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伊斯兰教的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 2016/1/22日    【字体:
作者:冯今源
关键词:  伊斯兰教  
 
  盛洪: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的冯今源研究员。他主要研究的是伊斯兰教。今天可以算是一个伊斯兰教基本知识的讲座。之所以在双周论坛安排这样一个内容,是因为我们感觉到现在确实需要这样一个讲座。近代以来中国正在向世界全面的开放,而我们在开放的过程中应该说有某种偏颇,最主要的偏颇就是我们把外国的概念等同于西方。我们一般说“外语”都是指的英语。其实外语多了。我说这个的意思是,中国人近代以来两眼盯着西方,把外部世界仅仅以为是西方世界。而实际上外部世界应该是相当大的,包括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文明,比如说伊斯兰文明。伊斯兰文明应该说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文明之一,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这几大宗教之一。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大概是在10亿以上。中国并不是近几年来才开放,才和世界其他文明相接触的。对于中国来讲,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和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开始接触和交流了。唐代,伊斯兰教刚刚创立不久的时候,有很多当时称为“波斯商人”的人就已经开始在中国的长安,以及后来的泉州、扬州这些地方经商了。也就是有大量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从阿拉伯过来的人在那时候就到了中国,而且和中国本地的居民是和睦相处的。现在的回民其实就是唐代过来的阿拉伯人的一支。所以中国有和伊斯兰教非常长时间的接触和交流的一个历史。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对外理解的偏颇就是更重视基督教世界。另外还有个偏颇就是中国的文化非常独特,和中东起源的这几个宗教的文化精神不太一样。中国的文化精神主要是儒学。儒学按照西方的标准来看不能算宗教,但是它构成了中国人基本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对于一神论的宗教的理解和感觉是非常生疏的,因为它没有相类似的这样一种感觉。所以中国人很忽略其他民族的宗教感情。很多中国人到了美国,都很忽略美国人的宗教情感,也很忽略伊斯兰教情感,因为不太理解。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大缺憾,而世界如果要不断向前迈进,实现全球化,我们面临的是与这几种不同宗教的接触和交融。这种交融搞得好就是天下一家,走向大同,搞得不好就会出现文明冲突。现在世界并不安宁,有大量的文明间、文化间的冲突,而中国现在恰恰是要全方位的接受世界上所有文明。所以中国人首先要跨越自己对宗教文明的生疏感。我所说的中国人主要是指的汉族人,中国的主流文化覆盖下的汉族人应该更多的去了解其他文明和宗教。我们今天请冯先生来到这里也就是要迈出这小小的第一步。冯先生一直致力于伊斯兰教的研究,他本人也是伊斯兰教的信徒,所以对这方面也有更深的理解。下面先请冯先生做演讲。
 
  冯今源:尊敬的盛所长,各位朋友,下午好!我叫冯今源,工作单位是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今天到天则所与各位交流,我要声明的第一点就是,尽管我本人是回族人,是穆斯林,但是今天我绝对不是来传教的,不是兜售宗教,劝大家信教的。我是一个中国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在外边从来不传教,我只是希望大家对宗教、对伊斯兰教能够有一个理性的、科学的、比较准确的认识。
 
  说到宗教,我先说一点题外话。一提到宗教,很多不搞宗教研究的同志可能很快就把它和另外一个名词联系在了一起,就是迷信。一提宗教,就讲迷信。这有没有道理呢?套用文革时期我挨整的时候的一句话,“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事出有因”是说任何一种宗教严格说来都有一定的迷信色彩,都有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些,宗教也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魅力了。但是宗教不等于迷信,宗教和迷信是泾渭分明的。我不想全面展开这个题目,我只是想从法理上、法律上来做个解释,宗教和迷信在我们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认为迷信分为广义的迷信和狭义的迷信两种。广义的迷信就是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的,对一个人、一个事物缺乏自觉性,陷入盲目性,不断地去崇拜、去信仰、去尊崇的就是迷信。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共产党、信仰毛主席应该都不算是迷信,因为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践证明毛主席、共产党是对的。这些都不能算是迷信。但是后来文革时期为什么又出现了个人迷信呢?信仰毛主席为什么又成为迷信了呢?就是因为我们陷入了盲目性,缺乏自觉性,毛主席说的每一句话都对,不管他有道理没道理,包括当时毛主席有一句诗词说“不准放屁”,这也被大家奉为圣旨,这还不是迷信吗?这是广义的迷信。按照广义的迷信来说,信仰什么东西都有可能是迷信。如果你对你的信仰物、信仰崇拜物缺乏自觉的深入的了解,比如你信仰某种宗教,却不知道为什么信仰它,那这就是迷信,不是正当信仰。但是狭义的迷信不是这样,狭义的迷信就是指的抽签、算卦、看风水、阴阳宅,在我们的法律上来看,这些东西纯属个人行为。迷信职业者以骗钱、骗财、骗色、骗物为出发点、为目的、为手段,给人家看阴阳宅、算八字、摸骨看相。不管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单纯的口侃也好,给人写东西也好,用电脑敲也好,这些东西都属于迷信。由于我们国家封建社会很长,所以通常又把这些东西叫做封建迷信活动。根据我们国家的法律,这些利用封建迷信破坏我们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死亡的,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他人财物的,都要给予定罪处罚、严厉打击。这是我们国家刑法规定的。搞迷信的无非就是利用这些东西,破坏国家法律、破坏行政法规、蒙骗他人、致人死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这就是迷信。而对于宗教信仰,我们国家宪法第36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我们国家宪法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从法律上来讲,宗教和迷信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想在讲伊斯兰教之前应该先把这一条搞清楚。
 
  什么叫宗教?宗教的定义很难下,有100个学者就有100个宗教的定义,唯物主义者有唯物主义者的定义,唯心主义者有唯心主义者的定义,社会学家有社会学家的定义,人类学家有人类学家的定义,宗教学家有宗教学家的定义。就我来讲,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深远的影响。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又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宗教还是一种社会力量,是一种由相同信仰者凝聚而成的社会力量。这种社会力量他们的宗教信仰如果得到社会的尊重的话,就可以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相反,如果这种信仰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那么这支社会力量对于社会的稳定就会产生完全相反的作用。宗教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文明。我们国家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这五种主要宗教。这五大宗教也不妨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五大文明。它们都有千年的历史,有各式各样的寺院建筑,有人数众多的信教群众、教职人员,而且它们都还以博大精深的教义形成了完备的宗教信仰理论体系,形成了以宗教信仰为核心和导向的宗教文化体系,是我们中国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得到了作为文化载体的宗教信众的广泛认同和实践。应该说这就是这些宗教历经千百年沧桑,绵延至今而不消衰的原因之一,也是我们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下面就讲伊斯兰教。我首先讲两个概念。一个是“伊斯兰”,“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它的阿拉伯语原意是和平、安宁、顺从。“伊斯俩木·迪尼”就是伊斯兰教,意思是和平教,或者叫安宁教、顺从教。顺从谁?顺从真主安拉。“伊斯兰”词根的本意是和平、安宁、顺从,那么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叫做“穆斯林”,就是和平的人、安宁的人、顺从的人。这些人一般都不称为伊斯兰教徒,而叫穆斯林。同志们在和穆斯林打交道的时候如果想得到他们的好感的话最好尊重他们,叫他们穆斯林,而不是叫他们伊斯兰教徒。另外还有一个称谓,“穆民”,有人认为穆民就是穆罕默德的人民,或者是穆斯林的简称。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穆民”也是一个阿拉伯语,它的词根是另外一个单词,叫“伊玛尼”(信仰),“伊玛尼”就是有信仰的人。它和“穆斯林”是两个词汇。在《古兰经》里面什么人被称作有信仰的人呢?在《古兰经》那个特定的环境里,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教的时候,有信仰的人包括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他们也被称作“有经典的人”。《古兰经》中专门有一章,叫做《穆民章》,专门谈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伊斯兰教认为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背弃了上帝(真主)跟他们订立的《旧约》和《新约》,所以最后就逐渐把穆斯林称为“穆民农”(穆民),而一般上不再包括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所以有的人在介绍的时候说:“我们作为穆民,作为有信仰的人……”指的就是穆斯林,信仰真主独一的伊斯兰教。
 
  下面开始进入正题了。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初叶的阿拉伯半岛,是适应当时半岛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发展客观需要的产物。换句话说,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社会需要伊斯兰教,所以伊斯兰教应运而生。这里面蕴含着我对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过去老说,宗教是历代剥削阶级、统治阶级用来麻醉人民的鸦片,是剥削阶级编造出来的谎言,麻醉人民以便于他们剥削、统治的。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事实上任何一种宗教的产生、存在、发展和变革都是应社会需要的。它是社会的产物,不是哪一个人想创一个教就可以创的,也不是哪一种行政力量想要消灭就可以消灭的。如果这个社会呼唤着一种新的宗教,那么任何一种力量也消灭不了它。反之,如果社会不需要哪种宗教信仰的话,哪个人想要让这种宗教立足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是适应当时半岛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发展需要的。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连接亚、欧、非三大洲,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东西方贸易的一条主要商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阿拉伯半岛各个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阿拉伯半岛可以人为地分成南部、中部、北部三大部分。公元7世纪的时候,阿拉伯南部也就是富庶的也门地区,已经开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它的社会发展进步比较快。而中部地区正处于氏族制度瓦解,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阿拉伯北部地区则在当时相继出现了一些小的王国,最后这些小的王国又分别成为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的附庸。当时南部、中部、北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导致政治上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不同的氏族部落各踞一方,为了争夺水源、争夺牧场、争夺土地,经常发生战争,发生血亲复仇,于是社会动荡不安,于是生产停滞,于是阶级分化加剧。当时阿拉伯半岛南部,也门地区是最富庶的地区,为了占据富庶的也门地区,为了占据从也门到叙利亚的一个传统的阿拉伯商道,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从公元6世纪20年代起就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这场战争的结果就造成了传统的阿拉伯商道改道。这条商道原来是从也门到叙利亚,途经沙特的麦加古城。由于常年的战争这条商道被迫改道了,改为经波斯湾、两河流域到地中海这么一个新的航道。也就是说,麦加作为古老传统商道的一个枢纽城市,过境贸易一下子萎缩了。商业贵族收入锐减,靠商业为生的城镇居民收入断绝了,半岛南部和西部经济急剧下滑。麦加城的古老的商业贵族为了维持他们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加紧了对部落成员的剥削和掠夺,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社会不稳定,战争频繁,更加贫穷,奴隶主贵族又拼命压榨、掠夺,加剧了麦加城阿拉伯人民生活的更加贫困化、赤贫化。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就使得半岛上的人们渴望和平,期盼统一,迫切要求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新的生活方式。为什么穆罕默德会高举伊斯兰的旗号?我想经过我刚才的介绍大家就可以体会到当中的这种意思了。为什么穆罕默德一举起伊斯兰的大旗,人们就都支持他?因为人们太渴望和平了。
 
  以上说的是经济和政治上的形势,此外还有宗教方面的原因。阿拉伯史学界把伊斯兰教兴起以前的时代称作是“蒙昧时期”。那时的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原始部落宗教,崇拜精灵,崇拜星宿,崇拜偶像,麦加城有个克尔白神殿,里面供奉着360多尊各个氏族部落神的偶像,其中的首神被称为“安拉”。公元1世纪以后犹太教传入也门地区,公元4世纪—5世纪基督教传入阿拉伯半岛,但是这两种一神教都不能适应半岛经济、政治形势的需要,没有能够获得广泛的传播。尽管没有受到广泛传播,没有被广大的阿拉伯群众所接受;可是这两种宗教的一神教教义和它们的历史传统却给阿拉伯人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冲击了正在崛起的氏族部落宗教。于是,受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一神论思想的影响,半岛上出现了一种有一神论思想倾向的宗教改革思潮。这种思潮叫“哈尼夫思潮”。持哈尼夫思想的人的主要观点就是反对多神崇拜,反对偶像崇拜,主张承认独一的神。应该说持哈尼夫思想的人的主张是伊斯兰教兴起的思想先驱和中介。这也是有道理的。要想统一地下群雄,就应该有一种思想主张天上有一个统一的神,而不是杂乱无章的360多个神,用统一的神来统一地上的割据的各个“军阀”。为什么哈尼夫思潮能够深入人心,能够影响人们?就是因为人们已经对于战乱,对于各自为政厌恶了。经济上,政治上,宗教上都需要一种新的宗教了。
 
  我们下面就来介绍穆罕默德。穆罕默德这位伊斯兰教的圣人、先知在这个时代就应运而生了。时势造英雄。大约在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出生在麦加古来氏部落哈希姆家族的一个家庭中,自幼父母双亡,早年失学,替人放牧,生活艰苦,25岁的时候他和他的雇主、富孀海提彻结婚。海提彻比他大15岁,40岁了。海提彻雇用穆罕默德为她经商。她是麦加城一个非常有钱的富婆,但是在穆罕默德为她做长途贩运的时候,穆罕默德的人品和才华受到了她的高度重视,并逐渐得到她的青睐,从而产生了爱情,然后结婚了。穆罕默德的生活开始走向富裕和安定,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受哈尼夫思潮的影响,他常常去附近的一个山洞隐居潜修,思索和探求阿拉伯民族摆脱愚昧落后困境的出路。在他40岁的时候,他宣称接受了安拉的启示,封他为圣人,开始了长达23年的传教活动。他的传教活动的主要主张,就是谴责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给阿拉伯民族带来的愚昧落后和社会道德的堕落。他告诫人们要放弃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信奉独一的安拉。他提出要打破氏族部落这些东西,穆斯林皆为兄弟,联合起来消除血亲复仇。穆罕默德实际上是要以一种共同信仰的穆斯林兄弟情谊来代替传统的血亲的家族情谊。一直到现在,很多穆斯林还是愿意宣传这样一种口号,“全世界穆斯林兄弟团结起来”。这有点类似于咱们共产党宣传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他要求社会上禁止高利贷传播,禁止溺杀女婴和侵吞孤儿寡妇财产,号召人们行善施济,善待妇女,释放奴隶。这是穆罕默德宣传的主要的社会改革的主张。应该说这些主张在当时,公元7世纪初叶,是站在历史潮头前列的。当时的阿拉伯世界虐待女婴、溺杀女婴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古兰经》里有记载,当听说妻子生了个女孩,他们就把这个女婴塞到马桶里溺死。安拉说:“他们的判断真恶劣。”谴责这样的行径。买卖不公,各种高利贷盘剥非常严重,战争不断。穆罕默德对这些都提出了谴责。
 
  穆罕默德的一系列改革主张受到了广大下层群众的拥护。人们纷纷加入伊斯兰教。最早加入伊斯兰教的是两种人:一种是妇女,一种是奴隶。沙特有一部电影,就是讲穆罕默德的传教史,最早追随穆罕默德的就是这两种人。应该说奴隶也好,妇女也好,那时候就是生活在阿拉伯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如果他的社会主张不进步的话,他不可能得到这些下层群众的拥护。同时因为他的主张危及了麦加贵族阶级的经济利益和宗教特权,于是遭到了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的激烈反对、残酷迫害。过去有这样一种西方人传的不正确的说法,说穆罕默德一手拿剑,一手拿《古兰经》。这并不正确。当时《古兰经》还只是一段一段的,直到穆罕默德去世之前,启示中断,并没有形成书本上的《古兰经》。穆罕默德确实拿剑保卫着自己;但是,他是被迫的,因为他的主张危及了奴隶主贵族。奴隶主贵族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组建了奴隶主贵族的军队,对追随穆罕默德的穆斯林进行各种打压、迫害。在这种情况下,穆罕默德号召拿起武器,抵抗奴隶主贵族的镇压。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不可阻挡的。经过23年艰苦奋斗,穆罕默德的宗教革命取得了胜利。这个词不是我给的,这是恩格斯说的。恩格斯说:穆罕默德从事的是一场“宗教革命”。经过23年的努力,穆罕默德的“宗教革命”取得了胜利。伊斯兰教成为阿拉伯半岛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公元632年6月8日,完成了传教使命的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病逝,享年63岁。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个社会学家迈克尔?哈特在他所著的《历史上100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将穆罕默德排列榜首,他认为穆罕默德确实是“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他这100个人里面也有我们的毛泽东,也有列宁、马克思、耶稣,但是第一位是穆罕默德。
 
  从穆罕默德逝世到20世纪初,先后经历了四大哈里发时期,伍麦耶王朝时期,阿巴斯王朝时期,奥斯曼帝国时期,伊斯兰教从阿拉伯半岛走向了世界,从单一民族性宗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它的传播方式曾经一度和哈里发帝国对外征服有一定关系,但是绝大多数时期,特别是公元10世纪以后,各地的伊斯兰化过程,主要是通过穆斯林的移民商贸活动、宗教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和平方式实现的。历史上并没有穆罕默德一手持剑、一手持经,强迫别人信仰伊斯兰教这样的事实发生。事实相反,《古兰经》里面明确规定:“宗教无强迫”;真主要穆罕默德对不信者说:“你们有你们信仰的宗教,我有我信仰的宗教。”伊斯兰教反对用武力强迫别人信仰伊斯兰教,当然也反对别人用武力强迫我们不信仰伊斯兰教。近代,由于西方殖民者入侵,伊斯兰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伊斯兰文明也受到西方文明和世俗化的挑战。为了反抗西方殖民统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维护伊斯兰教文化传统,使伊斯兰教跟上时代,适应社会发展变化,18世纪中叶以来,在伊斯兰世界相继出现了一些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社会思潮,比如说复古主义思潮、泛伊斯兰主义思潮、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潮、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等等;社会运动,则包括阿拉伯半岛的瓦哈比派运动,北非的赛奴西运动,印度的圣战者运动,印尼的比达理派运动,伊朗的巴布教派运动,苏丹的马赫迪教派运动等等。这些思潮和运动,站在不同立场的人对于它们的评价并不一样。在我看来,这些思潮和运动大都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封建斗争的性质,对于促进伊斯兰世界的社会进步都有重大的影响。二战以后,各个伊斯兰国家纷纷独立,摆脱了殖民统治,近几十年先后出现了3个有影响的泛伊斯兰组织,也就是伊斯兰会议组织,世界伊斯兰大会和伊斯兰世界联盟;而且他们成立了伊斯兰发展银行,伊斯兰国际通讯社,国际伊斯兰发展基金会,全面加强了伊斯兰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进一步促进了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发展。伊斯兰教在许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影响、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地位日趋重要,穆斯林人口与年俱增。我举几个具体例子:1950年到1970年的20年间,全世界穆斯林人口从2亿增至5.5亿;1971年到1980年的10年间,全世界穆斯林人口从5.5亿增加到7.2亿;1981年到1985年这5年当中,穆斯林人口又增加到8.6亿;1986年到1990年这5年间,则又增加到9.5亿;1991年到1995年这5年,则增加到了近11亿。前不久我问中国伊协领导同志,他们告诉我,当今世界穆斯林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近13亿。全世界60亿人口,穆斯林人口所占的比例达到了1/5到1/4。
 
  下面我再简单地介绍一下伊斯兰教的教义,伊斯兰教的教义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叫信仰,也叫以吗尼(阿拉伯语);第二部分叫功修,宗教义务,阿拉伯语叫伊巴达特;第三部分叫善行,善良的行为,阿拉伯语叫伊合桑。
 
  下面我分别讲。先讲宗教信仰,以吗尼。宗教信仰有的教派是五大信仰,有的教派是六大信仰。我这里讲六大信仰。第一是信真主,也就是信安拉,就是说承认和信奉安拉是宇宙和人类社会中最高的独一的主宰,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全知全能的、至仁至慈的真主。真主没有形象,没有方位,无所在也无所不在,他不生育也不被生,无始无终,永生至存,独一无二。安拉是独一的,安拉是至仁至慈的。信安拉在伊斯兰教中是最重要的核心信仰。第二个信仰是信天使,也就是说安拉用光创造了很多天使供安拉驱使,执行安拉的各种命令。天使为人眼所不能见。其中有四大天使最著名,这四大天使有的负责传达真主的启示,有的负责观察宇宙,为人类送食物,有的掌管取走人们的性命,有的负责吹响末日审判的号角。除去这四大天使以外,还有掌管天堂的、掌管火狱的天使。每个人的左肩上、右肩上还各有一位天使,右边的天使记录你的善行,左边的记录你的恶行。以前有个现象我一直不太明白。比如说我们俗人订立爱国公约,订立团体公约,我们的法律制度、交通公约,有警察在的时候人们可以遵循,没有警察的时候人们就不遵循了,缺乏自律性,缺乏可操作性。而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非常自觉。我不喜欢有的同志老拿我们的生活开玩笑。比如说“一个回回不是回回,两个回回半个回回,三个回回才是回回。”好像就是说一个回回没人监督,他就吃猪肉了,为非作歹了。两个回回有人监督就是半个回回了。这个说法不对。这属于不尊重穆斯林。实际上一个真正的穆斯林,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你把他放进猪肉堆里面他也不会吃一口。不信伊斯兰教的人根本不懂得这个,因为我们的两个肩膀上各站着一个天使呢。右肩的天使记录我的一切善良的思想行为、言论,左肩的天使则记录了我的恶行、恶念。穆斯林礼拜最后跪坐出拜的时候,先要向右肩道“赛俩目”(祝你平安),向右肩的天使道平安,然后向左肩道“赛俩目”。宗教统摄人心,使人能自觉地遵守本教的礼仪、规章制度、伦理,可操作性极强。我看原因在于这个地方,它深入人心,随时都有监督机制,这个监督机制在每个人的肩膀上。当然,你可以举出花和尚鲁智深来反驳我。但是任何一个信仰,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中也有“花和尚”,不足为奇。“假马列”有的是,违法乱纪的共产党员有的是,他们能代表得了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吗?同样,在宗教信仰者中出个把鲁智深、“花和尚”,我觉得不能用这个来评价宗教如何如何,这毫无意义。
 
  第三个信仰是信经典,就是相信真主曾经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降给不同使者104部经典,其中包括降给穆萨的《旧约》,降给尔撒的《新约》,降给达伍德圣人的《则甫尔》《诗篇》,降给穆罕默德的《古兰经》。这四部经典最为著名,也就是犹太教的《旧约》,基督教的《新约》,达伍德的《诗篇》,穆罕默德的《古兰经》。这些都是“天经”,是真主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降的。但是伊斯兰教同时认为,以前的这些经典,包括《旧约》、《新约》、《诗篇》都已经遭到人们篡改和修订,都已经过时了。所以安拉才通过圣人穆罕默德向人间颁降《古兰经》,人们只能遵循《古兰经》的教导行事,相信《古兰经》是真主的天启经典,是伊斯兰教信经典的基本内容。信经典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相信以前那些经典,《旧约》、《新约》、《诗篇》都是真主降下的经典;第二个层次是这些经典都遭到人们的篡改了,《古兰经》是唯一没有过时的经典。人们只能根据《古兰经》办事,要求自我。
 
  第四个信仰是信使者。这和信天使不一样。使者也叫圣人,是真主在不同历史时期曾经派到不同民族中播种的人,他们都负有传达真主命令,传播安拉指导的重大使命,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大使者。这六大使者《圣经》里面也有,一个是阿丹,也就是《圣经》里面的亚当,努海也就是诺亚,伊卜拉欣也就是亚卜拉罕,穆萨就是摩西,尔撒就是耶稣,只有第六大使者《圣经》里没有,就是穆罕默德。据说《圣经》里也有,被减掉了,叫做艾哈迈德,也就是预言将会出现一个新的使者。穆罕默德是真主派遣到人类社会最后一个使者,所以叫封印使者,是最伟大的先知,是至圣。如果说前面那五大使者都是伟大的圣人的话,是大圣的话,穆罕默德就是至圣,是圣人中的集大成者。穆罕默德以后再也没有先知出现了。凡是要篡改伊斯兰教的,比如说近代出现了一个阿合迈迪亚教派,它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穆罕默德不是最后一个先知,阿合迈迪亚教派的创始人阿合迈德也是先知。这个教派现在仍然被伊斯兰世界视为异端,不予承认。实际上这个教派在英国、在新加坡发展很快的,但是不被伊斯兰世界承认,因为它违反了穆罕默德是封印先知这样一个教条。而且信真主和信使者是这六大信仰或者五大信仰中的核心信仰。这个核心信仰变成了一句话,我们中国的回族穆斯林管这句话叫做“清真言”,这句话就是:“万物非主,只有安拉,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句清真言是每一个穆斯林从一出生就听到的,在他死之前也应该是最后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是真理之言。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念经礼拜有高喊唤拜词,主要也是在念这句清真言。它叫作证词:“我作证,万物非主,只有安拉。” “我作证,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你们来礼拜吧,礼拜比睡觉更重要。”清真言是伊斯兰教的核心信仰。
 
  第五个信仰是信后世,也叫信复生,信死后复活,信末日审判,相信人们都要经历今世和后世。终有一天世界一切都会毁灭,那叫世界末日,曾经在今世生活过的一切人、事、物都将复生,接受安拉的总清算、总裁判,行善者进天堂,做恶者下火狱。伊斯兰教认为,今世是短暂的,后世是永久的,人们不可迷恋今世,但是也不可以放弃今世。应该超越自我,争取今世幸福,谋求两世吉庆,用善行走完人生旅途。伊斯兰教和有的宗教不一样。有的宗教是出世的,而伊斯兰教是入世的。伊斯兰教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他的地位甚至比天使还要重要。天使都是用光来造的,是用来完成真主各种使命的,但是他们的地位没有人重要,人比他更高贵。原因在于,《古兰经》里面记载有这样一件事:当真主用泥土,用一口气制造了人祖阿丹以后,就命令众天使向人祖阿丹叩头行礼。天使就说:“仁慈的主啊,你怎么能让我们这些用光造的天使来向用泥造的人行礼呢?”真主说:“我知道你们所不知道的,你们按我说的做吧。”于是众天使就向人祖阿丹叩头行礼。而且真主让人祖阿丹将真主教给他的世间的知识,万物的名称都教给了众天使。当时只有一个天使没有向人祖阿丹叩头行礼,这个天使就是撒旦,是魔鬼。这个寓言就是说,伊斯兰教主张宇宙中,地球上,万事万物中,人是第一个最可宝贵的。人是真主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人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代理人。人有责任、有义务协助真主管理好大地上的一切事务,把大地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六大信仰叫信前定,就是相信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安拉预定安排好的,人们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美丑善恶、生死寿限,自然界风雨雷电、四季变化、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宇宙循环,都要服从安拉的意志。但是伊斯兰教的正统派认为,伊斯兰教这种前定论并不否认人类有自由意志,不剥夺人类以自由意志作为选择的权力,人们应该用自己的理智判断善恶是非、选择信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真主要他如此。当然,也有的教法学家不同意把前定作为第六大信仰。
 
  以上是第一部分教义,第二部分教义是宗教功修,也叫宗教义务,阿拉伯语叫“伊巴达特”。简单来说就是天命五功,念、礼、斋、课、朝。“念”就是念清真言,念作证词,“万物非主,只有安拉,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另外还包括念一些赞主赞圣的词句。伊斯兰教认为,一个人比如冯今源当着众人的面高声朗诵了清真言、作证词,那么我就理所当然被认为是一个穆斯林,因为我不只信,还把它表达出来了,把它宣传出来了。“礼”就是礼拜,包括四种,第一种是每天五次礼拜,凌晨,太阳没出来以前;过午,太阳偏西的时候;太阳落山以前;太阳落山以后;夜里。每天五次礼拜,礼拜之前都要洗小净、洗大净。小净就是洗四肢、净下、洗脸、呛鼻这些东西;大净就是洗全身。所以,有的人说伊斯兰教是爱清洁的宗教。礼每日五番拜,干净地点都可以礼,自己家里也可以礼,不一定到清真寺去。第二种叫聚礼,就是每周星期五午后到清真寺大家聚在一起礼拜,叫“主麻”,就是聚会的意思,每周一次聚礼。第三种叫会礼,每年两次,伊斯兰教有两大节日,一个叫古尔邦节,一个叫开斋节,在这两大节日的时候,上午本地的人都要到当地最大的清真寺进行大规模的会礼,举行大规模庆典活动。还有一种礼拜叫殡礼,人亡故了以后众人给他实行殡礼。“斋”就是斋戒。按照伊斯兰教规定,每年回历,也叫伊斯兰教历,也叫希吉拉历的9月份,叫拉麻丹月,叫斋戒之月,就是由9月1号到9月30号,日出到日落,白天的时间,所有的男女穆斯林都应该禁止饮食,禁止房事,禁止一切不好的思想,一心信主,这就叫斋戒。这并不是说这一个月都不吃不喝,每天太阳落山以后到每天凌晨太阳出山以前要吃一顿,吃完了以后然后又开始进入这一天的封斋。伊斯兰教并不认为把斋越多越好,一年365天,天天把斋,那叫可憎恶的斋戒,是最不提倡的。“课”叫天课,天课是伊斯兰教的经济支柱,每一个成年男女穆斯林都有财产,他每个月的收入除去生活必须之外应该拿出一部分来捐助伊斯兰事业,实行纳天课制度。“朝”就是朝觐。严格来说,本来是朝觐真主,但是真主没有形象,没有方位,于是当时就定在沙特的麦加城里面的一个克尔白(立方体)的一个清真大寺,克尔白那个地方就是人们朝觐的一个标志,人们每年到那进行朝觐功课,不是朝觐克尔白那个建筑物,而是在那个地方进行这一套朝觐的礼仪。我94年作为中国伊协穆斯林朝觐团秘书长去的。到那以后给我的一个印象就是,成千上万的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完成了一个同样的仪式,那种声势、那种气势、那种感情,憾人心魄。总的来讲,朝觐仪式非常壮观,数以千万计的人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比如说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你可以想象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阵势。这些叫做五大天命、五大义务,每个穆斯林都应该做到的。每个穆斯林一生只要朝觐一次麦加就算是完成了,也不主张年年去朝觐。因为真主要人们容易,不要人们烦难。
 
  另外我再附带讲一个也被人们称作宗教义务的“圣战”。现在圣战被提得太多了,误会了圣战“吉哈德”,“吉哈德”是什么意思呢?阿拉伯语叫做奋斗,为主道而奋斗,为正义而奋斗。奋斗本身没有圣战之意,没有战争之意,是人们给它译成了“圣战”。我刚才说了,我不是来传教的,我是来宣传伊斯兰教基本知识的。但是这种宣传,作为一个穆斯林是一种义务,正确地解释、宣传伊斯兰教。当我这样进行伊斯兰教基本知识宣传的时候,我是在进行着奋斗“吉哈德”。我这个行为就是“吉哈德”,这里面没有跟人打仗的意思。当然,抵御来犯之敌也是奋斗。不能回避这一点。任何一个信仰和思想主张的宗派都愿意团结人越多越好,谁也不愿意自己变成楚霸王,孤家寡人。团结的手段、方式、哲学理念并不一样,比如基督教主张你打我左脸,我给你右脸。你还打我吗?如果你不打我我就团结了你。佛教讲忍,你用唾液吐我,我忍,你不吐我了,我就团结了你。伊斯兰教也讲忍耐,也讲友爱邻里家人,但是它同时还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用同等的方式来反击来犯之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尊严。伊斯兰教的这些主张好像和我们毛泽东主席的主张有些相似之处。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反抗?所以中国历史上,自元王朝以后,经常有回回造反。清王朝更是屠杀回民,可以说回民起义贯穿了整个清代的历史。因为回民在清朝整个时期受剥削、受压迫,被屠杀。回民有战斗力。所以外国有个人起的书名就叫《战斗的伊斯兰》,其中就有这样一个理念。应该说你永远打不服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因为你顶多打死我,打死了我我披着血衣进了天堂,还会受到真主的特殊优待,这身血衣不用冲洗,直接进了天堂,到了真主座下,我就是最光荣的人,得了“舍牺德”。但是你不要被我打败,被我打服;如果你被我打败,你要向我们投降,那么你就要当众念清真言。你只要当众念了清真言,我们缴枪不杀,也绝不虐待俘虏。
 
  所以我说世界上有两种主义、两种信仰可以培养人们的为正义、为大道牺牲小我的精神。一个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思想,他培养了黄继光、董存瑞、王成这样的人,还有一个就是伊斯兰教,为了真主的大道要牺牲小我,“吉哈德”,所以穆斯林可以出现撞世贸大楼、人肉炸弹这样的事情。我个人感觉现在美国在搞恐怖政治,老说反恐。我们也说反恐,我也同意反对恐怖主义,反对极端主义,但是我觉得当今世界是不是更应该反对强权政治、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我曾经在一个大学演讲的时候举过一个例子,我是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我老欺负一个弱小的女子,想打她打她,想骂她骂她,想侮辱她侮辱她,她没有办法。这天她趁我睡午觉在我后腰狠踹了一脚,可惜没踹死我,然后我起来,指责她对我实行恐怖主义。这个女孩子会说:“爱什么主义什么主义,我踹了你再说!”美国人搞霸权主义,到处欺负阿拉伯人、第三世界人民,干涉别国内政,他不喜欢谁就要谁下台。这样的情况下,我看穆斯林让美国人吃点苦头也是应该的。我个人是这样想的,不一定正确。当然这些恐怖活动无济于改变美国的霸权主义这样一个总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我不同意搞恐怖主义,但是有点也无妨,给美国人一点教训。
 
  教义的第三个内容叫善行。善行就是穆斯林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伊斯兰教要求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行善止恶,远奸近贤,广交良友,施舍济贫,公正宽厚,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友爱兄弟,追求学问,遵守教规戒律等等。善行就是善良的言论和行为。穆罕默德说过:“我的使命就是完美人类的道德。”伊斯兰教认为,信仰有70多个枝杈,你固守信仰,履行五功,当然都属于信仰。但是恪守伊斯兰教导的一切行为规范,用善行走好人生之旅,超越自我,善待他人,爱国爱教,追求学问,用劳动和智慧争取今世幸福,谋求两世吉庆,同样也是信仰的应有之意。穆罕默德有这样一句话:“爱国属于信仰的一部分。”意思就是,你天天礼拜,天天把斋,但是你不爱自己的祖国,你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友爱自己的邻里,欺行霸市,胡作非为,同样不是一个好穆斯林,同样等于没有伊玛尼。他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就是用善行走完人生之途,用善行超越自我、友爱人类,善待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做正面贡献,做积极贡献,这才叫有信仰。
 
   在上述这三大教义中,宗教信仰、宗教功修、宗教善行,信仰是核心,功修是基础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是这两个内容都不是信教的目的,人们不能为了信仰而信仰,不能为了念、礼、斋、课、朝而信仰伊斯兰教。信仰的目的是善行。穆罕默德说:“我的使命是完美人类道德。”伊斯兰教要求人们用善行走完短暂的人生旅途,过好今世生活,谋求两世吉庆。为什么我要信伊斯兰教?因为伊斯兰教教导我要用善行走好今生,对社会做有益贡献,我赞成,我拥护伊斯兰教这些教导,所以我信仰伊斯兰教,这是我信仰伊斯兰教的唯一目的。它之所以能从公元7世纪初发展到现在大约13亿人,绝不像有些人所诬蔑的用行政或军事力量强迫别人信仰的结果。它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有它的道理所在,有它的真理所在。我认为真理绝不仅仅在某一家手里,马克思主义有真理,其他的信仰也会有真理。如果都是谬误的话就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迄今为止世界上有13亿人信仰这个宗教。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东西,伊斯兰教的基本历史、基本信仰,五功、善行。研究新疆,不管是研究经济问题,或是其他的问题,都离不开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新疆有49个民族成分,其中常住民族是13个。这13个民族当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有10个民族,在那里有将近1000万穆斯林。伊斯兰教在维吾尔等10个民族当中,影响了他们的政治生活,影响了他们的经济生活,影响了他们的文化教育,是维吾尔等10个穆斯林民族的一个生活方式,你否认不了这一点。比如说我,冯今源,从小接受共产党的教育,60年了,应该说是共产党、毛主席教育了我。但是,我又同时是一个穆斯林,我生长在回族穆斯林家庭,从小在清真寺学校上学,你也不可能排除伊斯兰教对于冯今源的影响。我做了一件好事,你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教育的结果,但是你也无法否认恰恰是伊斯兰教的良好的伦理道德观教育我这样去做的。因为我既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也受到了伊斯兰教义的熏陶。到了新疆,要理解那10个穆斯林民族的生活方式、各个方面的理念、价值观,恐怕都应该先要对伊斯兰教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了解了伊斯兰教,才能够了解10个穆斯林民族人民的心,才能够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才能够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才能够积极引导新疆的伊斯兰教和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够使我们新疆的伊斯兰教独立自主地走好自己的宗教自治之路。所以盛所长、高所长能够把我邀请到这里来,表示了重视伊斯兰教,我觉得这是天则所领导同志的明智之举。当然,我不是伊斯兰教大家,我只能讲讲基本的ABC,因为我只是一个对伊斯兰教有自己民族、宗教感情的书呆子。
 
  今天就说到这里,不对的地方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冯教授!伊斯兰教应该说博大精深。冯教授给我们开了一个速成班,让我们大家了解了一些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当然时间很短,讲的也有些扼要。所以可能会有些疑问。下面先请杨桂萍老师来做一个评论。
 
  杨桂萍:冯老师是伊斯兰教和中国当代宗教研究的一个大家,我还没有资格坐在这里对他的演讲进行一个点评。我觉得反而是冯老师给我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课。在这里我只能谈谈一些我自己对伊斯兰教的认识。
 
  首先,在中国,很多人对伊斯兰教的认识,由于文化的隔膜,由于伊斯兰教本身不积极对外传教,再加上现代媒体有一点点误导,所以觉得伊斯兰教是陌生的。尽管在唐朝的时候伊斯兰教就传入了中国,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一个外来的宗教,伊斯兰教在中国始终是被少数民族信仰的,是中国少数人信仰的。所以,我们对伊斯兰教确实不了解。伊斯兰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的传统信仰,与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生活习俗差异非常大。汉族在传统上是有敬天法祖的习俗、信念、信仰。而伊斯兰教讲安拉独一,崇拜一个独一的、没有形象的真主安拉。再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更多地强调人伦,强调道德,而伊斯兰教首先强调的是人对真主安拉的义务,人对安拉的崇拜,然后再谈人对他人的义务,人对家庭的义务,人对社会的义务。还有,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更多的现实人世,而伊斯兰教也重视现实人世,但是它认为作为个体的人,或者是作为人类社会,它都有它的局限性和它的不完善性,因此要追求永恒、追求完满,要追求无限,所以它有这种超越性,倡导一种超越的生活。它讲现实人生是很短暂的。现在尽管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但是人的现实生命毕竟是很短暂的,它强调现实生命的延续性,强调后世,强调复生,所以在生活习俗方面,中国的穆斯林和汉族人民差异是非常大的。尤其在饮食和丧葬这些方面。我过去一直不理解,我只是注意到作为穆斯林他非常注重自己习俗的独特性。但是后来我发现,很多汉人对伊斯兰教的习俗是非常不了解的,也是很有非议的。比如说汉族有一个传统观念,孝道就是生侍之以礼,死葬之以礼;而伊斯兰教讲究的三葬是,土葬、速葬、薄葬。作为汉人就非常不理解,父母生你、养你一辈子,他死了你匆匆忙忙,最晚不超过三天就把他埋了,认为这是大不孝的一种举止。再加上中国的伊斯兰教尽管历史比较长,但是从来不对外积极传教,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隔膜,很多人对伊斯兰教是不了解的。所以冯老师做的这些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再有一个,我个人认为,近年来媒体对伊斯兰教的报道缺乏客观性,可能更多的是报道一些负面的东西,过多地强调伊斯兰教的激进思想,强调它的这种激进行为。但是事实上在伊斯兰教中,占主流的、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稳健派、温和派,是理性主义。再一个,有些媒体,包括我们的媒体,让我感觉非常不可思议的是,伊拉克战争之后,记者站在小鹰号航空母舰上,讲我是哪哪哪的记者,我现在站在小鹰号航空母舰上,现在美国的炸弹已经炸到了哪哪哪。对伊拉克人民缺乏起码的同情。大家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我们在对待战争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一种客观性,有一种理解?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媒体紧跟着西方媒体,过分地宣扬了伊斯兰教的极端,它的激进,夸大了伊斯兰教对于西方文明、西方社会、西方的安全的威胁。这统统反映出一种冷战的思维和心态。事实上,伊斯兰教和佛教、基督教是有很大不同的,我就发现很多人习惯地用佛教、基督教的一些东西去衡量、去看待伊斯兰教。对穆罕默德的评价,他会用释迦牟尼的范式、模式,于是说你怎么可以多妻呢?你怎么可以有家庭生活呢?事实上穆罕默德除了是一位宗教领袖外,他还更多的是一位政治领袖。大家对拿破仑、对毛泽东,对世界上任何一位政治领袖的评价,我想和常人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不同的。伊斯兰教有他自己的独特性,它作为一种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同时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和人的思想,和人的行为,和它的习俗是密切相关的。它同时还是一种文明体系。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全面、客观地去理解伊斯兰教。
 
  刚才冯老师讲到一点,伊斯兰教倡导的是对人的自律思想的培养。我认为目前我们的社会是需要培养人们的自律的。伊斯兰教的斋戒也好、功修也好,主要是要去发掘人的良善的一面,自律的一面。包括斋戒,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让自己的生活有所节制,上至国王、苏丹、哈里发,下至黎民百姓,都是平等的,都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节制,去培养自己的自律。
 
  还有宗教宽容,宗教无强迫思想,这个在伊斯兰教中,无论是在经典中,还是在后来的阿拉伯帝国,像阿巴斯王朝,后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莫卧尔帝国,在很长时期,大多数苏丹、哈里发,统治者更多地倡导的是宗教宽容。我个人认为《古兰经》的宗教无强迫的思想影响还是很长远的。哈里发允许宗教自由,允许异教徒在这里生活,可以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可以有自己的宗教领袖,可以按照自己的传统习惯去处理内部事务,甚至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它允许拥有较强的自治权利。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很多异教徒享受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可以参与统治,甚至奥斯曼帝国是很多欧洲的犹太教徒或者是基督教的少数派的宗教避难所,他们在欧洲受到迫害以后,会跑到伊斯兰世界来。有很多人出于自愿或者是经济原因、其他原因改信了伊斯兰教。在历史上,我个人认为,伊斯兰教的这种宽容、宗教无强迫应该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在当代,伊斯兰世界也是在积极探索与犹太教、与基督教、与印度教、与佛教,与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对话。这些事情伊斯兰世界一直在积极地去做,但是媒体上是没有报道的,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它的问题,它的冲突,它的战争,它的极端,它的恐怖,它的暴力,它的负面的描述。而事实上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做一下正面的、客观的描述。
 
  我就说这些我自己的体会,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盛洪:谢谢杨教授!我想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宗教起源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背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当然也是不一样的。现在大家都在追求某些普适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这种不同确实是可以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的,甚至有些比较强的不同可能还会造成相互的反感,和很强烈的误解。我觉得这都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他们怎么互相交往,怎么和睦相处?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要相互了解,你在不知道它是什么的时候就妄下断言恐怕是不太好的。所以我觉得所有的中国人,包括各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都要更多的了解其他不同的文化。我们搞这个论坛也是这个意思。下面还有一些时间,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要进行什么评论都可以讨论。
 
  自由评议人1:刚才盛洪老师讲到,唐朝时,1300多年前有一批波斯商人进入中国,似乎是说那时候伊斯兰教传入了中国。但是他们信仰的是天教,大小教,不是伊斯兰教。另外,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当时叫大食人,唐朝过来的那一部分人基本上是波斯人,波斯人和大食人是两回事。
 
  另外有一个问题请教冯教授,伊斯兰教的教义里边反不反对暴君的统治?
 
  冯今源:伊斯兰教应该说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已经来到了长安。由于没有确切的实据,现代史学家一般都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定在了一个时间范围内,也就是唐朝初期,其中搞了一个标志就是公元651年,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登上帝位的第二年,哈里发帝国的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派他的大使到长安觐见唐高宗。陈垣教授就把公元651年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一个标志。而这个标志并不是说这一天来了,以前就没有。
 
  至于你说伊斯兰教教义里边有没有反对暴君,这是有的。因为伊斯兰教认为,真主面前人人平等,一切准则是以真主作为标准的。我们国家清代有一个著名的回族经学家叫刘智,他写了一部《天方典礼》,一部《天方性理》,那里边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国王们,你要爱民如子等等,你不能违背真主的法度,如果你违背了真主的法度你就要被淘汰。再比如说,中世纪的时候,维吾尔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诗人叫尤素甫?哈斯·哈吉甫,他的著名的长诗《福乐智慧》,用艺术化的手法写了日出国王、贤明大臣等4个人物,通过诗的语言来说明国君要按照真主的法度来从事,否则你这个国君如果暴虐,你就要受到人民的唾弃。
 
  张祥平:您刚才说伊斯兰教是顺应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产物。这个我认为是非常对的。这就牵扯到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产物。我有一个比喻,假如1000平方公里就需要一个中心,那么像西藏那种情况就可以了。如果100平方公里需要一个中心,那就是伊斯兰教了。但是如果10平方公里需要一个中心那就是儒教,1平方公里需要一个中心那就是基督教。为什么我要做这样一个比喻呢?因为涉及到未来的世界。如果未来世界都像阿拉伯一样,那很可能是全世界都在信伊斯兰教,但是如果要想全世界都像西藏呢,那可能就需要佛教了,才能使人类既有文明,还能延续下去。如果发现另外一个地球,能满足欧美的需要,那美国人还能当世界的老大。如果这几个条件都不行,那就需要由儒教来把整个地球联系起来。我有一本书《制度对话》,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主题就是环境造就了一个文明,也就是冯先生刚才说的。我们东亚的环境和人的互动造就了儒家文明,欧美环境,新大陆加上欧美人的互动造就了欧美世界,阿拉伯半岛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环境以及人的互动造就了阿拉伯文明。
 
  下面的问题就是阿拉伯文明有没有一个好的比较大的制度了。欧美在宗教改革之前就是让阿拉伯人给打败了,十字军东征失败,不得不进行宗教改革。这么一改,再加上很多偶然因素,发现新大陆以后,把阿拉伯人运动给压下去了,允许传教,但是你只能在底层传。真正整个世界最重要的文明被压下去了,也就是阿拉伯文明被压下去了。阿拉伯文明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主要是上层以军事帝国的组建方式为主,基层以封建社会为主,也就是说有宽容性。你刚才说的宽容性就是,有很多封建的东西还在,并不会全部灭掉,包括印度的莫卧尔帝国也是这样。基层可以信印度教,还是封建的小社会,我在上面收租。它当时的制度形式并不是完全靠信仰。它的上层带有很明显的军事帝国性质,它的内部是一旦招进来就非常严密的。也就是说伊斯兰教所造就的制度比起基督教和儒教所造就的制度,在我看来文明度稍低。基督教文明造出来的是法制、钱选制,最后人家决定由金钱来选拔。儒教造就的是德智学,最后是用科举来选拔。而伊斯兰文明造就出来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是打仗的人。
 
  当然,我并不是说伊斯兰教坏。如果将来地球都变成了阿拉伯半岛,那我们还需要这种人。这个问题以后再详细讨论。今天就讲到这了。
 
  蔡德诚:刚才说到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已经达到了接近13亿人了,不知道这是宗教传播扩张的结果呢?还是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
 
  第二个问题是,伊斯兰教的教义对于妇女的权益有些什么规定吗?我们从外面来看,对于妇女好像是一种不平等的待遇。而它宣扬的是一种和平、安宁、关怀,所有的宗教从根本的教义上都有这个特点,要不然它们不可能在人类历史上形成这么大的一种影响,延续千年的这样一种宗教的传播。但是从现象上来看,我们觉得伊斯兰教的妇女的权益是受到很多限制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另外,刚才讲到,伊斯兰教也是提倡爱国的。教义可能是这样,但是历史的实践呢?像所有的宗教一样,包括我们现在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也是提倡爱国的,但是结果却还是形成了宗教之间的战争。两伊战争就是两个都是伊斯兰国家之间的战争。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很多。所以这种教义、这种提倡在历史的实践过程中为什么又反映出来往往是脱离了这样一个轨道的呢?
 
  第三个问题,在伊斯兰教内部,是不是在教义上,或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分裂成了激进和温和这两个宗派、两个系统、两个门派?现在外部世界说的原教旨主义是不是指的激进主义,温和门派是不是就是非原教旨主义的?刚才两位都讲到,温和派还是占主流的,那么是不是到现在温和派还是主流?或者在什么情况下,激进派会变成突出的问题,而把温和派的主流给压下去?
 
  冯今源:实际上您好像提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13亿穆斯林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自然繁殖还是宗教的传播?我说这两种情况都有。因为第三世界、伊斯兰世界的计划生育搞得很差,自然繁殖还是存在的。但是,也因为伊斯兰教本身的魅力和影响,使得欧美国家的一些人信仰了伊斯兰教。这里面并没有穆斯林用武力强迫白人信教的现象,这是事实。还有就是一些北美的黑人,他们皈依伊斯兰教的人很多,这可能和美国长期实行种族主义统治是有关的。现在好多名人,像拳王阿里什么的都信奉伊斯兰教了。应该说你说的这两种情况都有,但是唯独没有穆斯林用武力强迫别人信教的情况。
 
  第二个问题是妇女观的问题。本来是应该讲妇女观的,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讲。现在既然提到了就要讲一下。现在很多人误会伊斯兰教,其中一大误点就是说伊斯兰教歧视妇女。这个认识是不对的,第一,伊斯兰教非常重视妇女问题。第二,伊斯兰教非常尊重妇女、保护妇女,这是伊斯兰教全部妇女观的基础。具体的我不去展开了,我就讲几点,第一,伊斯兰教重视妇女体现在重视妇女在构成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上。伊斯兰教提出了男女是相生的观点。第二,伊斯兰教主张妇女和男人一样享有宗教信仰和学习文化自由的权利和义务。第三,伊斯兰教赋予妇女以财产继承权。第四,伊斯兰教赋予妇女与男人同样享有作证权。第五,伊斯兰教赋予妇女受到社会尊重和保护的权力。第六,在婚姻和家庭生活方面,伊斯兰教特别强调对妇女的尊重和保护。别的不想多说,我就针对一般误解的源头,伊斯兰教主张男人可以同时娶四个妻子这样的一个规定。这个规定确实是有的,伊斯兰教允许娶四个妻子,在《古兰经》第四章第三节。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一节经文就可以发现,它的基本精神其实并不是主张多妻制,而是主张一夫一妻制,允许有限制、有条件的多妻。自古以来,群婚制、多妻制就盛行于东西方各个民族,蒙昧时期的古代阿拉伯社会也是这样,一个男人可以娶无数个女人为妻,也没有法律上的任何数量限制。《古兰经》规定娶妻不能超过四人,在公元7世纪,在一个娶妻可以不受限制的时代背景下,把无限度变为有限度,我感觉应该是当时社会的进步。这种规定对于当时无限制的多妻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分析问题不能离开产生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古兰经》第四章第三节这节经文的颁下,是在有女奴存在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时期,又是穆罕默德进行社会革命和宗教革命的关键之时。穆罕默德的革命活动受到了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拼命反对和绞杀,迫使穆罕默德不得不率众迁徙麦地那,多年艰苦的战争,大量男人阵亡,到麦地那穆斯林公社建立以后,客观上存在男人少、妇女多的事实。在当时那样一个社会历史环境下,允许男人有条件、有限制地娶几个妻子,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既是当时发展穆斯林人口的需要,也是对男女穆斯林人道主义的一种体现。
 
  此外,还应该注意,允许男人娶两个、三个、四个妻子的同时,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公正地对待她们,所谓公正对待,既包括精神生活方面,也包括物质生活方面。也就是说,伊斯兰教允许的多妻和咱们泱泱中华大国封建时代的妻妾制度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男人不能公正地对待诸妻,那么《古兰经》指出,你们只能各娶一妻,因为这是更进一步的公正。这是伊斯兰教关于一夫四妻的规定。我们中国伊协现在的会长陈广元,他在一篇文章上这样写道:“实际上在实际生活中极少有人能同时对四个妻子在各个方面做到完全公平地对待,因此《古兰经》这种规定的基本精神是限制多妻制,主张一夫一妻制。”
 
  蔡德诚:我插一句,从塔利班的情况来看,好像阿富汗在那个阶段所有的女孩都不允许上学,没有文化教育的权力。这个是它的原教旨主义或者极端激进主义的穆斯林组织造成的呢?还是原来的教育里头就有这样的限制呢?
 
  我还有第四个问题,穆斯林好像总的来说是主张政教合一的,这是不是它教义上就规定了的呢?所以现在穆斯林复兴的地方,像阿富汗最明显,是政教合一,伊朗也是政教合一。而过去从土耳其到凯莫尔革命开始,埃及推翻王朝,一直到摩洛哥都开始实现了政教分离。这种分离是不是属于穆斯林教派里面的温和派的新的一种主张呢?还是原来主流的温和派就不主张政教分离呢?  
 
  冯今源:我还是接着刚才的讲,伊斯兰教没有任何歧视妇女的经文,穆罕默德有很多著名的圣训,这是我们21世纪很多的社会主义的共产党男人都未必有的一个高度。比如说“生儿不用喜,生女不用忧”,男女都要一样生养,一样教育,教育好了都是国家的栋梁。“丈夫是妻子的衣服,妻子是丈夫的衣服”,意思是男女互为衣服,男人要作为衣服装饰女人、保护女人;同样,女人、妻子也要这样去保护、装饰男人。对这个问题男女是平等的,《古兰经》里没有任何歧视妇女的经文。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封建社会比较长,由于其他各种各样的私情杂念,不能否认,无论在伍麦耶王朝、阿巴斯王朝或是其他穆斯林政权下,都有一些重男轻女、歧视妇女、压制妇女的现象存在。但是,我介绍的是伊斯兰教的真精神、真谛,我讲的是伊斯兰教本身的主张。
 
  极端派和温和派在任何一个主义、任何一个党派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有共产党,后来有了马列主义共产党、真马列主义共产党、左派共产党。这样的事情多了。因为涉及到思想、意识、观念的时候,我说教外有教,教内有派。“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我看宗教也是这样,教外有教,教内有派,历来如此,毫不奇怪。任何一种思想教育体系要让我们这样的俗人来理解,我站在自己的立场、观点来看,这样来理解《古兰经》,而您站在您的角度去学,领会不同,各人经验不同,各人所需要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同,那么打语录仗就很有可能。我们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都举着一样的《毛主席语录》,杀得你死我活,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我要说,在全世界穆斯林历史上,有史至今,主张和平的是主流。比如说政教合一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任何一个宗教都是对世界有一个总的看法,它都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解释社会,力图用自己的思想改造这个社会的一种力量。所以我说宗教往往又是一种制度、一种生活方式。像佛教,如果你真的信奉佛教,就要禁止你吃肉,必须吃素,你要出家当和尚就禁止你结婚。这就是一种戒律、一种制度。同样,伊斯兰教在开始的时候就表示出了一种政教合一的性质,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穆罕默德既然要进行那么一场大的社会革命,他对社会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提出了种种改革的思想,受到奴隶主贵族的反对他就要强行推行他的思想。穆罕默德建立了乌马公社,政教合一的一个穆斯林公社。那么在自己的政权里面推行伊斯兰教这样一种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宗教制度,是很正常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穆罕默德当时建立的第一个穆斯林政权确实是政教合一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发展,按照马克思的话讲:“我们不要再从宗教本身去寻找宗教的本质。”从宗教本身寻找不到宗教的本质。宗教是社会的宗教,应该在社会中寻找宗教的本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宗教。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到近代,发展到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崩溃,土耳其凯穆尔搞革命,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在民主思想这样大发展的情况下,最早提出政教分离的恰恰是穆斯林的凯穆尔。到了50年代,又是穆斯林的领袖之一的纳赛尔提出政教分离。这不是宗教家提出的,而是政治家的先行者、社会改革家们提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教分离的进步的政体制度。阿富汗也好,伊朗也好,伊朗霍梅尼搞的伊斯兰革命,我感觉是因为巴列维国王的西化、美国化走得太远了,所以导致民声鼎沸,西方的所有文明,包括垃圾文明都已经传到了伊朗,给伊朗的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正是因为巴列维王朝的政治、经济上的那些社会措施导致了他的垮台。这时霍梅尼在国外振臂一呼,推翻巴列维王朝,于是巴列维就下台了。这不是因为霍梅尼有什么宗教的力量,主要是巴列维王朝的政治、经济形势决定了他该倒。太西方化、太美国化给伊斯兰复兴、伊斯兰革命创造了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它是时代的产物。至于塔利班政权,我不支持,他们搞的那一套是历史的倒退,它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伊斯兰国家之间的战争,像两伊战争这些,我觉得它不是宗教战争,也不是教派战争,它是政治、经济根本利益的冲突。现在有些宗教研究的权威认为,宗教有排他性,特别是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排他性都是本质特征,有这种排他性,惟我独尊性,就必然导致对其他信仰的歧视、迫害,然后升级为战争。十字军东征也好,两伊战争也好,都是这样。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我同意任何一种宗教都有排他性,实际上任何一种主义,任何一个有自信心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没有自信心就没有排他性了。人云亦云那还叫人吗?有些自称“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的人,一提宗教就断然嗤之为迷信、愚昧落后,主张以宣传无神论来消灭宗教。这不也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排他性吗?有排他性并不奇怪,有排他性并不意味着迫害、战争。而真正导致战争的是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为什么过去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虎视眈眈、争夺中东?为什么现在美国霸权主义者这么瞪着眼睛盯着阿富汗、盯着伊拉克?伊拉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产国,有的是石油,吸引美国人的不是伊斯兰教,而是那里的石油。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是根本利益。我觉得不管是看美国人和阿拉伯人的战争,还是看阿拉伯人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都应该从政治、经济利益上去考虑,而不是从教派上去考虑。我举一个例子,有的人说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排斥了十叶派,这个有可能;但是,这里边肯定有十叶派与萨达姆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原因,而且那些才是根本原因。我举出一个论据来,萨达姆的副总统是一个基督教徒,叫阿齐兹。萨达姆能够把穆斯林十叶派排挤出政权,却拉来一个基督教徒担任自己的副手,我们能从宗教教派的观点上来看这个问题吗?他为什么用阿齐兹,不是因为他是基督教徒,而是因为阿齐兹的政治、经济利益与他本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阿齐兹能够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同样,不用穆斯林十叶派也不是什么宗教教派的原因。他们是政治家,是从政治、经济利益上考虑的。
 
  盛洪:我也想抓紧时间问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现代性的问题,有没有一个判断,现在伊斯兰世界对于现代性的挑战的回应怎么样?它是不是成功的?当然现在有很多说法,一个说法是回应得不太成功。但是我认为,从伊斯兰教的特点来讲,它更容易回应这种现代性的挑战,是因为伊斯兰教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它既讲来世,也讲今生。这种特点其实是有它的优点的,人生完满是这两点都要去讲的。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区别就是它在某些时候更强调的是来世,是压抑人性的,所以才有西方的文艺复兴。伊斯兰教在它兴盛的时候恐怕不是在压抑人性的,这有很多证明。欧洲的中世纪是伊斯兰教世界非常辉煌的时期,当时她的商业非常发达、经济非常发达,另外她的科学、文化非常发达。当时很多的古希腊经典都是先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从阿拉伯文再翻译成英文这些欧洲文字的。也就是说它是具备这种走向现代的优势的,但是它没有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奇怪的。
 
  另外是不是伊斯兰教在近代经历过一场宗教革命?因为虽然伊斯兰教有她的真精神,但是任何一个宗教都有它的适合当时产生时代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以后可能会成为僵化的教条,或者束缚这个社会继续发展。那么伊斯兰教有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深刻的对自身的革命呢?这是一个对自身的革命,比如说佛教的禅宗革命,西方的新教革命等等。我觉得宗教革命有很多方向,其中一个方向很有意思,就是使宗教的形式更加简化了。无论是禅宗还是新教都有这个特点,简单的说你心里有上帝就算是教徒了。但是伊斯兰教我觉得确实在形式上比较复杂,每天做五次礼拜,形式非常复杂。当然,其他方面也可能有一些历史的,不太适合今天的一些规则、原则,需要进行一些改革。
 
  冯今源:感谢盛所长!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实际上,我个人看来,伊斯兰教应该是一个能够适应各种社会形态的宗教,是一个可以与时俱进的宗教。因为它基本的精神最重要;至于它具体的形式,每天五次礼拜这些都无关紧要,关键在于宗教理念、基本信条。现在遇到SARS了,人们发现要洗手到手腕,要屡次洗手,要节制自己的饮食了。这个不能吃了,那个也不能吃了,这些在伊斯兰教的经典里也都是有的。很多好的东西它的教义里确实是有的,它是可以与时俱进的。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现在阿拉伯人民老挨打,要么是窝里斗,要么是被别人打?实际上在我刚才做伊斯兰历史概述的时候已经讲了,奥斯曼帝国以后,整个伊斯兰世界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这种西方殖民统治使他们落后了。这种落后一是因为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一是因为到奥斯曼帝国的中后期,统治者腐化、堕落,这是历代统治者都会出现的情况。他们把整个伊斯兰文明、伊斯兰文化向后拖了,导致落后了。本来应该是执世界之牛耳的,结果落后了。再加上西方殖民主义者长时间的殖民统治,最后导致了阿拉伯整个世界的落伍。我们中国也由盛唐到康熙盛世,再一下子沦落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难道这不也是一个很大的反差吗?我们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是因为殖民主义者的殖民统治,同时也是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在当时的封建王朝不思进取、保守造成的,是内因、外因结合造成的。伊斯兰世界也是这样。
 
  刚才盛所长问,有没有什么进步的思潮?我在前边说过,在二战以后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改革思潮,像阿富汗运动,原教旨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等等。这些挺多的。关键在于现在伊斯兰世界没有团结起来,他们正在力图团结起来,但是仅仅用宗教团结还不行,政治、经济根本利益现在还冲突着。原来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现在是美国、欧盟都在拉一派打一派。有这些超级大国在操纵着,他们并不愿意阿拉伯国家真正地联合起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阿拉伯世界应该团结、统一,也正在团结、携手。可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特别是政治、经济根本利益的冲突,导致阿拉伯社会、伊斯兰世界不可能真正地统一。这是造成当前阿拉伯世界悲剧的根本原因。我想,如果真正排除一切干扰,阿拉伯人真正从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出发,团结起来,现在很多现象都可以解除。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伊斯兰世界有缝,内部不团结。而内部为什么不团结?不是因为伊斯兰教不一致,而是因为政治、经济根本利益冲突。当今社会又恰好是一个强调个体价值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国际大背景下,又有阿拉伯各国的小背景,我想现在这种情况下要和平也很难。但是,我觉得和平发展必定应该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主流趋势。
 
盛洪:今天非常感谢冯教授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关于伊斯兰教基本知识的演讲。也非常感谢杨教授非常精彩的点评。另外还非常感谢刚才讨论和提问的各位,今天的会议就到这,谢谢大家!
 
来源:天则双周,转自爱思想网,2004-08-29。
http://www.aisixiang.com/data/3964.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当代台湾佛学院所僧教育现状评述
       下一篇文章:宗教教育對現代公民社會建立的可能作用 :以儒道佛為核心的詮釋與闡析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