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观察
 
是什么分裂和团结中国基督徒?
发布时间: 2016/3/3日    【字体:
作者:陈立邦
 
    
 
      每年一月十八日展开的基督徒合一祈祷周,是由在日内瓦的世界基督教协会和在罗马的宗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推动的。
 
  为中国大陆发展中的教会和基督徒团体来说这是什么呢?检视过去与目前的情况,有助我们更了解基督徒合一的问题。
 
  根据中国《宪法》,国内只有两个主要的基督宗教:基督教和天主教。
 
  然而,实际情况比这法律架构所提出的更细致。
 
  众所周知,一九七九年后期的入侵式政策,继承毛泽东时代的无度,使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内部各自分裂为「官方注册的教会」和「非注册的教会」(即天主教的「地下」教会团体与基督教的家庭教会)。
 
  可是,政治因素并非造成丰富、耀目的中国基督宗教内部所有裂痕和差异的单一解释。
 
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其中主要的考虑因素。教会和共产党的努力,都不能消除一九四九年前标志着中国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分野。
 
  基督教方面,不同的宗派和主要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都致力在中国占一席位及培植其宗教传统。
 
  至于天主教,很多情况都相似。天主教国家之间及主要修会之间的竞争,把一九四九年前的中国造成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天主教领域。
 
  虽然教廷尝试统一国内的教会管理,但直至共产党(执政)的来临之前,地区和信仰传统上的分歧依然强烈。
 
  这解释了为何一些近代天主教团体拒绝属于当地教区,正因为他们声称不同的历史联系。
 
     
 
对半殖民化的愤恨
 
  在中国半殖民化后所持续的一段时间里,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标志着十九和二十世纪初的,是西方基督徒间的各个联盟和炮舰外交,这存留在中国人的思想中,使他们把基督宗教与殖民主义联系在一起。
 
  一八九九至一九零一年的义和团运动,反映上世纪的迫切问题。因此,自一九一零至二零年代,天主教和基督教圈即时回应了这股反西方的情绪。
 
  在天主教方面,教会尝试提高本地主教的任命,使教会更中国化,即使教区的资源和权力落入本地宗族和种族的斗争。
 
  而基督教,不同的中国传道人在国内不同地区创立不受外国监管的新教会。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现存对西方半殖民化的不满,仍在说明一些中国基督徒处理当前合一运动的谨慎。
 
  这个由主要的国际教会倡议的运动,有时候被看作纯粹是外国人的新征服策略。
 
  而且,在中国还有其他因素撕开基督的唯一外衣。
 
社会经济改变
 
  首要因素是近年主要的社会经济改变。实际上,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巨大的经济增长使数以百万的中国人由农村迁往城市。这也影响了教会。
 
  例如,广东人对不懂粤语(或操本地口音普通话)的新移民广泛的歧视,亦出现在基督徒团体内。
 
  任何曾探访广州「地下」和「地上」天主教团体的人都会惊觉,地缘因素如何说明这两个团体与其神职人员的区别。
 
  因此,我们不应忽视经济移民以及潜在的仇外情绪,两者为中国基督徒团体带来真正的分裂。
 
  另一个分裂的因素,是中国文明中的宗教文化环境。这传统背景具有的特征,包括对古代神圣经典深度的尊重,及对敬奉多神的本地宗教的推动。
 
别义教派的角色
 
  因此,这背景形成新本地教派的不断出现,它们打着基督徒的旗号,利用《圣经》部分内容的同时,曲解基督信仰。在这既长长又在不断增加的教派名单中,「东方闪电」最为著名。
 
  「东方闪电」于九十年代在黑龙江省创立,宣传二次降临的「女基督」,教徒们预言世界末日的迫近,同时提供多种治疗仪式。
 
  这些宗教组织会在主流教会的门前宣教,在中国基督教的网路中招收教徒。
 
  所以,这类异端的不断倍增和扩展使中国基督宗教版图变得模糊,也妨碍了合一对话的深层次发展。
 
  最后一个因素,是中国对外开放有时带来的不明确影响。
 
  虽然一九七九年后的开放,让中国教会可以参与国际性的基督徒网路及接触到其他的信仰传统和实践,有利全球的合一运动;但是有些来到中国的外籍传教士正面地反对合一,并积极地影响中国基督徒。
 
  例如,很多韩国传教士(大部分是基督教的,但也有天主教的),带着自己的国家背景,阻止中国东北部的教会向其他的基督教传统和实践开放。
 
  不过在中国,基督徒群体也不只是破碎的、充满分歧的。
 
合一主义是存在的
 
  合一主义并没有被批评至消失于中国。实际上,我们可以在中国社会里和中国基督徒之间找到一些协调,积累互相尊重、趋同和精神共融之道。
 
  所有基督教徒共用相同的中文词汇来表达神和《圣经》人物的名字、信仰概念。但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通常是不同的。
 
  同样地,有一定数量的《圣咏》在不同的基督徒传统和团体中共用。在本人进行研究的一个城市里,当地所有的基督徒聘用同一个人来处理殡葬事宜。
 
  这人受所有基督徒的认可和接纳,婉拒服务非基督徒家庭。这些例子都显示,在中国的确是有真正合一主义的实践。
 
  另一个对合一主义的间接激励,是基督徒团体承受政治压力而引起一种「不幸的共融」。中国基督徒分享著共同的历史,这使他们的关系密切,流露一份互相尊重的精神。
 
  虽然这些团体并非一起工作,但透过政府为了管理它们而设的宗教政治结构而聚在一起。
 
  在实践上,牧师和基督教领袖在当局举办的联合培训会议中,定期地见面。
 
  说来可能自相矛盾,但我们必须注意,中国共产党不只是基督徒分裂的因素,也是互相了解、基本共融的因素。
 
因此,因着历史和政治的背景,国内教会之间的关系是真诚和友好的。
 
教会被看作相互关联的
 
  最后,有趣的是,在中国人口的整体中,相对于「信佛」的人(佛在这里实际上是指中国所有可以数算的神)比较,「信耶稣」的人被视为一个很独特的群体。
 
  在中国,主要的宗教分界线,传统是在儒家与宗教信徒(佛教徒和道教徒)之间,而这似乎正移向基督徒与佛教徒的二元对立。
 
  在这背景下,大部分的中国人口视基督宗教为一个整体,大概是同质的,清晰地互相关联的。这普遍的看法促使基督徒发展出一份更强的大家庭精神。
 
  总括来说,我们看到,中国的合一情况反映出各种长处与弱点、复杂性与困难。
 
  虽然「基督徒合一祈祷周」难以吸引中国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中国基督教协会是世界基督教协会的成员),中国基督徒都意识到,他们分享共同的信仰起源,和他们有责任光荣耶稣对门徒的祈祷:「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
 
__________
 
撰文:陈立邦(Michel Chambon),法籍天主教神学家,现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他目前在中国对本地基督徒进行一年的田野考察。
 
 转自天亚舍的新浪博客,2016-03-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497ade0102w88j.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中梵关系──望山跑死马
       下一篇文章:关于天主教追思已亡与中国传统孝道的思考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