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西藏萨迦寺及其经书墙
发布时间: 2016/6/30日    【字体:
作者:辛华
关键词:  西藏 萨迦寺 经书墙  
 
 
  萨迦寺之前世今生
 
  萨迦寺坐落于西藏自治区萨迦县奔波山上,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700多年前,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也是西藏纳入祖国版图的活见证和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1961年,萨迦寺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萨迦”系藏语音译,意为灰白土。史料记载,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发现西藏奔波山南侧有一山坡,山上的土呈白色,泛着银光。据此瑞相,贡却杰布出资建起萨迦寺,并逐渐形成萨迦派。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
 
  萨迦派采取血统和法统两种传承方式。贡却杰布卒后,其子贡噶宁布主持萨迦寺。贡噶宁布学识渊博,使萨迦教法趋于完整,被尊称为“萨钦”(萨迦大师),为该派初祖。贡噶宁布的次子索南防摩为萨迦二祖。三子扎巴坚赞主持萨迦寺57年,为三祖。四子贝钦沃布的长子萨班贡噶坚赞是萨迦派的著名人物,也简称萨班,或萨迦班智达,是为四祖。
 
  公元13世纪初期,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落兴起,用武力统一中原。1240年(南宋嘉熙末年),元朝阔端进兵西藏前,欲召见在各教派中声誉较高的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萨迦四祖)。1244年(南宋淳祐四年),萨班贡噶坚赞率侄子八思巴前往凉州(今甘肃武威),于1247年(南宋淳祐七年)在凉州会见阔端,并写信说服西藏各派高僧和贵族接受了元朝的对藏条件,把西藏正式纳入了祖国的版图。
 
  忽必烈统一全中国、建立元朝中央政府后,封八思巴为“帝师”,赐玉印“命统天下释教”。在萨迦班智达、八思巴法王两代萨迦祖师的努力下,西藏彻底结束了400年的分裂局面,先后实现了13万户和3个藏族聚居区的统一,最后又与蒙古、汉民族融合,形成中华多民族大统一的国家,对我国的领土完整和稳定发展至今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如今的萨迦寺巍峨庄严,吉祥殊胜,萨迦寺僧众始终秉承并实践“慈悲护持众生”的佛教精髓,传承着昆氏家族的古老法系,为继承和发扬西藏珍贵的文化遗产、维护西藏的团结与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世人的崇敬与赞叹。
 
  萨迦寺经书墙
 
  萨迦寺从建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间萨迦王朝统治全藏70余年,寺内所藏文物极其丰富,其中尤以经书最为著名。
 
  萨迦寺的经堂大殿“拉康钦木”主供佛为释迦牟尼、萨迦五祖灵塔。经堂内有40根红漆大柱直托殿顶尾架,以中间4根尤为粗壮。经堂内藏书浩繁,西墙正面及南、北两墙壁是著名的经书墙,直达殿顶,计4.4万余部,世所罕见,人称“天成神妙殿,倒墙不覆经”。
 
  萨迦寺内的经书墙高10米、长60米,据寺内喇嘛和当地文物专家估计,这些经书约有8.4万卷。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其中就包含萨迦寺维修工程。利用维修的机会,西藏自治区组织有关专家全面了解了经书墙的经书内容,并对其进行整理、编目等。
 
  萨迦寺经书墙的经书全是手抄本,用的多是萨迦王朝所产的藏纸。经书用7种墨粉书写,金粉、银粉、红珊瑚、绿松石、珍珠粉、象牙以及历代法王的骨头粉,字体全是古藏文。在这些经卷中,有一部世界罕见的夹板式经书《布德甲龙马》,重达千余斤,是世界上最大的经书。此外,还藏有世间已存数极少、极其珍贵的稀世珍宝——贝叶经,以及泥金写本《大藏经》。萨迦王朝时期,萨迦寺还是整个藏族聚居区的译经院,因此,很多印度原版经书也都保留了下来。
 
转自中国民族报
http://www.zgmzyx.com/html/report/412862-1.htm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北京白云观藏历代律师方丈监院画像的史料价值
       下一篇文章:宗教活动的界限与宗教活动场所立法思考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