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北京白云观藏历代律师方丈监院画像的史料价值
发布时间: 2016/6/23日    【字体:
作者:尹志华
关键词:  北京白云观 画像 文物价值  
 
 
    2011年9月,李信军道长主编的《水陆神全:北京白云观藏历代道教水陆画》由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笔者因近期致力于研究全真道历史,见到书中首次公布的北京白云观历代律师方丈监院画像,每幅都有题词,欣喜不已。
 
 该书第376至381页,共收录第一代至第二十一代律师、方丈、监院画像36幅。全真道传戒律师,又称方丈。王常月祖师《初真戒》中说,传戒律师“乃太上继宗演教、接化大德之师”,1肩负着全真道法脉传衍的重任。监院则是宫观日常事务的主管,俗称“当家”。
 该书所收第一代至第六代律师画像,其姓名与清朝嘉庆年间全真道士闵一得编纂的《金盖心灯》所载相同。第一代至第五代律师画像题词为光绪年间白云观方丈高仁峒所作,第六代律师画像题词为清末至民国年间任白云观方丈的陈明霦所作。题词内容为历代律师生平简述,与《金盖心灯》所载亦大略相同。
 
 第七律师王常月画像上的题词不知作者是谁。第八代律师谭守诚画像上的题词,亦为高仁峒所作。但高仁峒题词所述谭守诚生平,与《金盖心灯》不同。第九代以后的律师,均未见载于《金盖心灯》。根据画像,并参考有关文献,第九代为詹太林,第十代为穆清风,第十一代为朱一和,第十二代为袁阳举,第十三代为王来还,第十四代为白复礼,第十五代有两位:程本焕和张本悟,第十六代为张合皓,第十七代有四位:郭教仁、长教玄、孟教龄、张教智,第十八代有五位:严永宽、吕永震、袁永亭、郑永祥、孟永才(道派名孟至才),第十九代为张圆璇,第二十代为高明峒(道派名高仁峒),第二十一代有两位:刘至融和陈至霦(道派名陈明霦)。
 
 民国二十年(1931),日本学者小柳司气太来白云观考察。他回国后出版的《白云观志》一书,在卷2第1节《历代方丈》中,记载了他在白云观祠堂内所见到的历代律师神位。2与白云观收藏的画像对照,少了一位律师,即第十七代郭教仁。但《白云观志》同一节随后又载,白云观前面的塔院中有第十七代律师郭教仁之宝塔。3
 
 咸丰十一年(1861),白云观退隐监院孟至才为第十五代律师张本悟画像所作题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是一首五言长诗:“古观创邱仙,历今六百年。丛林推首矣,宗律并兴焉。太上全真教,龙门戒法先。昆阳高士邈,授受竟失传。衣钵蔡公捐,怡轩开法筵。知宾张本中,三请华山仙。立雪色无倦,律师嘉意虔。携筇飞舄至,讲戒帝城边。四众衍金莲,三坛玉律宣。天人同供养,心法秘传贤。生有烟霞癖,岂为荣利缠?功成身退去,鹤舞太华巅。善果结当前,因成后世缘。道风充宇宙,律脉盛幽燕。大众铭德业,宗祠绘像悬。戒根生智慧,万古继香烟。”
 
 孟至才明确指出,“昆阳(王常月号昆阳)高士邈,授受竟失传”。就是说,王常月仙逝后,全真道的戒律传授就渐渐失传了。“衣钵蔡公捐”,蔡公指道教居士、大施主蔡永清。“怡轩开法筵”,怡轩即乾隆末年至嘉庆年间任白云观监院的张合皓(号怡轩)。“三请华山仙”,华山仙指栖居华山的律师张本悟(号寿山)。从这首诗可知,是张合皓派知宾张本中从华山请来张本悟律师,白云观才恢复了传戒活动。
 
 根据嘉庆年间道士闵一得的说法:“律祖(指王常月)三传而道遂绝。”4从历史文献来看,康熙时状元彭定求曾记载詹太林广传戒律,5而詹太林正是王常月的徒孙。从詹太林的弟子以后,就没有再见到大规模传戒的记载了。
 
 据《白云仙表》,张教智于嘉庆十二年(1807)至白云观,受戒于华山张本悟律师。6可知白云观重开戒坛是在这一年。
 
 孟至才在“戒根生智慧”一句后自注说:“继席慧生张律师登坛十一次,度千余人,诚盛事也。”慧生张律师即张教智,他任白云观方丈后,前后传戒11次,“盖自昆阳(王常月)以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7可谓白云观中兴的一大功臣。白云观收藏有张教智的画像,画上题词为清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所作。(启功先生谓,有清填词大家,首推纳兰容若,其次则为顾太清。8)内容是一首《水龙吟》词:“洞门深锁烟霞,苍苍不断松杉翠。芝田采遍,玉颜常驻,何曾落齿?海上当年,羽衣宝髻,凤箫闲吹。记蓬莱旧景,餐花饮月,经多少、仙家事。渺渺长途无际。笑世间、临歧挥泪。清风两袖,飘然到处,人生如寄。七十年华,双眸炯炯,照人姿媚。信谷神不死,逍遥物外,一瓢云水。”题词作于道光十五年(1835)。顾太清(1799-1877),名春,本姓西林觉罗氏。其夫奕绘(乾隆皇帝第五子永琪之孙),号太素。夫妇二人均好道,时常到白云观参访。奕绘有《燕九白云观观放斋》诗,太清则作有和诗。太清曾到白云观观看张教智传戒,并作诗纪之。张教智七十寿辰,太清作有贺寿诗5首。张教智羽化后,太清又作挽词《黄鹤引》。9
 
 关于王常月之后直到乾隆时期,白云观方丈、监院的传承,我们现在所知不多。
 
 清康熙雍正时人陆楣曾代人撰《募修洞虚宫疏》,载无锡人王清虚曾任北京白云观住持。疏中说:“京师白云观主观王君清虚,本吾锡(无锡简称锡)人,尝习静惠山之石门。云游至都,道誉日高,王公以下,翕然敬信。”“闻君在京建某院,皇上亲临顾问,应对称旨,上为霁颜。”10王清虚任白云观住持,不知是在康熙时期还是雍正时期。
 
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据白云观塔院之塔铭,载杨旭初为白云观第二代住持。11杨氏生平不详。塔院中又有乾隆五十七年(1792)三月十六日马合缘、万合祥合立的两座塔,分别为其师杨本志、其师祖干复进之宝塔。12可能杨本志即杨旭初的法名,旭初为其号。杨旭初为白云观第二代住持,则第一代住持可能是干复进。但不知这第一代是从何时算起的。
 清高宗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所作《白云观》诗,有注曰:“住观道士李阳玉将八十岁,每以年迈气弱为叹。”13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载李阳玉为白云观第六代监院。以后第七至九代监院依次为张来如、杜阳春、张合皓。第十代、十一代监院未见记载。第十二代监院为宗阳忠。14
 
 白云观收藏有第七代监院张来如的画像。乾隆四十年(1775),辅国将军永忠为画像题词,以景仰的语气说:“虎皮座三丰(指张三丰)耶?铁冠景和(指明初著名道士张中)耶?迫而视之,其德全,其言简,是丘祖之徒也。领众数百人,辛勤不惜身,是仁人之心也。还丹之真,纯气之守,其妙不可得而闻也。写之丹青,张之堂壁,十方云水道友之情也。吾将见道法兴隆,福缘辐辏也,敢不拜手仰赞,以信今传后也耶?”永忠(1735-1793),字良甫,号蕖仙,又署臞仙、栟榈道人。他是清朝宗室,其祖父为康熙帝第十四子。永忠一生好参禅悟道,以诗名世。他与白云观第六代监院李阳玉为知交,乾隆三十一年(1766)曾为李阳玉画像题词,赞李阳玉“植立如松,行步如风,悬河之口,掣电机锋”。15
 
 蔡永清撰《白云观捐产碑记》提到张合皓之后白云观主事者的更替:“未几怡轩(即张合皓)化去,郭教仁师继为住持,益礼静师佐之监院。乃改立圜堂,修理戒堂,凡传戒诵经,安单息静,种种所需,莫不咸具。已而郭师复逝,继者长师,传戒一坛,受戒百人。未久复又入山。于是众议始以监院孟师兼综住持诸务。自兹调度有方,祖风渐振矣。”16
 
 蔡永清记述的郭教仁、益礼静、长师、监院孟师等人的生平事迹,在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李养正《新编北京白云观志》等书中未见记载。可喜的是,除益礼静外,其他三人都存有画像,并有题词述其生平事迹。
 
 白云观所藏历代律师画像中有“第十七代守静郭律师”,应为郭教仁。高仁峒题词说,“师讳教智,字守静”,“教智”应为“教仁”之误。据题词,郭律师为长安人,年甫弱冠,即有出家志。父母去世后,遍谒名山,参求大道。后游历至终南山,于瑶上庵拜张合皓为师。“生平不理俗务,惟留心古今翰墨”。
 
 “长师”,即长教玄,号精一。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误记为张教玄。17白云观收藏有他的画像,严永宽题词曰:“演扬教范,开化人天,号精一而宗尧祖舜,字教玄而拟地法天。生长于甘肃,出尘乎宁夏。入贺兰山修数载而功成道备,来白云观演妙戒而说法度人。飘然而来,渺然而去,可知变化莫测之神,不等寰中凡品之类。”从题词可知长教玄为甘肃人,在宁夏出家修道,后至北京白云观,被推举为传戒方丈,后又飘然而去。
 
 监院孟师,即孟教龄。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载其为白云堂上第十七代律师,号松云。18白云观收藏有他的画像,题词中说他号长然,父母早逝,赖祖父抚养成人。在辽阳两遇大耳真人,遂决心出世。乾隆二十一年(1756)春,至卧龙山脱俗归道。“内习静功,外修苦行,奉真人训者三十余年”。后被请至京师,任白云观总理。陕西刘合仑律师闻其品行与修持,以龙门戒法授之。于是善士蔡永清与诸大护法,并阖观道众,共推孟教龄为方丈。孟教龄乃于嘉庆十五年(1810)七月开坛传戒,受戒者70余人。
 
 继孟教龄任方丈者为严永宽。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所载白云观祠堂中历代律师神位,有“白云堂上第十八代律师上永下宽冲阳严大真人”。19白云观收藏有严永宽画像,嘉庆乙亥(1815)董浩题词曰:“道中为领袖,后学作津梁。师号冲阳,托迹于滇南之境;弃俗襄楚,遂入于太和之山。潜修至道有年,丕显元风日久。得风鉴之秘机,寻龙指穴;炼经纬之奥旨,拨草度人。登坛演戒,主席白云。乃知心印流传,私淑元朝丘祖。发迹乎武当,阐教于神京。”从题词可知,严永宽为云南人,在武当山出家修道,后至白云观登坛传戒。
 
 第十八代律师袁永亭的生平不详。白云观收藏有他的画像,道光二十二年(1842)孟至才题词说:“这个道人,有些微妙,不曾参禅,未尝修醮。饥便吃饭,困即睡觉。一生解脱,长年喜笑。……昔瞻道貌隐白云,住世无多归圆峤。”据此可知其时袁永亭已羽化。
 
 第十八代律师吕永震,《龙门传戒谱系》有传。陈之杰于道光十二年(1832)为画像所作题词可补充其生平:“吕公号乾初,山左琅琊人也。幼而颖悟,喜阅三教奥典。及长,识见宏远,知有神仙返还之数术,遂弃儒而皈玄,乃异俗而抱朴。跋山涉水,访遍明区。尝以虚无恬淡为业,慈俭不先为宗。只身瓢笠,游入上都,于白云观得止栖焉。方丈张公(即张教智)知公非俗骨,欲以监院之事属之,固辞不就。自以募修为务,诚感檀施毕来,霞友群集。功行圆满,去观入山。观中诸道侣感其前修,愿各捐资摹写鹤姿,以志倾仰。”
 
 第二十一代律师刘至融(号林泉),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提及其名。20白云观收藏的画像上,有李继沆撰赞词:“玉田(刘至融系河北玉田县人)灵渊,钟毓奇人。其来有自,不昧宿因。初通儒教,诗礼彬彬。皈依道妙,元气浑沦。金台奋迹,派衍白云。和平蕴藉,故辙遵循。善谈名理,倾倒朝绅。善宣经训,鼓舞全真。五千功德,接武先民。仪容仰止,奕奕传神。冠金衣紫,定步前尘。”
 
 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提到第二十一代监院朱至和(号潜庵),未记其生平。21白云观收藏的画像上,有高仁峒题词:“潜庵监院,山左凫山人也。仪容闲雅,志行高洁。幼而慕道,旋出家于广宁山。讽经之暇,即留心古人翰墨,无事则弹琴咏诗以自娱。中年来居是观知客,恪恭将事,众共推为监院,无不钦佩。所与皆知名士,然赋性孤高,监院之举寔非所愿。迨耕云师(即张圆璇)来京,潜庵喜曰:此人一至,吾有所卸肩矣。不挂一物,飘然而去。”
 
 综上可见,画像题词能补充很多史料。
 
 此外,画像题词的作者,有一些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如清宗室永忠,大臣完颜崇实(官至刑部尚书)、豫师(官至乌鲁木齐都统),著名词人顾太清,书画名家路慎庄、董浩、陈之杰等。这些社会名流与白云观的关系,值得研究。
 
转自中国道教学会
http://www.taoist.org.cn/showInfoContent.do?id=767&p='p'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把寺院还给佛教界的若干理由
       下一篇文章:西藏萨迦寺及其经书墙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