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2016 第三届中美反恐会议综述
发布时间: 2016/12/1日    【字体:
作者:刘澎
关键词:  中美反恐会议 恐怖主义 国际合作  
 
 
2016年7月24日,由共识传媒集团、亚太交流与合作基金会、亚太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美国际反恐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杉园召开。中美退役高级将领、军方人士、政府反恐专家及学者40余人参加了本届研讨会。
 
会议围绕当前国际反恐斗争的形势、反恐战略及如何加强中美反恐合作等问题,分成"全球趋势"、"宗教与意识形态"、"媒体与通讯"、"国际伙伴"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坦率、多层次、多视角的讨论。现将会议情况简述如下。
 
一、与会人员
 
与前两届会议相比,本届与会者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人数持续增加。首届中美反恐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美方代表3人,中方代表6人;第二届研讨会的美方代表7人,中方代表9人;参加本届会议的美方代表8人,中方代表12人,此外还有一批列席人员。
 
第二是层次高、代表性广。出席本届会议的有中美政界、军界、学界、宗教界、媒体等各方面的人士40余人。美方人员有国务院资深外交官、退役美军高级将领(两位三星将军),前国会议员、前参联会主席助理、前白宫国安会反恐局长等。中方人员有退役少将、原外交部资深外交官、全国政协官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长、原新华社资深记者、高校与科研机构反恐问题研究专家、民间智库代表、伊斯兰教阿訇等(与会者名单附后)。
 
二、美方主要观点
 
1、中美合作反恐非常必要:
 
对于有全球影响的大国来说,必须要合作反恐。不管中国对于全球反恐、反极端的构想是什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找到具体的方式来进行合作。然后扩大合作平台。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有很多方面存在不一致,但反恐问题属于分歧最小、最应该合作的领域。不管中美有什么样的不一致,在反恐问题上应建立超越传统盟友和非传统盟友之间界限的关系。中美合作反恐的必要性在于:
 
l  恐怖主义对安全的挑战是全球威胁,不只是对美国的,而是对所有国家的。反恐不能只依靠一国政府力量,需要政府间合作;
l  恐怖主义活动的不稳定性会跨国界快速传播,引发地区冲突升级,导致更大范围的冲突,破坏大国(例如中国、美国)利益;而世界稳定的核心基于中美之间的关系;
l  常见的威胁已经从国与国之间的传统冲突转变为种族间、国家内部的战争。因此民族国家必须要发展出一套新的方法来面对新型的全球事务。
 
2、目前中美合作反恐可做的事情:
 
l  建立国际反恐伙伴关系;
l  信息共享。在信息分享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相互信任;
l  筹建中美反恐技术论坛(双方之前已经开过一次会了,现在准备开第二次会)。在很多技术领域,中美可以合作,比如航空安全方面。通过在具体问题上的合作,增加相互信任。
l  支持“一带一路”计划。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要在巴基斯坦实现成功,必须赢得巴基斯坦部落、宗教团体和长老的支持,美方代表团有巴基斯坦问题专家,美方愿意发挥自己人员的专长,与中国政府进行合作。
 
3、美国在全球反恐斗争中的若干体会:
 
l  单纯依靠军事力量不足以赢得反恐斗争的胜利,有时还会使情况恶化;
l  必须重视宗教因素在反恐中的作用。宗教对理解冲突非常重要。宗教可以成为反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一种手段。多数宗教信徒是可以合作的人,应该尊重、团结他们。正确的信仰可以战胜错误的信仰;
l  恐怖主义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果这一代处理不好,下一代还会遭殃,应该现在解决问题;
l  人们重视四个安全:身体安全、经济安全、精神安全;另外就是能够把他们的价值观传递给他们的孩子(信仰安全),政府如果对此进行干预,就会导致冲突。
 
4、反恐成功需要涉及的社会因素:
l  顶层设计;
l  社会治理;
l  社会正义与平等;
l  法治;
l  经济与社会福利;
l  公民教育(公民的责任感、忠诚度);
l  国家的合法性与权威。
 
5、具有创新意义的反恐措施:
 
l  设立总统(白宫)驻美国国内穆斯林社区特使,在伊斯兰教基层社会通过基层领袖进行工作。瑞典、德国、奥地利等国也建立了同样的职位;
l  向伊斯兰国家大会组织派出特别代表与观察员,分享美国穆斯林的观点,扩大美国在伊斯兰教世界的影响;
l  在海外设立穆斯林创新中心,通过穆斯林企业家改造穆斯林社区,传递让穆斯林发挥创新和创造力的积极信息;
l  资助美国中小学校的课程开发,向青少年提供反恐与公民教育。
 
6、重视网络在反恐中的作用:
 
l  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在反恐中的作用。“你不能在媒体上反对恐怖主义,你的反恐活动就是不完整的”;
l  发布网络信息要注意,不要把穆斯林群体妖魔化;
l  明确网络禁区。在网上煽动暴力、煽动种族恐怖或是种族仇恨的应依法处理;防止恐怖主义利用网络进行思想传播和人员招募;
l  宣传美国人和穆斯林群体之间友好相处的典范,宣传穆斯林对美国社会做出的贡献;
l  鼓励宗教领袖运用媒体正确阐释和宣传伊斯兰教义;
l  招募穆斯林教徒作为网上宣传的志愿者;
 
7,加强反恐国际合作:
 
l  反恐国际合作既包括传统盟友、也包括非传统盟友,还包括与整个国际社会的合作;需要双边与多边的合作。
l  美国倡议、参与、支持的国际反恐项目有:
1)  联合国反恐战略(已有十年历史,今年6月刚刚更新);
2)  联合国秘书长发布的反恐和反极端主义行动方案(由国际社会共同达成的文件)。
3)  全球反恐论坛(有30多个国家参加,中美都是创始国)。中国是一个积极成员,希望中国更加积极。
4)  反恐PPP基金,是一个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的基金。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那些没有钱的国家在社区里抵制恐怖主义思想。希望中国能给这个基金捐款。
5)  全球反恐高峰会议。奥巴马从一百多个国家邀请来的领导人参加的反恐高峰会议,包括智库和一些非政府部门的代表,讨论社区如何反对恐怖主义。
l  美国鼓励中国扩大与中国的反恐伙伴的合作。
 
8,加强反恐理论研究:
 
l  反恐研究是制定反恐战略的基础;
l  反恐行动应该在对问题完全理解之后;如果不能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就采取行动,结果反而会助长恐怖主义;
l  要能给穆斯林提供一些与恐怖主义不同的说法和选择。
 
9,应用大数据反恐:
 
l  大数据是一个很大的领域,会改变我们对于数据的解释和分析的方法,是目前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
l  有几家美国公司希望能够把大数据用在识别不正常的情况上。有很多美国公司已经开始利用实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识别恐怖主义的踪影。
 
10,内部反恐协调
 
l  美国反恐中心——9·11之后由情报部门建立。目的在于把不同的情报部门结合起来,进行情报的交换与分享。该中心隶属于情报部门,同时也负责为总统制定反恐战略规划。
l  国内反恐协调——在国内强调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社区、团体、私人机构的整体协调合作(由国土安全部整合协调)。
l  为了更好地应对恐怖主义与暴力极端主义,制定不同的措施,已将美国国务院的“反恐局(CT)”改名为“反恐(CT)与反暴力极端主义局(CVE)”,指导与协调美国驻各国使馆反恐与反暴力极端主义工作。
l  美国的顶层设计本身与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候因为政府人员的更迭会导致政策的不连续性。
 
11,美军反恐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l  与所在国军队建立联合行动中心,组成对口单位,分享信息,协调行动;
l  与社区领袖合作,寻找共同语言、共同点,获得民众的支持才能进行军事行动;
l  举办反恐会议、反恐论坛,把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不同宗教领袖、不同派别和发出不同声音的人聚在一起进行讨论,了解民众需求,了解不同观点,准确掌握民意;
l  定期(6个月)根据六条标准评估所在国对美国反恐行动的意见,根据需要实时调整;
l  帮助当地政府倾听民众呼声、满足民众需求。民众如果觉得政府是关怀他们、照顾他们、在乎他们,就会愿意与政府合作。
 
12,美方领队对本次会议的评价:
 
l  进行了开放的对话,实现了很多有意义的目标,如果不是在这个房间里,如果是政府和政府对话,是实现不了这一点的。
l  我们是美国的官方代表团,你们是中国的半官方代表团,我们之间在观点上是有差异的。但我们的对话可以成为一个催化剂,帮助美国与中国合作,采取更大胆的行动。我们会把把这个信息带回美国政府。不要让我们的对话受到其它方面紧张关系的影响。
l  如果我们不强调合作,IS以及其它的恐怖组织还会制造更多的麻烦,我们希望中美两国能够建立起一个全球反恐合作伙伴的标准,在这个话题上领导全世界。
l  这是美国国务院第一次派代表参加这个研讨会。我(玛丽·理查兹)代表个人,同时也代表美国政府。我要讲的观点,也会在中美两国正式的反恐对话当中提及。
 
13,回答中方的几个提问:
 
l  关于本·拉登尸体的处理——遵循了伊斯兰教的风俗,同时也考虑了不要有尸体埋葬的地方,不要让这个地方变成极端主义崇拜的地方。
l  关于IS和阿富汗塔利班、巴基斯坦塔利班合并的问题——IS与阿富汗塔利班目前还没有联合起来,还在互相打架。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是联合的。在也门、索马里、孟加拉,还有西非,这两个集团是在竞争的。总体来说,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也有竞争。至于IS在巴基斯坦的情况,还需要详细了解。
l  关于IS的发展——IS有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如果没有压力的话,他们就会结合到一起,甚至会像军事力量一样去占领土地。当有压力的时候,他们就会分散。当他们被追击的时候,他们就会进入到新的管理比较薄弱的区域,然后再去控制那里的领土。他们在这三种类型当中不断的转型。
l  关于“祸水东引”——美国从无将恐怖主义引入中国西部的想法,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是一个谣言。
l  关于“东突”问题——美国已把东突列为恐怖主义组织,跟中国外交部也进行了对话,但要采取步骤的话,需要证据。但是这种证据还没有得到。希望今年10月的中美反恐对话,能再和中国讨论这个问题,一旦获得了证据,就会采取法律上的制裁行动。
 
三、对会议的评价
 
一、美国对中美反恐合作高度重视
 
美方连续三年参加中美反恐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人员逐次增多,此次会议更是前所未有地派出了由国务院高级外交官、军方退役高级将领、前白宫国安会高官、前国会议员等人组成的高规格代表团,表明了美国政界、军界对与中国开展反恐合作的态度是重视的。美方人员的发言从不同层面、角度,强调了中美反恐合作符合中美根本利益,是美方在中美关系中希望与中方合作的重大战略目标。美国国务院在最后一分钟派出现任美国国务院负责反恐事务的副代表出席“非官方”的中美反恐会议,说明美方对以非官方的形式进行中美反恐对话的方式是认可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届“中美国际反恐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恰逢土耳其、法国遭受恐怖主义严重袭击不久,国际舆论对反恐问题高度关注;同时,围绕南海仲裁案问题,中美对峙升级,中美关系一度紧张;美国国内两党忙于大选无暇顾及国际事务,尽管如此,美方仍然派出高级代表团出席在北京举办的“非官方”中美反恐对话,不能不说是美方在当前形势下,对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开展中美反恐合作用心良苦、态度积极。
 
二、美方人员发言是美国多年来反恐实践的缩微版总结
 
美方人员的发言涉及到美国反恐理念与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战略指导思想、软实力的使用、基层反恐实施经验、反恐“统战”策略、反恐的难点与重点,等等,信息量极大,反映了美国在反恐领域内的高层人士对反恐问题的长期思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白宫行政当局和军方在反恐问题上的真实想法与做法。
 
另一方面,美方人员的发言也反映了美国在反恐领域中面临的挑战与困难,表明了美国对待反恐问题在观念上、认识上的转变过程。美方在反恐问题上的想法与做法,对今后我国的反恐斗争,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三、中美在反恐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虽然中美双方都表示愿意开展反恐合作,但双方在反恐问题上的理解与认识、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与压力、反恐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投入、反恐实践的经验等诸方面都很不相同;中美双方与会人员的背景、资历、专业训练等也缺乏共同之处,因此双方的发言尽管气氛热烈、态度诚恳、没有华而不实的外交辞令与晦涩深奥的学术名词,可以直来直往,但双方所谈的问题不在一个层面上。
 
美方与会者作为美国反恐战略方案的制定者、实施指挥者、政府高层协调者、反恐行动的亲历者,大多具有丰富的反恐理论与经验,发言主要是基于自己的专业与实践,就事论事,分析问题没有意识形态色彩。
 
中方人员除个别人外,对反恐问题缺乏系统研究,或缺少亲身实践,未参与过中国反恐战略的制定,也不是反恐战略的实施者、协调者,发言内容要么是宣传中国政府的立场与政策(如对中国前景的看法,对国际形势、亚太局势、中东局势的看法,介绍中国政府在新疆的宗教管理办法、介绍中国的《反恐法》),要么是对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理念与实践的批判与质疑。在每场讨论的问答环节,中方咄咄逼人,提问不断、“攻势凌厉”,美方一直处于被质问状态,忙于应付中方的问题。中方宣传、批评、质疑、提问,美方汇报、回答的模式,贯穿会议始终。表面上中方占据主动,实际上未能形成双方协商研究中美如何面向未来共同领导全球反恐的大战略、如何深化与落实中美反恐合作的具体事宜的场面,会议缺乏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具体成果,更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战略性的成果,这是此次会议的不足,也是中美在反恐问题上存在差距的客观反映。
 
尽管如此,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了会议本身的必要性。作为对中美官方反恐对话的一种理想的补充形式,会议的选题是正确的,会议的气氛是热烈的,与会者的态度是真诚的,双方的收获是丰富的。无论从当前还是长期看,此次会议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都是富有积极意义的。
 
 
附一:本届研讨会正式代表名单:
一、美方:
美国国务院反恐事务副协调官玛丽·理查兹
前美国国家反恐中心战略行动部署负责人迈克尔·勒菲弗、退役海军中将
前美国太平洋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大卫·弗里多维奇、退役陆军中将
前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杰夫·戴维斯
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特别助理约翰·加拉格尔
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反恐局局长阿德南·矶法
原布什政府白宫国会山法律顾问苏海勒·卡恩
美国国防大学国际安全事务学院副教授大卫·杜达斯上校、前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助理
二、中方:
原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少将、
亚太交流与合作基金会执行副主席肖武男
原中国外交部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所长赵曙青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
西北政法大学反恐学院副院长张金平
亚太交流与合作基金会研究员厉声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马晓霖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张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雷少华
中国伊斯兰教阿訇李云飞
共识传媒集团总裁周志兴(会议主持)
北京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澎(会议主持)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外媒称大陆梵蒂冈差不多谈妥 台当局称最重要的是“邦交”
       下一篇文章:教宗方济各哀悼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逝世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