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亚洲各国政教关系
 
沙特阿拉伯
发布时间: 2004/8/3日    【字体:
作者:赵晓燕
关键词:  无  
 

 


                                                                                    赵晓燕


     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上,占半岛总面积的五分之四,据1988年《世界知识年鉴》,约有1279.91万人。居民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游牧部落称为贝都因人。伊斯兰教是国教,阿拉伯语是国语。此外还有二百余万外籍侨民,其中有非洲人、伊朗人、印度人、孟加拉人和巴基斯坦人,还有土耳其和来自西方的欧美侨民。

      一、伊斯兰教与沙特阿拉伯的形成和发展

      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99.7%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境内的麦加和麦地那是伊斯兰教著名圣地,称为圣城,每年有上百万穆斯林从世界各地来此朝觐。

      伊斯兰教兴起前,阿拉伯社会属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制社会,在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希贾兹和纳季德,贝都因人的部落生活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穆斯林把伊斯兰教以前的时代统称为“蒙昧时代”,这个时代,阿拉伯人的部落普遍信奉部落神灵,敬奉日、月、山、川等自然事物,并赋予它们一种神秘的力量。
     
      一神教对阿拉伯人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所罗门时代,大约公元1世纪,犹太移民开始进入阿拉伯半岛。犹太教的一神教义给阿拉伯人带来新的观念和知识,进一步冲击了正在解体的部落宗教。基督教对阿拉伯人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在希贾兹,基督徒主要是一些小商人,还有各种异端的修士和隐士,他们同阿拉伯人来往频繁,阿拉伯人对基督教的教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丰富了他们的宗教观念。在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兴起前,已出现了模糊的一神观念,随着氏族制度的瓦解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人们开始追求个人的信仰和道德。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影响下,6世纪初,在半岛上产生了一神信仰的哈尼夫宗教学说。这些一神教宗教都对伊斯兰教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当时正值阿拉伯半岛原始公社解体、阶级社会开始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半岛上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贝都因部落趋于解体,从氏族部落内部分化出一批氏族贵族,这些氏族贵族抢占绿州,掠夺奴隶,逐渐产生奴隶主阶级,阿拉伯各地部落中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随之增长,构成伊斯兰教产生的重要社会基础。另外,东西方传统商道的改变,是伊斯兰教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阿拉伯半岛西北沿红海海岸的希贾兹(汉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流的要道之一,坐落于这条古商道上的麦加,因受过境贸易之利,迅速发展为商业城市。麦加的商业望族古莱氏族还掌握着克尔白寺的祭司职务,经济上依赖麦加的西阿拉伯诸部落来克尔白寺朝觐,进行贸易,谋取巨额利润。公元525年和527年,波斯帝国和拜占廷帝国为争夺南也门发生两次战争,使南也门地区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麦加的过境贸易也从此衰弱下去。阿拉伯贵族为了争夺新的土地和商道,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奴隶和贝都因人也渴望打破部落界限,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已成为半岛的普遍需求。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570—632)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开始他的创教活动。

      穆罕默德出生于古莱氏族一个部落的贵族家庭,早年曾随商队到过叙利亚,受到犹太教、基督教和哈尼夫一神教学说的影响。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宣传伊斯兰教义,他反对当时流行的多神崇拜,把麦加古莱氏部落供奉的主神安拉奉为唯一的神,宣称自己是受命于安拉的使者,同时宣讲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主张。在麦加,伊斯兰教的传布受到很大限制,古莱氏贵族敌视新的宗教,害怕由于伊斯兰教的发展,引起克尔白寺祭祀的废除,有损于他们的经济利益。622年,穆罕默德及其信徒迁移到麦地那去, 这在伊斯兰史上被称为“希吉莱”,即“迁徒运动”,这一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希吉莱历)元年,该年7月16日定为元旦。从此,伊斯兰教迅速在阿拉伯部落传布,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并很快统一了周围地区。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领麦地那的信徒向麦加进军,麦加的商业贵族迫于形势,接受了伊斯兰教和穆罕默德的统治权威。穆罕默德则承认并保留了麦加的宗教地位,克尔白古庙在清除了偶像后改为清真寺并定为伊斯兰教朝拜的中心。接着,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纷纷表示归顺,不久,穆罕默德又征服了其他地区,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逝时,整个半岛已基本统一了。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以后。同麦地那各部落订立“麦地 那社团章程”,也叫乌玛“宪章”,宪章规定:为防止血亲复仇和部落 战争,安拉站在血亲和部落之上,委托穆罕默德行使检察和司法权 力以保护内部的和平。从此确立了穆罕默德至高无上的地位。

      7、8世纪,阿拉怕人开始向外扩张,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哈里发王朝,伊斯兰教成为国教,并成为世界性宗教。16世纪,阿拉伯帝国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9世纪,奥斯曼帝国瓦解,英国殖民者入侵阿拉伯半岛。1926年,沙特王国成立,1932年正式定国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

      今天,沙特阿拉伯全国人口约有1400多万人,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99?7%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信奉逊尼派,约占96?5%,逊尼派中,约一半以上是瓦哈比派信徒,履行罕百里学派教法,主要聚居于纳季德;沙斐仪教法学派占全国居民总数的37%以上,主要分布在汉志和阿西尔;马立克派占居民总数的3%,主要在东方省;人数最少的是哈尔斐派,约占总数的1,5%,他们大部分是土耳其后裔。

      什叶派产生初期,有一极端支派卡尔玛特派,当时称巴林派,已在现代的沙特阿拉伯土地上流传,特别是在东部,9世纪该地区成为阿拉伯半岛卡尔玛特大起义的中心之一,并在9世纪末形成卡尔玛持巴林国,王国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现在该派在沙特已不复存在。11世纪,在阿西尔的一些地区出现从法蒂玛王朝的埃及迁移来的十叶派伊斯玛仪派的另一支派——尼扎尔派的信徒。另外,从10世纪起,十叶派的栽德派也在该地区流传。现在十叶派信徒人数占全国居民总数3%—5%,其中1/3的十叶派穆斯林居住在东方省;13%在汉志;11%多在阿西尔省2?5%—3%居住在内志。大部分是阿拉伯人,还有许多外国人,主要是伊朗人、也门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和部分印度人,这些十叶派信徒,大部分属十二伊玛目派,其次是伊斯玛仪勒派,栽德派和其他教派。

      犹太教在7世纪前已传入阿拉伯半岛,当时信仰犹太教的一是从巴勒斯坦来的犹太人,他们居住在麦地那、汉志等一些城市从事手工业和经商;另一部分是当地的阿拉伯人,主要是一些部落的居民。穆罕默德传教后他们一部分改信伊斯兰教,另一部分迁至北方,后来也逐渐伊斯兰化了。从巴勒斯坦来的犹太教徒一直保持原有的宗教信仰,居住在城市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以色列建国以后,他们几乎全部迁往以色列。

      7世纪前基督教已传入阿拉伯半岛,当时在北部、西部流传基督教—性说;在东部流传的是聂斯托利派。信仰者大部分是传教士、商人,后来也有部分当地的阿拉伯人信仰。到7世纪时,基督教已流传于北方阿拉伯部落中。从伊斯兰教传播后,基督教信徒大部分皈依伊斯兰教。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当地阿拉伯居民信仰基督教。20世纪中叶,基督教重新进人沙特阿拉伯,信徒几乎全都是外国人,主要是欧美人......(阅读全文请点击附件)沙特阿拉伯王国.doc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没有文章
       下一篇文章:泰国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