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大寨修庙评论(一):大寨的发展与沉沦
发布时间: 2007/10/31日    【字体:
作者:陈云发
关键词:  宗教  
 


  陈云发


      现在中国凡是40岁以上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大寨和陈永贵的,当年中国对典型宣传的力度,除了大庆和王进喜、兰考与焦裕禄能与大寨相比之外,就没有同级别影响的典型了,即便是红旗渠和所在的林县,其影响也没法和大寨相比。而大寨之所以成名,在于他们在需要艰苦奋斗的年代里,用大干、苦干甚至蛮干的精神,开山造梯田,种植粮食,解决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吃粮问题,这种艰苦奋斗,战天斗地、重新安排山水的精神,正是当年经济不发达的中国很需要的,因此,当年的大寨人和大寨精神才感动了一代人。
  
  改革开放以后,大寨人引进了商品经济观念,不再开山造梯田了,而是注意发展包括旅游在内的多种经营;同时,大寨的新带头人郭凤莲利用她的昔阳县委常委、大寨村书记的身份,到处活动,努力经营,使大寨转变了生产经营方式和经济结构,使大寨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是郭凤莲这个带头人自家先富起来了,她的两个儿子贾小军、贾晓峰分别经营“天豪”、“峰豪”公司,目前两兄弟拥有的资产均已过亿,成为当地最大的富豪。
  
  我们当然不会去质疑郭凤莲两个儿子成为富豪与郭凤莲的在政坛上的运作是否有关,也完全相信当年的铁姑娘能够培养出儿子的经商“天才”。同时,我们也并不妒忌所有大寨人都富起来(如果确实被先富的郭凤莲带动起来的话),毕竟,大寨人当年的苦干加蛮干,虽然体现了一种精神,但有时也会带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此,大寨人可能亦有体会。还有,当年陈永贵当了副总理后,由于大寨成为榜样,所以,这种榜样的力量便是强令各地也要劈山造田、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大搞大寨式“水利设施”等,甚至江南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也要依样画葫芦,应当说,当年学大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私下就曾议论过。所以,大寨这个典型,可能在北方某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起过一些示范作用,但对南方农村,学大寨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可能多于正面影响,主要原因是机械地死搬硬套了大寨的造田、大修水利的经验,变成了冬春时节对农民和环境的折腾。
  
  但不管怎么说,大寨人在未成为全国性样板典型之前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不服输的精神,还是值得感动一代中国人的,这种精神现在也没过时。当然,今天的人对当年的大寨人的苦干蛮干可以有不同评价,但毕竟不能脱离当年的历史、时代特点乃至国内外环境来说事。今天的大寨之所以还能值得国人去关注,去评价,就是因为当年大寨人的那种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后代表了当时中国人的创造力、爆发力、艰苦奋斗的精神。
  
  然而,大寨人似乎忘记了这些,他们不是守卫那段足以光荣的、也是80年代后逐渐凭借作为致富资本的历史,而是干起了一件并不光彩的愚昧之事:在山头上投资3000万元修了一所大庙“普乐寺”,而投资人就是郭凤莲的儿子贾小军。如今仍是中共党员、还是大寨村党支书的郭凤莲不仅参加开光仪式,还声称“这是一件非常大的好事”,而当媒体质疑时,郭凤莲辩说,这座庙是“私人”建的,不是大寨村建的,和大寨没关系。我真不敢相信这是大寨当年的“铁姑娘”说的话。明明是自己儿子投资兴建的,明明这座庙建在大寨的山头上,明明她自己也参加开光仪式,怎么还能红口白牙说与大寨没关系?你郭风莲是党员,应当是唯物论者,应当相信马克思主义,可是你却支持儿子投资修庙,你至少是失职吧?你知不知道,党支部书记家人带头修庙搞迷信,起了什么示范作用?这是你一个基层的共产党书记干的事吗?你还相信马列主义、还有一亇党员应该具备的条件吗?既然你相信修庙祈福,为何不退党?
  
  大寨的某些人认为,修庙是为了增加施游景点,这也是一种遁词,请问:今天还愿意来大寨看看的人,是冲着菩萨来烧香的,还是看大寨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艰苦奋斗精神的?那些信佛念经的海内外善男信女,他们会跑到红色典型地方来烧香?我觉得,大寨人在山头造庙,实在是在否定自己当年的历史,在否定大寨的精神。而当大寨普乐寺的香火燃起之时,灾际上也就宣告了大寨精神的死亡。大寨人丢掉了共产党不相信神仙皇帝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丢掉了毛泽东不信鬼神的思想,大寨还值得人们去看吗?一位江苏游客王远明,在大寨花18元钱只吃到一碗粥、一张饼、一个炒鸡蛋,物价之昂贵不说,他留言道:“没有庄稼,没有梯田,没有风光,关键是没有精神,这还是大寨吗?”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而支持儿子修庙的党支书郭凤莲,实在禁不住使我联想起洪洞县那个支持儿子开黑砖窑的曹东村支书王东己。王东己至少还懂得对儿子的恶行要装聋作哑,辩称“不知情”,而郭凤莲这个县委常委、村支书却敢公开支持儿子修庙,这个共产党处级干部究竟在干些什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看来根本就没在她的脑子里扎下根,而这正是最可虑的。当然,我也不相信丢了大寨精神、拜倒在神庙前的大寨,旅游还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本文转载自:东方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从另一个视角看中国社会
       下一篇文章:大寨修庙评论(二):再说大寨修庙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