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福康安征台与妈祖信仰传播
发布时间: 2016/3/3日    【字体:
作者:刘福铸
关键词:  福康安征台 妈祖信仰  
 
 
清将福康安是乾隆帝的宠臣,也是平定台湾林爽文事件的功臣。福康安因征台和渡海需要而推崇和传播妈祖信仰,不但倡建有三座妈祖庙,而且留有题匾、碑记等。一方面他想证明清廷得到了妈祖神助,另一方面也想表明清廷认同妈祖信仰,这对抚慰台湾同胞心灵和强化妈祖信众的国家认同意识都起积极作用,而在北京创建的天后宫对妈祖信仰在京城的传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清代台湾海神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兴盛,与清廷及赴台有关官员的推崇紧密相关。在早期赴台官员中,福康安就是一位重要的倡导和推崇妈祖信仰的满族将领,本文通过挖掘史料,就福康安征台与妈祖信仰传播问题作一专题探讨。
 
1福康安与台湾林爽文事件简述
 
1.1福康安其人
 
福康安(1742—1796),字瑶林,号敬斋,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第四子。以勋戚为侍卫。乾隆三十二年(1767)授三等侍卫;荐擢至一等,命御前行走。三十六年(1771),授户部侍郎兼副都统。三十八年(1773)夏起,因在西南征战立功,官升云贵总督、四川总督直至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乾隆四十九年(1784),又因征讨甘肃回民之乱被授为钦差大臣、陕甘总督,进嘉勇侯,转户、吏二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台湾林爽文事件爆发,福建提督柴大纪被围于诸罗(今嘉义)。福州将军常青用兵二载而无功。五十二年(1787),乾隆命福康安为将军,率兵渡台,次年俘获林爽文,以功封一等嘉勇公,授闽浙总督。此后他又赴西藏打败廓尔喀入侵,出师青海,调云贵总督,镇压苗民起义,功封贝子。嘉庆元年(1796)五月二十八日,福康安染瘴病作,卒于军中,追封郡王,谥文襄。有清一代,非宗室而封王者,唯福康安一人。
 
福氏一生极受乾隆皇帝恩宠,民间盛传他是乾隆的私生子,但有的学者经考证认为“说福康安是乾隆的儿子,其证据是站不住脚的”。
 
1.2林爽文事件
 
福康安推崇传播妈祖信仰是与林爽文事件分不开的。林爽文(1756—1788),原籍福建平和县,乾隆三十八年(1773)随父母迁居台湾彰化大里杙庄(今台中大里乡)务农。乾隆四十九年(1784)加入天地会,逐渐成为彰化天地会的首领。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林率领千余人在大里杙竖旗起义,袭击大墩营盘,击毙副将赫生德、知县俞峻及官兵数百人。队伍迅速发展到4000人,继而攻破彰化城,被推为顺天盟主大元帅,定年号“天运”,次年改“顺天”。继而兵分两路,一路往南,十二月初六攻占诸罗城;一路往北,于十二月初七攻占淡水厅。队伍浩浩荡荡,几乎席卷台湾全岛。清廷则先后派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陆师提督任承恩,闽浙总督常青、江南提督蓝元枚等带官军渡台镇压,但军事上毫无起色。直到陕甘总督福康安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一月到达台湾后,局势才迅速发生变化。福氏一边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一边以优势兵力解诸罗之围,又接连攻下斗六门、大里杙等军事要地。乾隆五十三年(1788)正月初四日林爽文被俘,后被解往北京处死。随着林的被俘,另一支由庄大田领导举事于阿里港(今屏东里港乡)的回应队伍亦于本年二月被消灭,至此历时15个月的林爽文事件被完全平定。
 
关于林爽文事件的性质,现代学人观点各异。辛亥革命时,一些志士盛赞是反抗“满奴”的民族革命运动,如柳亚子的《台湾三百年史》。此后学者提出的观点很多,如李献璋《妈祖信仰研究》、连立昌《福建秘密社会》认为是“天地会起义”,孔立则认为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陈碧笙认为是台湾“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反对封建压迫的起义”,刘平认为“林爽文起义是台湾移民社会诸种矛盾综合运动的产物”,近来季云飞则认为是“由危害台湾地方治安转化为危害台湾的‘动乱’,实质上是一宗企图分裂国家的事件”。总之,对林爽文事件的性质,目前尚未达成一致看法,因此不在主题讨论之列,故本文只以较客观的“林爽文事件”作为称说。
 
2福康安得妈祖庇佑传说及所修建的妈祖庙
 
2.1福康安得天后庇佑的传说
 
清代自从施琅带头利用祈祷海神妈祖来护佑官军,征讨台湾取得极好效果以后,妈祖就一再被清廷用来作为平定台湾事件的精神武器。如康熙六十年(1721)赴台平定朱一贵起义事件的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蓝鼎元在《平台纪略》中亦谓是得“神灵(妈祖)呵护”。福康安赴台平定林爽文事件,自然不会忽略借助妈祖信仰的力量。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当福康安受命为大将军,启运军器、军队即将渡海时,即开始修葺妈祖庙宇,祈求神灵庇佑。《高宗实录》卷1290载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五日“谕:现在剿捕台湾逆匪,一切军粮火药等项,皆由海洋运送,其派往之将军大臣及随征将弁人等,远涉重洋,均须风色顺利,方可扬帆径渡。因思该省向来崇祀天后,最为灵应。此次剿除逆匪,官军配渡,尤必仰借神庥,恬波效顺,自应特隆昭报,以祈助佑而达歆禋。着交李侍尧,即查明附近海口,向于何处建有庙宇,最称显应之处,如稍有倾圮,即另行修葺完整,以肃观瞻。”以下梳理福康安得妈祖庇佑主要传说。
 
2.1.1得妈祖神佑登陆鹿港传说
 
乾隆五十二年八月福康安率领巴图鲁、侍卫数百员及十万大军,战船数百艘赴台征剿林爽文。清军于九月抵达泉州,只是“于十九日登舟后,风信靡常”,遂在大担门候风放洋。十月十一日清晨,福康安“见风势略平,强令放船,行未十数里,仍被逆风打回”。对这一出师不利现象,乾隆却说:“福康安于十月十一日自大担门开船,被风打回;十四日,得风驶行半日,风色又转,复在崇武澳停泊候风,似觉稽滞。然当此候风之际,四川屯练兵二千及广西兵三千先后到彼;风色转顺,遂于二十八日申刻放洋,至二十九日申刻所有兵船齐抵鹿仔港。千里洋面,一帆即达,为从来渡海罕有之事;此实仰赖上天赐惠,海神灵佑。”乾隆认为:“海洋风信顶阻,未能克期开驾,正是上苍默佑,天后助灵,俾福康安得以等候新兵,扬帆同渡”。在《福康安奏报抵厦门登岸并巴图鲁侍卫等皆平安渡海凯旋,诗以志慰》“往征进旅迟成速”句下也注云:“福康安于上年十月,在惠安县之崇武澳候风十余日,似乎迟滞。乃当此停留之际,所调四川屯练二千及广西兵三千先后到彼,而风亦旋利,遂于二十八日申刻放洋,至二十九日申刻,所有兵船,已齐抵鹿仔港。因即乘锐长驱,未及三月而全台平定,因迟而转以成速。神之佑助,已为灵异。”卷首这样,原来阻风不利的事反而成了得到妈祖庇佑的一件好
 
事。
 
2.1.2得妈祖神助剿灭林爽文等
 
在渡台后,官军仍受妈祖庇护,这在《命晋增天后徽称,诗以昭灵志谢》注中亦有多处记载。如“四字徽称晋伸悃”句下注云:“天后灵应垂庥,佑民福国……此次用兵,仰荷神庥,屡昭助顺,允宜增益徽称、褒崇封号,因敬加‘显神赞顺’四字,以隆妥侑,而抒悃忱。”“福康安于十一月初一日抵鹿仔港,即将旧驻营盘择地迁扎,号令严肃,军中壁垒顿为改观。”卷首当时鹿仔港内清军樯桅连接数里之遥,十一月初四日开始进军,兵临诸罗数县,所向无敌,福康安默知有此奇迹,乃圣母神助,于是上奏天子,是年腊月诏拨国帑就鹿港择地敕建天后宫,并委任候补知府德明额督工兴建,自此清军连战连捷,势如破竹,十二月征剿北路,至五十三年二月初五日南北两路战事均告平息,其间只用了三个月。另外,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冬,福康安任闽浙总督时还有一个妈祖助其剿灭闽浙洋面海贼林明灼的故事。主将则是随福康安征台的莆田知县张均和同守备郑玉楷。此次剿盗虽是“均同守备郑玉楷二人”,但亦是由福氏特派指挥的。
 
2.1.3得妈祖神助平安凯旋
 
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和二月,随着林爽文和庄大田被俘获,林爽文事件宣告平定。此后“凯旋官兵分起渡洋,内福州驻防一起官兵在鹿仔港更换大船候风放洋,有领催苏楞额等乘坐哨船已至港口、未上大船,陡起暴风漂至大洋;正在危险,忽有异鸟飞集船头,船户等谓得神佑,必可无虞。漂流两日夜,幸不覆溺;适于黑水洋遇见他船,兵丁等获救遇船……”乾隆之《福康安奏报抵厦门登岸并巴图鲁、侍卫等皆平安渡海凯旋,诗以志慰》“回渡登舟危得安”句亦注:“兹又据福康安于回抵厦门后具奏渡海情形云:于五月初十日,获有顺风扬帆,行至日暮抵黑水洋,距澎湖内澳仅二十余里,风息不能前进,碇索长至六、七十丈犹未至底,难以寄泊,即在洋面往来飘荡。十二日午后,风浪大作,竟夜不息,船只虽觉欹侧,幸而安稳无虞。十三日晚间,即抵大担门。所有随从巴图鲁、侍卫等,俱于十四日登岸。此次用兵,往来配渡船只,大概俱各安顺;而福康安回渡濒危得安,尤昭神护。要亦忠信之忱,得邀天佑,为之感庆。”
 
这是后来请御匾和新建妈祖庙的重要原因。福康安奏曰:“此次凯旋内渡,途次虽遇风暴,濒危获安。此皆仰赖我皇上诚敬感孚,神明默佑。并蒙恩赐右旋白螺渡海,得以益臻稔顺。登岸后,即至庙拈香瞻礼,敬谢神庥。”
 
2.2福康安修建的妈祖庙
 
福康安入台之际,乾隆已命闽浙总督李侍尧调查修葺福建滨海的妈祖庙宇,并御赐匾额。据笔者考证,真正由福氏创建的天后宫有三座。二座在台湾,一座在北京。
 
2.2.1彰化鹿港新祖宫
 
称天后圣母庙、天后宫。《彰化县志·祠庙》:“天后圣母庙……一在鹿港海墘,乾隆五十五(应为“三”)年,大将军福康安倡建,庙内有各官禄位。”福康安曾在上谕中奏:“上年由崇武澳径渡鹿仔港,风帆恬利;因于鹿仔港宽敞处所,恭建天后庙宇。今驻防兵丁等,即在该处港口被风,遇危获安,迭征灵异。请将奉到御书匾额交徐嗣曾,即在鹿仔港新建庙内,敬谨悬挂。”此宫是福康安率水师自崇武放洋顺利抵达台湾鹿子港后,动用官帑在鹿港海边建造的新妈祖庙,也是台湾唯一由乾隆皇帝敕建的妈祖庙,故宫中的千里眼、万里耳神像为着官装形象,有别于他处。
 
2.2.2台南府城海安宫
 
福康安则于班师之前委托台湾知府杨廷理在台南府城西定坊滨海处再建一座妈祖庙,即今海安宫。《续修台湾县志·坛庙》:“海安宫,在西定坊港口。乾隆五十三年,钦差大臣嘉勇公福康安偕众官公建,郡守杨廷理成其事。庙内御书扁曰:‘佑济昭灵’,有文武官列名碑记。宫凡三进,中殿祀天后,其后殿祀观音大士。”据说该宫历史可追溯至乾隆元年的首建小庙,那时庙就在海边,常点着一盏红灯,帮助入港船只辨识方位。福康安来台时,船到内海曾远远看到这盏红灯,而得把准方向顺着潮水登陆。乱平,福康安以“蒙天后神佑”为由奏请朝廷封赐,经扩建的海安宫为台湾著名官建天后庙之一。
 
2.2.3北京东城天后宫
 
乾隆丁未五月,当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之乱自台湾凯旋内渡已望见厦门大担门时,因天色将晚,舟子请求下碇过夜,而福康安以“已望见厦门,尚欲在海中飘荡一夜耶”为由,下令连夜进港。不意“顷刻,晦暗不知所向,舟人大恐,乃下二椗,舟竟不停,举船皆惶恐。正在危急间,舟子忽喜曰:‘前有火光,妈祖来也!’众前望,隐约之间,如有人坐小舟中,以火刀击石,碎火四出。”就这样,福康安的船队向着火光方向航行,安全内渡。据说“自古渡台,未有夜进大担门者。盖门边多石,夜行难以趋避故耳。”安全登岸后,福康安十分高兴,“次晨赴天后宫进香,许愿在京师盖妈祖庙云。”这是民间的传说。然清嘉庆朝任册封琉球副使的李鼎元《使琉球记》亦载:“嘉庆五年庚申正月戊寅元旦日甲寅五更,恭诣乾清宫门朝贺。旋诣东四牌楼马大人胡同天后宫进香。祠为故大学士福公康安建。贝子破擒台匪林塽(爽)文,归舟时,将抵岸而风息,舟人下碇待风,贝子喝令起之,否且行诛。碇起舟走,忽触礁,舟人惊惶,分无生理。忽见红灯自远飞来,触舟,舟旋,瞥眼间已入厦门口。祠之建,以报恩也……”尽管在福氏自撰《碑记》中并没有记述该故事,但其所创建的这座庙确是北京唯一一座与台湾事件有关的妈祖宫庙。该宫位于东城区东四牌楼马大人胡同(20世纪60年代始更名育群胡同)。马大人胡同天后宫也称天妃宫,光绪间蒙古族巴哩克杏芬(1874-1897)的《京师地名对》“天地总类”中就有“天妃宫,地藏寺”对句,并有原注云:“天妃宫,东四牌楼北马大人胡同”。该宫一直保留至1985年才被拆除,其址后来改建为东城区房管局办公楼。
 
3与福康安有关的妈祖匾额碑记考
 
福康安受封的虽是将军武职,但他还有协办大学士文职头衔。当“乾隆时期,由于皇帝本人就酷爱诗文,因此举国上下,从王公贵胄到一般士人,无不以吟诗作赋为风雅,形成一种世风。”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福康安与当时朝廷重臣和琳等人也对诗文产生兴趣,特别是对诗人学者袁枚尤为敬慕并有交往。袁枚在《上福敬斋公相》信中对福氏撰写的《双忠祠碑记》曾大加赞扬。可见,福康安留下的一些有关妈祖的文字应是其亲笔所作。经笔者钩沉,主要有以下一些。
 
3.1匾额类
 
3.1.1“恩沾海国”匾款署:“乾隆五十二年岁次丁未腊月吉旦,协办大学士嘉勇公福康安敬立。”按乾隆五十二年(1787)冬,福康安统领巴图鲁、侍卫及官军自崇武放洋顺利抵达鹿港后,因认为是得到妈祖的庇佑,为感妈祖神恩,于同年十二月到原由施世榜捐地迁建的天后宫(旧祖宫)祭祀,并敬献此匾。
 
3.1.2“后德则天”匾款署:“乾隆五十三年岁次戊申荔月,协办大学士嘉勇公福康安敬立。”按乾隆五十三年(1788)正月,林爽文事件平定。六月,鹿港官建的妈祖庙新祖宫落成,福康安敬献此匾。此匾目前仍悬挂于该宫正殿。
 
3.1.3“恩溥天池”匾款署:“乾隆戊申孟夏,钦命御前大臣经筵讲官太子太保内大臣钦议大臣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将军一等嘉勇公福康安敬题。”乾隆戊申孟夏为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据载该匾原存台南海安宫,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3.1.4“佑济昭灵”匾除自己献匾外,乾隆五十三年官兵分批安全内渡后,福康安又奏请乾隆颁赐“佑济昭灵”御匾分挂于台湾新祖宫和海安宫。悬于新祖宫的“佑济昭灵”匾,日据时期被弃废,1945年台湾光复后,由鹿港镇长陈培煦修复后,转献旧祖宫悬挂。台湾不少妈祖宫庙都复制有此匾。
 
3.2碑文类
 
福康安所撰天后宫碑文现存者共有二通。今述如下:
 
1)彰化《敕建天后宫碑记》全文:
 
台湾僻处海东,自康熙壬戌隶入版图,商贾贸易,横洋来往,咸赖神庥佑济。乾隆五十一年冬,逆匪林爽文作乱,滋蔓鸱张。我皇上特命协办大学士嘉勇公福康安为将军,统率巴图鲁、侍卫数百员,劲旅十余万,于五十二年十月杪,由崇武放洋。时际北风盛发,洪波浩涌,三军联樯数百艘,漫海东来,一日齐登鹿仔港口岸。继而粮饷、军装,分驰文报,舳舻罗织,均保无虞。维时嘉义一带,匪徒猖獗,突闻貔貅数万、锱重千艘,如期并集,群丑寒心,知有神助,故军威大振,所向披靡,克日擒渠毁巢,收复全台。虽曰将士用命,凡此亦皆仰赖天后昭明有赫、护国庇民之功,威灵显著者也。
 
将军奉天子命,崇德报功,就鹿择地,建造庙宇,以奉祀焉。德明额受将军委任,经营匪懈;其一切工程,皆与文武各官及绅耆、董事人等同襄厥事。于丁未腊月之吉,砌基竖梁;戊申六月间奉像入庙,告蒇厥工。费金一万五千八百圆;蒙赐帑金一万一千圆余,未敷之数四千八百圆,悉归总董事林振嵩输诚勉力,自行经理。非敢喜成功之速,惟始终诚敬,仰冀神灵默鉴,永奠海邦,以垂不朽。是为记。
 
本碑原刻立于鹿港新祖宫,后佚失。碑文载《彰化县志·艺文志》,后该宫据县志碑文重镌立石。《彰化县志》载撰者为“福康安”。其成立年代,依据碑文可知作于乾隆戊申年(1788)六月。但《台湾中部碑文集成》收录此碑记加按语云:“原碑已失,文载《彰化县志·艺文志》,兹据录之。撰者不详。《彰化县志》作‘福康安’,疑误。”按《彰化县志》为1830年彰化知县李廷璧延聘原彰化知县周玺总纂,彰化举人曾作霖等8人纂辑,因纂辑者皆为当地耆宿,笔者以为撰者福康安之说当有所据。本碑主要内容一是记述福康安受任赴台平定林爽文暴动和受天后神佑故事,二是交代建庙主事、过程及资金来源等事项。
 
2)北京《天后宫碑记》全文:
 
乾隆五十二年,台湾民贼林爽文、庄大田作不靖。林爽文攻围嘉义县城,势甚危急,时予初平甘肃石峰堡,授户部尚书,仍留陜甘总督任。旋调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上以台湾事急,特命予为将军,往代常公青援嘉义。予星驰至闽,由大担门驻崇武澳,得顺风竞渡鹿仔港。十一月丁巳,将兵援嘉义围,大战于牛稠山。贼溃围解,乘胜追剿,屡战屡胜。五十三年正月丁卯,生擒林爽文于老衢崎,俘献京师。移兵南路,剿至极南之琅峤,斩击余党。贼尸浮海如雁鹜,遂生擒庄大田,磔于市。台湾平,蒙恩晋封一等嘉勇公。命予台湾郡城及嘉义县建生祠、塑像,又绘像于紫光阁,赐赞褒奖异数也。予维台湾隔巨海,且地狭而长,贼势蔓结,似不免有望洋之虑。乃神风飞渡,迅助成功,异鸟灵灯,威光显应,是皆圣主之诚谋格天。天后之法,慈济世用,能埽除蟊特,福被苍黎。予何力之有焉?谨建天后庙祀,岁时陈祭,长以纪天威、答神佑,且以申海宇升平之祝也。
 
前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经筵讲官、太子太保、领侍卫大臣、署兵部尚书兼署工部尚书、正蓝旗满洲都统、云贵总督、四川总督、浙闽总督、一等嘉勇公、长白福康安拜撰,乾隆五十三年辰月穀旦。
 
北京马大人胡同(即今育群胡同)的天后宫拆毁于1985年,宫中的这通碑记石刻被移置于北京钟楼院子内,拓片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所收录,④此碑碑额为“圣母灵感”四字篆书,碑文作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据碑文可知是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后回京所建无疑。
 
福氏修建妈祖宫庙和撰书匾额碑记对两岸的妈祖信仰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新祖宫碑记中称台湾“自康熙壬戌隶入版图,商贾贸易,横洋来往,咸赖神庥佑济”,这一方面,表明清廷得到了妈祖神助,是个合法的政府;另一方面,他“奉天子命,崇德报功,就鹿择地,建造庙宇,以奉祀焉”,又表明清廷认同妈祖信仰,对台湾同胞进行精神抚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对强化台湾妈祖信众的国家认同感和稳定台湾政治局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福康安在台创建的妈祖庙及其留下的文物倍受信众珍惜,至今保存完好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而福氏在北京创建的妈祖庙对京城的妈祖信仰传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嘉庆间李鼎元接受册封琉球任务后,就虔诚到该天后宫祭拜;清代许多在京闽粤会馆供奉妈祖以及嘉庆帝在圆明园建惠济祠奉祀天后等,实际都与福康安的影响有关。因此福康安是清代一位推动两岸妈祖信仰发展的重要官员。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学报》,转自中华妈祖网,2016-02-03。
http://www.chinamazu.cn/mzdg/wxsj/xslw20160203/30245.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尼山萨满》与萨满教
       下一篇文章:科学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与民众对佛道耶之信任:以长三角数据为例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