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泉水的《河南教会再思》一文里曾提到,上个世纪时河南教会大复兴,全省的教会是以河南南阳为中心辐射出去的;河南也曾差派大批的传道人去往新疆、内蒙、海南、黑龙江、云贵川等地建立教会。在当时,河南被称为是中国的耶路撒冷。文中还提到虽然河南教会也曾经历严重的逼迫,但逼迫中教会更加的复兴,到处掀起传福音的热潮。
但来到2010年代,因为城市打工潮的影响,无数的民工来到东南部的城市打工,河南不少基督徒和传道人也在这股浪潮下顺势来到这些地方经商与打工,而“老家的教会”则衰落不少。日前,笔者作为基督时报的同工来到河南教会走访时,看到这里的教会和传道人面临着无论是经济还是服事、生活等多重的压力。的确,因着各样的原因,和之前红红火火的时代相比,和今天许多城市教会相比,如今的河南教会看上去发展仿佛缓慢甚至停滞了一般,但在这里一样有上帝的心意、属神的百姓,和忠心服事他的仆人。
出生于河南的王牧师今年45岁上下、在这里服事已经20多年。王牧师曾经看到过几十年前河南与安徽教会复兴的光景,也经历了城市打工潮的冲击,对这个环境下基层农村教会面临的挑战有许多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同时又在这样的现实中持守服事,与教会的教牧同工一起开展很多当下时代非常需要的多种服事,比如留守老人、妇女与农村救济等。基督时报邀请王牧师分享了时下城市打工潮下农村教会面临的挑战与事奉发展经验。
王牧师的服事经历
刚开始信仰时,王牧师还是带职,只是参与当地县城第一、二、三届的同工培训。那时他刚回县城,发现县里还没有“同工培训”这个项目,教会面临着“三少”情况:同工会讲道的少,信徒聚会时间少、学习时间少。回到县城后,王牧师开始大力推进同工培训。虽然如此,他也并未想过要走上全职传牧这条道路。
直到一年春节从外地回老家参加聚会,恰好那天讲道人不在,整个会堂的人就坐在那里一直等,王牧师想这也不是办法,就主动上台去做了简短的分享。在他分享的过程里,一位教会长老坐在底下一直听到聚会结束,立刻上前询问王牧师是从哪里来的?王牧师回答了,这位长老将现在家乡福音面临的情况和需要跟王牧师谈过后,王牧师带着想要援助的心去祷告,慢慢神将“服事教会”的负担放在了他里面。
王牧师说,那时他想去的是两个地方,一是贵州,二就是河南。他去到贵州考察了十天,发现那边无论是生活还是环境等各方面他都不能适应,最后便选择回到老家河南事奉。
刚开始服事时,王牧师先找到教会长老合作培训、学习,此后看效果不错就坚持了下来,这一做就是三年。刚开始这样的培训和学习,都是请当地的三自教会来做,那时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偶尔也有合作。但开始一同做培训后,两边逐渐出现一些不和谐,以至于到最后无法再并肩合作下去,王牧师只好退出来,选择了另外的家庭教会牧师来合作。
同工培训对农村教会发展很重要
一开始,王牧师将工作的重心大部分放在培训上。第三年时,民工潮的开始将农村教会的年轻人分成了两拨:第一拨是包括很多神学生在内的教会青年人参与到打工行业。他们在当地接受了培训后外出打工,因着祷告等各方面表现得与众不同,被当地教会发现后,就使用他们。另一拨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而走不掉的年轻人,则会选择留在农村,一边种地一边参与服事,或者做点小生意等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在农村,上到传道人,下到普通信徒,都会一边种地一边参与服事。每年的6-7月,9-10月是农忙高峰期,这时即便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会请假回家,帮忙种地、收割,等农忙结束了,该打工的继续去打工,该做生意的继续做生意。
农忙有阶段性,传福音也同样。王牧师介绍,春节后从初一到十五,是传福音的最佳阶段。农村教会会组织一些布道活动,“我们有自己的舞台乐队,到每个村庄去舞台演出,给他们演出讲道,做呼召。”正月十五之后便是同工培训,将附近教会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做系统的学习,结束后各教会会再分别单独做三天的聚会,让学习后的同工们各自分组,去给信徒做培训。
王牧师认为做同工培训很重要,只有同工的属灵生命好了,才能带动信徒的成长。因此,除同工培训外,还有老师培训、诗班培训、青年培训等,王牧师都大力推进。
针对教会现在所面临的挑战,王牧师直言“主要是工人不够,都出去了”。教会需要工人的服事,然而大多数人都出去打工,能留下来在教会服事的极少;而外界的帮助最主要还是在信仰、教育方面,人员的提供上几乎是没有。这么多年来,工人上所面临的难题是教会一直都想要去突破的。
目前能想到的办法,一是今年春节前夕王牧师打算“将在教会学习过的学生都联系一遍”,告诉他们教会的负担,希望他们能对教会有所奉献。二是鼓励留守本地做生意的弟兄姐妹们多抽出时间来,帮助教会和教会有缺乏的工人。
城市教会与农村教会发展之间的张力需平衡
谈到现在基层教会所面临的问题,王牧师也坦言,前几年有个口号是城市宣教,所以造成很多人进到城市,家里的教会却被忽视。现在同样如此,基本上(年轻人)都愿意留在城市宣教,而不愿回归农村,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城市的人听道容易明白,农村老大爷老太太听道领悟太难;二是城市资金进来容易,农村老人们的资金跟不上。
因此城市教会和农村教会需要协调。王牧师坦言,现在很多教会虽然都在城市做着宣教牧养,但奉献跟不上。他们很多奉献都是来自于农村,或者是十一奉献,或者是月会上的奉献……很多时候只要奉献一次,资金就回笼了。只是现在农村有很多老大爷老太太并不乐意奉献,因为他们认为并未得到那些在城市做宣教的农村教会很多牧养。同理,因着这些教会的重心都放在城市,对农村牧养时资金和人员都跟不上——教会不牧养,信徒不奉献,两者就陷入到一个死循环当中。
老中青三年同工如何配搭走也是关键
再者,提到奉献,老一辈的人里面会有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无论是传道人还是神学生,上帝都会供养,不靠人的奉献。因此年轻一代的想法跟老一代的观念产生了剧烈的碰撞。除了在奉献方面,老中青的结合还会在其它方面体现出摩擦来,例如老年人看金钱,年轻人看果效。就好像买菜,老年人会买便宜的,年轻人会买好的一样。因此,老中青结合配搭着走,这也是教会转型上所面临的一大境况。
王牧师还提到,在以前有这样一个观念:穷传道。什么意思呢?就是越穷越传道。因此刚开始教会办培训班时,学生连座椅板凳都没有,吃的饭菜也都是别人不吃的,晚上睡得是大通铺。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后来上帝慢慢开始为培训班预备房子、被子,环境一点点好转起来。环境若是太差,社会在发展,教会却停滞不前,这样即便是做了培训班,年轻人也不愿过来。
之后,王牧师对他所在的教会目前做的一些事工做了简略的介绍:
王牧师谈到,农村教会一方面在传福音与牧养上仍旧不能放松和停滞,因为这是教会的根本使命之一,是关乎灵魂得救。与此同时,在城市打工潮下,留守老人、儿童与妇女成了农村最主要的现状,教会不能视而不见他们的痛苦,要切实地关怀他们,在生活上探访和帮助他们,把福音事工落在实处。
传福音与布道:
传福音与布道方面,上帝给教会开了宽广的道路。农村有办庙会的习俗,唱歌跳舞引来无数人观看。每年赶上这个时期,教会也会**搭建舞台,表演一些主内的节目,多的时候能吸引到2000多人前来观看。这些被表演吸引过来的人,起初并不知道是在传福音,等传道人在最后做了布道、呼召后才知道原来这是信耶稣的。但他们也乐意接受。
现在农村教会最常固定的传福音方式,就是每年都会邀请一些非基督徒和他们的亲戚邻居来教会,给他们发放免费的水果、食物,这种效果也是出奇的好。有时做呼召时,讲台上人多到几乎站不下。
牧养跟进:
教会给刚信主的平信徒发一张卡,上面填写该人的姓名、住址、电话等一些简要情况,然后将这些平信徒的信息分发到同村庄的老信徒手中,让他们常常去探望、跟进情况。
关怀留守儿童:
每周天一场的主日学是不能落下的。其次在寒暑假时期还会有夏令营和寒令营,分别给孩子们做文化和信仰上的栽培。营会期间,教会提供吃住,孩子们只需在这里得到快乐和成长即可。同工的孩子们在教会培训后如果需要继续深造,教会也会帮助他们去到更好的地方进行学习、装备。
空巢老人:
教会在对于老人的关怀上,一是给与生命的牧养;二是每个村庄选出一个组长,个人情况反映到组长处,组长统一告知教会。教会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给与帮助。
中年妇女:
很多农村中年妇女,她们丈夫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因此这些妇女无论生活还是精神上都有着极大的压力。教会会在婚姻和女性方面给与她们教导、学习,并在教会鼓励姐妹们每年假期带着孩子去丈夫身边与之团聚,即便是花些钱也可以,重要的一家人要有在一起的时间。
转自基督时报
http://www.christiantimes.cn/news/22053/【访谈】河南一传道人谈城市打工潮下农村教会面临的挑战与事奉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