝经书的繁衍

      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中考辨了古今《灵宝经》的分别,古之《灵宝经》即《灵宝五符序》,亦称《五符经》,今之《灵宝经》即《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亦称《度人经》。[1]377事实上,灵宝经书的繁衍至少有四大部分值得一提 :《无上灵宝谒》、《五篇真文》、《五符序》、《度人经》,而且它们之间有一个前后传衍的关系。

      (1)《无上灵宝谒》是《五篇真文》的前身

      《无上秘要》之《真文品》所录 :东方九气青天真文]8230;]8230;南方三气丹天真文]8230;]8230;中央黄天真文]8230;]8230;西方七气素天真文]8230;]8230;北方五气玄天真文。[2]68-70《道藏》所录《五篇真文》主要有三处,其他几处与《无上秘要》所录一样,都是以东南西北中五方为基础,配以五行、五气、五色。《太平经》之《无上灵宝谒》说:"]8230;]8230;是故古者圣人王者,春东、夏南、秋西、冬北、六月中央,币气则谒见天,王气乃尊于天。"[1]383《太平经》早就用了五方坛结构。《五篇真文》的重要经德之一是主召日、月、星之神。《太平经》在讲到作《无上灵宝谒》也说:"能知天意,明于星历之吏"和日、月、星"三光之得失"。

       所以,《无上灵宝谒》是《五篇真文》的前身。但从《太平经》作《无上灵宝谒》的事实来看,在《太平经》产生以前,已有类似于《五篇真文》的简练口诀问世。

      (2)《五符序》在《五篇真文》的基础上繁衍和发展

      《五符序》卷上说 :"东方青芽九气之天]8230;]8230;南方朱丹三气之天]8230;]8230;中央元洞大帝之山]8230;]8230;西方明石七气之天]8230;]8230;北方玄滋五气之天]8230;]8230;"[3]318-319其以五方配五色、五气、春夏秋冬四时的法则,以及数字排列东九、南三、中一、西七、北五,都与《五篇真文》如出一辙,只是有所发挥。《五篇真文》讲"五帝"掌管五方之文、五方符命。《五符序》卷上载《灵宝五帝官将号》说 :"东方灵威仰,号曰苍帝]8230;]8230;南方赤飘弩,号曰赤帝]8230;]8230;中央含枢纽,号曰黄帝]8230;]8230;西方曜魄宝,号曰白帝]8230;]8230;北方隐侯局,号曰黑帝]8230;]8230;"[3]319这明显是对《五篇真文》的"五帝"思想的繁衍和发展。

      (3)《度人经》是《五篇真文》的继承和发展

      《度人经》全称《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或《原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全书60卷。第一卷为本经,说 :"五帝大魔,完神之宗,飞行鼓从,总领鬼兵]8230;]8230;上天度人,严摄北丰。"[4]4又说:"青帝护魂,白帝侍魄,赤帝养气,黑帝通血,黄帝中主,万神无越。"[4]4可见,"五方、五帝"本为《五篇真文》的重要思想,《度人经》亦发挥了这一思想。

       《五篇真文》讲东、南、西、北、中五方,《五符序》继之,《度人经》则从东、南、西、北分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合中而为九宫 ;再合上下为十方 ;又将东、南、西、北各分为八天,合为"三十二天";每天各有一帝,合为"三十二帝"。《度人经》所描述的方位,已经具有了立体感,丰富和发展了《五篇真文》的内容和思想。[1]390

       灵宝部经发展到《度人经》,被道教徒奉为万法之宗,群经之首,注家蜂起,增修不断,晋末成书,刘宋初年,已增修达55卷,信奉者日益众多,影响广泛,灵宝派作为一个道派得以形成。

       3.灵宝派系的传承

      (1)早期传承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5]

       道教经典中有关于灵宝派传承的记载。《云笈七签》之《灵宝略记》说 :至三国时,有琅琊葛玄字孝先,入天台山学道,未周一年,感通太上遣三圣真人下降,以灵宝经授之。孝先凡所受经二十三卷,并《语禀》、《请问》十卷,合三十三卷。孝先传郑思远,又传兄太子少傅海安君字孝爰,孝爰付子护军悌,悌即抱朴子之父。抱朴从郑君盟,郑君授抱朴,于罗浮山去世,以付兄子海安君。至重孙巢甫,以隆安之末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世世录传,支流分散,孳孕非一。[6]15

       据此,则灵宝派早期的传承系谱为 :葛玄传郑思远,郑思远传葛洪,葛洪传海安君,海安君传葛巢甫,葛巢甫传任延庆,任延庆传徐灵期。除此支系的传承系谱外,葛玄同时还传兄葛孝爰,葛孝爰又传子葛悌,葛悌即葛洪的父亲,可谓是葛氏家族祖孙三代间的传承。[5]

      (2)后期分化

       东华派 :灵宝派在两宋间分化出"东华派",盛传于东南。东华派的实际创始人为两宋间的宁全真,宁全真曾从田灵虚、仕子先得东华、灵宝二派法录之传,合灵宝、东华二系灵宝经教科仪为一,以善通真达灵,北宋末名振京师。后来,传予何淳真、杜文豫等在家人,再传至宋元间温州人林灵真。林灵真大弘其教于元初,将宁全真一系所传灵宝科仪编辑为《灵宝领教济度金书》320卷,为《道藏》中卷帙最大的一部书。[7]113据《道法会元》之《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183;灵宝源流》所列东华派历代宗师,在林灵真之后,董处谦和张嗣成为东华派的最末两代宗师。董处谦和张嗣成都是正一派道士,既已做了东华派的宗师,表明此时东华派已经归入正一道了。[7]343

       净明道 :净明道系南宋何真(守证)公所创的一个新兴符录道派,奉许逊为教祖。自称"灵宝净明",脱胎于灵宝派。[7]130从其经典,如《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飞仙度人经法释例》、《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等的内容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南宋时的净明道主要是从灵宝派分化而来的。[8]78-79宋元净明道之受灵宝派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对"灵宝"一词的借用,而且还吸收了其斋醮仪范。还体现于其经、法的制作多承袭了灵宝派的观念和模式。[9]何真公所创净明道在南宋末年已经湮没无闻了,但其推崇的许逊信仰却流传于社会,经刘玉重建,至元中叶以后,为了与北方的全真道抗衡,净明道与其他新、旧符录道派会归于正一道。

       灵宝派所以能成为一个流行于当时社会的道派,与刘宋道士陆修静对灵宝经书的考辨整理和灵宝斋法科仪的创制整理离不开。

      (3)陆修静对灵宝派的贡献

       刘宋道士陆修静(406-477),"祖述三张,弘衍二葛",自称"三洞弟子",与天师道有直接渊源,与上清派有密切关系,与灵宝派关系更为深厚。陆修静早年就注意收集采访道书,对《灵宝经》进行了系统整理,并编制灵宝斋仪,为灵宝派在南朝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把陆修静视为灵宝派的实际创始人。[10]359主要由于他整理灵宝经书,创制灵宝斋仪,对灵宝斋仪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论证。陆修静一生著作颇多,《正统道藏》就存有陆修静的著作 :《陆先生道门科略》、《洞玄灵宝五感文》、《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表》、《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祝愿仪》。[10]358

       陆修静对灵宝派的贡献主要有三点 :一为释经,对古灵宝经,如对《真文赤书》、《人鸟五符》等进行敷衍、阐释,使其得到广泛传播。二为考经,撰写《灵宝经目序》,认为"灵宝之文,始于龙汉,流行至今。十部旧目,出者三分。精粗糅杂,真伪混行"[6]19。陆修静经过一番考订,得出"信者合三十五卷"[11]839。三为撰经,系统总结天师道以来斋醮仪范经验,整理三洞经典,主持编撰了百余卷斋仪,内容可概括为"九斋十二法"。灵宝斋法以"有为为宗",是相对于上清斋的自我修持而言。灵宝斋法的"有为"指它的功德,也就是斋酿的祈禳、济度功能。道教斋酿之法,历来以灵宝为宗,认为灵宝是诸法之祖,"大道之根宗,度人之上品","非灵宝不可以度人,非灵宝不可以生神"[12]1。

       正是经过陆修静的系统整理和增修,灵宝派在齐梁时代超过上清派,"灵宝之教,大行于世"。《真诰》卷十一载 :"齐初,上清道士王文清曾在大茅山下建崇元馆,在二十年内,]8216;远近男女互来依约,周流数里,廨舍十余坊。而学上道者甚寡,不过修灵宝斋及章符而已]8217;。"[13]558同书又载 :"茅山每年]8216;三月十八辄公私云集,车有数百乘,人将四、五千,道俗男女,状如都市之众,看人唯共登山作灵宝唱赞,事讫便散,岂有深诚密契,愿睹神真者乎!]8217;。"[13]557" 学上道者"指修上清经者。"作灵宝唱赞"指学习灵宝斋仪。

       灵宝派由于《度人经》的问世和灵宝斋法的出现,在刘宋齐梁时代超过了上清派,其社会原因可以用社会学一个基础理论--"社会化"来检视。

       二、灵宝派大流行的社会化原因分析

       1.社会化三阶段

       传统社会化理论认为,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如何从最初的自然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的个人的过程,以及一个作为社会的个人如何形成个性和自我、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每一个人的生命始终。[14]81-82

       实际上,不仅个体融入社会需要经历社会化,组织欲在社会系统立足,同样必须经历社会化,其社会化成功与否决定了其在社会系统中的兴衰和存亡。

       组织的社会化大致有三个阶段的连续体构成 :第一,适应。组织在了解、认识社会主流价值的基础上,适应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以换取社会生存空间。第二,内化。组织在适应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组织目标社会角色的定位,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内化为组织的价值观,自觉指导组织行动,以换取社会发展空间。第三,互动。组织在适应和内化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之后,积极地进行创造性的吸收和反应,与现有社会价值体系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在矛盾和冲突中碰撞,形成为社会所容许和接纳的组织特色,进而把自身特色转化为社会资源,既发展组织本身,又服务于社会。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步步演化,一个组织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社会化,其社会化历程方告完成。

       刘宋时期灵宝派的大流行在于其作为一个道派,成功地完成了组织的社会化。

       2.灵宝派《度人经》操度三界,适应社会主流价值

      《度人经》共61卷,第1卷为本经,后为后世补充。卷一说:"元始天尊说经一遍,聋病耳皆开聪,说经二遍盲者目明,说经三遍喑者能言,说经四遍跛痹积逮皆能起行,说经五遍久病痼疾一时复行,说经六遍发白反黑、齿落更生,说经七遍老者反壮、少者皆强,说经八遍妇人怀妊、鸟兽舍胎,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度,咸得长生。"[15]1以后诸卷效仿卷一体例,分别为一国男女的听、视、言、神应、神行、神气、神道、有情开化、祸乱消除、和气冲融、正道清明、心归正化、群生延寿、逍遥离苦、断恶气、解冤仇、无夭折以及灭地狱、幽魂滞鬼得解脱、鬼神悟道、国祚安镇、现甘露等说经十遍,以致一国男女同心、倾心、受护度、见玄瑞、被玄泽仰戴无穷、受开济、手结天维足踏云网举行飞仙等等。[15]1-638

      《度人经》成书于晋末,当时社会战乱频繁,黎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度人经》为三界说道,替人界的国家念经--国祚安镇,替人界的社会念经--社会财富奇显,替人界的个人念经--老者变少、少者变壮、孕者得成、病者去病、残者去残,举行飞仙 ;替鬼界念经--滞鬼解脱、枯骨更生成人、悟道 ;替仙界念经--神悟道。至此,开启了念经修道不再是为一己成仙,而是要济度他人之先河。这一新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需要,廊阔了社会的林林种种、各个阶层、各色人等,因此而被奉为群经之首、注家蜂起。《度人经》全称《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乃灵宝派的经书,在当时社会苦难深重,有太多的人群需要操度的情势下,它操度三界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需要,促进了灵宝派的社会化。《度人经》为国家祈福的思想,剔除了道教历史上的造反者角色,而与国家统治者站在一起,其为社会各色人等祈福的思想,提升了道教一己修道成仙的孤立者角色,而与社会各阶层人士站在一起,促使灵宝派担当的社会角色丰富化。正是因为《度人经》促进了灵宝派的社会化,而使灵宝派在盛极一时,甚至超过了上清派。

       3.灵宝斋法提醒信众,突出己派社会角色

       灵宝派以斋醮祭炼见长。在灵宝经书《度人经》促进灵宝派社会化的同时,灵宝斋法亦功不可没,尤其是经过刘宋道士陆修静的系统整理和理论论证,出现了"非灵宝不可以度人,非灵宝不可以生神"的状况。

       彼得]183;贝格尔认为,人总在忘却,就有必要设立"提醒者"制度,宗教仪式是"提醒者"制度的关键手段。[16]49灵宝斋法的提醒功能有三 :第一,提醒己派与他派的不同。灵宝派以"有为为宗",济度他人,而与其他派别,尤其是上清派的自我修持形成鲜明对比,在众道派中异军突起。第二,提醒己派信众与非己派信众的不同。灵宝派的系列斋法,既是一种修持,更是一种排除--信我派者即参加我派仪式,灵宝经书笼络社会大众和灵宝斋法排除社会小众相结合,使得灵宝派信众众多。第三,提醒己派的社会角色。灵宝经书宣扬操度三界,祈福众生,灵宝斋法与灵宝经书遥相呼应,不断地反复地向上至国家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的一切人等提醒它的普度思想,突出己派的社会功能。

       刘宋时期社会苦难深重,灵宝派经书《度人经》倡扬普度一切人,超度三界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需要。灵宝派斋法不断提醒信众,强化己派角色,加强与社会的互动。灵宝派正是基于灵宝经书和灵宝斋法,在当时社会迅速而且成功地完成了社会化历程,超过上清派,大流行于世。

       参考文献 : 

[1]卿希泰.中国道教史 :第1卷[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道藏(第25册)[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3]道藏(第6册)[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4]道藏(第2册)[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5]张泽洪.阁皂山灵宝派初探[J].中国道教,2004(2).

[6]道藏(第22册)[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7]卿希泰.中国道教史 :第3卷[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8]卿希泰.续]183;中国道教思想史纲[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9]郭武.净明道与传统道派关系考述[J].云南社会科学,2005(3).


[10]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11]道藏(第9册)[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12]藏外道书(第17册)[M].成都:巴蜀书社,1995.


[13]道藏(第20册)[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14]郑杭生.社会化概论新修[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5]正统道藏(第1册)[M].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


[.16]彼得]183;贝格.神圣的帷幕 :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M].高师宁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载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6期;
转自道学网,2012-02-10 。
http://www.dao123.org/xueshuyanjiu/xueshu845.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美国的多元宗教概述及成因分析 \贺相铸
摘要:美国是个多元宗教并存发展的社会,整个宗教种类繁多、宗派林立。但就其源流,多…
 
“完全的天主教”在拉美社会中的影响 ——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智利为中心 \张琨
摘要:自欧洲殖民者进入拉丁美洲以来,天主教就持续影响着拉美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
 
民法典背景下宗教活动场所监督管理研究 \蒋子翘
摘要:<正>《民法典》第92条第2款规定,依法设立的、具备法人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自愿申…
 
宗教政治化: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再次兴起及其对印度外交的影响 \许娟
摘要:自2014年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政治思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宪法中契约观念的始源与演变 \揭梅
摘要:近代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源于早期日耳曼的部落社会契约。中世纪以后,一…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基督教与平民教育
       下一篇文章:中國人對生命的體驗走進宗教社會學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