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少林寺正义收官论:应单方面宣布永久免门票
发布时间: 2015/9/4日    【字体:
作者:明贤法师
内容提示:8月13日,天津爆炸事件牵动了全国人民,提醒着世人重大无常的不期而至,佛教界全情投入为伤亡同胞祈福超荐。重大无常之下,日前不断升级的永信法师遭举报事件则显得有些“儿戏”,舆论风潮逐渐淡去,但释永信“举报门”可能会在中国佛教史上长久留痕,隐隐作痛。凤凰海潮音评论员明贤法师撰文提醒大众,少林寺应当就此“单方面宣布永久免门票”,以盛名之赫,发心担当,从根源上终止对佛教神圣性的消解,给这场口水战一个真正“正义”的了结。
关键词:  少林寺 佛教 神圣性 免门票  
 
 
日前持续发酵的永信法师遭举报事件,是非对错尚无定论,但释永信举报门为大众媒体贡献了可观的点击量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时代的传播规律是可怕的,无论当事人出来回应什么,都会掀起又一轮围观。当事人的应对策略是“以不辩为解脱”,然而这种自由放任,却在大众观感上流放了少林寺的祖庭形象,甚至也放逐了整个大陆佛教的形象。眼下,亟待换个思路给这一“舆论狂欢”来个了结。事件因释正义而起,却陷入无义僵持,但仍可能以正义收官。万丈喧嚣,是佛子立足处,也是转身处。
 
在此,笔者恳切而郑重地建议少林寺:近之,宣布暂闭山门、清净自察;远之,宣布永远免门票!就大众而言,免票入寺观礼,让更多的百姓亲临见证清净无染的寺院,无疑远比任由媒体摆布自己的判断力要主动得多。
 
举报事件,表面上是证据在推动,实际上可能是利益在博弈。暂闭山门、永免门票——哪怕是单方面宣布,也仍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道,昭示各方利益的“非法”,勘验关涉者的底线,切断臆想、屏蔽野心,停止对于神圣的持续消解。“牛不走也可以打车”——这则迂回成就的禅宗公案,各位看客值得一参。
 
眼下算是暑期旅游旺季,不知道少林寺的品牌被这样玩坏之后,嵩山风景区是否依然门庭熙攘。然而坐落在景区深处的少林寺,毕竟是佛门一员,污名倒扣之下,哪怕顶着为景区创收的压力,也应该回归本位,暂时关闭山门,争取一个独立的环境来进行清净自察。
 
这样的独立与清净,更需要一个长期甚至永久保障,那就是借着镁光灯炙烤的热度、借着全体国民关注的焦点——即此宣布“从此不收门票!” 无论多少正义不正义、多少争议与非议,都可以因为这一风口浪尖上的立场昭示,在佛教历史的长河中来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彪炳,意义非凡。
 
当然明眼人都深刻理解,“宣布免门票”,离“实质免门票”之间是有着相当可观的距离的。正如徐玉成先生在几日前的《法律专家解读释永信举报门:一眼看清罪与罚》一文里所写的,很多名山大寺包括少林寺的门票,恐怕都并不是自己愿意收的,而是“被集体拘禁”“长期被有关单位围堵起来卖门票发财、被包装起来意欲上市……”。少林寺小小的一张门票所承载的,可能是地方政府搞活经济凸显政绩的诉求,可能是财团和资本追逐积累的诉求,也可能是一方民众坐吃祖宗老本儿的诉求,总之很沉重也很无奈。
 
但仍有一条路,是绝对走得通的,那就是——单方面宣布免门票!因为背后的利益格局再怎么盘根错节,核心的纠葛只有一处,就是围绕少林传承而被打造出来的“少林品牌附加值”。所有的利益关涉方,吃的都是这碗饭。而如果少林寺本身,笃定而嘹亮地喊出“永远不收门票”的口号,游客们、国人们就会真正反思——那不菲的门票既然不是寺院收的,那究竟是谁收的?游客们、国人们还会真正反思——既然本分到连门票都不收,那上市圈钱这些七七八八的事儿究竟是谁牵头的?这称的上是少林寺最直接的去污名化的途径。
 
虽然整个爆料事件针对的是永信法师的所谓作风问题,但作风好不好和收不收门票,并无直接关联。作风好,淡泊名利,自然是推动免门票的一大积极力量;作风不好,那也不妨让寺院率先清净下来,以先进带后进、团体带个人,把全民热望的免门票礼遇尽快落实下来。免门票对于平头老百姓,可谓是最现实、最受用的,一场爆料风波闹到最后,以免门票收场,真乃出其不意的翻身仗。
 
少林寺连门票都不收了,其他的利益捆绑就将失去存在的合法性,甚至逐步失去繁衍的温床。因为利益而起的明争、暗斗、仇视,甚至可能是攻讦、爆料、对峙,或许都将悄而走缓、不攻自破。门票是一个小切口,门票更是一个命门。免门票是一个姿态,免门票更是一个可持续生存的机会。
 
门票关乎佛教根本,不止免费那点事——这个论断在近些年汉传佛教的诸多护法事件中,一再被反复提及。去门票与求生存,这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概念,在当下的汉传佛教境遇里,几乎是一对等价的概念。
 
门票首先消解了佛教的神圣性,让佛门在大众观感中沦为生意场;门票更成为其他力量裹挟佛教、开辟更多创收途径的垫脚石;更重要的,门票是佛教界安于寺产法人主体不清、安于被摆布受宰割的一个表现。
 
镁光灯的热度,可以烤糊盛名,也可以拷问担当。少林寺以禅宗第一祖庭之威赫、以眼下注意力之汇集,而高调“单方面宣布永免门票”,无疑成就了一个华丽转身。哪怕——哪怕那些是是非非真实不虚,也不妨碍少林寺在错失初心之后,重新找回方向,再次发心担当。
 
2013中国汉传佛教护法蓝皮书》中曾经总结道:“一直以来,关于少林寺的各种新闻,真真假假,不断冲击着这座古刹。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少林寺在地方政商挟佛敛财之下所遭受的高压与困境,很少有人辩证地理解到方丈释永信在商业洪流之下坚守祖庭的隐忍与牺牲。”我想这是一个中肯的评价,祈愿这种隐忍与牺牲能够通过正确的形式换来回报——通过“单方面宣布永免门票”来重置发展路径、重塑祖庭尊严、重赢当代人心。
 
版权声明:《海潮音》系凤凰佛教原创栏目,所有稿件均为独家原创。若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凤凰佛教”,否则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转自《凤凰海潮音》 第050期,2015-08-15 
http://fo.ifeng.com/hcy/special/hcy50/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关于宗教财产问题之两点考虑
       下一篇文章:佛教慈善冷思考:僧人施财是否天然有理?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