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道教在中国境外的传播
发布时间: 2016/6/12日    【字体:
作者:道教场所
关键词:  道教 中国境外 传播  
 
 
道教是中国本土固有的传统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经传播到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柬埔寨等地。关于朝鲜半岛道教传播的历史,已经有韩国学者的许多研究成果,如李能和的《朝鲜道教史》、车柱环的《韩国道教思想》等著作。韩国学者认为朝鲜半岛是神仙信仰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神仙方士早在秦汉之际就已到达朝鲜。传说秦始皇时方士韩终,曾到过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国。在中国方士到达前,当地早已存在与神仙信仰近似的檀君神话。檀君是朝鲜民族信奉的始祖神。
 
 
公元三至七世纪,朝鲜半岛兴起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儒释道三教都在三国时代传入朝鲜。道教传入的时间约在七世纪初。据朝鲜史书《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记载,高句丽荣留王七年(唐武德七年,624),唐高祖派遣刑部尚书沈叔安出使高句丽,送去道法和天尊像,令道士为其国人讲授《老子》。荣留王亲临听讲,听众达数千人。次年荣留王派人赴唐,学习佛老教法。至高句丽宝藏王二年(643),大臣泉盖苏文又奏请遣使赴唐求道教。宝藏王乃奉表陈请,唐太宗派道士叔达等八人携《道德经》应邀而往。宝藏王大喜,以佛寺为道馆,尊道士坐儒士之上,道士行镇国内有名山川。由于统治者尊崇,道教在高句丽大兴,“国人争奉五斗米教”。
 
 
公元七世纪中叶,新罗联合唐军消灭百济、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至十世纪初,高丽人王建又自立为王,建立高丽王朝(918—1392)。高丽王朝是朝鲜历史上佛、道教兴盛的时代。特别是文宗、肃宗、睿宗、仁宗、毅宗五朝(1046—1170),道教达到全盛。当时道教修建了大型宫观,确立了道士品级和祭祀制度。本地化的道士众多,常举行国家级的大规模斋醮法事。撰写的大量青词、斋词保存至今。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曾派遣南京朝天宫道士徐师吴赴高丽,祭祀山川。
 
 
公元十四世纪末,高丽都统使李成桂发动政变,建立朝鲜李氏王朝(1392—1910)。李朝采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仍崇奉道教。李圭景是十八世纪朝鲜著名学者,撰《五洲衍文长笺散稿》60卷,其中有些篇章考证了朝鲜道教的史料。如《道教仙书道经弁证说》、《东国道教本末弁证说》、《二斗下降弁证说》、《灵宝真灵位业图弁证说》等篇。
 
 
道教的经书、方术、科仪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重要影响。朝鲜学者研究注解老庄著作,形成本国的道家思想学派。道教内丹养生术传入后,形成朝鲜金丹道派。道教符箓派的道法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朝鲜道教的祈福禳灾科仪,道士的服饰、戒律与中国有区别。道教崇奉的许多神灵也传到朝鲜,受到信奉,并与当地民俗信仰融合。
 
 
日本学者认为,至迟在奈良、平安时期,中国道教的经典以及长生信仰、鬼神信仰、方术科仪等已传入日本。对日本古代的政治、宗教和民间信仰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平安时代宇多天皇宽平年间(889—898),藤原佐世奉敕编成《日本国见在书目》,其中著录不少中国古代道经。道教的庚申信仰和泰山府君信仰也都于平安时代传入日本。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日本曾有过道士,道观和道教组织。
 
 
柬埔寨古称真腊,与中国常友好往来。隋唐之际,道教传入真腊。《隋书·真腊传》称:该国“多奉佛法,尤信道士,佛及道士并立像于馆”。宋赵汝适《诸蕃志》介绍真腊国,“其僧道咒法甚灵”;“道士以木叶为衣,有神曰婆多利,祀祭甚谨”。元人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载:该国“为儒者呼为班诘,为僧者呼为苎姑,为道者呼为八思维”。
 
 
越南古称交趾、安南,曾受中国长期统治,儒释道三教的影响颇深。据说早在秦始皇时代的神仙方士安期生,就曾经到过今河内东北广宁省汪秘镇附近的“安子山”。东汉后期中国道教创立后,很快就传入汉朝统治下的交州(今越南北方)。据葛洪《神仙传》和牟子《理惑论》等书记载,当时有许多“北方异人”避乱来交趾,传播“神仙辟谷长生之术”。道教的《太平经》和符箓都传到了交趾。传说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晚年曾到交趾郡勾漏县炼丹,因此在今河内西北的山西省,有纪念葛洪的元阳观等三个道观。唐代改交州为安南都护府,在盛唐文化影响下,儒释道三教在安南有更大的发展。据《交州八县记》记载,当时安南有21座道观。唐高宗时兴建的白鹤通圣观,保存到后来的越南王朝时代。公元938年,越人吴权起兵占领越南北方,建立吴朝,结束了越南北属时期。继吴朝(939—967)之后,先后出现了丁朝(968—980)、前黎(981—1009)、李朝(1010—1225)、陈朝(1226—1400)等朝代。当时越南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仍受中国儒释道三教影响。据《大越史记全书》等史料记载,丁先皇太平二年(971),“初定文武僧道阶品。……僧统吴真流赐号匡越大师,道士邓玄光授崇真威仪”。这是越南王朝模仿中国制度,颁授佛道二教官阶品级和赐号的最早记录。李太祖在位时(1010—1028),崇奉佛道二教。颁赐僧道衣服,在京师升龙(今河内)城内左起太清官,右起万岁寺,度京师千余人为僧道,又下令重修诸路寺观,耗费巨大。李太宗登位时,僧人道士为之制造“天命”。南帝观道士陈慧龙声称有夜光彻观内,黄龙见于衣架。因此太宗也奖励僧道,制定僧道阶品。天成四年(1031)诏发钱赁工,造寺观于乡邑,凡百五十所。道士郑智空奏请赐道士受记箓于太清宫,得到准许。李朝神宗也崇奉佛道,下诏免除僧道徒役。天彰宝嗣二年(1134),帝幸京师五岳观,有人献六眸神龟,胸上有籀文“天书下示圣人万岁”八字。因此修建延生殿于五岳观。次年四月,帝幸五岳观,庆成金银三尊像。十二月,设度人会于迎仙堂,设庆成大醮于延生殿。
 
 
陈朝时道教也颇兴盛。道士曾为陈太宗设醮上章,祈求子嗣和福寿。陈朝建国后曾遭受蒙元帝国三次严重的入侵,在兴道王陈国峻率领下,陈朝军民奋勇抵抗,取得胜利。陈兴道因此被誉为民族英雄,在越南的佛道寺观和民间祠庙中,多供奉陈兴道的神像。据《白鹤通圣观钟记》载:在抗元战争中,有南宋亡国后来越南的福州道士许宗道,帮助陈朝军民抵抗元军。开国王陈日谲因此敬信道教,屡修黄箓大斋,皆由许宗道主持。许宗道还为天瑞长公主、天真长公主,以及陈英宗等祈禳超度,得到太上皇太后等当朝权贵的宠信,布施金银让其修造京师太清宫,铸造白鹤通圣观大钟。
 
 
明洪武三年(1370),太祖朱元璋派遣南京朝天宫道士阎原到越南,祭祀伞山泸水之神。陈朝末年,外戚胡季嫠控制朝政。他逼迫陈顺宗禅位幼子,出家奉道教,居淡水村玉清观,进而杀害顺宗,篡夺皇位。但是好景不长,同样也是利用道教篡权夺位的明成祖,很快便派遣大军前来问罪。1407年明军攻克升龙,擒获胡季嫠父子,越南沦为中国属地。
 
 
1427年,越人黎利起兵驱逐明军,建立黎朝。至十六世纪,越南发生内乱,形成南北朝对峙。黎朝的实权落入郑氏、阮氏等军阀集团手中,长期战乱不止。1802年,阮福映攻占升龙,迁都顺化,建立阮朝,其统治到1945年才结束。黎阮两朝,越南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受儒家学说影响最大,佛教和道教仍继续传播。阮秉谦(1491—1585)是黎朝著名的道家学者,号白云居士,撰有《白云庵诗集》等著作。其诗文对乱世的丑恶纷争多愤激批评,歌颂“万事置度外,清闲似神仙”的隐居生活,有儒家与老庄思想结合的特点。黎阮二朝继续修建了一些道教宫观祠庙。但这些祠观在近代大多已经消失。少数留存至今的祠观,也没有道士住持和信徒的宗教活动。较为著名的有河内玉山祠、真武庙、玄天观等。近代以来,道教随华侨迁居海外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越南胡志明市(原西贡)的华人社区,建有许多供奉关帝、妈祖等神灵的华人会馆和道院。坐落在胡志明市阮氏细街的茶山庆云南院,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从广东省南海市茶山庆云古洞迁到越南的全真纯阳派道院,供奉吕祖、赤松、华佗等先师。信徒有千余人,多是居住附近的华侨。每年定期举行罗天大醮法事,为百姓作超度亡灵道场。据说这是越南唯一仍保持着中国传统宗教活动的道院。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华人较多的东南亚国家,道教信仰也很兴盛。新加坡的道教信徒众多,宫观庙坛随处可见,香火旺盛。1990年新加坡道教总会正式成立,积极开展教务活动,宣扬道教。与中国道教界的来往也很频繁。1997年新加坡道教总会在狮城隆重举行成立七周年庆典,与会信众近千人。中国道教协会、台湾中华道教会、马来西亚道教总会、菲律宾道教总会和韩国的代表都应邀到会祝贺。近年来,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也出现了华人建立的道教宫观坛庙。欧美本土居民信奉道教的也已出现。道教正在变为世界性的宗教。
 
转自360个人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126/15/15593598_348105818.s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当前佛教教育神圣性资源流失严重
       下一篇文章:厦门南普陀寺依律如法结夏安居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